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5篇(優選)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 篇1
《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理解詩句內容,了解風這一自然現象的特點,正確認讀本課十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3)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去掉拼音的課文和認字組詞課件或小黑板。
教學方式: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引入。
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看誰能最快猜出來:一種事物,它沒有氣味——沒有顏色——沒有形狀,它究竟是什么?(風)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風》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
二、 學習課文,通讀認字。
1.檢查課文預習情況,指明讀課文。
2.自讀課文,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詞或讀不準的用筆勾出來。
3.指明說出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其他同學幫助解決。(了解學生生字認識情況)
4.小組內互相讀。(教師提示識字方法,同學間互相學習)教師深入其中。
5.以組為單位讀課文。
6.如果去掉拼音,你還能讀課文嗎?學生互讀互學。
7.在詞中學習認字。(1)課文中的詞;(2)課外的字組詞。
8.認字。課后的字隨機檢查會認的可以畫上一顆小星。
9.齊讀課文。
理解課文,朗讀背誦。
1.朗讀課文。個別讀、小組讀和全班齊讀。
2.這三小節你最喜歡哪一節,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只要是自己想到的,符合實際就行。
你在讀的時候有哪句話不是特別明白?
“但是樹葉沙沙響的時候,我們知道在唱歌了”“但是樹林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但是樹木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跳舞了”這三句。
誰能說說你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點撥。(理解內容可根據教學用書20頁的解釋內容。)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尋找風娃娃的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進而續寫詩歌。
還有什么時候我們知道風在唱歌、風在跳舞、風在游戲?激活學生思維,讓他們發出創造的火花。
指導生字書寫
1. 朗讀課文。
2. 你認為本課生字中哪個字你會寫了?如果會寫,請到前邊來教一教大家。
學生書寫,注意筆順,怎樣把字寫好。
3. 你認為哪個字不容易寫好或寫不好呢?
4. 教師指導重點字:過,半包圍結構,先寫“寸“后寫偏旁,捺要長一些等。
5. “說”為左右結構,但書寫時,要左窄右寬,帶這個偏旁的字有。
設計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經典文化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疇,凝結了前人對于人生、社會和大自然的觀察和理解,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讓學生在記憶力最好、心靈最清澈的時候,直面經典,吸取中華文化的精華,使其受益終生。用經典武裝孩子們的頭腦,成為使他們走向成功的捷徑。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以“從古到今、由中到外、穩步前進”的十二字方針。
二、經典文化育人活動的背景及意義
1.傳承文化。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頭活水,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乏,讓少年兒童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教育。
2.陶冶情操。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讀成誦,潛移默化,養育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 提高素養。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量。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扎下語文水平厚實功底。
4.開發潛能。反復誦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習態度的端正,求知熱情的激發。
5.推進素質教育。讀經典、培心靈,汲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6.了解人文歷史。幾千年的文化不是簡單幾百篇白話文就可以繼承的,巨量的前輩智慧,我們需要讀他們的原著才能原汁原味的吸收它,了解它、發揚它。
我們追求:學經典,益孩子之心智。學經典,怡孩子之性情。學經典,變孩子之氣質。學經典,養孩子之人生。
三、活動口號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四、經典文化育人活動教學的設定目標
(一)總目標
1.通過誦讀中華經典《論語》,感受住過語言的魅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攝取前人的知識營養,打下扎實的文字功底,提高學習能力,培養愛國情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通過誦讀《論語》,使學生閱讀經典,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興趣,培養愛學習的良好習慣,美化學生的心靈,開發學生的心智,在誦讀中提升個人的境界。
3.通過誦讀《論語》,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審美觀。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4.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學生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及注意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使學生終生受益。
(二)具體目標
一年級:《論語》 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共40條;;
二年級:《論語》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公治長篇11條,共55條;;
三年級:《論語》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公治長篇11條,雍也篇8條,共63條。
四年級:《論語》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公治長篇11條,雍也篇8條,述而篇9條,泰伯篇12條,顏淵篇9條,共99條。
五年級:《論語》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公治長篇11條,雍也篇8條,述而篇9條,泰伯篇12條,共84條。
六年級: 《論語》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公治長篇11條,雍也篇8條,述而篇9條,共72條。
七年級:《論語》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公治長篇11條,雍也篇8條,述而篇9條,泰伯篇12條,顏淵篇9條,共99條。
六年級: 《論語》學而第一篇8條,里仁篇10條,八佾篇10條,里仁篇12條,公治長篇11條,雍也篇8條,述而篇9條,共72條。
一、二、三、四年級重在記憶背誦;五、六在背誦的同時,應注意增加理解的成分;七、八、九年級在能熟讀背誦的同時,理解的成分應比小學生更多一些,并在情感、態度方面有所領悟,并初步嘗試在習作中正確運用圣人語錄,名人名言等經典內容。
五、活動方案
