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體育選修排球理論試題及答案可選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試題,借助試題可以對一個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你所見過的試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體育選修排球理論試題及答案可選,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體育選修排球理論試題及答案可選1
1、2、3、4、體育精神也是一種人文精神。(√)
人際交往是人社會性的需要,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必然伴侶。(√)
適應,不是一個生物學科的名詞。它是植物與動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反應并生存下來的過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意識如何,在交往中所結成的人際關系如何,往往是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發(fā)展。(√)
5、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人與他人及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扮演社會角色的能力。(√)
6、體育作為教育的整體部分,在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中起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10、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是指人際關系,一個人能否積極和諧地與他人相處。(√)
11、人們具備交往素質應包括以下幾點:⑴誠信;⑵寬容和大度;⑶原則與靈活;⑷現(xiàn)代感。(×)
12、心理學家認為,個性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經(jīng)常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以及所有的意識傾向性總和。(√)
13、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但它不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14、“養(yǎng)于吾身,樂于吾心”,既健身又健心,即強筋骨又振奮精神,這是競技體育從產生之日起就具備的功能與價值。(√)
15、體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體現(xiàn)了人類意志力的能力。(√)
16、兩強相遇勇者勝,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往往是體育精神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
17、一個優(yōu)秀的運動隊不但要求運動員有良好的天賦和高水平的競技能力,更要求運動員所在的運動隊能為他們提供充分挖掘和展現(xiàn)其運動才能的集體氛圍。(√)
18、體育作為一種競技運動,它是規(guī)范的、合作的、有組織的。(√)
19、適應健康,也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20、體育的交往具有開放性,交流性與主體性協(xié)同性與互補性。(√)
21、人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有接受、忍耐、順應、支配、保守、反抗、逃避等形式。(√)
22、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合。(√)
23、體育往往是溝通人際、階層、黨派、民族及國家統(tǒng)一的催化劑。(√)
24、人體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有機體,在影響和制約人體健康的諸多生物學因素中,主要有機能和心理兩種因素。(×)
25、從科學思維方式和藝術思維方式關系來看,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大有實益,可以說:科學思維+藝術思維=創(chuàng)新。(×)
26、社會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環(huán)境。(√)
27、人文素養(yǎng)教育,它可以概括為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
28、運動競賽的形式有超越政治的特點,比賽能將不同政治觀點、不同膚色的人種、不同的民族聚集在一起,從而發(fā)展國際友好關系。(√)
29、修養(yǎng)之所以重要,其中一點是因為良好的修養(yǎng)可以幫助人們減少人際關系中的緊張與摩擦。(√)30、人的素質修養(yǎng)與人際關系是相互關系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人際關系決定人的素質的狀況。(×)
31、事業(yè)的成功離不開人際交往,而人際交往始于合作。(×)
32、誠信不是人們在交往中最基本的心理保證。(×)
33、寬容是一種美德,愛便是寬容的出發(fā)點。(√)
34、體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坦然面對競爭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和科學訓練,養(yǎng)成健全的心理素質。(√)35、社會適應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tài)度的'過程。(√)
36、體育運動不僅有利于超脫不同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的局限,而且還有利于各國的友好往來和民族間的相互交流。(√)
37、體育本身作為一種強力的訓練,它不需要運動者承受一定的生理負擔,更不需要運動者承受一定的心理負擔或心理考驗。(×)
38、體育訓練首先就應該是對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引導學生對規(guī)范踐行、履約、并逐步形成習慣。(√)
39、體育作為一種競技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的有效手段。(√)
40、大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獨立和自尊的要求日益增強,于是產生了強烈的“成人感”,對交往的平等性要求越來越高。(√)
一、單項選擇題:(共40題)
