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研課題設計方案范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研課題設計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研課題設計方案范文1
一、引言
機械原理是機械類各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在培養學生的機械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課程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通過課程設計實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查閱技術資料、繪制工程圖和應用計算機等能力,特別是加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我校而言,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是我校機械類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的第一門工程設計類課程設計,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現狀分析
(一)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現狀分析
1.我校機械原理課程設計的內容是對牛頭刨床、插床等傳統加工設備的傳動機構進行運動分析和動態靜力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其機械動力學問題。課程設計模式缺乏整體性思維,設計題目陳舊且與工程實際結合不緊密,缺少機械系統的方案設計和機構的選型設計等。
2.題目相同,設計的機構一致,只是原動件的位置不一樣。故對學生而言,缺乏創新能力的訓練。
3.課程設計的設計方案與內容相同,學生缺乏查找資料、方案陳述與討論、團隊協作與溝通交流等環節的訓練,與當前企業的需求脫節。
(二)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開展情況分析
目前,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科技活動的開展,學生科技活動的種類繁多,面向機械類專業學生的科技活動有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項目、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機械制造綜合實踐創新能力-數控加工大賽、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機器人應用技術大賽、汽車節能競技大賽、大學生方程式汽大賽等等,對提高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如積極參加各種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人數有限、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缺乏主動性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
課外科技活動參與的學生人數有限,單純地為了競賽而組織的實踐活動,由于受時間和名額等因素限制,難以在學生中廣泛地組織開展,從而使受益學生的數量受到了限制。
三、教學研究思路
參與各種課外科技活動的學生有興趣和熱情,但人數有限;參與課程設計的學生人數多,但積極性不高,過程不認真,往往抄一份報告敷衍了事。因此,如何利用學校目前課外科技活動開展良好的氛圍,將科技活動融入課程設計教學中,使科技活動與課程設計相結合,是主要的研究內容。
四、教學研究內容
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課題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課程設計題目研究
為達到課程設計的目的`,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設計的題目可借鑒課外科技活動的主題,或參考具有生產實踐背景的工程實際項目,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機械原理課程課題講授內容設計課程設計的題目,使課程設計的內容更貼近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對課程設計的興趣。
譬如,借鑒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主題“教室用設備和教具的設計與制作”,提煉出“多功能黑板的設計”、“便攜式可調折疊桌椅的設計”、“自動黑板擦的設計”等設計題目;借鑒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主題“錢幣的分類、清點、整理機械裝置;不同材質、形狀和尺寸商品的包裝機械裝置;商品載運及助力機械裝置”,提煉出“硬幣分揀器的設計”、“硬幣包裝機的設計”、“紙幣分類與計數裝置的設計”等設計題目。
(二)課程設計內容研究
課程設計內容著重于機械方案的設計與選擇、機構運動的分析與設計、機械動力學的分析與設計等三個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引導學生應用ADAMS等軟件進行機構設計與分析,完成機器總體方案設計。由于將科技活動融入課程設計教學,設計題目多樣化、生活化,[2]體現以學生為主的理念,擴大學生的視野,使設計內容改為與科技活動相關的產品綜合設計,保證設計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綜合性。
此外,課程設計增加查找文獻資料、設計方案陳述與討論等環節,旨在鍛煉學生資料文獻綜述能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加強團隊協作交流,使學生熟悉產品設計流程和報告書寫格式。以往筆者在指導學生科技活動過程中發現:學生開展科技活動的第一項任務往往是調研,即通過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分析現有產品的現狀與技術特點,歸納出開展科技活動的技術線路、研究方法等等,這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目前教學模式往往忽略這一項內容。
為了保證課程設計的質量,筆者對課程設計過程進行了監控,在相應時間節點安排了必要的教學活動以及詳細的設計任務,如表1所示。
(三)課程設計方法研究
近幾年指導學生科技活動過程中發現,幾乎每項科技活動都需要應用到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以往課程設計結果往往停留在幾份圖紙和書面報告,學生對自己設計的機構或機器是否可行不得而知,所以積極性不是很高。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運用計算機進行機構運動仿真已輕而易舉,學生學習計算機軟件的積極性普遍很高,且企業對應聘者也有這方面的要求。因此,可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中引入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如引導學生應用ADAMS軟件對機構設計方案進行設計和運動學仿真,[3,4]使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得到提高。
五、結論
將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與學生科技活動相結合,既豐富課程設計的內容,增加課程設計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投身于科技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溝通交際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等。
