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級地理試題

時間:2021-06-10 15:17:02 試題 我要投稿

初中二年級地理試題

  連線題

初中二年級地理試題

  1.將下列鐵路干線和它們之間相交會的城市用直線相連。

  ①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 A. 徐州

  ②京滬鐵路和隴海鐵路 B. 鄭州

  ③湘黔鐵路和浙贛鐵路 C. 蘭州

  ④包蘭鐵路和隴海鐵路 D. 株洲

  2.將下列商品糧基地與其對應的省區,耕作用直線連接起來。

  A、河北省 ①三江平原 a一年兩熟

  B、黑龍江省 ②華北平原 b一年一熟

  C、湖南省 ③珠江三角洲 c一年三熟

  D、廣東省 ④洞庭湖平原 d兩年三熟

  答案:

  1、①B②A③D④C

  2、A②d B①b C④a D③c

  3、A3B2C1D4

  河流補給有雨水補給、冰川融水、積雪融水、湖泊水、沼澤水和地下水補給等多種形式。

  讀“我國某地區河流河水補給和流量變化曲線示意圖”,回答問題。

  (1)該河流主要有地下水、季節性冰雪融水和雨水補給,圖中A表示___________補給,B表示___________補給,C表示___________補給。

  (2)三種水源補給分別對河流徑流量的影響是:A為__________________,B為__________________,C為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河流流量變化,該河為我國__________________地區的河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與降雨量的季節變化基本一致,多雨期為洪水期,少雨期為枯水期。靠冰川和積雪融水補給的河流,徑流量則隨氣溫高低而變化。

  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橫亙南部,其主干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狹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

  原西歐平原;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廣,北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有阿爾卑斯山脈。勃朗峰4810米,是歐洲西部最高峰。

  冰川作用明顯

  北部:受冰川作用,多峽灣、冰磧湖、海岸線曲折。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為典型。

  南部:受冰川刨蝕,多U形谷、角峰、冰斗、冰磧湖,冰磧物的堆積形成波狀丘陵。以阿爾卑斯山地區最典型。

  總結:歐洲西部多數平原地形,地勢低平,平坦開闊。同時由于海岸線支離破碎,山地少且東西走向。

  長江中下游,在天氣圖上表現出來的高氣壓、低氣壓、高壓脊、低壓槽和鞍形區的統稱。正確分析氣壓系統的發生、發展、移向和移速是做好天氣預報的重要環節。

  圖4示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初某時的氣壓系統,該氣壓系統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東移動。據此完成10~11題。

  10.24小時后甲地主要吹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11.30-48小時之間,甲地可能經歷

  A.持續晴朗高溫天氣 B.連綿陰雨天氣 C.強對流降雨天氣 D.沙塵暴天氣

  總結:氣壓系統存在于三維空間中,在靜力平衡下,氣壓系統隨高度的變化與溫度分布密切相關。氣壓系統的空間結構往往由于與溫度場的不同配置狀況有差異。可分為溫壓場對稱與不對稱兩種。

  看地圖、讀地圖、繪示意圖等,這是最基本的,具有容易學、速度快、簡便實用等特點。原則上,在整個過程中,由到,都不能離開地圖。因為地圖是學中重要的直觀語言,它能形象而確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種事物,當然也能反映出各種地理事物來。通過地圖,可以確定出地理方位、區域范圍,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離、形態和分布,便于闡明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容易使理解地理規律。通過讀圖、分析圖等,可以發展豐富的力、邏輯,面向改革開放,面向商品經濟市場,擴生的視野,逐步樹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開拓的精神。

  學習各類氣候類型,依地圖學習好,易理解。如海陸熱力差異而引起的東亞季風,這是世界上最為明顯強大的季風區。它是由冬、夏氣壓場性質而決定的。冬半年,亞洲大陸內部氣溫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區;而東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緯度大陸來說相對氣溫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區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壓帶。大勢是,陸上高壓,海上低壓,自然存在溫壓梯度的變化,從而形成由陸上高壓區向海上低壓區帶吹的偏北風,叫冬季風。夏半年,溫壓場相反,所以風向也相反。

  實際上,上面的季風問題和一些地理問題,雖不是問明地圖,但實質上你要準確無誤地答好問題,也需要一幅鮮明的亞洲地圖或世界地圖浮現在你腦海里才能答得全面準確。

  學習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看“中國政區”圖,就容易學習,從而也能盡快地掌握各省、區、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圖形等。若不看圖,只記名稱,必然就會今天記、明天忘,實際等于空對空。若只會看懂地圖、熟悉地圖還不夠,應能理解地圖,才能分析地圖。能將地圖上的內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聯系起來 初中歷史,經過分析,從中就能得出新。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日本群島位于亞洲東部邊緣,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日本群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地形

  日本群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群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島的地形中最占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占全國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于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后、飛?等較大山脈;外帶位于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日本群島的平原和低山僅占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

  地震帶

  日本群島是屬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于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島,并與臺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系。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余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和東京附近一帶地區。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氣候

  日本群島屬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于0℃外,其余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在20℃以上。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總結: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溫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征。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68%。

【初中二年級地理試題】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試題06-12

初中地理試題精選04-06

初中地理試題匯總03-19

新疆的初中地理試題06-14

最新初中地理試題06-12

初中地理試題大全06-12

初中地理試題合集06-12

昏線的初中地理試題06-12

關于初中地理試題范例06-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在线精品国产 | 亚洲国产日本午夜aⅴ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