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設計方案范例(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理解重點句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了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qū)W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感情朗讀,激發(fā)學生情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感情朗讀課文。展開想象,以升華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分析掌握桑娜內(nèi)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點。
2.展開想象,續(xù)編《窮人》這個故事是難點。
(二)疑點
體現(xiàn)桑娜內(nèi)心矛盾的重點語句。
(三)解決辦法
采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fā)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zhì)及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啟發(fā),談話,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教師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zhì)疑問難。
2.小組討論重點問題。
3.感情朗讀課文,表現(xiàn)主人公心靈美好。
4.續(xù)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自制Flash課件、Internet網(wǎng)絡、www.think.com平臺、提供學生上網(wǎng)帳號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紹課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學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話說一說。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仍然收養(yǎng)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這樣一件事。
二、深入課文,讀中悟情。
(一)師: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7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都會有哪些感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找問題;
2.師巡視,并于個別學生交流。
感受:A、貧窮B、勤勞C、辛苦(危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朗讀有關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和桑娜為丈夫擔驚受怕的句子。
(出示課件)學生進行練習。
師小結。
三、讀悟結合,感受美德。
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還是毅然收養(yǎng)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嗎?
1.師:你從哪里體會到的,快速默讀課文,用曲線畫下來。
2.生討論、交流。
3.指名讀課文,師相機作朗讀點撥。
4.誰來說說你認為桑娜和漁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
四、總結升華。
1.小結全文。
2.總結升華。
設計方案 篇2
目標:
1.學習撕貼水果。
2.能體驗與同伴共貼水果樹的快樂。
準備:
若干不同顏色的長條紙,一棵畫有空白水果輪廓的果樹。
過程:
1.觀察圖片引起興趣。
?提問:樹上的果娃娃沒有衣服,你們會給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嗎?
2.幼兒嘗試用長紙條撕成小碎塊。
3.幼兒嘗試將撕碎的紙粘貼在果樹上。
?邊做邊說一說:我給什么果子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例如:我給蘋果穿上了紅顏色的衣服。
4.共同欣賞作品。
建議:
可以提供更多的彩色紙讓幼兒撕貼,粘貼秋天的花、草、樹葉等。
評價:
1.會選擇色紙撕貼水果。
2.會與同伴共同粘貼水果樹。
設計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父母雖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孩子,但內(nèi)心都是充滿了愛,加強與父母的互相理解和溝通
2、在理解父母之愛的基礎上,大膽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
活動準備:
1、情景表演——慈母嚴父
2、vcd《讓愛住我家》,廣告錄像
3、媽媽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說說爸爸媽媽是怎么愛你的?
師:從小朋友出生到現(xiàn)在,爸爸媽媽在你們身上傾注了很多很多的愛。爸爸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調(diào)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追憶并感受父母對他們的愛,奠定“爸爸媽媽是愛孩子”的這一感情基調(diào),為下面體會父母不同方式的愛進行鋪墊。)
二、看情景表演“慈母嚴父”后討論
1、情景表演
爸爸讓威威把老師教的電子琴彈給他聽。威威彈的時候一點都不專心,身子總是動個不停,小腳蕩來蕩去的,曲子還總是斷。爸爸一看急了,大聲地批評他,并且要求威威不練好琴就不許玩。威威傷心地哭了起來:“爸爸,你是不是不愛我了?”媽媽走了過來陪威威彈琴,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幫助他改正,最后威威抱著媽媽甜甜地說:“媽媽,你真好!以后練琴你陪我好嗎?”
(設計意圖:結合情景表演這一藝術形式,將幼兒的生活畫面再現(xiàn),引起話題,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參與討論。
2、討論
(1)當威威不會彈琴時,爸爸媽媽分別采取了什么方式?
問題: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威威的?
爸爸為什么發(fā)脾氣?
你們喜歡哪種方式?
師:讓我們來聽聽威威是怎么說的。
(威威:聽到爸爸這樣對我大聲說話,我想哭。)
(2)談談“爸爸媽媽大聲對你說話時你的感覺”。
(3)談談“爸爸媽媽對你大聲說過話嗎?為什么?
問題:你們在家有沒有發(fā)生過這樣的事?
爸爸媽媽批評你們是無緣無故的嗎?
那么可以怎么對爸爸媽媽說?
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么做?。
(設計意圖:針對情景表演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爸爸媽媽嚴格是愛孩子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析:從你們喜歡怎樣的方式移情到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會有什么感受再討論現(xiàn)實生活中有無這種情況并分析父母的出發(fā)點思考自己可以怎么做。問題一步步深入引導幼兒的自我分析與情感構建。)
三、聽錄音,了解爸爸媽媽批評孩子后的想法
師:有一個媽媽對我說,她的孩子說“媽媽不能大聲地和她說話”,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這個媽媽是怎么說的?
