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范文1500字(精選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是用于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干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范文1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1
xxx,男,漢族,民權縣人,1963年10月生,中專文化,全科醫師合格證,1983年至今擔任伯黨鄉鄉雙樓村衛生員,30年來,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多次受到鄉主管部門的表彰。其主要事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衛生事業。
1983年剛畢業,李廣歆就在雙樓村衛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和群眾好評。當時經濟較為落后,農村缺醫少藥現象十分嚴重。雙樓村人口一千余人,雙樓村地廣人稀,卻沒有一名鄉村醫生,群眾就醫十分不便,李廣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報名到商丘衛校學習,畢業后他回家干起了鄉村醫生工作,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艱巨的工作崗位上,李廣歆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鉆研,盡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到衛生院、縣醫院虛心請教。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衛生任務。
2003年正當“非典”無情的`肆虐祖國大地,外出返鄉人員如潮水般涌回,李廣歆作為一名村級衛生工作人員,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日要給五十多名返鄉人員上門監測體溫,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衛生院,并自費數百元打印“非典”預防宣傳手冊和黑板報,發送到家家戶戶。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累計行程數千公里,不計個人得失,鄉黨委和衛生院領導給予高度贊揚。
三、情系農村,關心廣大群眾疾苦。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不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診現象也很普遍。還記得在1997年9月的一個夜晚,時間已是十二點多,勞累了一天的李廣歆剛剛睡覺。突然間,鄰村的兩個村民在門外大聲敲門,說他們村有人服了農藥,李廣歆急忙起床,向他們簡單了解一下情況后,背起藥箱,不顧一天的疲倦,立刻趕到現場,對病人進行搶救,終于,病人得以脫險了。像這樣半夜出診的事對于李廣歆來說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來,李廣歆共接診病人四余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卻從沒有收取群眾的一分出診費,給當地村民直接減少診療費用數十萬元。這三十年來,李廣歆跑遍本村和周邊幾個村每一條小道,熟悉了每一戶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輕松愉快的節日。由于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過他精心醫治的人,都夸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四、與時俱進,積極支持醫改工作
2010年,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在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的基礎上,超標準完成了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四室分開,寬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齊全。,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使村民在衛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支持擁護和交口稱贊。在我縣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于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廉潔自律,嚴格要求自己。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認真開展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免費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范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2
“做一名讓病人滿意的好醫生”,這是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優秀共產黨員楊云貴奮斗的目標。1969年8月,楊云貴出生于馬龍縣一個偏遠山村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艱苦的生活環境練就了他堅強自立、勤奮踏實的性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93年7月,昆明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本科畢業的他分配到馬龍縣人民醫院工作,在縣醫院從一名普通醫生開始,一干就是15年,由于工作成績和業務技術突出,曾任急診科副主任、內科主任、副院長,2008年10月調動至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工作,2010年12月到醫院老年病科工作并擔任科主任。20多年來,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優異表現,刻苦求知的精神,得到了領導和同行的信任和贊譽。楊云貴從醫二十多年來,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鉆研,得到了患者的贊譽、同事的好評,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認可。