【實用】實驗設計方案3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實驗設計方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驗設計方案 篇1
發展節水型水產養殖、種植模式,進化水質節約用水,清除魚池中有機質帶來的污染,綠化池塘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把池塘效益最大化除了優化水產品的品種結構外,還可以開發利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空間。這是未來池塘養殖的發展趨勢。利用池塘養殖空間,水下養魚,水面種菜,是發展水池養殖與種植相結合的方向之一。魚的生存生長產生的廢物,恰好是水生蔬菜所必須的營養。精養魚池的肥水實際上是無土栽培的營養液。在池塘蔬菜種植和水產養殖的結合中,要根據重慶地區池塘養殖的模式和特點,結合當地的氣候季節變化,如何因事利導,趨利避害,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品種搭配采取相適應的種養技術,是我們魚菜共生實驗成功的關鍵。根據上述思路制定設計方案如下:
一、設計目標
我場位于璧山縣城與獅子鎮之間,養殖水源已嚴重污染,河水無法使用。其凈化池水水質減少循環已成頭等大事。
1。魚菜共生池全年不因養魚投飼料污染水質而換水(確因天旱池水枯竭,只能適當補給)。利用蔬菜汲取池中氨、氮、磷等多余元素凈化水質達到不換水的目的。
2。魚產量1000公斤/畝、蔬每畝500公斤。
3。對比池魚產量1000公斤/畝。
二、設計方案
由于該實驗在重慶地區屬初試,在全國也沒有完全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所以在種植蔬菜的浮床用材方面,既要考慮浮力,又要與就地取材、低成本原則相結合考慮:
1。浮床:
①用竹子做浮筐,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網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底中空高度在10cm左右、面部開孔植菜,底部透水供菜營養、并防魚吃菜根。
②用塑料管做浮筐,其他同①。
③用板房填充泡沫作浮床開孔植菜,但下部分需網布防魚吃菜根。
④利用竹塊定型,同樣用網布上下隔兩層,然后在四角用竹棍定植在池中,靠四角竹棍支撐重量,成本最低。
2。植菜的品種:適應水生的品種。
①空心菜:生長期4—10月,時間長、產菜期長。
②水芹菜:生長期10—來年3月,有效利用冬季延續空心菜的.產量。
③絲瓜: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體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間。
3。池魚放養模式:結合當地養殖習慣,不回避草魚。
4。種植面積不超過養魚水面的20%、不低于15%。
三、實驗場地
試驗池安排在18號魚池、對比池與氣幕增氧為同一池塘。及16號池。
試驗池18號為直角梯形,面 積畝。
實驗設計方案 篇2
一、霍爾效應實驗設計方案
電子從電子槍加熱發射而出,經加速電壓加速,穿過極板射向熒屏。這個過程產生霍爾效應中所需的工作電流。在無外磁場的情況下,觀察亮點的移動情況,測量霍爾電壓;在極板處加上垂直于電子束及極板方向的磁場,電子束因此受到洛倫茲力而偏轉,在極板積聚,產生電壓,測量得霍爾電壓UH;除去磁場,觀察熒光屏上亮點位置移動情況,待位置穩定后,測量此時電壓。
二、霍爾效應實驗的實現步驟及實驗檢驗實驗步驟
將磁鐵和示波管組裝在一起,提供磁場;連接外電路開關,打開電源,開始實驗;調整聚焦及亮度,使亮點集中到熒光屏中央,測量霍爾電壓;加載磁場,測量極板處磁感應強度B,觀察熒光屏亮點移動情況;穩定后,測量霍爾電壓UH;除去磁場,觀察亮點移動情況,測量霍爾電壓。實驗結果與現象分析實驗數據分析在X偏轉板處所加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為0.00017T,示波管內部是固定結構,為使示波管正常工作,對電源供給有一定要求,可分析出加速電壓UO為陰極K與第二柵極G2之間的電壓,約為1000V(因為實驗時G2電位可調范圍為±100V,實際加速電壓為900V至1100V)。示波器內X偏轉板之間的距離(由于在透明的真空殼體內不能準確測量,目測為1cm)約為0.01m。將示波器的亮度調大,所測電壓逐漸增大;當亮度調節到最大時(輸入電壓約為900V至1100V),所測霍爾電壓達到最大值33.8V。理論上,電子經加速電壓加速后,亮點在熒光屏上迅速向上偏移,這個過程時間極短。這是受洛倫茲力作用,使電子束向上偏轉。由于偏轉極板兩側電荷積聚,產生霍爾電壓,電子束同時受電場力和洛倫茲力作用平衡。但是由于對于此時電子速度,極板長度不可忽略,所以電子束相對中央位置發生偏轉。過3min,待穩定后,再除去磁場,如圖5。亮點迅速移動到下方,這是由于磁感應強度為零,霍爾效應消失。這個過程是極短的。這些現象都符合霍爾效應,所以本實驗成功驗證了霍爾效應。
三、結語
本文所設計的霍爾效應實驗利用電子槍作為電子發射裝置,討論從陰極發射出的電子經過磁場時產生的霍爾效應現象。從熒光屏上電子的亮度變化可以推斷出從通過控制光柵中心小孔的電子密度(電子數目)增減;通過觀察熒光屏上亮點的移動情況,得到霍爾效應內部的平衡過程;并根據測量X極板上的霍爾電壓判斷霍爾效應現象的明顯程度。相比于傳統的霍爾效應實驗,本實驗儀器最大特點就是實驗過程動態可知、實驗結果直觀易得。通過熒光屏上的亮點亮度變化可以得知電子束密度增減,亦即電流強弱;兩極板電壓可以直接測量得霍爾電壓;通過觀察亮點在熒光屏上移動情況,可得知霍爾效應內部電子受力平衡過程。因此本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霍爾效應的過程和本質。另外本文所設計的霍爾效應實驗,由于儀器由示波管簡單改裝而來,所以制作容易,操作簡便,成本低、互換性強,適合學生實驗。
實驗設計方案 篇3
思考:蠟燭紙杯燈為什么會轉動?
材料:紙杯2個、牙簽1支、蠟燭1支、膠帶1卷、繩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紙杯,在杯身對稱處各剪開一個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蠟燭,作為燈的底座。
2、另一個紙杯則在杯身約等距離位置剪出三四個長方形的扇葉,在杯底中央處穿上繩子,并用牙簽棒固定,作為燈的上座。
3、將兩個紙杯上下對口用膠帶貼好固定。
4、點上蠟燭,拉起繩子,看看有什么現象產生。
講解:
1、蠟燭燃燒的時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氣受熱會上升,然后沿著上方紙杯的扇葉口流動,因而造成旋轉的現象。
創造:
你能讓蠟燭紙杯燈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嗎?
注意: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實用】實驗設計方案3篇】相關文章:
【實用】實驗設計方案4篇05-22
【實用】實驗設計方案三篇05-13
【實用】實驗設計方案四篇05-05
實驗設計方案合集9篇05-26
【推薦】實驗設計方案4篇05-24
有關實驗設計方案三篇05-22
【精品】實驗設計方案3篇05-22
實驗設計方案匯總五篇05-21
關于實驗設計方案3篇05-20
【精華】實驗設計方案四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