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知識簡述

時間:2022-11-04 14:29:52 詩歌 我要投稿

有關詩歌知識簡述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詩歌吧,詩歌節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詩歌知識簡述,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詩歌知識簡述

  (1)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并列著的一種文體,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其主要特點是:①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詩歌有豐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從感情上打動讀者。③詩歌的語言凝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④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中國的舊體詩、詞、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詩歌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詩歌可分為若干類別。

  按國別分,可分為中國詩歌和外國詩歌;中國詩歌按時代分,可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中國古代.詩歌按體例分,分為詩、詞、曲;中國古代的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詞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l字以上);元曲可分為小令和套數(又叫套曲);新詩又可分為自由詩和用舊形式寫成的新詩。

  (3)古代詩歌與新詩

  古代詩歌是泛指古代文學長河中用文言寫成的韻文,即這一歷史時期的詩、詞、曲。新詩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學運動以后出現的詩歌。

  (4)古體詩與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1996年全國、2001年春季已考)古體詩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詩歌,其主要特點是每首詩行數不固定、每行詩字數不固定、每首詩的用韻不固定;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它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詩和絕句,其主要特點是每首詩行數固定、每行詩字數固定、每首詩的用韻固定。

  (5)詩、詞、曲的區別

  詩、詞、曲都是韻文,其主要區別在于詩要求節奏和講求韻律。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它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曲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靈活,句中經常添加襯字等。

  (6)新詩中的自由詩和舊體詩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提倡并興起的一種新詩體,其中用白話寫的大致押韻、形式自由的詩叫做自由體詩,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貴與李香香》等。與新詩相對的,用文言寫成的格律詩以及詞、曲統稱為舊體詩,如毛主席的《七律·長征》、《沁園春·雪》、陳毅的《梅嶺三章》等,這些形式是舊的,但其內容是現代的,人們習慣地把它比作“舊瓶裝新酒”。

  (7)歌、行、吟

  “歌”、“行”、“吟”是古體詩的標志,都指古代詩歌體裁,它們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等一般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夢游天姥吟留別》等。

  (8)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指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后詩人以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但也稱為樂府或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游天姥吟留別》等。

  (9)律詩與絕句

  律詩與絕句的區別主要在句數上。絕句又叫“截句”,每首詩只有四句,偶句押韻和押平聲,它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每首詩共有八句,除了偶句押韻與押平聲外,頷聯和頸聯都必須對仗。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10)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

  抒情詩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抒發作者內心的思想情感來反映時代精神和社會生活的,常常是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斷的景物描寫,也是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詩是用詩的形式來描述事件、塑造人物、反映社會生活的。與抒情詩相比,敘事詩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說理詩從廣義上講包含在抒情詩中,它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寫來闡述深刻的道理。

  (11)詞牌

  詞的標題和詞牌是有著嚴格區別的,詞題是就內容而言的,它是詞的內容的精煉,是一首詞的眼睛。詞牌是就形式而言的,是一首詞曲調的名稱。

  (12)豪放詞與婉約詞

  豪放詞和婉約詞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蘇軾、辛棄疾。代表作品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內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細,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間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聲聲慢》、柳永的《雨霖鈴》等。

  (13)散曲

  散曲是金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歌曲,其體式和詞相近,都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地使用口語。它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數是合一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它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全套曲必須有同一個宮調,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定,順序一般倒寫。各“煞”前有配曲,最后用“尾”結束全曲。如《越調·天凈沙·秋思》只含“天凈沙”一曲,是小令。再如《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它含有屬于“般涉調”這一宮調的八支曲子,其中“哨遍”是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它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14)元雜劇

  元雜劇是在宋金時期諸宮調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種文學樣式,是把歌曲、賓白、舞蹈結合起來的藝術形式。元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在結構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相當于現代戲劇中的一幕,每折戲只能用一個宮調,如《竇娥冤》就是旦本戲,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定,唱就是唱詞。白是人物的對白、獨白、旁白、帶白。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凈(花臉)、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兒(老婦人)、丑(小花臉或大花臉)等。

  (15)宮調、曲牌

  宮調是音樂術語,是音樂的一種調式。宮調不同,音調就不同,如《竇娥冤》中的《正宮》就是一種宮調。曲牌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不同的是曲牌在字數、平仄、押韻上往往不同,如《竇娥冤》中的《耍孩兒》、《鮑老兒》、《叨叨令》、《端正好》、《滾繡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

  (16)旦、末、丑、外、仆兒

  旦、末、丑、外、仆兒都是元雜劇中的角色名。旦扮演女主角,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凈又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等。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外扮演老年男子。卜兒扮演老年婦女。

  (17)科、白

  科和白都是元雜劇劇本的組成部分。“科”也叫作“介”,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一般的舞臺稱式、武打和舞蹈動作等。“白”就是賓白,是劇中的說白部分,在元雜劇中占有重要地位。賓白又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等。

