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
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一)
〔北齊〕顏之推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①,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②,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猶貌甚惡而責妍影于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⑥,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干浮華之虛稱⑦,非所以得名也。
(選自《顏氏家訓·名實》)
【注釋】
①德藝:德行與才能。周厚:豐厚。
②姝麗:美麗。
③令名:這里指美好的聲譽。
④體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
⑤非所以……也:不是用來做……的。
⑥榮觀(ɡuān):猶榮名,榮譽。
⑦干(ɡān):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如干祿。
【譯文】
名譽對于實際來說,就如同容貌對于鏡中之像。(如果)德行與才能豐厚,那么聲譽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麗,那么鏡中之像一定美麗。現在不陶冶身心,涵養德性卻要在世上求得好名聲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卻要求在鏡子中有美麗的容貌。賢良有才能的人不慕聲譽,一般人樹立名聲,才德差的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名聲。不慕聲譽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聲譽;樹立名聲的人,修養品德,行為謹慎,擔心好的名聲不顯著,并非是真的退讓名譽;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名聲的人,外表忠厚,內心狡詐,追求表面華美的虛名,并非是真的獲得美名。
1.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猶貌甚惡而責妍影于鏡也
竊名者,厚貌深奸?厚貌深奸,干浮華之虛稱
A.兩個“厚”字相同,兩個“貌”字不同
B.兩個“厚”字相同,兩個“貌”字也相同
C.兩個“厚”字不同,兩個“貌”字相同
D.兩個“厚”字不同,兩個“貌”字也不同
2.與“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的“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之一生彘肩
B.非死則徙耳
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3.對加點字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善,美好)
B.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規律)
C.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讓,責備,責怪)
D.干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干,動詞,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于鏡也。
5.結合上文,聯系生活,請談談你對“名”與“實”的認識。
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答案:
1.D(深厚;忠厚。面容,容貌;外表)
2.A(連詞,表承接關系,就,那么。B.連詞,表不相容選擇關系,就是;C.語氣副詞,才,就;D.連詞,轉折關系,卻)
3.C(讓,辭讓,謙讓)
4.見譯文。
5.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追求好的名聲,本無可非議。問題在于,求名的人應在自身的品德修養上下工夫,做到名副其實,而不應采取種種不正當手段竊取名聲。如今,中國“名人”滿天飛,有人求助于金錢,有人求助于吹捧……如此虛名,求之何用?(言之成理即可)
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二)
禁浮華詔
〔北齊〕文宣帝
頃者風俗流宕①,浮競②日滋。家有吉兇,務求勝異。婚姻喪葬之費,車服飲食之華,動③竭歲資,以營④日富。又奴仆帶金玉,婢妾衣羅綺。始以創出為奇,后以過前為麗。上下貴賤,無復等差。今運屬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樸還淳,納民軌物⑦。可量事具立條式,使儉而獲中⑧。
(選自《北齊書·文宣帝紀》)
【注釋】
①頃者:近來。流宕:這里指放蕩,不受約束。
②浮競:爭名奪利。
③動:這里指常常。
④營:這里指謀求。
⑤運:時運,天命。惟新:更新。古人把國家建立說成是稟受天命。這句是說北齊國新建立。
⑥蠲(juān):除去,免除。
⑦納民:使臣民有約束。軌物:使事物規范化。
⑧中:適中,適度。
【譯文】
近來世風民俗放蕩而不受約束,爭名奪利(的風氣)日益增長。家里一有喜事或喪事,一定要(辦得)奇妙出眾。婚姻喪葬的花銷,車子禮服飲食的奢華,常常是用盡一年的財物,來謀求一天的富足。甚至奴仆(都)佩戴黃金珠玉,侍女(都)穿著綾羅綢緞。開始的人以初次出現為新奇,后來的人以超過前人為華麗。地位高低,富貴貧賤,不再有什么等級差別。現在我國新立,欲除去以往的弊端,復歸于樸實淳正,使臣民有約束,使事物規范化。可以根據事實狀況(來)具體訂立條文法規,使(人們)節儉(一些)而適度。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頃者風俗流宕,浮競日滋競:比賽
B.動竭歲資,以營日富營:經營
C.上下貴賤,無復等差等:等級
D.今運屬惟新,思蠲往弊運:氣數,命運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頃者風俗流宕②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①車服飲食之華②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C.①動竭歲資,以營日富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D.①后以過前為麗②吾屬今為之虜矣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家有吉兇,務求勝異。
(2)納民軌物,可量事具立條式,使儉而獲中。
4.“奴仆帶金玉,婢妾衣羅綺”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說明了什么情況?
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答案:
1.B(營:謀求,追求)
2.A(A.者,均用在時間詞的后面,起語助作用。B.之:①的,結構助詞;②它,指諸侯,代詞。C.以:①用來,連詞;②拿,介詞。D.為:①作為,動詞;②被,表被動,介詞)
3.見譯文。
4.這句話運用了借代(用“金玉”“羅綺”分別代表金玉的裝飾品和錦緞的衣裙)和對偶的修辭手法,說明不久之前世風日下的情況。
【語文中考文言文訓練題】相關文章:
中考文言文《狼》課時訓練題05-29
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題05-13
語文文言文魚我所欲也中考訓練題10-11
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霧06-12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06-02
中考化學訓練題06-20
中考政治訓練題06-01
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04-08
初三語文文言文同步訓練題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