經過教學研究與實踐,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效果得到改善,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近三年,學院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課外科技活動,取得了優異成績。
科研課題設計方案范文2
一、課題名稱。
要求:
1.簡明、貼切、清晰。
2.常用陳述式句型表述。
二、課題界定。
要求回答"什么是"的問題,說明課題名稱及其關鍵詞和重要要領的定義、涵義及來源。方案設計的許多內容將由此發出去。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課題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內容和活動切題,防止研究目標和方向的轉移或使研究范圍任意擴大或縮小。
三、研究背景與意義。
要求回答"為什么要進行該課題研究"的問題。可說明:
1.研究原因。具體說明:
(1)時代背景。用以說明研究者選用的新的社會參照標準。
(2)針對問題。說明根據新的社會參照標準的要求,本課題試圖解決的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問題表述要求:①一定的維度說明,并使彼此邊界清晰,不致混淆。②同一方案中旨在解決的問題前后一致,防止互相矛盾。③彼此邏輯關系正確,母概念與子概念關系清晰。④總課題所列問題要包容子課題旨在解決的問題,防止各說各的互相矛盾。子課題要根據總課題所列的某些問題作具體說明。⑤旨在解決的問題要與研究目標、指導理論、研究內容及操作變量等相呼應,前后照應,防止相互分離。
(3)學生發展的需要。
(4)學校發展的需要。
2.本課題研究的先進性。說明本課題的研究切合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與其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可說明:
1.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確定對象的代表性
2.根據統計學要求推算研究對象的數量
3.通過前測對實驗對象和對照對象進行等化處理或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研究對象和對照對象。
五、研究思路。可說明:
1.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事實和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理論對研究中所要解決的問題的結果所做的猜測,即對課題中涉及的兩個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設想。假設在課題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標準的作用。在有假設的`實驗研究中,研究必須圍繞“假設”進行,對“假設”進行驗證,并在以后的研究報告中說明研究結果是否驗證了假設。假設在內容與表達上應達到這樣一些標準:
(1)以陳述的方式表達。通常說明兩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那么就(有可能)……"
(2)一般陳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3)假設有待檢驗,且必須可以檢驗。必要時可對假設作理性分析。
2.指導理論。主要說明原理性理論。要求:
(1)少而精(2)針對"問題"(3)能指導操作(4)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以便教師理解和把握。可引經據典,也各自圓其說。防止搞成目錄式,似貼標簽。
3.研究目標。獨特的研究課題應有獨特的研究目標。表述時要注意顧名思義、切題、個性化。作為應用性研究課題至少說二點:
(1)研究目標。也稱中介目標、自變量。即解決問題的對策。常簡述如何操作,包括途徑、策略、方法和模式等。注意:①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②體現先進性。在收集和研究相關情報資料的基礎上繼承和創新。③如總課題分解為子課題時,則要分別說明。
(2)學生發展目標。也稱教育目標、因變量。常簡述由于實施上述操作,學生發展將如何。注意:①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②理順邏輯關系,如說直接目標1,由此導致目標達成2、3……③與研究目標構成函數關系:(假定其它因素作用為零的情況下)
六、因變量及其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要求:
1.將前述因變量分解為指標,形成評價指標體系
2.說明評價指標的測試及觀察判斷方法
3.設計好相應的統計表格
七、自變量與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說明:
1.自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1)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原因
(2)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規范,將方法化為方式,并體現先進性。如說"模式",則按"模式"要素分別說明規范要求。
(3)規范操作
2.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八、研究方法和設計邏輯。可說明:
1.研究方法。說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
2.設計邏輯。說明如何取樣,績效如何反映。
九、預期研究成果。可說明:
1.研究報告2.其它論文3.專著4.音像資料5.典型教案6.教具學具(含課件)等
(附鑒定材料:①主件:研究報告;②附件:有關研究的支撐性材料;③研究工作總結)
十、研究步驟及進度。可說明如何實施目標管理;規定時間、明確責任、計量成果等。
十一、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可說明:
1.課題研究的類別。說明是獨立課題,還是集體課題。如果集體課題,則要說明如何分工協作。
2.課題研究的組織形式。說明是集體研究式、總分協作式還是縱何分層式研究形式。
3.相關人員的分工及職責等。
十二、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可說明:
1.人員保證
2.策略保證
3.經費和物質保證
4.機制保證等
【科研課題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科研課題報告03-03
科研課題范文推薦12-16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07-22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04-23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薦】11-17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熱門】11-20
【熱門】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1-21
【薦】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1-17
【精】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1-17
【熱】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