1、青年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是他們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適應環(huán)境和社會,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B。
A:
重要途徑;B:基本途徑;C:基本特點;D:重要特點。
2、A
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tài)度的過程。A:
社會適應;B:
適應;C:
社會適應能力;D:
人際關系。
3、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是指人際關系,一個A能否積極和諧地與他人相處。A:人;B:事物;C:現(xiàn)象;D:事情。
4、青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意識如何在交往中所結成的人際關系如何,往往是
C
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發(fā)展。
A:心理;B:健康;C:心理健康;D:身體健康。
5、B
是人社會性的需要,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必然伴侶。A:社會交往;
B:人際交往;C:人際關系;D:社會適應。
6、經(jīng)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團隊精神,對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程度都會得到
D A:鍛煉;B:適應;C:訓練;D:提高。
7、體育比賽的瞬息萬變和環(huán)境氣氛的變化莫測,也是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A的一種模擬訓練。A:競爭環(huán)境;B:人文素養(yǎng);C:人際交往;D:體育運動。
8、人對
B的適應有接受、忍耐、順應、支配、保守、反抗、逃避等形式。A:生活條件;B:社會環(huán)境;C:生活環(huán)境;D:競爭環(huán)境。
9、D
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在課程、活動、講座、環(huán)境等方面多管齊下,共同作用,才能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才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A:人文素質;B:創(chuàng)新思維;C:藝術教育;D:人文素養(yǎng)。
10、體育運動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A。
A:優(yōu)點;B:特點;C:特長;D:優(yōu)勢。
11、尊重學生的生存勸、生命權、積極切實貫徹
C的教育指導思想,在體育教育中以學生為主體,從“讓我學”,“讓我練”轉變成“我要學”,“我要練”,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A:友誼第一;B:健身第一;C:健康第一;D:鍛煉第一。
12、在A
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程氛圍,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A:體育教學;B:體育訓練;C:體育比賽;D:運動訓練。
13、個體C
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適應性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順應、自制、同化遵從、服從等具體的方式。
A:適應;B:能力;C:社會適應;D:社會適應能力。
14、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對形成大學生優(yōu)秀的綜合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管對
D
還是對社會。
A:集體;B:團隊;C:多人;D:個人。
15、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對
A的發(fā)展大有裨益,可以說,科學思維﹢藝術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想。A:創(chuàng)新;B:標志;C:需要;D:總和。
16、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濃厚的C
色彩,比較重思想,純潔真誠。A:思想;B:情感;C:理想;
D:友情。
17、大學生在B
中十分注重感情的交流,講求情投意合和心靈深處的共鳴。A:人際關系;B:人際交往;C:社會關系;D:社會交往。
18、大學生是個特殊的B,他們初涉人也,還沒有全面走向社會,開展積極的人際交往對大學生認識社會和促進健全人格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A:社會集體;B:社會群體;C:社會團體;
D:社會環(huán)境。
19、現(xiàn)代體育思想要求D
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能與各方面協(xié)調合作,建立優(yōu)化的人際關系。
A:體育;B:運動競賽;C:運動訓練;D:體育運動。
20、體育運動是一項D
,特別是對抗性項目的競賽,個人之間,運動員與裁判員之間,運動員與觀眾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頻繁而激烈的思想感情的交流。A:健身運動;B:健身活動;C:社會性質;D:社會活動。
21、修養(yǎng)之所以重要,其中一點,是因為良好的修養(yǎng)可以幫助人們減少
B
中的緊張與摩擦。A:社會關系;B:人際關系;C:社會因素;
D:人際交往。
22、人的素質修養(yǎng)與人際關系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人的素質決定人際關系的狀況,比如中國
A
連奪得五屆世界冠軍,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團結與自主的集體,他們有為國爭光的運大目標,這個目標將他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A:女排;B:女籃;C:女足;D:女壘。
23、一個在人生中若有所成的人,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與B,良好的個人素質與修養(yǎng)便于與他人溝通和交往,便于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關系。A:交往;B:修養(yǎng);C:交流;D:關系。
