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河上亭壁》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5-01-22 09:50:31 秀雯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書河上亭壁》原文及譯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書河上亭壁》原文及譯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書河上亭壁》原文:

  寇準〔宋代〕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書河上亭壁》譯文:

  寬闊的黃河,只有不多幾條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滾滾,一派渺茫。我獨自登上河邊的亭子,斜靠著欄桿,愁緒像河水,源源不斷。

  那河邊、遠處,蕭瑟秋風中,有片稀疏的樹林,林后是聳立的高山,一半沐浴著西斜的陽光。

  《書河上亭壁》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絕句,題寫在黃河邊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黃河上的景象,一是“闊”,王灣的“潮平兩岸闊”,被詩人濃縮為“岸闊”,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黃河恢宏闊大;二是“渺!保驗楹娱,一眼望不到邊,加上太陽快要下山,自然是“煙波微茫信難求”,看不到對岸;三是“檣稀”,河上沒有幾條船,雖然看不見“百舸爭流”的熱鬧場面,卻使人覺得河似乎更闊了,煙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煙波又能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問題,獨自靠在亭邊的欄桿上,詩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許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許想到“欲渡黃河冰塞川”,也許想到“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瀉入胸懷間”……性格剛毅的詩人此時也許蕩上了一絲憂愁,但面對著“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豈能“恨到歸時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這首詩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讓人聯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來。這一半沐著柔和斜陽的秋山,雖然沒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艷麗,卻給人以安閑、親切,也讓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見不到陽光的秋山,詩人卻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悵惘,在這壯麗的黃河落日圖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還有多少余味,就讓讀者自己去品嘗。

  《書河上亭壁》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寇準三十七八歲時,前有小序,說在咸平元年(998年)鎮河陽,說明此詩是作者被貶謫時寫的。這是四首(春、夏、秋、冬)組詩中的第三首。

  作者簡介: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视铀哪辏t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書河上亭壁》閱讀答案

  閱讀寇準的詩,完成后面題目。

  《書河上亭壁》

  【宋】寇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檻思何長!

  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詩的最后一句描繪了怎樣奇妙的畫面?

  3、全詩以景寫情,隱隱傳達出詩人情感上的掙扎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怎樣的?

  答案:

  1、秋日暮色中,詩人獨自上高樓,憑欄俯瞰:河面上煙波浩淼,船只稀少;河岸上,一片遼闊。望著那悠悠流水,詩人的心中不免生起綿長的思緒。

  2、一帶遠山,靜臥在落日余暉中;秋山本是無情物,卻似有情又有意,扯過夕陽余暉披在身,金燦燦,暖融融。

  3、前兩句詩人觸景生情,悠悠江水凄凄之境勾起詩人綿綿愁緒,后兩句詩表達的是詩人不愿任這愁緒泛濫,于是“顧左右而言他”,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對景色的觀賞上,這就是所謂的“以景撇情”。

【《書河上亭壁》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書河上亭壁原文及賞析04-11

書河上亭壁原文翻譯及賞析11-10

《書河上亭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5-24

書河上亭壁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4-11

書河上亭壁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6-06

《書河上亭壁》原文、翻譯及賞析4篇05-24

書河上亭壁閱讀答案11-10

書河上亭壁詩詞鑒賞11-13

書河上亭壁古詩鑒賞08-02

書河上亭壁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3篇】11-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本大道综合伊人精品热热 |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国产岛国精品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偷拍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