(設計意圖:通過傾聽家長的錄音也是家長的反思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內(nèi)心,真實而自然的情感流露能讓已具有一定判斷和思考能力的.大班孩子加深對父母的理解,初步明白父母不同方式的愛。)
四、觀看錄像,討論我們可以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
1、觀看錄像
師:我們明白了爸爸媽媽是非常愛我們的,那么對他們的愛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有一個小朋友他是這么做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討論
問題:你們看了覺得怎么樣?我們可以幫爸爸媽媽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影視藝術手段,使幼兒充分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將活動推向了高潮,激發(fā)孩子對父母的那份純真的愛。同時滲透節(jié)日教育。)小結:爸爸媽媽是那么愛我們,我們也知道了該怎樣去愛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們做些什么。這樣,在我們的家里,沒有不開心的事,時時充滿了愛、充滿了笑聲,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讓愛永遠住在我們的家吧!
五、欣賞《讓愛住我家》
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鞏固本首歌曲的第一段,會按2/4拍唱歌曲的第二段。
2、幼兒理解歌詞大意,并能邊唱邊自己創(chuàng)編一些簡單的動作。
3、幼兒學會愛媽媽。
活動準備:根據(jù)歌詞大意繪制的一張掛圖、接媽媽歌曲、小狗頭飾、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我快樂》,幼兒跟著音樂拍手和拍肩。
2、老師彈琴,幼兒唱音階(唱的同時依次輕拍頭、肩、腰、胯、大腿、膝
蓋、小腿、腳)
二、基本部分:
1、導入:上次×老師講到寶寶去接媽媽了,可后來怎么樣了呢,今天我們接著講(老師講根據(jù)第二段歌詞改編的故事)
2、師:聽完了故事,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寶寶是不是很愛媽媽呀?
幼:是
師:為什么呀?
幼:寶寶給媽媽送傘
師:對了,媽媽也很愛丫丫,老師也很喜歡像丫丫這樣的小朋友,所以老師想和小朋友一起來編一首兒歌。
3、師:小朋友想一想,上次我們唱第一段的時候我們唱到雨點雨點下的時候是什么聲音呀?
幼:沙沙沙
師:對了,連起來怎么說的呀?
幼:雨點雨點沙沙沙
師:小朋友真棒,再想想下雨天,天上怎么樣呀?(老師出示掛圖,指著天空中的烏云,引導幼兒說“黑”)
幼:有黑云/下雨/好黑呀
師:我們用一個字怎么說呢?好聽一點的
幼:黑
師:好,小朋友真聰明,又想呀,下雨了,地上都是什么?
幼:水
師:對,有很多的雨水,就會怎么樣?
幼:滑
師:那小朋友自己做做動作,怎么樣個滑法
幼兒自己自由想動作做。
師:看看這兒(老師指著掛圖)媽媽和寶寶的動作你們自己學學
幼兒之間互相拉手,學媽媽和寶寶手拉手的動作。
師:我們說媽媽怎么樣寶寶的手呀?
幼:拉著寶寶的手。
師:再看看小陽傘(老師指著掛圖),小陽傘的樣子怎樣呀?
幼:高興
師:是呀,那小朋友高興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呀?
幼:哈哈/呵呵
師:對了,小陽傘也會笑哈哈。
師:好了好了,我想出來了,我知道這首兒歌怎么編了,小朋友來聽聽:“雨點雨點沙沙沙,天也黑來地也滑,媽媽拉著我的手,小陽傘,小陽傘,笑哈哈。”(老師在說到幼兒較難理解的天黑,地滑等字時,可指著掛圖引導幼兒自己說出)
4、1)老師指著掛圖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念到那句,老師就應該指到畫中相對應的地方。
2)老師帶領幼兒按2/4拍的節(jié)奏,邊拍手,邊念兒歌。
5、師:小朋友都念的.很好聽,那我們再想一個辦法讓它變得更好聽,我們讓它怎么樣呀?
幼:唱起來
師:好的,我們先聽一段音樂(老師彈這首歌,幼兒唱起第一段來)
師:好的,小朋友都唱的是我們上次課說到的寶寶要去接媽媽,可后來怎么唱呢?聽聽老師怎么唱(老師唱第二段)
6、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邊唱邊指到掛圖中相對應的地方,反復多唱兩次)
7、老師帶領幼兒按2/4拍的節(jié)奏,邊拍手,邊唱。
8、老師請個別幼兒上臺唱《接媽媽》第二段。
9、老師和幼兒一起把歌曲一、二段完整的唱一次。
10、師:剛才我們唱的很好,但都是用什么唱的呀?