在不斷提升業務技術的'同時,他深知醫德和責任心的重要。從走上工作崗位那天起,就樹立了“做一個讓病人滿意的好醫生”的信念,二十多年來,他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敬業精神和良好的醫德醫風為廣大病患者服務,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境況是富是貧、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認認真真檢查、不厭其煩解說、兢兢業業施治。在給患者進行診療時,他時刻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始終認為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拉扶的細心動作本身就是一味對癥良藥,視病人如親人,從而贏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與尊重。多次在搶救病人時全然不顧患者的嘔吐物濺在身上手上……然后,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不論多忙多累,他還是耐心十足的做好解釋工作,時刻為病人著想,從檢查到治療,為患者精打細算,如果遇到遠道而來的患者,還會跟相關科室溝通聯系,盡量當天能做完檢查,明確診斷,給予及時治療。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積極投身醫療救援第一線。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冒著被感染的危險,他是第一個報名并第一批進入隔離區工作的醫生并參與患者的救治、隔離。在2014年“4.07”東山下海子煤礦透水事故救援工作中,他連續八天戰斗在事故救援第一線,堅守在白天酷熱夜晚奇冷的帳篷里,以堅守崗位,吃苦耐勞和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得到救援官兵和各級領導的高度贊揚。
辛勤的付出獲得豐碩的回報,多年來,他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2001年被曲靖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被曲靖市政府評為曲靖市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2012年聘為被昆明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并在2012年9月因在近兩年的“三育人”工作中,愛崗敬業,辛勤工作,成績顯著,被評為優秀教師,2012年12月被選為云南省醫師協會保健醫師分會委員,2013年7月被選為云南省醫師協會老年病分會常委、委員,2013年被評委衛生系統先進共產黨員及醫院2011-2012年度“先進工作者”,所在科室2012年被評為“2010-2011年先進工會小組”和“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區”,2人獲2012年度先進工作者稱號,2013年科室獲得“敬老文明先進科室”稱號,科室有5人被聘為昆明醫科大學兼職教授或副教授,2人被昆明醫科大學評為優秀教師,近五年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3
xxx,共產黨員,大學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中國共產黨咸陽市第五、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2003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彬縣首屆十佳青年稱號,2009年、2010年被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獲彬縣增先進位跨十強演講賽二等獎,《曲美他嗪治療擴張型心肌病療效觀察》獲得彬縣2011年度科技獎,F任彬縣醫院內二科科主任、團支部書記、咸陽市醫學會血液病分會委員。
尊重生命 大愛無至
1992年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后,她走上了當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的職業生涯。穿上白大卦,就背上了沉甸甸的責任。面對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用心、用情去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病人,為他們減輕病痛,給予他們繼續生活的希望。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始終將德行操守放在第一位,時刻堅定為病人服務的決心和信心,堅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看待物質利益,正確對待個人、集體與國家的關系,把病人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以“信”為本,兌現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諾言。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服務于每個患者,盡職盡責地為患者解除病痛。
2010年9月,一名心慌氣短、面色青紫,病情危重的冠心病伴三度心衰患者,危在旦夕,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上午9點多,她一直守在病床前,積極搶救,精心治療,直至心衰糾正,癥狀緩解,她才松了一口氣,到吃午飯時才發現自己還沒洗臉,患者家屬感動之至,當場送她300元錢的“紅包”,再三推辭無果,但為了解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她只得先行保管,在患者痊愈出院時退給了患者。像這樣的例子在她的身上還有很多、很多,舉不勝舉。近年來,拒收紅包百余次,3萬余元。
2008年,新堡子鄉一名50多歲的張姓患者,患擴張型心肌病,伴有陣發性室速,在西京醫院就診時,醫生建議患者家屬放棄治療,回家準備后事;颊呋丶液,家屬找她去家里會診,當她走進患者家門的時候,該患者穿著壽衣,無力地躺在床上,從病人的眼神里看到了絕望,村里人進進出出,和患者進行著最后的道別。她經過認真查體,仔細檢查,科學評估后,認為還有好轉趨向,于是建議其住院治療,在她的精心治療下,經過一個月的.住院,病情好轉,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延長生命3年有余。
學以致用 嚴謹為醫
