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計方案

時間:2023-12-27 14:58:38 設(shè)計方案 我要投稿

設(shè)計方案6篇(精華)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guān)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shè)計方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shè)計方案6篇(精華)

設(shè)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主旨:關(guān)于美與審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體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筆,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的寫法。

  3、讓學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過語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夜半醒來,面對寂然盛開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無獨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發(fā)現(xiàn)了凌晨四點海棠的美,心靈有所啟迪,寫下了隨筆散文《花未眠》,這位作家就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川端康成。

  二、 作者介紹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對日本美的探索、守護和塑造,寫下了大量艷麗傷愁的小說和美文,他憑借《古都》、《雪國》、《千只鶴》在1968年10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日本文學贏得了世界的聲譽。而川端文學的精髓正是表現(xiàn)在《雪國》等代表作中。從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樣,《雪國》是這樣一種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這個作家可以將自己優(yōu)秀的資質(zhì)作為不朽的作品留給后世的礦脈。

  三、 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一) 默讀課文兩遍,說說作者由花未眠引發(fā)了怎樣的感受和感嘆?

  明確: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與時代同步前進,也不是伴隨年齡而增長。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發(fā)現(xiàn)花未眠 ,我大吃一驚。(引子)

  自然的美是無限的,而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感慨)

  美是邂逅所得,間親近所得。(收獲)

  我們仔佃觀察畫中的花,卻不怎么留心欣賞真的花。(感慨)

  舉例:李迪、錢舜舉等的仔佃觀察創(chuàng)作的作品,能讓人領(lǐng)略自然的美;

  肯定宗達的作品能給人共鳴。

  長次郎的名茶碗、坂本繁二郎的.云彩與作者觀察黃昏達到共鳴。

  自然總是美的,但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總結(jié):美是無限的,是邂逅所得,親近所得。

  (三)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討論明確:a、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卻是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需要反復陶冶。

  c、藝術(shù)美與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兩點學生不難從文中找出,第三點學生往往會在作者所列舉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們從作者列舉的例子中找共通點,作者舉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從而概括出答案。)

  2、這三個觀點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聯(lián)系?

  明確:不是。

  這三個觀點其實告訴我們要發(fā)現(xiàn)存在的美,感受發(fā)現(xiàn)的美,創(chuàng)造有所發(fā)現(xiàn)的美。 這也是課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課文主旨以后,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幾個句子的含義。

  A、 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明確:a它的哀傷來自無人欣賞,凌晨四點的海棠美麗芬芳,卻少人喝采。

  b海棠本是無情物,作者移情寄哀傷。作者深悟到,人類感受美的能力是極有限的,而自然美是無限的。“哀傷”是作者徹悟后的心緒流露。按理說,大自然總是有美可尋的,只要人活著,就該毫無阻礙地享受它,可遺憾的是生命發(fā)現(xiàn)美的機會并不常在。

  B、 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明確:a 一個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現(xiàn)自己的美,作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 人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在有意或無意間錯過的過程。我們可能錯過了美的景色,美的音樂,錯過了山上那從沒有看過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錯過了從我們身邊流淌過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堅韌地活著,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斷發(fā)現(xiàn)美。

  c我們要用畢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無限。

  C、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黃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應,顯得更美了。

  明確:文學藝術(shù)家應該發(fā)揚寫實精神,認真觀察自然,準確表現(xiàn)自然,使欣賞者從藝術(shù)美中領(lǐng)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這才是文學藝術(shù)的極致。

  所以我們應該睜大明亮的眼睛,不斷地發(fā)現(xiàn)美,親近美,感受美,也只有這樣才會創(chuàng)造出具有藝術(shù)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藝術(shù)作品之中。

  (這三個討論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行 ,應多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僅供參考)

  4、文章第一句話大家留意了嗎?一起來讀一讀。

  齊讀:“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

  文中這“微不足道的問題”指什么?這個“問題”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微不足道的問題”指海棠花未眠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個觸發(fā)點,作者由此思考了關(guān)于生活,關(guān)于審美的許多哲理。這種手法就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小結(jié):今天這堂課我們從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學到了許多哲理。美是無處不在的,用作者的話說就是要“發(fā)現(xiàn)存在的美,感受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美,創(chuàng)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學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來,教師可以就校園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談一談,學生就會有所啟發(fā)的)

  羅丹說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今天起,讓我們盡情擁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設(shè)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 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設(shè)學生提問的氛圍,逐層深入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