幼:嘴
師:那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做動作,想想你怎么去接媽媽
幼兒自由討論,自由表演,助理老師彈琴,任課老師完整唱《接媽媽》一、二兩段,并走到幼兒中去,引導幼兒做一些動作,觀注個別幼兒。
師:瞧,老師這兒有雨傘,雨披,我要請一個小朋友當媽媽,另一個當寶寶,看看他們是怎么去接媽媽的。
老師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其他幼兒唱歌。
三、結束部分
師:聽,什么聲音,老師去開門哈(助理老師在門外敲門)
助理老師:小朋友你們好,我小狗的媽媽,還 有小貓、小雞、小鴨......的媽媽都在很遠的地方上班,現(xiàn)在那邊下雨了,他們回不來了,想請你們?nèi)兔咏铀麄儯脝幔浚ㄖ砝蠋煷餍」返念^飾)
幼:好
全體幼兒跟著老師邊唱邊做動作去接媽媽。(放《接媽媽》歌曲)
活動前的思考:
在上此次課之前,幼兒已上過一課,會唱《接媽媽》第一段。第一段的歌詞簡單易記,而第二段的歌詞較難理解一些,要會唱第二段,先要讓幼兒記住歌詞,要記住歌就先要理解歌詞,所以在教學活動的開頭,老師就請幼兒和自己一起編兒歌,并用掛圖在視覺方面幫助幼兒記憶。還針對幼兒較難理解的“天黑,地滑”等詞,讓幼兒自己做動作,自己感覺幫助記憶。在念和唱歌詞時,都出示掛圖幫助幼兒記憶,并用拍手幫助幼兒能按2/4拍來唱這首歌
。在幼兒用動作表演時,老師沒有請幼兒跟著自己做動作,而是讓幼兒自己討論,自己去想像,然后表演出來,這樣不但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并且可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最后,在故事的情景中結束活動,幼兒興趣很高,并能在享受中結束這次教學活動。
附歌詞:
《 接媽媽 》
雨 點 雨 點 沙 沙 沙 , 地 上 開 滿 雨 花 花 ,
撐 起 我 的 小 陽 傘 , 干 嘛 去 ,干 嘛 去 , 接 媽 媽 。
雨 點 雨 點 沙 沙 沙 , 天 也 黑 來 地 也 滑 ,
媽 媽 拉 著 我 的 手 ,小 陽 傘 , 小 陽 傘 , 笑 哈 哈 。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培養(yǎng)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習慣,學會抓住特點表現(xiàn)事物,描寫景物。
2、提高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學會由此及彼的寫作手法。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4、鍛煉查找、搜索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分享資源的習慣。
教學思考
1、結合主題,深人生活,進行實際探訪。
2、利用書籍資源或網(wǎng)絡資源,搜集、查找相關資料,并集成資料夾。
3、在班級里開展詩歌朗誦會或?qū)n}辯論會。解決問題 查找有關“雨”的詩歌、音樂、圖畫等,比較各種藝術形式下“雨”的不同展現(xiàn)。情感態(tài)度 1、通過詩歌的學習,感受藝術的魅力,體會自然的美好。
2、培養(yǎng)公正、客觀的評價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能夠搜集到“雨”的資料,并且資源共享。
2、能夠流利、有條理地向同學陳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自圓其說、以理服人。
3、能夠運用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獨立完成以“雨”為話題的作文。
難點
1、能夠從不同角度客觀地評價事物。
2、朗讀詩歌時,能夠領會作品的情感內(nèi)涵,恰當?shù)刈x出感情。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流程圖活動內(nèi)容和目的 學生活動:
1、賞雨繪景。
2、聽雨訴情。
3、觀雨訴情。
4、賽說詩歌。
5、雨的隨想。
6、雨的功和過。
7、“雨”歌大比拼。
8、結合自己對“雨”的不同感受和體會,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進行寫作練習。
1、培養(yǎng)欣賞能力,想象能力和描寫能力。
2、聽力的訓練,口語表達的強化訓練。
3、調(diào)動感官綜合能力來學習欣賞方式、角度。
4、考查相關詩詞的積累,暗示學生將其系統(tǒng)分類。
5、訓練即興語言能力培養(yǎng)和連詞成句訓練。
6、根據(jù)資料整理匯總發(fā)表獨特見解技能的強化訓練。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關于雨給人類帶來的福祉與災難的資料;也可以有所擴展。
7、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興趣,整理運用生活,這是積累語文素材,再運用于表達上的活動。
8、這是發(fā)現(xiàn)生活,整理提煉生活,發(fā)表切身感受,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生活的訓練。
【課前準備】
教 具學 具補充材料 多媒體網(wǎng)絡電腦、錄音機。
無
無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景師生行為設計意圖 活動:
