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運用貼塑和堆塑的方法制作壁掛——海底世界。
活動準備:
泥料、木錘、畫支、墊布、紙、筆、各種壁掛。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欣賞各種壁掛,討論制作壁掛的方法。
二、 制作方法
1、用筆在紙上設計出壁掛——海底世界的造型。
2、把泥用木錘敲成泥板,把設計好的紙放在泥板上,沿著紙的大小,切割出一塊長方形的泥板,作壁掛的柸面。
3、搓4條泥條,粘貼在柸面的四周,作壁掛的邊框。
4、取泥用木錘敲成泥片,用畫支刻劃出魚的造型,粘貼在柸面相應的.部位。
5、在壁掛上端的中間用畫支轉一個小洞,以便掛起來。
三、 展示評比
提示:
壁掛的造型有很多種,可以根據不同的貼塑造型,制作出不同的邊框外形的壁掛。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
2、能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的主要特征。
3、嘗試自創規律,發展幼兒的實際運用能力。
設計意圖:
只有當數學回歸了幼兒的生活情境,才給了幼兒將數學思維進行寬廣的遷移和應用的機會,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兒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數學的教育價值。《綱要》中關于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一表述也正說明新課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已不再過度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更注重從生活中感受和體驗數學的實際意義,并嘗試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答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
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紋、地磚、欄桿;幼兒游戲活動時按男女間隔排隊;律動、做操中動作的反復等等。這些事物幼兒都很熟悉,因此我們把這些內容作為本活動的素材,希望從中讓幼兒更生活化地感知規律,并且最終培養起幼兒的數學可以服務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如運用規律知識進行裝飾;創編游戲、動作等等。
活動準備:
1、有色彩排列出規律的衣服。
2、可以串掛的小積木若干,穿掛用的繩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課件(照片以幼兒身邊場景為主)。
活動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1、欣賞衣服
引導幼兒觀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發現衣服上的規律。
2、觀看課件,進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規律嗎?這個規律是怎么樣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種規律
1、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體交流自己運用的規律,并將其轉換成符號形式。
3、引導幼兒分析與提煉規律的主要特點。
(三)運用規律
1、排隊:我們小朋友可以排排隊,排出規律。
2、編動作:用動作表現規律。
設計方案 篇3
一、實驗名稱:臨時裝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觀察和指導
二、實驗目標:讓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制作臨時裝片、切片、涂片的方法來感知細胞的形態和結構,從而使學生對細胞達到一定的認識,為以后的教學作下鋪墊。制作臨時裝片的成功,對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興趣和生物科學素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這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己動腦思考的能力。
三、實驗方法及步驟:
。ㄒ唬⿲嶒灢牧希猴@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刀片、吸水紙、解剖針、毛筆、滴管、擦鏡紙;清水、碘酒溶液;西紅柿、空心蓮子草、洋蔥;創可貼(切片時可能會有人受傷)
(二)實驗步驟:
1、臨時裝片的制作
、艤蕚
擦用擦鏡紙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改進:將潔凈的紗布改為擦鏡紙,擦拭玻片時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玻片的兩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襯墊上潔凈的紗布后,夾在玻片兩面,同時擦拭,以防將玻片損壞,滴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進:在制片時至少滴2滴清水,這樣加蓋玻片時,蓋玻片下的空間中水較充盈,氣泡就少,細胞的活性也較好取用刀片在洋蔥表面上劃“井”字(大約.5cm2),用鑷子撕取外表皮
問題:由于葉表皮皺縮、學生不熟練等,導致撕下的表皮薄膜過厚,在顯微鏡視野中難以找到理想的觀察對象,致使實驗效果較差。
改進:首先將洋蔥鱗片葉切成寬1.-1.5cm的縱向窄條,再用刀片將洋蔥鱗片葉內側表皮劃成小塊(切忌劃透),然后用鑷子夾住所劃表皮的邊緣,將其輕輕取下(洋蔥鱗片葉內側表皮易與葉肉分離,操作簡便)即可。這一改進降低了實驗操作難度,提高了制片質量。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蓋蓋玻片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
、侨旧
染:將玻片傾斜1度左右,從高的一側滴入碘液,讓其自己流入玻片。問題:染色時書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然后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學可能將蓋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裝片會有很多的大氣泡,且氣泡將細胞掩蓋了,或者有人將氣泡誤認為細胞。
改進:染色時不用吸水紙吸水,而是將玻片傾斜1度左右,這個角度一定不能太大,太大水就會流出蓋玻片下的小空間,然后從較高一側的蓋玻片與載玻片的縫隙往里滴碘液,讓碘液自己流進蓋玻片下,如果有液體流到蓋玻片外,用吸水紙擦拭,但一定要強調不能從蓋玻片邊緣吸水,蓋玻片周圍一定要有充盈的液體,這樣才不會出現大氣泡。
、如R檢
用顯微鏡觀察
2、臨時切片的制作
、胚x材
選擇軟硬適度的材料,先截成適當長度,一般以2-3mm為宜(便于手持即可),材料太軟,可用馬鈴薯塊莖、胡蘿卜根或肥皂將欲切取的材料夾住一起進行切片,本實驗用空心蓮子草,可直接用于切片。
、魄衅
用三只手指夾住空心蓮子草,(使其高于手指,右手持刀片(刀片用水潤濕),將空心蓮子草削去一層,形成平面,刀口向內,與斷面平行,以均勻的動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注意要整個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晴R檢
如此連續動作,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筆將最薄的幾片材料移至滴有一滴清水的潔凈的載玻片中央,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
3、臨時涂片的制作
⑴把成熟的番茄果肉放在培養皿內,讓汁液流出(汁液中有均勻的離散細胞)。⑵吸取汁液,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將涂抹的液滴滴于載玻片的中央或偏右約1/4處,左手持載玻片或放在平臺上,右手持另一載玻片作推片。先慢慢向右移動,讓短邊接觸溶液,兩載玻片的夾角約為3-45度,再向左迅速推載玻片,即可涂成一均勻的'薄片。(也可用解剖針、牙簽、火柴桿等涂成薄片,蓋上蓋玻片即可。)
四、預期結果:
1、成功觀察到了洋蔥表皮細胞、西紅柿果肉細胞及空心蓮子草莖的結構。
2、通過使用顯微鏡對細胞的觀察,同學們對顯微鏡的使用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3、通過學生們對臨時裝片、切片、涂片獨立自主的制作,使得大家基本掌握制作臨時裝片、切片、涂片的方法
4、通過對細胞結構的觀察,使同學們對于細胞的形態和結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五、指導方法與指導流程:
講解實驗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植物細胞的結構,徒手切片的方法,臨時裝片、切片、涂片的制作方法,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
演示實驗
↓
強調實驗注意事項
↓
讓學生自己實驗(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中的問題,做到重點深入,個別指導與普遍照顧相結合)
↓
實驗總結(1、對比洋蔥表皮細胞與西紅柿果肉細胞的差別;2、由同學們提出發現的問題,號召所有的人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設計方案11-03
設計方案11-08
經典設計方案12-0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 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02-0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09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教學設計方案11-14
教學設計方案02-28
薪酬設計方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