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的八個切入點及練習

時間:2021-06-10 13:46:48 詩歌 我要投稿

鑒賞詩歌的八個切入點及練習

  一、注意創作背景

鑒賞詩歌的八個切入點及練習

  詩詞由于其創作時代的不同,作品具有了不同的風貌;同一時代,經歷、感情不同的作家,其作品也具有不同的情調;同一作家在不同時期、不同處境下的作品也會有不同的情趣,因此鑒賞詩詞時就必須結合其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經歷、遭遇等情況來分析,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边@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境況的,要理解這首詞的立意,就必須了解作者創作的背景: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了解了這些材料,我們就可以深深地體會到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明白了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二、注意作者的風格

  所謂風格,是指作家在創作中所形成的較穩定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特色上所表現出來的總的特征。這往往和作者的經歷、思想、性格等方面有關,結合這些信息,能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比如李白一生狂放而又坎坷,他的詩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熱烈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如“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咤萬戰場,匈奴盡奔逃。”或以善描的畫筆點染祖國壯麗的山河,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被蚝婪棚h逸,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蜀道難》便是一個典型作品。

  三、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詩人情思的形象。古典詩詞的意象,是借助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現出來的主觀的情感形象。鑒賞具體作品的時候,不僅要著眼于它們所描寫的客觀物象,還應透過它們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

  比如明月,是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在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用以抒發感懷,傳達情思。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鄙皆逻@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貫穿于整個詩詞當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山月與人萬里相隨,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而在《關山月》中“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看到明月從天山升起。詩人把只有大海上空才常見的云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而戍邊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是何等濃烈!

  再如雁,杜甫《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孤雁”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云”間,此時此刻的心情是多么惶急、焦慮,又是多么迷茫。〔华毾肽睿拼命追尋,這真是一只情感熱烈而又執著的“孤雁”!罢l憐”二字設問,而恰恰是這一問仿佛打開了一道閘門,使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蕩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

  四、注意揣摩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詩歌的根本,它是衡量詩歌藝術高低的標志。意境是什么呢?意境就是指詩人作品中所描繪的景物和所表達的情感相融合所形成的藝術境界。簡而言之,是情和景的和諧統一。所以要把握詩歌的意境,就必須注意景與情的關系。

  1.觸景生情。因見到某一景物、某一場景,油然而引出對某種情感的抒發,這體現在作品中常常是情與景的統一。例如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人夜泊楓橋,時已深夜,不能成眠,看到楓橋的各種景物,聽到楓橋的'各種聲音!霸侣洹薄盀跆洹薄八獫M天”“漁火”“寒山寺”“鐘聲”“客船”,這些景物和聲音構成了一幅暮秋季節凄涼、冷落的夜景。面對這幅夜景,必然勾起詩人飄泊他鄉的孤愁情懷,詩人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寓情于景。

  2.緣情寫景。詩人用某種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場景,在其筆下,這一景物或場景,也感染上了某種感情色彩。此種意境,古人稱之為“有我之境”。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與鳥鳴本是賞心悅目的,但在處于戰亂中的作者看來,卻成了“花濺淚”“鳥驚心”。

  3.融情于景。如《春行即興》中,詩人寫了春行時的所見所聞,一字一景,句句寫景,但又句句含情!胺紭錈o人花自落”中的“無人”二字,便道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說明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只好任其自開自落罷了!“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山一路,不禁使人想象到山花爛漫,鳥語婉轉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卻成了以樂寫哀,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白月洹 與“空啼”相照應,恰恰襯托了詩人凄涼之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五、注意作品中的細節描寫

  藝術的特質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鮮明的形象和細節描寫是分不開的。中國古典詩詞雖然短小精悍,但卻不能忽視了其中的細節描寫。一點嫩綠能昭示春的萌動,一片枯葉能顯現肅殺的清秋,窺一斑而見“全豹”;運用活生生的細節,集中、凝煉、鮮明、生動地體現神韻,自有其奇妙的藝術功效。

  如杜甫的《兵車行》,詩人通過細節描寫,以重墨鋪染的雄渾筆法,如風至潮來,在讀者眼前突兀展現出一幅場景巨大、震人心弦的送別圖:兵車隆隆,戰馬嘶鳴,一隊隊被抓來的窮苦百姓,換上了戎裝,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開往前線。征夫的爺娘妻子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親人,扯著親人的衣衫,捶胸頓足,……“爺娘妻子走相送”,一個普通的“走”字,寄寓了詩人多么濃厚的感情色彩!親人被突然抓去當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屬們追奔呼號,一剎那的生死離別,是何等倉促,何等悲憤!“牽衣頓足攔道哭”,連續四個動作,又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的動作神態,表現得細膩入微。這樣的描寫,給讀者以聽覺、視覺上的強烈感受,集中展現了成千上萬個家庭妻離子散的悲劇,令人觸目驚心!

