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量變與質變》課堂綜合測試題
《量變與質變》課堂綜合測試題
一.把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括號內,《量變與質變》課堂綜合測試題_政治試題。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黨的十六大主題確立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我國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據此回答1---2題。
1.社會主義建設是一步一步積累的過程表明事物發展
A.不可能一蹴而就 B.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C.是一帆風順的 D.是曲折的
2.下列說法與上題結論相統一的是
A.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B.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C.揠苗助長 D.事過境遷
據報道,西部某地舉行招引資洽談會時,一些大投資者被奉為上賓,熱情有加;而那些熱心前來投資的中小客商,因投資少而遭到冷遇,只好移師別處。據此回答3—4題。
3.該地招商的做法主要違背了下列哲學原理
A.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事物是一分為二的 D.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和必要準備
4.為了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許多地方都在招商引資。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A.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根據
B.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C.解決西部發展問題,抓好招商引資是關鍵
D.西部的發展應著重依靠當地人民的自力更生、開拓進取
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根據相關知識回答5—7題。
5.會議指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①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能夠引起質變 ②事物內部要素與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的狀況會影響事物整體的功能 ③辦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會議指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堅持不懈地抓,才能見到成效。這是因為
A.質變是量變的必要準備
B.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變的發生
C.質變是量變的前提和基礎
D.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7.會議認為增加農民收入,不僅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改善和農村社會穩定,而且關系到擴大內需方針的落實,關系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這一認識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A.主要矛盾決定和支配著其它矛盾的解決
B.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C.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必須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局部影響整體,應該重視局部的作用
2003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創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政治試題《《量變與質變》課堂綜合測試題_政治試題》。創新既有質的飛躍,也有量的變化;既有大的突破,也有形式的改變。”運用所學知識,回答8—9題。
8. 創新既有質的飛躍,也有量的變化,這一認識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
B.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C.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量變來實現的
D.量變和質變是同等重要的
9.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是
①二者互為前提和基礎 ②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③量變是由內因引起,質變是由外因引起的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0.事物總是經過“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這樣兩種狀態的循環往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有
①質量互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一大規律 ②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不斷重復 ③真正的質變是無需經過量變的瞬間巨變 ④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永無止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非選擇題
1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① 什么是量變和質變?
②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如何?
③量變引起質變有哪些形式?
12.2003年2月10日,北方的一家報紙發表文章說:“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國有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因此,國有企業必須建立面向市場的經營機制。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必須具備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就要求政府轉變職能,建立權責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加強法制建設維護市場秩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
請用唯物辯證法有關知識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B 3.D 4.B 5.A 6.B 7.D 8.A 9.D 10.D
二.非選擇題
11. ①事物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叫做量變;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叫做質變。
②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沒有量變做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的發生;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③一是數量上的增減,即事物的大小、速度、程度和規模等方面的變化能夠引起質變;二是事物總體數量不變,只是由于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12. ①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②由于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因此,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主要取決于國有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和自身的內部挖潛。由于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必須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規范市場行為、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③在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必須立足國有企業自身,同時又不忽視外部環境的影響,才能有效實現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
【政治《量變與質變》課堂綜合測試題】相關文章:
政治量變與質變的說課稿01-30
量變與質變課堂教案04-16
高二政治《量變與質變》說課稿01-08
高二政治量變與質變說課稿11-20
高二政治量變與質變說課稿范文11-21
量變與質變隨筆03-10
量變與質變教案01-27
量變與質變教案08-29
《量變與質變》教學設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