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練習題及答案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后也。漢末入蜀,未見知待。芝聞巴西太守龐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劉備)定益州,芝為郫邸閣督。先主出至郫,與語,大奇之,擢為郫令,遷廣漢太守。所在清嚴有治績,入為尚書。
先主薨於永安。先是,吳王孫權請和,先主累遣宋瑋、費祎等與相報答。丞相諸葛亮深慮權聞先主殂隕,恐有異計,未知所如。芝見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吳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問其人為誰?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脩好於權。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權乃見之,語芝曰:“孤誠原與蜀和親,然恐蜀主幼弱,國小勢偪,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猶豫耳。”芝對曰:“吳、蜀二國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杰也。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脣齒,進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質於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奉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權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絕魏,與蜀連和,遣張溫報聘於蜀。蜀復令芝重往,權謂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樂乎!”芝對曰:“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權大笑曰:“君之誠款,乃當爾邪!”
芝為(大)將軍二十馀年,賞罰明斷,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資仰於官,不茍素儉,然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余財。性剛簡,不飾意氣,不得士類之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芝聞巴西太守龐羲好士,往依焉依:投奔
B.宜遣大使重申吳好申:聲明
C.大王今若委質於魏委質:投靠
D.身之衣食資仰於官資仰:依靠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鄧芝“赤心為國”的一組是(3分)
①與語,大奇之,擢為郫令②宜遣大使重申吳好
③自表請見權曰④蜀必順流見可而進
⑤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⑥身之衣食資仰於官,不茍素儉
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鄧芝入蜀后,沒有得到別人的了解和重用;一次和先主的談話,使他獲得了器重和信任。
B.吳蜀兩國原來關系較好,但是劉備去世后,孫權擔心魏國弱小,結盟于己不利,一度產生了動搖。
C.鄧芝到吳國后,分析了兩國結盟的好處和不結盟對吳國的害處,終于說動了孫權,恢復了盟友關系。
D.在和孫權談論吞并魏國后的前景時,鄧芝直截了當地告訴孫權,蜀國一定會重新開始對吳國的.戰爭。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丞相諸葛亮深慮權聞先主殂隕,恐有異計,未知所如。(5分)
譯文:
(2)然終不治私產,妻子不免饑寒,死之日家無余財。(4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B(陳述、說明)
2.B(①說的是“先主”;④是鄧芝說的話;⑤也是鄧芝說的話;⑥說的是鄧芝的儉樸)
3.D(“蜀國一定會重新開始對吳國的戰爭”與原文不符,應為“兩國可以再開戰”)
4.(1)丞相諸葛亮深深憂慮的是孫權聽到先主去世,會有另外的打算,不知道他們將往什么方向走。
(2)從來不經管私產,妻子兒女不免遭受饑寒,死的時候家里沒有剩余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