  六、注意作品中的“典故”運用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增強了作品的意蘊,但也會給閱讀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其中典故的含義就會直接影響對整個作品的鑒賞,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

  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類:

  1.化用前人語句;貌煌谥苯右茫菍⑶叭苏Z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話寫出。如晏幾道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中的“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在《鷓鴣天》中寫出“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庇脕肀憩F女子相思,風格婉約。

  2.引用神話故事。引用神話傳說,能增強詩詞的藝術表現力,構成奇特的藝術境界。如李賀的《李憑彈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吳質不眠倚佳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詩句,用湘妃和素女這樣的神女為樂聲感動、月中吳剛為樂聲所吸引來形容李憑的箜篌彈的好。

  3.引用歷史故事。一般在引用歷史故事時,詩中會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但有時古詩當中暗用歷史故事,沒有明白地指出,那么考生只有知道了所用的歷史故事,才能讀懂。如杜甫《前出塞》第三首中的“功名圖麒麟”,暗用了漢宣帝(劉洵)把霍光等十一個功臣畫像于麒麟閣的故事,如不知道這一故事,就頗為費解了。

  七、注意表現手法的運用

  閱讀鑒賞的關鍵就在于讓考生抓住詩歌的表現手法。詩歌當中常見的表現手法有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借古諷今、虛實相間、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情景交融、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動靜結合、點面結合……下面就其中幾種略作說明:

  1.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就是把自己的志向、志愿借助具體外物表現出來。如蘇軾的《待月臺》“月與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娥眉。只從昨夜十分明,漸覺冰輪出海遲。”詩中后二句久久佇立,眺望遠海,等待著遲遲升起的一輪冰月,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緒,詩人那仕途失意的往事,正隨徐徐升起的明月悄然浮現。

  2.借古諷今。如杜牧的絕句《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痹娙藢μ拼y治者大量興建樓臺殿閣表示不滿,于是借南朝梁武帝舍棄帝位當和尚、修建無數廟宇,如今所剩無幾的歷史事實,諷喻統治者吸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類似的手法還有懷古傷今、今昔對比等。

  3.虛實相間。虛寫,是指寫想象中的景象;實寫,就是寫眼前實景。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 還!鼻岸渚褪翘搶,寫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長云彌漫,隱約的雪山綿延千里,越過雪山,是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與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試想,不用虛寫,怎么能寫出如此闊大的景象?

  八、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

  在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張、擬人、設問、反問、排比等都很常見,我們不僅要能準確的判斷識別,而且還要能分析其效果。就拿比喻來說,我們不僅要熟悉比喻的定義、類型,而且還要能分析比喻的本體、喻體和相似點,要能分析運用比喻所帶來的形象生動的修辭效果。

  如《春行即興》(2005年全國卷Ⅰ)的三、四兩句“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敝羞\用了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句式齊整。

  再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中就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寫出了瀑布飛流直下的壯觀景象,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

  以上是筆者對古典詩詞鑒賞的一點淺見。對于鑒賞詩歌,它不僅需要鑒賞者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識等基礎知識儲備,還要有相當的聯想、想象能力。但是,只要能把握以上有關要點,基本就能正確解讀并悟透詩歌了。

  【跟蹤練習】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卷Ⅱ)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⑴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谱髡呤窃鯓訉憽八技摇钡模Z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⒉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蕭蕭班馬”出自《詩經》。班馬:離群之馬。

 、攀茁撚檬裁丛~語勾勒出怎樣的送別環境?

 、祁i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4.下面兩首詩詞采用了極為相似的表現手法,請指出其所用手法并作簡要分析。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參考答案】

 、雹拧氨ァ倍稚鷦拥墓串嫵鲎髡吣糇纳駪B。用“燈前”自然引出“影”,用“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時的孤寂心情。

  ⑵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表現思家。語言質樸無華。

  ⒉⑴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出青山的靜態,“繞”描畫出白水的動態,描摹出一幅青山秀麗的送別圖景。

 、祁i聯兩句是很工整的對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離開大地一樣對朋友依依惜別之情。

  3.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野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和憂傷的情懷。

  4.兩首詩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也都表達了極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詩用“人面”“桃花”作為線索貫串,通過“去年”尋春艷遇和今日重尋不遇,雖同時同地同景但人卻不同的對比,把詩人因此而生的惆悵,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歐陽修詞上片說去年,下片說今年,元夜、花、柳、燈、月都依舊,就是“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極為充分。


【鑒賞詩歌的八個切入點及練習】相關文章:

把握詩歌鑒賞的八個切入點06-12

提升詩歌鑒賞能力的八個切入點12-01

高考詩歌鑒賞練習06-12

詩歌鑒賞練習參考12-12

詩歌鑒賞的切入點 高考復習(高三)12-05

詩歌鑒賞練習附答案03-19

詩歌鑒賞練習:南湖早春06-12

海棠詩歌鑒賞練習及答案06-12

鑒賞詩歌的語言練習匯總12-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91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在线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