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

時間:2023-09-11 09:46:23 設計方案 我要投稿

[通用]實用的設計方案3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通用]實用的設計方案3篇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梯形,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四邊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2.怎樣檢驗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用直尺和三角板仿,照畫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驗。)

  第一步使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一條直線重合。固定三角板;

  第二步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緊靠直尺向另一條直線平移三角板:

  第三步一如果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另一條直線能完全重合、那么這兩條直線就平行,教師在帶領學生檢驗的同時.還要強調每一步應該注意些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畫平行線的認識。

  二、新課

  1.教學什么是梯形

  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44頁,觀察書上所畫的梯子、堤壩、溝渠的橫截面。

  我們可以把梯子、堤壩、溝渠的截面圖抽象成一個四邊形,也就是書上的圖。請大家拿出直尺和三角板。檢查一下,這樣的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自己動手找特點,教師注意巡視。同時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會用檢驗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查.

  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用直尺和三角板規范地畫出一個梯形;

  指名學生回答自己檢查的結果,引導大家歸納出這樣的四邊形.上下兩邊平行,左右兩邊不平行:

  由此給出: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只有-組,因為學生往往記住對邊平行而忽略了只有一組,于是可以提問:平行四邊形是梯形嗎?

  指名讓學生回答后.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2.教學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和作梯形的高。

  指出: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較短的底叫做上底,較長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腰。

  教師邊敘述邊結合黑板上的梯形進行說明,并寫上梯形各部分的各稱。

  再提問:梯形的高又該怎樣來畫呢?

  指名學生回答后,指出:梯形中高的畫法與平行四邊形中高的畫法相同。然后教師說明從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梯形的高。同時用三角板

  在黑板上畫出梯形的高來。

  然后指出:梯形的高實質上就是上底和下底之間的.距離。

  3.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先指名學生回答第1問,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行間巡視,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正確使用三角板作垂線,對操作不正確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指導。

  4.教學等腰梯形。

  教師出示課前用紙片做好的等腰梯形,提醒學生注意:下面我將這個梯形對折一下.大家想一想會有什么結果?教師演示,讓學生觀察,使大家看到兩部分完全重合上了,然后提問:對折后的兩部分完全重合了說明什么?

  先讓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由此指出:像這樣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2題。可以讓學生圍三四個梯形,同時要注意巡視,發現問題及時個別指導。

  三、鞏固練習

  1.判斷正誤。

  (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3)從梯形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叫做梯形的高。()

  2.做練習三十二的第4題。

  第3個圖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因此也是梯形。實際上是一個直角梯形。當然不必向學生講它的名稱。相互平行的兩邊中的短邊是上底,長邊是下底。

  3.做練習三十二的第5題。

  學生能拼出幾種算幾種,不必舉全,例如:

  4.做練習三十二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第153頁思考題

  如果細分,這道題的答案是:直角三角形有6個,等腰三角形有1個,正方形有1個,長方形有2個,平行四邊形有2個,各種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有9個。但不要求學生舉全。

  5.整理和復習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名稱:

  書包里的朋友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學生書包內放置的物品。

  2、嘗試整理書包,并向大家介紹。

  活動準備:

  書包、文具、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觀察討論書包里的物品

  a) 每組一個書包,看看書包里有些什么。

  b) 將文具和玩具進行分類

  c) 識別哪些是小學生讀書時必須帶的物品,說說它們各自的用處。

  d) 討論還可以帶那些東西。

  e) 討論玩具能不能帶到學校里去?可以帶哪些東西?放在什么地方?

  二、嘗試整理書包

  a) 每組幼兒整理書包(將不能放在書包里的東西放在一邊)

  b) 交流各組整理的情況。(說明整理的.理由,說說有沒有缺少學習用品,如果缺少,少的是什么?為什么不能少)

設計方案 篇3

  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的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1分硬幣、電話卡、醫療保險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圖、制作的量課本長、寬、厚的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學過程:

  一、學習毫米產生的意義

  1.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 出示例1情境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出“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愿意參與他們的討論嗎?”

  (2)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姓名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估計



測量









































  (3)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組分別匯報本小組測量的結果,在匯報時,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敘述測量的結果,由于課本的寬和厚不是整厘米,學生在表述時,會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間的小格”,也有的`學生可能說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寬不到15厘米,還差兩小格。”“數學書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師用課件(可以用圖或直接演示替代)邊演示測量課本長、寬和厚的方法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并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從學生尺中,你能發現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在學生認真觀察學生尺并獨立思考后,讓學生回答問題。從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關系,讓學生多說說發現這個關系的過程,如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說明,也可以從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來說明……隨后教師將學生總結的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板書在黑板上。

  三、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讓學生在尺子上觀察1毫米的長度,在組內互相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2.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說出生活中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的東西。”先在組內說,再在全班交流。教師分別出示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說明:“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要求學生合作完成:先從課本中數出幾頁(捏緊后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用尺子驗證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調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數一數看有多少張。

  4.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再在小組內說出填寫的結果。

  5.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自動筆的筆芯、降雨量等等)。

  四、師生共同小結

  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五、課堂練習

  1.練習一第1題。安排學生在書上完成,練習時要求學生先估測,后判斷,再用尺子進行測量驗證。

  2.練習一第2題。要求學生完成在作業本上。

  2. 練習一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實物的長(或寬),再用尺子進行測量。完成后,讓學生對估計和測量的結果進行對比。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設計方案11-08

設計方案11-03

經典設計方案12-01

(經典)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精選】07-29

設計方案(經典)08-14

設計方案(精選)07-27

(精選)設計方案08-06

【經典】設計方案07-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三级a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影片 |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亚洲字幕中文在线乱码AV |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