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農業的區位選擇練習題與答案
1與天然橡膠分布在熱帶,東南丘陵適宜種茶樹,河西走廊的糧棉,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生產相對應的最主要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光熱、土壤、水源、地形
B地形、水源、土壤、光熱
C土壤、地形、光熱、水源
D水源、地形、光熱、土壤
解析:選A。天然橡膠的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熱,由此決定其分布在熱帶地區。 東南丘陵地區廣泛分布著酸性的紅壤,茶樹適宜在這種環境中生長,因而影響其生長的主要區位因素是土壤。水源是干旱地區農業生產的保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成為河西走廊糧棉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是指隨著地勢的升高,由于水熱狀況發生相應的垂直變化使得農作物品種也隨高度變化而變化,即主要區位因素是地形。
2荷蘭的鮮花裝點著世界的許多城市,使鮮花市場擴大的區位因素是( )
①氣候 ②交通運輸 ③政策 ④科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D。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鮮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在一定的氣候等自然條件下種植的花卉需要保鮮,并有便捷的交通使其能及時運往市場銷售。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花卉種植宜布局在城市郊區。隨著市場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不斷擴大,荷蘭的鮮花可以通過空運到達世界各地。
(2010年山東臨沂模擬)山東省原本是我國的糧食、棉花和花生生產大省,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些地區逐漸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為主的出口基地。 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用溫室大棚和節水灌溉技術,不僅提高了產量,而且發展了大量的反季節蔬菜。據此完成3~5題。
3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地區已由種植園農業向商品谷物農業轉變
B農業生產已擺脫了地域的限制
C該地區已經成為典型的混合農業區
D人們可以改變某些自然條件進行農業生產
4我國蔬菜等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原因是( )
A勞動力資源豐富
B我國蔬菜種植的自然條件好
C我國蔬菜的質量好
D我國蔬菜生產的科技水平高
5我國近年來塑料大棚蔬菜生產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
A平原為主的地形
B雨熱同期的氣候
C市場需求的擴大
D自然條件的變化
解析:實現農業結構調整是我國加入WTO后的重要對策。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各地都要充分發揮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克服耕地緊張的劣勢,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農業生產必須建立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的基礎上,不可能完全擺脫地域的限制。我國農業生產要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增加農產品的競爭力,蔬菜、水果、花卉的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農業,因此蔬菜的生產和出口代表了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生產的類型和產量主要受市場及需求量的制約。
答案:3D 4A 5C
6某城鎮周圍地區擬發展果樹栽培、蔬菜和花卉業、林業、水稻種植業,如下圖,根據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考慮,下列安排較合理的是( )
A①林業 ②蔬菜和花卉業 ③水稻種植業 ④果樹栽培
B①林業 ②水稻種植業 ③果樹栽培 ④蔬菜和花卉業
C①林業 ②果樹栽培 ③水稻種植業 ④蔬菜和花卉業
D①果樹栽培 ②林業 ③水稻種植業 ④蔬菜和花卉業
解析:選C。①地海拔高,適宜發展林業;②地海拔相對較低,適宜果樹栽培;③處為平原,適宜發展水稻種植業;④處鄰近城市適宜發展蔬菜和花卉業。
7(2010年北京市海淀區期中練習)下圖中甲、乙兩區域都是重要的種植業分布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區域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哪些?其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是什么?
(2)依據對應關系,填表說明甲區域發展種植業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條件及其治理措施。
解析:本題考查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及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原因。解答本題關鍵是區域定位。具體分析如下:
答案:(1)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土層深厚。水源。
【高中地理農業的區位選擇練習題與答案】相關文章:
《農業的區位選擇》高中地理說課稿08-06
高中地理《農業的區位選擇》說課稿08-08
農業的區位選擇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11-03
《農業的區位選擇》說課稿11-03
《農業的區位選擇》說課稿4篇11-03
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范文05-14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的說課稿05-16
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09-16
關于《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說課稿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