  3、 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二、重點:

  創(chuàng)設(shè)學生提問的`氛圍,逐層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難點:

  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

  四、教具:

  幻燈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你們對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2課《梅花魂》,讀課題,質(zhì)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體感知:

  打開書,默讀課文,你認為哪些語句能解答你剛才的問題

  用筆劃下來,可以在邊白處作簡單的批注。

  (三)深入學習:

  讀讀你畫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邊的同學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以下內(nèi)容隨學定教)

  1、(13)段相關(guān)內(nèi)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學生談理解,讀出體會來

  ②理解中國有氣節(jié)的人和梅花一樣

  ③加入課外資料:我國古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

  過渡語

  ④這位身在異鄉(xiāng)的華僑老人,會怎樣對“我”說這段話呢?

  (指讀13段)

  ⑤外祖父這么珍愛這幅墨梅圖,為什么把它送給我呢?

  2、(3)自然段相關(guān)內(nèi)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愛惜”墨梅圖

  ②借助外祖父的話理解“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

  過渡語

  3、(2、7、10、15、16)自然段相關(guān)內(nèi)容

  ①外祖父給我讀思鄉(xiāng)的詩句,想象當時的情景讀一讀詩句

  ②想想外祖父還會給我講關(guān)于祖國的什么呢?

  ③課件:祖國的地圖,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⑤簡單談,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過渡語

  (四)回歸整體

  1、填空:“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總使我想起_____。”

  2、結(jié)束語

設(shè)計方案 篇3

  課題: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計算方法.

  2.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guān)系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教師挑選幾位學生進行“找伙伴”游戲(具體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師:數(shù)字娃娃們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來到了果園摘蘋果,一共摘了9個紅蘋果, 2個青蘋果.它們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你們能幫他們算一算嗎?

  隨后教師先后出示9個紅蘋果和2個青蘋果,再出示集合圖.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怎樣列式?(因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所以用加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9+2=11.

  師:蘋果的總數(shù)是多少?如果數(shù)字娃娃們吃掉了9個,還剩幾個?

  隨后出示11個蘋果圖,教師一邊把11個蘋果畫上集合圈,把9個紅蘋果畫上虛線圈.

  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因為要從 11個蘋果中去掉 9個,所以用減法)師: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1-9=

  師:11-9的`計算我們沒有學過,怎樣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把你怎樣想的說一說.

  可能有以下討論結(jié)果:

  (1)從圖上看出從11個蘋果里去掉9個,還剩2個蘋果.

  (2)因為 9加 2得 11,所以 11減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減1再減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減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師: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一個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有許多方法.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的這些方法都是對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第(2)種計算方法.

  請同學們觀察左圖和加法算式,右圖和減法算式,想一想:蘋果的總數(shù)都是11個,其中一部分是9個紅蘋果,另一部分是2個青蘋果.為什么一個用加法,另一個用減法解答呢?(左圖是把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shù).所以用加法.右圖是從總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數(shù),求另一部分數(shù).所以用減法)

  根據(jù)加法和減法的關(guān)系,又學過9+2=11,那么在計算11減9時可以怎樣想呢?(想: 9加幾得11,9加2得11,11減9得2)同時教師板書得數(shù)“2”.

  指名復述想的過程.

  讀算式:9+2=11,11—9=2.

  2.教學例2.

  師: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還剩幾朵)怎樣列式?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3得12,12減9得3)同時板書得數(shù)“3”.

  師: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共有14個圓,去掉9個,還剩幾個?)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板書:14-9=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5得14,14減9得5)同時板書得數(shù)“5”.

  讀算式:12-9=3,14-9=5.

  3.教學例3.

  讓學生在桌上擺一擺(先擺13個五角星,用手勢表示去掉9個,還剩幾個?),說一說(說出算式,并說出想的過程),算一算(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13-9=4)

  同樣方法學習:16-9=7.

  4.教學例4.

  讓學生看教科書,先獨立在□里填數(shù),教師行間指導,然后訂正,并指定學生說出是怎么想的.同時板書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結(jié).

  教師指著減法算式,提問: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是什么?(十幾減9)

  教師板書:十幾減9.

  師:這些減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減數(shù)都是十幾的數(shù),減數(shù)都是9)

  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在做十幾減 9的減法題時,可以想 9加幾得被減數(shù),這題就得幾)這種方法就是想加算減,今后學習中還要用到.