1、賞雨繪景:
⑴ 請你聆聽下面的聲響,想象聲音表現(xiàn)的雨景,加入自己的感受描述你所想象的景象。
⑵ 請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所見到的雨景。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美麗的畫面,學生邊聽邊想象構思用精美的語言來描繪。點撥描繪的精練性,形象性。
鍛煉對雨的感知能力,形象語言表達能力,引入活動情景,激活氛圍。
2、聽雨訴情:
請兩組同學各抽一簽,然后欣賞你所聽到的音樂,用語言描述音樂給你的感受。
聽感官,語表達,音樂欣賞傳達對自然的心零觸摸。
兩種感官的交替訓練,對藝術的感知與欣賞。
3、觀雨訴情:
接下來展示一組關于雨的圖片,請每一組推選一名同學自選一張圖片來進行描述。
要求:條理清晰、富有意境。
讓學生觀賞美麗的雨的圖片,教師指導、點撥學生進行形象描述,力求描繪出意境。各組選代表競說,有氛圍,講情境。 對自然的心靈投入欣賞,以語言傳達心聲,又是表達能力展示良好機會。
4、賽說詩歌:
要求:每組在八分鐘內(nèi)寫出盡可能多的帶“雨”字的詩句,每句記五分。
各組必須獨立完成,如有違規(guī),此環(huán)節(jié)記0分。
定時每組八分鐘,把自己在下面搜集有關“雨”的詩句展示出來,看誰搜集得有條理,成體系,有特色。教師組織學生給予打分。 訓練學生搜集、整理、提煉信息能力,以及展示信息、成體系能力。
5、雨的隨想:
下面請每大組抽取一組短語(每組八個),然后任選三個,進行口頭描述。
要求:切合短語的意境和主題、想象豐富,富有創(chuàng)意。每段文字不少于六句,準備時間5分鐘。 抽取含“雨”的短語,進行組詞成句,比一比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組織學生點評。 連詞成句,即興表達能力的強化訓練。
6、雨的功和過:
自古以來,人們說起雨時,心情總是極為復雜的'。今天,就請大家暢談雨的功與過。
大組抽簽決定主題,輪流發(fā)表意見,30秒內(nèi)必須發(fā)言,獲勝方計30分,負方計20分。 搜集數(shù)據(jù)信息,從不同角度書寫雨的功過,使學生認識雨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又是一項競賽發(fā)言,當即引導學生評價。 主觀開放,闡發(fā)見解和認識,使之意識到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 7、“雨”歌大比拼:
規(guī)則:每個組必須在十秒之內(nèi)唱出一句有“雨”字的歌,抽簽決定先后。獲勝一方記30分,負方記20分。
激發(fā)學生興趣,匯總含雨的歌,全面認識雨在生活的價值。比一比看誰知道的多。也激發(fā)熱情,營造氛圍。
從歌曲聯(lián)系到語文的范圍,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處處有語文。 8、結合自己對“雨”的不同感受和體會,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進行寫作練習。
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時,應引導他們把握好“一個季節(jié)”“一種突出的感覺”等關鍵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寫出真實而獨特的體驗。
學生有興趣寫詩歌、童話、劇本、文學評論等,都應該積極鼓勵,只要寫真實感受即可。意在鼓勵學生抒發(fā)內(nèi)心中情,繪出眼前的美景,寫出精美的文章。 9、小結:
以“我學會了……”或“我學會了欣賞……”的形式總結收獲。
幾分鐘小結,匯總收獲,分析不足,以便下一次活動改進。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
有活動就有總結,又學習就有總結,讓學生學會總結,學會改進。學會自我評估。 10、作業(yè):
把自己的材料整理到個人資料信息庫中或個小組出版雨的詩集手抄報。張貼在展覽臺上。
【教學反思】
學生缺少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能力,常常忽略身邊的細微小事。如何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善于觀察的習慣,是教學的目標之一。
九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水平不高,尤其是客觀、清晰地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缺乏,在與人辯論時,很少能夠做到有理有力有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逐步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11-03
設計方案11-08
經(jīng)典設計方案12-01
設計方案(精選)07-27
(經(jīng)典)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精選】07-29
(精選)設計方案08-06
設計方案(經(jīng)典)08-14
[經(jīng)典]設計方案08-05
【經(jīng)典】設計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