  (18)對聯

  對聯的字數相等,詞性相對,上聯最后一個字一般為仄聲,下聯最后一個字為平聲。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9)四言、五言、七言、雜言

  言代表字,四言就是每句詩四個字;五言即每句詩五個字,七言即每句詩七個字,雜言即每句詩字數不等。古代詩歌以五言、七言為最多。

  (20)押韻

  無論古詩還是新詩,都是講求押韻的。所謂押韻,是指詩歌詞賦的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韻母桂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現代詩歌朗讀技巧

  詩歌需在不斷的誦讀中方能體現其神韻,現代詩歌更是如此。一般來說,朗讀現代詩歌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深刻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如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寫的是離愁別緒,其情感基調定在一個“愁”字上,而且,這愁,不是哀愁,不是濃愁,而是輕淡的柔愁,愁中又帶有一絲對康橋美景的沉醉,帶有一絲對母校眷戀的深情。

  二、根據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讀的語速。詩歌朗讀的`語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穩、不緊不慢。” 如我們今天學習的 《我愛這土地》的語速要慢一些。

  三、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聲音的長短。把握好誦讀的“輕、重、緩、急”,恰當地分好“音步”,產生鮮明的節奏感,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

  再以《再別康橋》為例: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這整節詩比較輕柔,但輕柔之中依然有強調部分。其中,紅色詞可稍讀重一些;而下畫單線部分的三個“輕輕”雖然屬于這節詩中重點強調的部分,但根據詩歌意境來看,不能重讀。那么該怎么處理呢?我們可以這樣處理:語速放緩慢,聲音稍微拉長。這樣,兩種強調處理,各有不同,一種重讀,一種輕讀拉長,“歌”的韻味便出來了。

  四、根據語境,正確處理詩句的停頓。這樣才能使詩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一般說來,頓號后的停頓最短,逗號后的停頓長一點,分號和冒號后的停頓再長一點,句號、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后的停頓更長一些。” 有時則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系來斷定。

  總之,現代詩歌誦讀,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投入真情,反復吟詠,方能讀出詩歌的感染力,用詩歌特有的魅力打動讀者。

  朗誦藝術中的一般語言技巧

  一、 停連

  1.停頓包括:文法停頓、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心理(情感)停頓。

  ● 文法停頓:第一種按照行文的標點符號進行停頓,第二種由文章結構決定的,這種停頓是為了表示文章的層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頓。停頓是有思想,有內容的,并不是空的。

  ● 語法停頓:由句子的語法結構造成停頓。①某些介詞前面或后面②方位后③動詞后④某些連詞前面或后面(因為,如果,和等)

  ●邏輯停頓:一般較短,只相當于頓號所作的停頓。有強調性停頓,并列式停頓,呼應性停頓(有些詞具有領屬關系,比方說,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后要停頓)領詞,尾詞停頓。

  ●心理停頓:由心理情緒決定的,常有激發誘導的意味。達到的效果“此時無聲勝有聲”“雖無言,卻有情;雖無聲,卻意無窮”

  例如:美麗的夢 / 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 / 出現

  ——席慕容《初相遇》

  2、與停頓相反的一對觀念——連貫(用~表示)

  朗誦過程中,思想情感一直處于積極的運動狀態,在意思延續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須一氣呵成,這就需要用語流連貫的表達技巧。

  例如:你的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二、重音——重音的讀法

  1、低中見高法:就是把要強點的字詞讀得重一些,響一些。這是最常見的方法。

  2、實中轉虛法:虛聲指聲輕氣多的聲音。采用重音輕讀的形式。

  3、快中顯慢法:把某些字詞的讀音有意拉長,形成拖腔。

  4、連中帶停法:運用停頓來突出重音,幾乎每個主要的重音都離不開它。

  三、節奏:節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現出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音形式的循環往復。

  基本要領: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后一課》《賣火柴的小女孩》——沉穩型

  《春》《天上的街市》 ——輕快型

  《沁園春 雪》《濟南的冬天》——舒緩型

  四、語氣:包括誦讀的抑揚(語勢及語調)、頓挫(停連)輕重(重音)、徐疾(節奏)等的變化。

【詩歌知識簡述】相關文章:

簡述李商隱詩歌的特點02-25

關于讀書與知識的詩歌03-25

詩歌語言鑒賞知識06-13

詩歌鑒賞的相關知識06-13

詩歌知識(教師中心稿)12-05

詩歌在山的那邊的相關知識06-17

知識守護生命詩歌范文06-27

中學生詩歌知識12-02

盤點初二的詩歌知識06-1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欧美人中文 | 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美女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国产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 亚洲午夜成aⅴ人片 | 亚洲精品日本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