1.每班級在語文早讀課的前十五分鐘誦讀學校下發的《論語》教材,由語文老師具體負責,各年級負責人及辦公室加強落實檢查。
2.繼續做好在校門口進行“經典文化背誦活動”及誦讀卡片的發放,具體由辦公室及學生會少先隊干部負責。
3.每周周一在國旗下的講話中,對上一周的“經典文化誦讀活動”進行一次總結,表彰先進并給予公布。
4. 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班級板報、學校《龍驤》期刊等媒體,樹立、宣傳讀書明理、讀經做人的先進個人事跡,將愛國、愛校、愛父母教育融于誦讀經典之中。
5.在第十三周舉辦“我與經典有約”作文比賽,對獲獎的優秀作文進行表彰,并在《龍驤》進行刊登發表。
6.充分發揮學校校園廣播的作用,在課余時間播放播放國學經典的cd朗讀碟或者是國學經典音樂,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進一步升華。
7.充分發揮《龍驤》期刊作用,每學期出版一期“經典文化育人”的專刊。
8.第十五周舉辦一次“與經典有約”誦讀比賽(小學部)。
9.在第十二周各班出一期以“傳承經典文化,放飛中國夢想”為主題的黑板報,由辦公室及語文老師進行檢查評比。
10.小學部三至五年級、初中部七年級,在第十四周出一期以“傳承經典文化,放飛中國夢想”為主題的手抄報,由辦公室及各班語文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張掛及表彰。
11.要求各班級在第六周、十五周的班會課開展以“傳承經典文化,放飛中國夢想”為主題的主題班會。
12. 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
13.學期結束評選出若干個“經典文化學習優秀班級”,學校將對獲獎班級的班主任及語文老師進行適當的獎勵。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設計活動方案”第90頁。
教材分析:
《設計活動方案》這一專題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提出設計方案的要求,在學生學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方案。其目的是: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創造性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符合實際的活動方案,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
學情分析:
小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和好奇心強,喜歡通過動手實踐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更為投入,并且在知識系統上,已經學習了認識客觀事物可能性的大小,了解與相關條件的密切聯系,認識了等可能性和分數表示可能性等知識。因此,學生在已積累的可能性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知識的愿望更強烈,并會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自主地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與現象,能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活動學會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自主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教學難點:
能按指定可能性的大小設計相關的方案。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工具:
PPT,鱷魚玩具,紅、黃、藍若干個小球,自制小正方體,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有一些游戲既好玩,里面又有許多小秘密,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摸鱷魚牙”的游戲。
2、介紹“大鱷魚”的玩具,并說明游戲規則。
3、找兩名同學到前面來“摸鱷魚牙”,鱷魚有13顆牙齒,按到其中某一顆,鱷魚嘴會合上,咬住手指。同學、老師參與游戲,其它同學通過游戲想一想,發生鱷魚咬住手指的可能性是多少?
4、游戲結束后,讓大家說一說,鱷魚咬住手指的可能性是多少?匯報可能性是1/13,并說明理由。
5、教師導入,在游戲中我們運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鱷魚咬手指的可能性是1/13,像這樣好玩有趣的游戲你能設計嗎?那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個小設計師。
板書——設計活動方案。
[通過游戲環節的創設,有利于學生進入數學學習的積極情境,也點明了本課的目的:用實踐的方法鞏固、探討數學知識,簡短的談話形成了切入教學明快而強烈的吸引力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驗證,探索新知。
1、教師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三種顏色的小球,你們看,有紅色的、黃色的,還有藍色的。那老師接到了數學王國的一份訂單,讓我們來看一看。
2、出示訂單要求:要在袋子中裝入若干個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球,要求從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為1/6。
3、老師接到定單后,想到同學們一定能幫老師想出一個好辦法。那讓我們用學習過的知識,在小組內按定單要求,試著來設計一個裝配小球的方法,看一看哪組同學能合作默契,互相幫助,互相啟發。
4、學生在小組內合作,然后,借助實物進行動手實踐,獨立思考,最后小組內互相交流,寫出設計的方案。教師相機巡視指導。
[對于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1/6這個問題,要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在活動中自己去理解、體會、實踐、驗證、領悟的。這樣設計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有效的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氛圍,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小組合作學習,拓寬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
5、學生在充分實驗交流的基礎上,匯報設計出的各種與眾不同的方案。
6、在交流各組匯報設計的想法,對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方案,不急于否定,而是結合他們的想法加以引導。
7、交流匯報后,把每一種方案的設計均用分數的`形式表示出來。
8、引導學生觀察各種不同的方案的總數,紅球數量等,找出各種不同方案的共同點,從中發現設計的基本特點。
9、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提升設計的基本特點。
[像 “可能性”這一類教學內容,不能簡單地把它作為一個知識點來教學。不應在教師帶領下僅為獲一個結論而教學,而應思考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與探索的機會,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教學中對教材進行再創造,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思維的火花跳躍出來,讓他們的靈性無拘無束的展示出來,促進他們在交流、探索、爭辯、歸納、提升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
三、再次實踐、深入理解
1、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正方體和水彩筆,在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標上數字,使得正方體擲出后,“3”朝上的可能性為1/2。
2、學生獨立設計活動方案,有困難的同學可以互相補充,交流看法。
3、全班同學共同來交流,匯報你的設計方案。
4、教師展示學生的設計方法,相機引導學生對設計的理解和設計方法的依據。
5、從兩個活動中你有什么發現或心得嗎?