解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醫務工作者的首要責任,也是她的人生坐標。積極進取,爭取支持,拓展醫療服務范圍,是她的職業追求。2001年她從西安交大第一醫院血液科進修回院后,積極倡導,爭取領導支持,建立了“骨髓檢驗診斷室”,填補了我縣血液病診斷的空白,為血液病患者就近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提供了重要保證。骨髓診斷經數百例與省級醫院的驗證,準確率達到了98%。
默默無聞 無私奉獻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是她的職業操守,為生命保駕、為健康護航,是她的崇高信仰。憑著對衛生事業的忠誠和對生命的尊重,踐行著她為病人解除病痛的.宗旨。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人人倍感危機,個個談非色變,這時醫院安排她到“發熱門診”從事非典病例分檢工作。當發現第一例疑似非典病例時,又安排她到簡陋的臨時病房進行診療救治。在這種環境下,她把個人安危放在一邊,服從單位安排,義無反顧戰斗在抗非第一線。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我縣也成為疫區,10月23日,縣上成立甲流防控小組,她擔任隔離病區主任,首先進入隔離病區,在一線奮戰30多個日日夜夜,收治甲型流感流患者50例,接診發熱門診預檢分診600名。由于她工作、生活都在隔離病區,每天進入隔離病房,進行查房、治療、做思想工作等等,進入隔離病區的第五日她不幸被感染了,體溫39度多,為了減少進入隔離區的人員,為了其他同事的健康,她沒有告訴別人,堅持在隔離區一邊治療一邊守崗,直至全部患者出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50例甲流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我縣甲流防控工作取得了圓滿勝利,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縣衛生局的嘉獎,也得到了市衛生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前師之鑒 學無止境
學習是提高素質,增長本領,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徑,學習是立身之本,身為科主任,她始終將學習放在首位,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更新知識,不斷總結臨床經驗,搞好科研工作,先后撰寫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2例誤診報告》等醫學論文多篇,分別發表在《陜西醫學》、《臨床研究薈萃》、等專業期刊上!肚浪褐委煍U張型心肌病療效觀察》獲得彬縣2011年度科技獎。曾多次在縣衛生局舉辦的培訓班和院內進行學術講課,受到局領導和同行的高度評價。作為科主任,組織帶領全科醫務人員共同學習,在科室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刻苦學習,共同努力,她們科室開展了腦脊液置換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術等技術項目。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4
xxx,不斷探索、孜孜以求,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攀登著醫學高峰;他,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用無疆的大愛護佑著百姓的健康。他就是榮獲黑龍江省“最美醫生”提名獎、“首屆龍江名醫”、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評為國家二級教授的第四醫院內分泌科主任xx。大醫精誠,一個苦心專研醫術的勇敢開拓者。目前,中國約有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至少有一億以上的疼痛患者倍受煎熬。其中,糖尿病足性疼痛在內分泌領域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頑固、復雜、難治性慢性疼痛。尋找截肢率低、安全有效、價格合理、風險較小的治療方法,一時成為國內外內分泌科醫生臨床探索的課題。從醫近40載,xx親眼目睹了無數病人承受著疼痛的煎熬和截肢的殘酷。糖尿病足越難治,他越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學習、臨床、學習、再臨床……,周而復始,近200萬字的讀書學習筆記鋪滿了案頭。多年付出,終有所成。學貫中西的xx,潛心研制出了6種中藥,其中解毒生肌膏、紅升丹療效尤為顯著,堪稱“獨家秘藥”;獨創全封閉變量負壓套管技術、股動脈介入并長期保留、蠶食性清創術等30多項技術(其中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在國內率先開展坐骨神經阻滯術(獲得黑龍江省醫療新技術一等獎);B超引導坐骨神經阿霉素阻滯術、亞甲藍和臭氧注射治療糖尿病足疼痛和痛性神經病變等多項技術;榮獲了“中國慢性創面突出貢獻獎”。十幾年來,他帶領的團隊治愈患者萬余例,截肢率創國內最低,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也奠定了大慶市第四醫院內分泌科在國內該領域的學術地位。
大愛無疆,一個讓患者絕處逢生的健康守護者。xx說,他深知健康之寶貴,疾病不單帶給患者痛苦,更會給他們造成極大的家庭負擔,為醫者最大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戰勝病魔,恢復健康。所以成為好醫生、大醫生的信念,扎根在他心靈深處!吧倩ㄥX、治好病、低代價、高效益”、“醫生是給病人治病的醫師,也是給病人理財的會計師”……這些銘言是xx時刻堅守的準則。多年來,xx率領他的團隊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檔案近萬例,為患者節省費用近200萬元。
在國內內分泌領域已是赫赫有名的xx說,路走得再遠,山登得再高,作為一名醫生,初心不可忘!所以無論多么復雜的手術,無論多晚的.時間,患者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在講學途中的飛機場,在下榻的賓館,xx總是不厭其煩,熱心接待遠道慕名而來的病人,為他們答疑解惑。已經年滿60歲,兩鬢斑白的他,彎著腰站在患者身旁,全神貫注,清創術的動作一絲不茍,他的眼中全是患者!分身乏術的他還多次受邀前往國內多省、市醫院會診、查房,長途跋涉、不辭辛苦,他只想為糖尿病足患者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xx走到哪里,生的希望就跟到哪里。眾多瀕臨絕望的患者因為有了他而重獲新生。他幫助他們用雙腳重新踩在堅實的土地上,他幫助他們再次激發出擁抱美好生活的勇氣,他們說他是華佗再世!
