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與《核舟記》的練習題
第一課時 活板
一、預習導學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蠟和( )紙灰之類冒之 持就火煬( )之 更( )互
燔( )土 訖( ) 貯( ) 拂( )
2.查資料了解本文的作者。
3.解釋加點的詞語。
(1)又為活板( ) (2)唐人尚未盛為( )之
(3)以松脂、蠟和( )紙灰之( )類冒( )之
(4)火燒令堅( ) (5)若( )止( )印三二本
(6)更互( )用之 (7)用訖( )
(8)其印為( )予群從所得
4.認真閱讀課文,你能畫出簡要的工作流程圖嗎?
刻字→ → →拆板
5.關于這篇文章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大膽提出來。
二、課堂助學:
1.導入。
2.整體感知。
(1)朗讀,注意斷句和特殊字的讀音。
(2)疏通全文。(提醒學生特別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將注釋中的重要詞語劃出。)
3.合作探究。
(1)本文課題是“活板”,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活版,而是從雕版印刷寫起的?
(2)根據第2段說明內容畫出簡要工作流程圖。
刻字→ → →拆板
(3)說說第2段在具體的介紹活板時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的?按這樣的順序說明有什么好處?
(4)活板最大的'特點在于“活”字,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4.本文語言準確、樸實、簡潔,請加以體會。例:“膠泥刻字,薄如前唇……火燒令堅”寥寥數語,就非常清晰地說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狀和加工方法。
5.質疑解疑。
6.一句話小結。
三、課堂鞏固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板印 (2)盛為之____ (3)已后______ (4)火燒令堅
(5)持就火煬之 (6)則字平如砥
(7)更互用之 (8)瞬息可就
(9)奇字 (10)素無備
(11)燔 (12)訖 (13)拂
2.翻譯下列句子。
(1)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
(3)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沾,不可取。
3.一詞多義。
(1)為: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 又為活板( )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 每字為一印( )
滿鐵范為一板( ) 未為簡易( )
則極為神速( ) 每韻為一帖( )
不以木為之者( )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
(2)之
唐人尚未盛為之( ) 持就火煬之( )
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 ) 類冒之( )
更互用之( ) 則以紙帖之( )
木格貯之( ) 旋刻之( )
不以木為之者( ) 以手拂之( )
4.閱讀選段,完成下列各題: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作者介紹了活板的制作方法,制字是用泥膠刻,那么“薄如錢唇”“字平如砥”這兩句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 本文的主要特征在于一個“活”字。活具體表現在:“ ”說明字是活的;“ ”說明排版是活的;“ ”說明字的印數是活的;“ ”說明做法是活的。而且印刷拆版后字仍是活的。
第二課時 核舟記
一、預習導學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器皿( ) 貽( ) 又( )奇( ) 黍( ) 髯( )
不屬( ) 詘( ) 楫( ) 篆( )章 糝( )之
2.查資料了解本文的作者。
3.解釋加點的詞語。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勢象形( )( )( )
(3)嘗貽余核舟一( )( )( ) (4)蓋大蘇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許( ) (6)啟窗而觀( )
(7)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 (8)中峨冠而多髯者( )( )(9)其兩膝相比者( )( ) (10)矯首昂視( )
(11)神情與蘇、黃不屬( ) (12)曾不盈寸( )( )
4.閱讀課文,可以看出本文的結構是 。作為全文重點的第2-5段是按什么順序進行介紹的?
5.關于這篇文章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大膽提出來。
二、課堂助學:
1.導入新課。
2.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注意斷句和特殊字的讀音。
(2)疏通全文
3.合作探究。
(1)作者介紹核舟時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的?作者是如何抓住核舟的特征的來進行介紹的,在介紹核舟時,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文章在描寫方面獨具特色,你最欣賞哪一處?試作分析。
4.品味語言:本文描寫非常生動,準確。試找能體現這一特點的句子或語段進行分析。
5.質疑解疑。
6.小結。
三、課堂鞏固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嘗貽余核舟一 (2)嘗貽余核舟一
(3)長約八分有奇 (4)高可二黍許
(5)清風徐來 (6)水波不興
(7)其兩膝相比者 (8)佛印絕類彌勒
(9)矯首昂視 (10)與蘇黃不屬
(11)珠可歷歷數也 (12) 其船背稍夷
(13) 計其長曾不盈寸 (14) 蓋簡桃核修狹者
2.翻譯下列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形態。
(2)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3)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4)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3.一詞多義
(1)而 啟窗而觀 峨冠而多髯者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2)之 能以徑寸之木 箬篷覆之
閉之 石青糝之
左臂掛念珠倚之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4.閱讀選段,回答下面問題: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一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1)蘇、黃二人的友好關系可以通過“ ”一個動作核“ ”的神態看出來。
(2)你從對佛印的神情描寫中,可以看出佛印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3)本段文章在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試作一點分析。
(4)本段在全文中文字量是最大的,那么為什么要寫這么多呢?
四、拓展延伸
東坡畫扇 (宋)何蓮
先生職臨錢塘江日①,有陳訴②負③綾絹錢二萬不償者。公呼至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為業,適父死,而又自今春以來,連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負之也。”公熟視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為汝發市⑥也。”須臾扇至。公取白團夾絹二十扇,就判筆⑦作行書草圣及枯木竹石,頃刻而盡。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償所負也。”其人抱扇泣謝而出,始踰⑧府門,而好事者爭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勝而去,遂盡償所逋⑨ 。
【注釋】①先生職臨錢塘江日:蘇東坡到杭州任職時。②陳訴:狀告。③負: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暫且。⑥發市:開張。⑦就判筆:順手拿起判筆。判筆,判案用的筆。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某家以制扇為業 (2)適父死
(3)至懊恨不勝而去
2.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公呼至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負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謝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為汝發市也。
4.從文中看,制扇者欠債的原因是什么?蘇東坡是怎樣幫助制扇者的?
【《活版》與《核舟記》的練習題】相關文章:
《核舟記》練習題06-23
《核舟記》配套練習題02-02
核舟記的同步練習題02-05
核舟記同步練習題07-31
《核舟記》練習題及答案06-25
《核舟記》的同步練習題06-22
核舟記練習題及答案07-14
《核舟記》課文練習題07-14
《核舟記》課堂練習題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