24、個性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A
A:多樣性、層次性、穩(wěn)定性、可塑性;B:層次性、穩(wěn)定性、可塑性;C:多樣性、穩(wěn)定性、可塑性;D:多樣性、層次性、穩(wěn)定性。
25、在足球比賽中,發(fā)生一些“假球”、“黑哨”等不B的行為,如不盡快加以制止和打擊,體育的公平競爭原則將無法體現(xiàn),足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將會大打折扣。A:誠實;B:誠信;
C:誠心;D:誠懇。
26、有遠大志向的人,決不會在個人小事上斤斤計較,心底無私天地寬,豁達大度的胸懷是良好人際交往所必備的C。
A:思想;B:道德;C:品質;D:觀點。
27、A
要樂于接受新的思想觀念,新的行為方式,在于接受現(xiàn)代社會的改革與變化,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調整傳統(tǒng)的交往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步伐跟上時代的要求。A:現(xiàn)代人;B:青年人;
C:大學生;D:老年人。
28、A的人,往往是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表現(xiàn)出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同事及身邊的人處事的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A:熱情洋溢;B:誠實;C:寬容和大度;D:現(xiàn)代感。
29、在一定的條件和環(huán)境下,后天養(yǎng)成的個性一經(jīng)在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它就會在特定條件和環(huán)境中保持長時間的一慣性和D。
A:可塑性;B:多樣性;C:層次性;D:經(jīng)常性。
30、心理學認為,個性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經(jīng)常的相對穩(wěn)定的B
以及所有的意識傾向性總和。
A:心理特點;B:心理特征;C:生理特點;D:生理特征。
31、在人文主義體育的視野中,B
不只是強力的冶煉,它也把人的情緒、態(tài)度、理想等,作為教育取向的重要領域,從而體現(xiàn)人性之美好、之崇高。A:娛樂;B:體育;
C:游戲;D:比賽。
32、體育運動注重磨練學生的C
,使學生永不言敗,永不停歇,養(yǎng)成堅忍不拔的品質。A:情緒;
B:品質;C:意志;D:能力。
33、體育中的各科項目總是帶有B
評比的特點,然而在對抗的競爭中,個人之間、集體之間不僅在競技上有交鋒,也在思想感情上有多觸。A:競爭;B:競賽;C:對抗;
D:對手。
34、體育運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學會公平、公正的觀念,遠離弄虛作假,形成誠實的C。
A:品質;B:思想;C:品格;D:作風。
35、我國優(yōu)秀老運動員容志行,文明踢球A年,從不故意傷人,即使受到對方的有意侵犯,也從不施加報復,從而形成了為人稱道并影響一代又一代運動員的“志行風格”。A:18年;B:19年;C:17年;D:20年。
36、近二三十年來,開設了專門的C
課程,使得體育運動發(fā)揮了強身健體的作用,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A:生理訓練;B:身體訓練;C:心理訓練;D:體能訓練。
37、學生或運動員及教練員在比賽中具有規(guī)范意識及紀律修養(yǎng),這是文明的表現(xiàn),也是對體育事業(yè)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體現(xiàn),是一種
A。
A:道德義務;B:道德修養(yǎng);C:道德行為;D:道德體現(xiàn)。
38、作為運動員及教練,必須對各種D
及比賽規(guī)則及技術發(fā)展動向進行研究,制定并實施符合規(guī)范及技術要求的科學的訓練方法及措施。A:行為;B:動作;C:技術;D:運動。
39、人們具備的交往素質應包括以下幾點:A A:誠信、熱情;寬容和大度、原則與靈活、現(xiàn)代感;B:誠信、熱情、寬容、原則、現(xiàn)代感;C:寬容、熱情、大度、靈活、原則;D:熱情、大度、誠信、現(xiàn)代感、靈活。
40、建立誠信是一件
D的事,而要毀滅這種誠信往往只需要一天或一件事。A:暫時;
B:短期;C:階段;D:長期。
二、多項選擇題:(共20題)
1、下列哪些條件能體現(xiàn)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意義?(ABCD)
A:發(fā)展個性,優(yōu)化個性;B:展示自我,鍛煉自我;C:增長見聞,拓寬知識面;D:保持心理平衡,增進身體健康。
2、具備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條件有:(B C D)
A:競爭意識強;B:感情色彩濃;C:平等意識強;D:富于理想化。
3、下面哪種觀點具備交往素質范疇:(B C)
A:思想道德;B:寬容和大度;C:現(xiàn)代感;D:理想。
4、體育運動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直接涉及各方面的人。參與者有(A B C)
A:教練員;B:裁判員;C:觀眾;D:社區(qū)。
5、誰在比賽中具有規(guī)范意識及紀律修養(yǎng),這是文明的表現(xiàn),也是體育事業(yè)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體現(xiàn),是一種道德義務。(A B C D)
A:學生;B:運動員;C:教練員;D:裁判員。
6、人不僅要適應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還要適應社會環(huán)境,下面哪些條件屬于自然環(huán)境?(A C D)
A:濕度;B:家庭;C:氣壓;D:食物。
7、所謂適應社會環(huán)境,通常是指(A B C)
A:國家;B;城市;C:集體;D:空氣質量。
8、下面說法正確的是:(B C D)
A:一個良好的社會,主要是靠人際關系和諧地與他人相處。B: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C:心理健康是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和條件。
D:體育運動不僅有利于超脫不同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的局限,而且還有利于各國的友好往來和民族間的相互交流。
9、下面哪些條件具備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途徑?(B C D)
A:社會關系;B:展現(xiàn)自我;C:發(fā)展自我:D:適應環(huán)境和社會
10、人文素養(yǎng)教育,它可以概括為:(A B C D)
A:人文社會科學;B:藝術教育;C:體育教育;D:體育鍛煉。