  三、鞏固反饋.

  1.

  2.把下面各題寫成一組一組的卡片,讓學生看卡片說得數(shù).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進行“幫小白兔回家”的游戲(游戲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板書設(shè)計

設(shè)計方案 篇4

  下面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看書時用筆標出你認為應該掌握的內(nèi)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內(nèi)容,看完書之后,我會要求大家合上書本,回顧你記憶中的本課內(nèi)容。

  〔合書布點〕(約10分鐘)

  △采點布點 學生閱讀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學講述教材內(nèi)容,然后由其他學生補充。強調(diào)當有同學講述時,其他同學要注意聽,不得隨便插話,如有不同意見,必須在他人陳述完之后,舉手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的內(nèi)容采點、布點(板書)。

  傳說:結(jié)繩記事 倉頡造字許慎《說文解字》

  萌芽:刻畫符號 六書(假借、轉(zhuǎn)注)

  甲骨文:定義、發(fā)現(xiàn)、地位、構(gòu)字四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金文→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楷書

  漢字的作用 智慧的創(chuàng)造和結(jié)晶 維系中華民族的根

  (說明:學生述點情況較好,都能認識到甲骨文的重要性,但對漢字作用的理解存在問題。有位同學把“倉頡造字”說成“許慎造字”。)

  △布點小結(jié)

  東漢時,文字學家許慎編寫了一部《說文解字》,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學專著,也是現(xiàn)存最早的字典。這里同學們注意漢字構(gòu)字和使用的“六書”與構(gòu)字方法的區(qū)別,也就是說:構(gòu)字四法(也有人稱為“四象”,沒有為學生引入這個概念)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另外兩個假借、轉(zhuǎn)注是漢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漢字是我們的母語,她是我們祖先智慧的創(chuàng)造和結(jié)晶。當然,這一點是所有文字的共同點。作為文字,漢字還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隨著所在國家的滅亡而消亡了,多數(shù)文字都由象形逐漸走向拼音,只有漢字形聲表意,歷千年而不衰。即使在電腦時代,漢字仍是當今輸入最為快捷的文字之一。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方言不同、語音不通,南方人講的話北方人很難聽得懂,北方說的南方人有可能也不知是啥意思,但當這些話語成為文字時,形聲表意的方塊字,卻人人都能心領(lǐng)神會,彼此溝通。因此,漢字不僅是一種傳情達意的工具,還是聯(lián)結(jié)和維系中華民族的根。我們前面說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我們所使用的漢字在這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由于學生在述點時,漢字的作用講的不夠,我在總結(jié)時,把這部分內(nèi)容放在前面講了)

  〔分層推進〕(約20分鐘)

  △再讀教材

  △快速提問

  ①中國古代有哪些關(guān)于文字起源的傳說?(結(jié)繩記事、倉頡造字)

  師:引導學生看“結(jié)繩記事示意圖”及小字內(nèi)容:“古者無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強調(diào)其“只是一種記事方法,中國文字是通過另一種途徑逐漸形成的。”

  “倉頡造字”這個傳說:注意兩個時間概念“戰(zhàn)國時期”、“黃帝時代”。相傳他“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于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chuàng)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②為什么會有倉頡造字引起“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這樣的傳說?

  第二課時

  ①提問:上節(jié)課布置的問題。

  學生回答集中于解釋這個傳說,也有同學說倉頡聰明、人們掌握了文字引起萬物的害怕等各種答案,但沒有同學從古人對文字的態(tài)度這個方面來回答問題

  ②我國文字是由什么逐漸演變而來的?(刻畫符號)

  指導學生看書,要求學生標出半坡、姜寨、大汶口遺址。

  畫出符號,請學生猜測

  ③甲骨文

  ⑴什么叫甲骨文?(學生讀課文)

  ⑵甲骨文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強調(diào):王懿榮)

  ⑶甲骨文在文字演變中的地位?(強調(diào):比較成熟的文字,與今天的漢字一脈相承)

  ⑷什么是構(gòu)字四法?(回憶上節(jié)所說的“六書”)

  要求學生到黑板前完成“閱讀與思考”:山(象形)、刃(指事)、林(會意)、渭(形聲)。二班和五班,一次OK。六班找了兩個學生都沒有做對。(好班里的南郭)

  ④甲骨文后相繼出現(xiàn)哪些字形?(金文→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楷書)