6、學生匯報自己設計的方法,深化知識點。
[在學生初步體會到了設計活動方案的方法后,再讓學生進行“做一做”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了合理設計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驗證,又激活了學生學習的潛能。]
四、聯系生活,鞏固延伸。
1、期末快到了,在緊張的學習中,我們班要開展一次有意義的“摸獎”活動。如果要使每個同學中獎的可能性達到1/2,你準備怎樣設計活動方案呢?請你把設計過程簡單地寫下來。(快快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吧!)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合理設計,對設計結果開展交流。
[及時必要的鞏固練習,有利于學生及時地內化知識。題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小結提升,課外實踐。
1、本節課你有什么發現、收獲?
2、出示課后實踐題,建議以小組為單位,課后活動。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了解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變換特征;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說出圖形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今天我帶大家到游樂園學習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看課本第37頁的彩圖)
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二、新授課
1、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1)看一看,說一說游樂園里有哪些游樂項目?
(2)這些游樂項目是怎樣運動的?
(3)根據游樂項目不同的運動,可以分幾類類?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難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A:平移:火車沿筆直的軌道行駛、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體都是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這種運動就叫做什么?
B:旋轉:大風車、摩一輪等都是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這種運動叫做什么?
(2)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了解平移、旋轉特征。
(3)用學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轉運動。
小結:通過觀察,舉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體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結合學生親身經歷,建立對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較豐滿的表象基礎,為揭示概念做好準備。
3、練習(課件出示P41頁方格圖)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會移嗎?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們會移嗎?(學生動手在學具上移)
(4)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5)教師演示,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們會移嗎?
(7)判斷哪一條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課件出示課本P43頁第一題)
(8)哪幾條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課件出示課本P44頁第4題)
通過操作并說一說,比一比,這樣手腦并用,學生效果就更明顯。
二、綜合練習
1、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本P43頁第三題)
2、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哪些新知識?還有什么問題?用哪些方法學會的這些新知識。
鼓勵多種形式的學習,在先前學習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思路,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課后活動 應用平移和旋轉做運動。
加深對新課的理解,用實踐來感知平移、旋轉的奇妙。
教學反思:
設計方案 篇5
多個不同行業的分子公司的薪酬管理如何能夠準確到位,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尷尬境地?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員工薪酬水平與薪酬結構如何體現集團管理的統一性與差異性?
概況地說,集團企業薪酬設計主要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在薪酬管理上,可制定具有普適性的薪酬管理制度,作為薪酬管理的“憲法”,體現集團管理的統一性。集團薪酬管理的“根本大法”具有“普適性”,為薪酬管理的“母制度”,體現集團在薪酬管理上的統一性。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薪酬分配原則、薪酬總額決定機制、薪酬形式與結構、基礎素質津貼(包括學歷、職稱、工齡等)核定依據與發放標準、薪酬調整辦法等。
在集團薪酬管理制度這部“根本大法”下,另行制定針對性的系列薪酬子制度。這些系列子制度是在集團薪酬管理制度相關規定下制定,不得與集團薪酬管理制度這個“母制度”相違背。
2.在薪酬水平上,通過橫向、縱向兩個維度的.價值評價工作,來確保薪酬的內部公平性。
橫向評價指在集團成員單位之間開展“組織價值評價”,確定各成員單位在集團內部的相對重要程度,橫向評價結果將決定各成員單位負責人收入水平,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各單位平均收入水平。
縱向評價指在各成員單位內部開展“崗位價值評價”,確定各成員單位內部崗位的相對重要程度,縱向評價結果將決定各成員單位內部各崗位的收入水平。
在各成員單位之間,導入“組織價值評價模型”,通過組織價值的差異來體現薪酬水平的高低。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經典】設計方案07-22
(精選)設計方案08-06
[經典]設計方案08-05
設計方案(精選)07-27
(經典)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精選】07-29
設計方案(經典)08-14
經典設計方案12-01
設計方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