11、哪些條件屬于個性內容?(A B C D)A:性格;B:信念;
C:動機;D:理想。
12、個性條件有多種特征,其中正確的是:(A C)A多樣性;B:選擇性;C:穩(wěn)定性;D:單一性。13哪種語言具備奧林匹克精神:(A B D)A:更高;B:更快;C更好;D:更強。
14、哪些原則屬于發(fā)展大學生個性的原則?(A B)
A:優(yōu)勢性原則;B:自覺性原則;C:積極性原則;D:統(tǒng)一性原則。
15、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的任務,首先是使他們強烈地意識到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無病,體格發(fā)育健壯,而且還應有良好的什么?(B C)
A:道德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B:心理素質和適應社會及環(huán)境的能力;
C: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D: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
16、下面哪些方面的功能能表現(xiàn)出體育的社會功能?(A B C D)A:教育功能;B;娛樂功能;C:社會情感功能;D:政治功能。
17、指出體育交往的正確說法:(A B C D)
A:能使人與人相互認識、信任、支持。B:能使人與人在精神上、物質上相互影響;C:具有開放性、交流性與立體性;D:具有協(xié)調性與互補性。
1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 D)
A:體育鍛煉能使組織細胞內的酶系統(tǒng)產生適應性變化。
B:體育是唯一能有效克服“文明病”對人類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的活動,是唯一能最大挽留有利于人類健康的動作屬性的行為;
C: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大有裨益,可以說:科學思維﹢藝術思維﹦思想;
D:人文素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只有在體育活動中,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才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如何做人。
19、下面哪些種形式屬于人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A B C D)A:忍耐;B:接受;C:支配;D:保守。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B C)
A: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性。
B:通過運動與人交往,增強大腦興奮與抑制的調節(jié)功能,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人忘卻煩惱和痛苦。C:人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營養(yǎng)、體育鍛煉、休息等生理方面的滿足外,也需要家庭、友誼、支持、理解、尊重,需要通過人際關系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D:為了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搞好人際關系是最主要的一方面。
大學體育選修排球理論試題及答案可選2
一、判斷題
1、早晨運動,如果太陽還沒有出來,最好不要在樹林里活動,因為此時植物還未進行光合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較多。(√)
2、上午是進行激烈運動的最適宜時間,因為上午頭腦最清醒,精力最充沛。
(×)
3、各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測量比較困難,一般男女均采用210減年齡來估算每分鐘的最高心率。(×)
4、決定運動負荷大少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
5、在運動鍛煉身體的過程中,用一次又一次地做動作來增加負荷的方法叫連續(xù)鍛煉法。(×)
6、為一般人增強體質進行負重鍛煉,應該采用最大攝氧量和最大心血輸出量以下的負荷。(√)
7、靜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擴張收縮時產生的力量。(×)
8、耐力練習一般主要采用長時間持續(xù)低負荷的方法,強度在中等水平。
(√)
9、健步行走的最佳時間是早晨或傍晚。
(√)
10、健身鍛煉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體的無氧代謝能力。
(×)
11、體育鍛煉是維持加強生命活動,延緩人體衰老、促進人類進化的有效手段。
(√)
12、康復體育是指部分器官和組織有殘疾或運動功能障礙的人所進行的專門性體育鍛煉。(×)
13、自然力鍛煉不適合老年人。(×)
14、格斗性體育是指那些掌握和運用徒手或持器械的攻防技術的體育鍛煉。
(√)
15、每周鍛煉計劃安排運動負荷應做到大中小相結合,大運動量負荷每周2—3次為宜。
(×)
16、下午課外活動可進行較劇烈的'運動,運動量以不過分疲勞,不影響晚上的活動為宜。(√)
17、鍛煉效果的好差,與鍛煉時生理負荷的適宜與否有著極為密切關系。
(√)
18、體育鍛煉時,機體負荷量過大,不僅不能增強體質,反而還會損害健康。
(√)
19、人體結構和機能的變化,都是通過肌肉活動進行短時間的強化來實現(xiàn)的。(×)20、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是一個緩慢的由質變到量變的過程。
(×)
21、體育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才能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否則,非但不能增強體質,還會引起機體損傷和運動性疾患,損害身體的健康。(√)
22、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等機體能力。(√)
23、在運動鍛煉身體的過程中,為了保持有價值的負荷量而不間斷地連續(xù)進行運動的方法叫重復鍛煉。(×)
【大學體育選修排球理論試題及答案可選】相關文章:
體育理論考試題及答案06-14
體育理論考試題集與答案06-12
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04-04
理論力學試題及答案04-03
電工理論試題及答案06-11
護理理論試題及答案07-07
學車理論考試的試題及答案06-12
駕校理論考試題及答案06-12
電工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