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平安家庭事跡材料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優秀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事跡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事跡材料到底怎么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安家庭事跡材料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優秀1
車站社區楊同志有一個和睦和諧,相敬相愛的家庭。夫妻結婚30多年以來相敬如賓,孝敬老人,善待鄰里,她與愛人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是一個和睦的四口之家。
一、孝敬老人,家庭和睦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他們家中同樣表現得更細致入微。6年前婆婆患上腦萎縮癥,“剛剛查出病情的時候,婆婆那時已經比較嚴重了,什么都干不了”,為了讓老人好好休養,一日三餐她變著花樣的做,她怕婆婆走路滑倒,就每頓飯都做好給老人端到床前喂到嘴里。
當老人犯病時,經常會有大小便失禁,常常前腳剛吃了飯,后腳就尿到褲子上,有時候幾天不大便,一大便就弄得床上地上到處都是,而她不嫌臟不嫌臭,給老人拆洗被褥,換洗衣服,把婆婆的房間收拾的干干凈凈,隔三差五就給婆婆洗澡。
93歲高齡的公公頸椎病復發,她每天都要陪著公公去醫院檢查、做治療,服侍公公吃藥、看吊瓶,回家做好飯伺候公公吃下,凡事親力親為,公公逢人就夸“我這媳婦好的.很,比親閨女都要親”。
二、鄰里相幫,發揚風尚
楊同志一向樂于助人,與鄰居相處十分融洽,從沒有與任何一家鄰居吵過架,看到別人家要是有了困難,他總是先跑去幫忙,為鄰居分憂解難。她常說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她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大力宣揚和諧家庭事跡正是希望我們周圍觸手可及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優秀2
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兩溪河村共產黨員張興紅放棄月薪8000元的工作,回鄉當起年薪8000元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不等不靠不要,發動村民籌資投勞,在深山絕壁上鑿出“天路”,感動了無數干部群眾。
6月11日,筆者來到七姊妹山下的兩溪河村,一眼就看見村頭那兩棵枝繁葉茂、守望村莊百余年的古楠木樹。村民介紹,張興紅曾在樹下發誓:讓家鄉舊貌換新顏,讓父老鄉親都過上好日子!如今,這位樸實的農民黨員正在用實際行動兌現承諾。
巖洞分娩的酸楚
兩溪河村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最高海拔1400多米,全村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近40%。
“村頭小河上那座吊橋是多年的危橋,存在安全隱患,我的一個外侄就是從橋上掉進河里淹死的;我買了輛小轎車,但一直不能開回家,只能停在對面的公路上……”今年41歲的張興紅,多年來一直在福建打工,辭職前月薪達8000元。盡管收入可觀,但每次返鄉,張興紅都高興不起來:村里有幾個組依然不通公路,村民出行、看病以及孩子上學非常困難;村里沒有主導產業,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鄉親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八組一個叫“手扒巖”的地方,是村民出山的“瓶頸”,農民賣豬,只能宰殺后請人抬下山,一包20元的水泥運上山,得花25元請人背……“村民楊某早上突發疾病,因無法及時送醫,下午就去世了;八組婦女潘某生小孩,只抬到“手扒巖”巖洞里就分娩了,因救治不及時,一對龍鳳胎只存活一個;初中生劉某、彭某從學校回家到此遇到山洪而進退兩難,絕望之際寫了“遺書”放進巖縫里,告訴父母如果自己沒回家就是被洪水沖走了……”鄉親們的訴說,讓張興紅感到酸楚,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涌上心頭。
靈堂之前的重托
xx年,兩溪河村支“兩委”換屆時,張興紅辭職回村參加競選。期間,窮怕了的鄉親們紛紛找他,希望他帶領大家改變窮困面貌。“不為村民辦幾件實事,不改變村里落后的面貌,我就得留下遺憾、背上罵名,就會辜負群眾的信任。”成功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后,張興紅暗下決心,要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路來。
在鄉親眼里,窮山惡水、交通閉塞是世代貧困的根源。多年以前,村民就多次找鄉里、縣里要求修筑出山公路,但經過測算,如果以承包方式修建,這條路要400多萬元才能修通。在缺乏財政投入的情況下,資金只能靠村民自籌。對于窮困的村民而言,這無疑是個天文數字。“只要你心中裝著群眾,為群眾辦實事,群眾就會支持你。”在修路過程中,不僅林地被占的村民沒要求補償,各家各戶還賣豬、賣牛、賣雞蛋籌錢,甚至借錢、投工、籌石料支持。八組村民劉孝清在外地打工時意外身亡,群眾開會決定免去他家的集資款,但劉孝清的妻子堅持湊了6000元。
本是癌癥晚期的村民盧玉山,其獨子又因車禍遇難。在兒子的葬禮上,盧玉山的妻子拿出20xx元錢,痛哭著交給張興紅:“我兒子已經不在了,但是修通這條路是我們一家人多年的心愿,我把這筆錢交給你,算是替兒子了卻心愿吧!”
