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作業

時間:2022-11-18 15:50:47 詩歌 我要投稿

詩歌鑒賞作業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歌鑒賞作業,歡迎大家分享。

詩歌鑒賞作業

  《移家別湖上亭》詩歌鑒賞習題作業解析

  黃鶯久住渾相識, 欲別頻啼四五聲。

  作業:

  借景抒情是古代詩歌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全篇寫景,但惜別之情充溢其間。請結合全市簡要分析,是更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描寫是如何表現惜別之情的?

  這首詩作于搬家時,抒寫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全詩是說,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老師筆記《 移家別湖上亭 《2006年志鴻優化》詩歌鑒賞習題作業解析戎昱》。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這情景真叫人愁牽恨惹,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于平靜……

  詩人采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創造了這一童話般的意境。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戎昱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癡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

  這首詩的用字,非常講究情味。用“系”字抒寫不忍離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又符合春日和風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設。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為后人廣泛采用。

  宋人周邦彥“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王實甫《西廂記》“柳絲長,玉驄難系”、“柳絲長,咫尺情牽惹”等以柳條寫離情,都是與這句詩的寫法一脈相承的。“啼”字既指黃鶯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聯想到辭別時離人傷心的啼哭。一個“啼”字,兼言情景兩面,而且體物傳神,似有無窮筆力,正是斫輪老手的高妙之處。

  語文詩歌鑒賞

  1、對比襯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與婚后變節也形成對比。通過對比,刻畫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剛強,反襯出男主人公的無情無義、“二三其德”。

  2、細節刻畫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著力于人物的語言、行動等細節的描寫。如《邶風·靜女》中“愛而不見”這一生活細節表現了姑娘的天真、活潑和調皮,“貽我彤管”則表現了姑娘對愛情的真摯和執著。《孔雀東南飛》中描寫蘭芝“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的細節,刻畫了一個愛憎分明、不忍離去但又無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比興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甚。”詩句以桑樹、斑鳩起興,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輕貌美到人老珠黃的變化。這些比興手法的運用,有助于詩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讀者走進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體味他們的真情實感。

  4、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用落葉紛紛來渲染一種清冷肅殺的悲秋氣氛,從而襯托詩人窮困潦倒、飄泊無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為塑造老漁翁的不怕嚴寒、不怕孤獨的高傲品性而進行了環境氣氛的烘托。

【詩歌鑒賞作業】相關文章:

詩歌鑒賞習題作業11-18

杜牧原文詩歌鑒賞習題作業解析10-06

志鴻優化的詩歌鑒賞習題作業解析11-18

志鴻優化詩歌鑒賞習題作業解析11-18

有關志鴻優化的詩歌鑒賞習題作業解析11-18

鑒賞詠史-詩歌鑒賞06-11

詩歌的鑒賞02-26

精選詩歌鑒賞06-13

詩歌鑒賞06-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免费A√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 日本午夜片源在线看免费 | 日本特大a猛片 | 五月丁香合缴情在线看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