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古詩的拼音及鑒賞

時間:2021-04-11 14:04:05 我要投稿

一去二三里古詩的拼音及鑒賞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節所作的詩,又名山村詠懷。下面是一去二三里古詩的拼音及鑒賞,歡迎參考閱讀!

一去二三里古詩的拼音及鑒賞

  shān cūn yǒng huái

  山村詠懷

  yī qù è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釋

  ①去:指距離。

  ②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③亭臺:泛指供人們游賞、休息的建筑物。

  翻譯

  一個小孩,牽著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里念叨著“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剛要動手,他的媽媽便喝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后來,這兒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一座大花園。

  《山村詠懷》是北宋哲學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列錦的表現手法把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并創造出一種淡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簡析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為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里”、“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著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介紹:

  邵康節(1011—1077),名邵雍,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圣外王之譽。字堯夫,謚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后人稱百源先生。其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幼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創“先天學”,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著有《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皇極經世》等。

  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陽,以教授生徒為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間,為雍新居,名安樂窩,因自號安樂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程頤、程顥、張載等退居洛陽時,恒相從游。熙寧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賜謚康節。有《伊川擊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邵雍詩,以張蓉鏡、邵淵耀跋明初刻《伊川擊壤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之《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簡稱宋本)、蔡弼重編《重刊邵堯夫擊壤集》六卷(簡稱蔡本),及元刻本(簡稱元本)、明隆慶元年黃吉甫刻本(簡稱黃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編末之集外詩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第二十一卷。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等。

【一去二三里古詩的拼音及鑒賞】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古詩10-12

一去二三里試題12-27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04-01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04-02

題西林壁古詩原文拼音及鑒賞10-23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篇04-02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5篇04-02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篇)04-02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篇)04-02

一去二三里教學反思15篇04-0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在线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特级做a爱片久久久久 | 亚洲人网站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