  引導學生回憶小篆、隸書的有關(guān)知識。

  指導學生看“漢字字形圖”

  介紹有關(guān)“虢季子白盤”的資料。(唇亡齒寒、劉銘傳)

  〔貫通評價〕

  本課我們學生了“漢字演變”,我們知道:結(jié)繩記事和倉頡造字是文字起源的傳說。我國文字是由刻畫符號逐漸演變而來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上古文字,與我們今天的漢字一脈相承。甲骨文后字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基本結(jié)構(gòu)仍沒有變。漢字是先民們智慧的結(jié)晶,同時還是聯(lián)結(jié)和維系中華民族的根。

  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第20課“青銅鑄鼎”,請同學們完成《基礎(chǔ)訓練》上的題目后,閱讀第20課的內(nèi)容,下節(jié)課,就不專門留時間讓同學們閱讀了。

設(shè)計方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一些重要的實詞和虛詞/句式;

  2.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3.學習本文的寫景及抒情

  4.感受親情

  5.理清思路

  二.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完成目標:

  1.誦讀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

  2.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掌握并積累幾個重點實詞和特殊句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成語,并以這個成語為謎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謎面:衣錦還鄉(xiāng)。

  謎底:歸有光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項脊軒志》。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明代:

  字:號:

  文學主張:獨出于胸臆

  有人稱贊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

  強調(diào)真實感情

  被譽為:“明文第一”﹑“今之歐陽修”

  2.作品簡介:

  項脊軒:注解①

  志:注解①

  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三)品讀

  全班學生朗讀全文:

  自讀全文:

  提出不能解釋的詞語和疑難問題(抄寫在一張紙上)

  朗讀第一二段:

  朗讀第三四五段:

  (四)集體朗讀第一段,協(xié)作完成下列問題

  1.你認為該段應該用什么語調(diào)朗讀?應讀出什么效果?

  平緩親切

  2.修葺前的項脊軒有何特點?作者嫌棄它嗎?

  特點:小舊破漏暗

  感情:喜愛

  3.經(jīng)過修葺后的項脊軒變得如何了?

  不漏

  不暗(亮)

  幽雅(美)

  靜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讀書,你覺得如何?試用一個詞概括作者的感受.

  樂

  4.思考并討論:

  “萬籟有聲”是什么意思?是寫幽靜還是寫喧囂?

  體會“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一句.

  (五)理清思路,背誦第一段.

  思路:

  (六)背誦練習:

  理解記憶:根據(jù)寫作思路練習

  (七)練習

  1.課本108頁第一題的1和2小題。

  2.課本第二、三題。

  3.小屋與作者內(nèi)心感情的聯(lián)系。

  第一,此軒牽系著歸家的'幾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軒牽系著自己和家族的許多事,小軒的變遷反映了家族命運的變化。

  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悅與悲哀、希望與夢想的見證。

  此文處處寫小屋,實際上是處處在寫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個綰結(jié),成為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的一個觸發(fā)點。

設(shè)計方案 篇6

  下面是一個德國的電商軟件公司,它的辦公室設(shè)計方案中明確的表達出了設(shè)計元素和概念,魔方盒呈懸浮狀,這種方格子元素就是它的性格代表。

  這個大空間分為多個辦公空間、會議室以及培訓室,還有自由活動區(qū)提供給員工與外來人員,整個空間可以容納200人。

  像城墻一樣的隔斷將辦公區(qū)和休閑區(qū)分開,開放式的空間最大的特點就是適合交流。

  性格可以是一個空間,也可以是一個企業(yè),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為了給別人一種印象,不管我們是做企業(yè)文化還是附加的'東西,都是為了讓企業(yè)在人們心中形成一個有性格的印象。

  如果你已經(jīng)確定你的公司應該是什么樣的性格,那就在辦公室設(shè)計方案中表現(xiàn)出來,最后變成真實

【設(shè)計方案】相關(guān)文章:

教學設(shè)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shè)計方案11-11

設(shè)計方案11-03

設(shè)計方案11-08

經(jīng)典設(shè)計方案12-01

[經(jīng)典]設(shè)計方案08-05

(精選)設(shè)計方案08-06

設(shè)計方案(經(jīng)典)08-14

設(shè)計方案[經(jīng)典]10-28

設(shè)計方案11-04

設(shè)計方案[精選]11-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 中文少妇按摩久久高潮 | 午夜爽爽福利影院 | 日本乱滛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