為了修建村委會辦公場所,全村179戶600多村民不僅義務投工參加修建,每戶還捐出兩根杉木樹,從而省下了一大筆費用。“我們只是做了村干部分內的事情,老百姓的回報卻那么的真誠、純樸,他們的支持是那么無私、感人!”張興紅肩負起這份重托。
楠木樹下的誓言
xx年4月,張興紅帶領誓言修通公路、挖斷窮根的隊伍向大山宣戰。
餓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山泉水,累了就躺在山崖上休息一會兒。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一年下來,張興紅帶領村民們用80萬元資金完成了200多萬元的工程量,從“手扒巖”絕壁上鑿出的“天路”,成為兩溪河人創造的奇跡。
全村群眾向困境發起挑戰的激情被充分調動,山羊溪、劉家臺、古樹臺等組級公路相繼開工,一年內村民自籌資金140多萬元,修通5條公路,架起11座橋梁。預計到明年,最后8公里組級公路修建完成后,兩溪河村的老百姓就再也不用為出行而發愁。除了帶領群眾修路,張興紅還將眼光投向更遠,他在尋思著如何帶領村民致富。兩溪河村處于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在村口的百年楠木古樹旁邊,村里建起了具有侗族特色的風雨橋和村委會,道路沿線種滿了紫薇和燈籠樹,村里的盧家院子是長潭河鄉境內吊腳樓保留比較完好的一個村寨,特色民居建設于去年底完工,成為避暑休閑、旅游觀光的絕佳去處。
村里地理條件不好,不宜發展茶葉、煙葉等,張興紅就組織全村大力種植核桃、黃柏、銀杏等經濟苗木。截至目前,村里戶均發展經濟林兩畝。張興紅還帶領村民養殖土雞、山羊、魚蝦,為村民尋找更多致富門路。
今年4月28日,在宣恩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先進典型報告會上,張興紅的事跡感動了全體與會人員。“心中裝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我們這位‘侗鄉愚公’怎能不被群眾愛戴!”長潭河鄉黨委書記涂先緒如此贊揚。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優秀3
社會的和諧穩定事關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廣大群眾安居樂業,事關廣大群眾生存發展,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礎。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和諧平安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巧珍一家堅決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家庭中無吸販毒、酗酒、賭博等違法犯罪和不良嗜好的發生。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互相照顧,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在生活中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得了家庭、事業的雙豐收,尤其是在創建“平安家庭”示范戶的活動中為廣大村民樹立了榜樣,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突出貢獻。
張巧珍和愛人結婚以來一直互信互愛,有問題出現就及時溝通,心平氣和地商討解決,很少吵架,更沒有出現過動手打人的`現象。在家庭大事決策方面始終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在對重大家庭事件作出決定前都要召開“家庭民主會”,征求各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妥善做出決定。他們夫妻即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時常交流溝通,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持。
張巧珍一家在努力搞好家庭內部關系和鄰里關系的基礎上,更是不斷加強對各項法律法規和安全防范措施的學習。平時最關注電視里的法制欄目,積極參加各類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學習安全防范技能,提升安全防范意識,并將學來的知識技能向鄰居們傳授,帶領左鄰右里一起維護周邊環境的穩定和諧,尤其是在創建“平安家庭”示范戶的活動中,積極倡導無家庭暴力;無吸、販、制、種毒;無違法犯罪;無不良嗜好。努力做到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防詐騙“四防”。
作為一名黨員,張巧珍同志組織開展“七一”黨員志愿者進社區活動。為華僑新村社區居民提供政策、教育、計生和安全使用天然氣咨詢活動。通過志愿者進社區的便民活動,是歸僑僑眷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安全意識,同時也加深了農場機關黨員、社區支部黨員以及黨員干部與僑民之前的聯系。
在張巧珍家庭的帶動下,她身邊的每個家庭、每個成員都樹立了創建意識,“建設文明新農村、構建和諧是每個居民的職責”深入人心,營造出和睦美滿的家庭環境、守望相助的鄰里環境、誠信友愛的人際環境、安定有序的治安環境、文明安全的社區環境;進一步增強了家庭成員的懂法守法意識、安全防范意識、健康文明意識、和睦相處意識、男女平等意識,農場整體保持和諧穩定。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優秀】相關文章:
最美家庭平安家庭的事跡材料02-14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09-22
平安家庭的事跡材料10-27
優秀平安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精選7篇)11-03
2022平安家庭事跡材料11-08
創平安家庭事跡材料11-04
【熱】平安家庭事跡材料11-07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推薦】11-07
平安家庭事跡材料【精】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