鏗鏘前行,一個永不滿足的探索者。近幾年,為了進一步提升糖尿病足的治療和科研水平,他率先成功制做了大鼠糖尿病足模型,撰寫的論文發表在美國的醫學雜志,獲得了兩項黑龍江省政府科研二等獎。xx還主持了三屆全國慢性創面學術會議、八屆東北地區糖尿病足高峰論壇及糖尿病足臨床技能培訓,吸引了20多個省、市同行參會、進修、學習。他先后受邀到澳大利亞、香港、澳門、北京國際糖尿病足學術會議、中美國際糖尿病足學術會議、第十屆國際疼痛學術會議、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禮來糖尿病高峰論壇、7—13屆全國糖尿病足學術會議等進行學術報告,將治療糖尿病足的技術與經驗向全國全面推廣。
xx目前兼任中華預防醫學會組織感染與損傷預防與控制分會糖尿病足學組、中國康復醫學會組織修復重建分會東北地區糖尿病足專家委員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促進會糖尿病足學組、國際血管聯盟中國糖尿病足學會、黑龍江省糖尿病學會、大慶醫學會等國內多個醫學會的常委、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組長、副組長等職務。他還獲邀參加了《中國糖尿病足診治指南》的編寫。
治愈的患者越來越多,xx的懸壺濟世之路也越走越遠。他把人生活成了一束光,溫暖著寒夜里的人!他憑借一顆最善的心成為了患者心里最美的人!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5
xx醫生1959年10月畢業于昆明第二衛生學校,分配至思茅地區醫院(現普洱市人民醫院),從事外科臨床工作,在當時的思茅地區醫院外科工作時,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名外科醫生,大家分管的是不同外科疾病患者,是名副其實的全外科醫生,要會做各種外科手術,在這個新的起點,他勤奮努力,善于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本功。在遵照“六·二六”指示精神下放到景東縣安樂公社衛生所開展醫療服務期間,當時條件極為艱苦,無醫療設施、沒有電,他克服種種困難,情系百姓安危,靠著手電、馬燈照明,開展了“胃大部切除、子宮切除”等手術。一位農村老大娘長了一個巨大的卵巢囊腫,行動非常不便,生命健康受到了嚴重威脅,xx醫生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成功實施了手術切除,摘除的瘤子足有51斤,這在當地引起了轟動。為了豐富專業知識,提高診療水平,1976年12月至1978年2月xx醫生到北京兒童醫院外科進修學習,他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收獲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拓寬了思維,對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手術技巧上有了極大提高,學習歸來,他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手術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開展各種外科手術,從一名普通醫生逐漸鍛煉成為外科的多面手,百姓口中的外科“一把刀”,擔任了外科主任,隨著外科的初級分科,又擔任了大外科主任,他經歷并見證了普洱市人民醫院外科的發展歷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并且為之奮斗一生。他帶領一個以他為核心的、被患者信賴、和諧的外科醫療團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大力開展科研工作,不斷填補外科領域的`空白,先后共獲得13項市級科技成果獎,其中“同種異體腎移植術”等3項技術獲一等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等4項技術獲二等獎、“保留肛門的直腸癌根治術”等六項技術獲得三等獎。撰寫發表醫學論文多篇,多次到省內外進行學術交流。他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業精于勤,且樂于傳授,把自己的心得、經驗無私的與他人分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毫無保留,大家都尊稱他為“李老師”。他對事業執著追求、醫者的仁心厚德感染和激勵著周圍的人。如今,他的許多下屬、學生成為了各學科帶頭人,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
xx醫生58年從醫生涯,看似平凡,但點點滴滴折射出一名醫者對患者無私奉獻的厚德仁心,他有著醫者的慧心巧手,更有著醫者的良知厚德,在病房、在醫生辦公室常常能看到他與病人親切交流的身影,有的病人因病多方輾轉治療無效,李醫生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其診治,為其解除了病痛。有的外地病人慕名找到家里請他看病,他也不厭其煩的認真接待,解惑答疑,安排診治。一次,一位老年便秘患者多日未解大便,腹部脹痛難忍,藥物治療無效而又不能灌腸,他不嫌臟臭,戴上手套就為病人一點一點的掏出硬結的大便,為病人解除了痛苦,當時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感嘆著:就是連親人也做不到這一點。』颊吆陀H屬表示深深的感激和敬意。xx醫生從醫過程無數事情中的樁樁件件,贏得了一業的精神服務了不計其數的患者,贏得了患者的一致贊揚。“活到老,學到老”是李醫生的真實寫照,77歲高齡的他經常出入圖書館查閱醫學資料,閱讀各種中醫藥報刊,把從醫學書籍、雜志學到的知識總結應用到臨床,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處理一些常見病,運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新技術、新方法對門診常見疾病進行治療,進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一名醫者仁和德的最深刻內涵。
