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詩句賞析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詩歌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詩歌節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那么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詩句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愛國,思鄉,愁,邊塞
【名句】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出處】
唐 岑參《送人赴安西》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譯注】
萬里之外的故鄉景象將會在你的夢中出現,邊疆的月光常常會引起你的別離憂愁之情。
【說明】
《送人赴安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是一首送朋友赴邊疆衛國驅敵的詩。詩人對友人英姿勃發、舍身報國、不計名利的行為極為贊賞,又進一步饒有興趣地設想友人戍守邊疆一定會產生思鄉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蕩平虜寇,還邊境以安寧。全詩充滿愛國主義豪情。
注釋
、陪^:一種似劍而曲的兵器。
、启骠妫盒稳葺p捷地馳騁。隴頭:指陜西箥隴縣西北。隴北地區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侨叄悍褐高呞锏貐^。
、洒锾敚航苹臄橙恕
、山浨铮航浤。
【賞析】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兩句寫思鄉,與一般思鄉的詩句不同的是,這是作者送別朋友時,設想的朋友思鄉情景。詩的開頭從朋友從軍起程寫起,充滿英雄氣概;次句對友人奔赴邊關的情景加以設想。前后兩句用“帶吳鉤”、“度隴頭”這兩個富有特征性的動作,突出了友人英姿勃勃的形象。頷聯轉入人物的內心描寫,兩句分別從正、反兩方面來肯定友人的思想,從而把友人的行為提升愛國的高度。
古時,愛國與思鄉是一對相對又統一的矛盾:愛國意味著遠離家鄉親人,上戰殺敵報國;而家庭安定的前提是國家的安定富足,因此,這種情境下的思鄉情懷是與對國家的深厚感情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詩人岑參曾有過居留塞外的經歷,他能更準確地把握住將士的思鄉心理!叭f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兩句是作者的遙想,言語中充滿關懷和愛護。作者設想朋友在邊疆會常常夢見萬里之外的家鄉,每當望見白塞的一輪明月,朋友的鄉愁就會油然而生。詩人沒有去寫友人在邊疆苦戰的情形,卻去設想他在萬里邊關對家鄉是如何夢繞魂牽的,更具人情味。更多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詩的最后兩句是詩人對朋友的祝愿。上句愿友人建功立業,下句愿友人早歸家園,既表現出詩人與友人同樣以國事為重,又表現出雙方深厚的情誼。
遼寧師范大學教授高光復:“岑參的詩中有許多送友赴邊之作,這些作總多英雄慷慨之語,而少兒女纏綿之詞。這首送別詩也是如此。這首詩以“送”為線索,先寫“送”的情景及原因,然后從故友和詩人兩個方面寫“送”的情懷,字里行間充滿了由衷的贊美和深厚的情意!
作者簡介
岑參,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詩句賞析】相關文章:
愁的詩句03-17
關于愁的詩句07-18
描寫愁的詩句09-13
二月四日作賞析10-12
為夢作繭的作文800字08-12
與愁有關的詩句集錦06-08
關于愁的詩句摘抄10-25
關于秋愁的詩句08-31
《天凈沙·為董針姑作》原文及賞析08-17
《以夢為馬》詩歌賞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