優秀是一種習慣、是人生的積淀,xx醫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動和激勵著周圍的每一個人,他默默地奉獻著余熱,把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所熱愛的醫療衛生事業,他時刻牢記著職業賦予的使命,端端正正行醫,唱響了一曲讓人敬佩的暮年之歌。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 6
33年的醫療工作經歷,xx目睹了了許多病人的痛苦和家屬的無奈,深知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責任重大,出于對臨床醫生這個職業的熱愛,xx對診療技術的追求精益求精。經過上級醫師的言傳身教和自己的不斷積累,熟練掌握呼吸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治,如醫院獲得性肺炎、惡性胸腔積液、肺膿腫、結核性胸膜炎、急性呼吸衰竭、自發性氣胸的診療;疑難、危急重癥如肺血栓栓塞、結節病、特發性肺纖維化、急性膿胸的搶救任務。
成為學科帶頭人以來,xx通過各種努力,或到國內醫學院、醫院攻讀學位及進修,或者通過課題、科研來提高自身能力,或者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師徒相授或集中培訓。順利開展睡眠呼吸監測技術;在完善肺功能檢測技術上,開展支氣管舒張試驗和支氣管激發試驗,使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熟練進行血氣分析,掌握各種類型呼吸機的臨床應用和肺功能檢查。擅于從胸部Х線CT片中尋找疾病的蛛絲馬跡;自2000年始,熟練開展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通過灌洗、穿刺、活檢,對肺部彌漫性疾病的診斷提供了依據;2002年始掌握肺部介入技術包括胸膜活檢術經皮肺活檢術,對胸膜和肺內孤立性病變的診斷提供了病理基礎,解決了制約醫院外科和腫瘤科發展的病理瓶頸。
屢次臨危受命,彰顯大醫情懷
作為呼吸內科的學科帶頭人,人們忘不了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xx作為我院非典防控的主要專家曾連續多日奮戰在防非病房。在2007年甲流來時,全國疫情直報,民眾心情恐慌,以為SARS再次來臨,xx臨危受命,任科主任組建病房,承擔了病人的`救治任務,在隔離區,身著厚重猴服,非典般嚴陣以待,在病房生活區,醫護人員與家人隔離,同吃同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2009年,禽流感到來時,再次受命組建病房,當時病人多,病情變化快,醫護人員工作量大,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連續幾天都不能回家,并取得了我院當年重大搶救獎。由于于各級領導的關心培養以及我的不斷努力,自己于2003年7月獲得xx市人民政府“防治非典工作”進個人稱號;2002年獲“平度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近年來,職業性哮喘備受重視,職業性致喘物質已超過200種,且仍在繼續增多。家禽養殖者長期在高溫、高濕且通風差的環境下工作,并吸入刺激性氣體,已成為哮喘發病的高危人群。為幫助家禽養殖農民做好哮喘防治,xx和科內同道開展了《家禽養殖農民支氣管哮喘患病率調查的研究》,該項科研于2010年10月獲xx市衛計委立項。課題組深入養殖大棚調查數據,潛心鉆研,充分論證,于2013年通過xx市成果鑒定,2014年獲xx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研究目前在文獻查新中尚屬首次。該研究成果為平度市家禽養殖農民做好哮喘防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還在科室內倡導患者成立“哮喘病友會”,利用休息日開展病人慢性病教育,規范他們的醫療,也就是現在的對病人醫教結合型的治療模式。
淡對名利,以德為貴
作為一名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技術,考慮為患者治好病,還要為患者的家庭著想,更要為社會的和諧著想。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xx始終奉行患者生命第
醫者德治為先。堅持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因此,每當治好一個病人,xx便會覺得這不只是挽救了一條生命,更是挽救了一個家庭,是為構建一個和諧社會盡了一份責任,做了一份貢獻。
“德”,當然不只表現在救死扶傷上,還表現在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為提高全科室的整體業務水平,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大家,每周要給年輕醫生開一次講座,并通過開展疑難病例討論活動,提高培養青年醫生的分析能力。他非常重視臨床教學工作,自2002年始擔任內科教研室秘書,并任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副教授,帶領內科教研室所有帶教老師,勤于教學,嚴格帶教,5次被濰坊醫學院授予教學先進教研室,本人也3次獲得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11-11
醫生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通用8篇)11-10
青年崗位能手醫生主要事跡材料范文04-18
青年崗位能手事跡材料12-12
青年崗位能手醫生主要事跡材料(精選6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