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實習報告范文
篇一:傳感器實習報告
非 電 量 電 測 技 術 實 驗 報 告
系(部)名 稱班 級 學 號 102028237 姓 名呂馳 課 程 名 稱傳感器實習
指 導 教 師
日 期:20xx年12月 18日
一、傳感器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傳感器(英文名稱:transducer/sensor)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1.傳感器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1.1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歷史
傳感器技術是20世紀的中期才剛剛問世的,在那時與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控制技術相比,傳感技術的發展都落后于它們,不少先進的成果仍停留在實驗研究階段 并沒有投入到實際生產與廣泛應用轉化率比較低。在國外,傳感器技術主要是在各國不斷發展與提高的工業化浪潮下誕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國家級項目的科研研發以及各國軍事科技航空航天領域的試驗研究。然而,隨著各國機械工業、電子、計算自動化等相關信息化產業的迅猛發展,以日本和歐美等西方國家為代表的傳感器研發及其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已在國際市場中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份額。
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傳感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經過從“六五”到“九五”的國家攻關,在傳感器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可靠性改進等方面獲得長足的進步,初步形成了傳感器研究、開發、生產和應用的體系,并在數控機床攻關中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為世界矚目的發明專利與工況監控系統或儀器的成果。但從總體上講,它還不能適應我國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國不少傳感器信號處理和識別系統仍然依賴進口。同時,我國傳感技術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優勢尚未形成產品的改進與革新速度慢生產與應用系統的創新與改進少。
1.2傳感器的分類
傳感器可從不同角度分類。從被測量不同, 分為幾何機械量( 例如尺寸、角度、表面參數、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等) , 熱工量( 例如溫度、壓力、流量、密度、黏度、質量等) , 光學量( 強度、功率、波長、頻率、相位、速度、脈寬、延遲、折射率、束散角等) , 聲學量, 生物參數, 醫學量( 生理參數) 等。從傳感器的輸出不同, 可分為模擬信號( 連續波和脈沖波) , 數字信號, 電壓和電流等傳感器。
1.3 傳感器技術的國內外研究應用現狀
21 世紀是邁向信息化社會的嶄新階段。其中,光電信息學與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已成為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并最有機會尋求更大的突破與飛躍 傳感器技術作為一種與現代科學密切相關的新興學科,在人類邁向新世紀,步入信息化社會的關鍵階段想要尋求空前
迅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傳感器在這兩個前沿領域中的深入研究與廣泛應用。
1.3.1光電傳感器的研究應用現狀
光電式傳感器 (Photoelectric Sensor) 是以光為測量媒介,以光電器件為轉換元件的傳感器,它具有非接觸、響應快、性能可靠等卓越特性。近年來,隨著各種新型光電器件的不斷涌現,特別是激光技術和圖像技術的迅猛發展,光電傳感器已成為各種光電檢測系統中實現光電轉換的關鍵元件。在傳感器領域的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非接觸測量領域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目前,光電式傳感器已在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光電器件是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傳感器件,并負責把光信號、紅外、可見及紫外光輻射,轉變成為電信號、光電器件響應快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而且有較高的可靠性,因此在自動檢測、計算機和控制系統中應用廣泛。光電式傳感器既可以測量光信號,也可以測量其他非光信號,它可以實現對直接引起光源變化的被測量進行測量,也可以對使光路產生變化的被測量進行測量,量電路對光電器件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放大或轉換。
光電傳感器在當前科研領域的運用范圍很廣,影響力巨大,尤其是基于光電傳感器技術原理研發和制造出的新型光電傳感器已成為當今傳感器市場的主流,在國外,光電傳感器技術已廣泛地運用到各國軍事技術、航空航天、檢測技術以及車輛工程等諸多領域。例如,軍事上,國外激光制導技術迅猛發展,使導彈發射的精度和射中目標的準確性大幅度提高,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研制出了新型高精度高耐性紅外測溫傳感器,使其在惡劣的環境中仍能高精度測量出運行中的飛行器各部分溫度。國外的城市交通管理也大多運用電子紅外光電傳感器進行路段事故檢測和故障排解的指揮。同時,國外現有汽車中常裝載有新型光電傳感器 如激光防撞雷達、紅外夜視裝置、測量發動機燃料特性、壓力變化并用于導航的光纖陀螺等。
目前我國的光電式傳感器在現代研究實力和影響范圍上雖不及日本和歐美一些國。但卻在研究的種類和樣式上取得重大的突破,總體上可分為光電式數字轉速表、光電式物位傳感器、視覺傳感器以及細絲類物件的在線檢測。同時,基于光電傳感器技術的科技設備已在我國被廣泛地應用于多種軍事領域,其中較為廣泛的應屬紫外告警系統,它為探測來襲導彈提供了一個極其有效的手段。
1.3.2生物傳感器的研究現狀
生物傳感器技術是指用生物活性材料作為感受器,通過其生化效應來檢測被測量的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的原理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生物功能物質的分子識別部分和轉換部分。前者的作
用是識別被測物質,當生物傳感器的敏感膜與被測物接觸時,敏感膜上的某種生化活性物質就會從眾多化合物中挑選適合于自己的分子并與之產生作用,使其具有選擇識別的能力,轉換部分是由于細胞膜受體與外界發生了共價結合,通過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 誘發了一系列的電化學過程 而這種變換得以把生物功能物質的分子識別轉換為電信號 形成了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的研制和開發在全球學術界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在國外,現代生物傳感器已被詳細劃分為酶傳感器、細胞傳感器、免疫傳感器、基因傳感器等。酶傳感器方面,由于酶的純化困難,加之固化技術影響酶的活性現代生物傳感技術中采用多酶體系,利用即對不同化合物采用不同類型的酶進行最大活性的催化反應,并運用多酶的反饋調節可大大節省原材料并提高工作效率 固定化底物電極,即使玻璃電極附近的,變化與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圍內呈線性關系 酶的電化學固定化即制作厚度小,酶含量可控的酶層細胞傳感器以活細胞作為探測單元 能定性定量地測量和分析未知物質的信息,并可連續檢測和分析細胞在外界刺激下的生理功能免疫傳感器是利用抗體對抗原的識別并能與抗原結合的功能構成的生物傳感器。根據生物敏感膜產生電位的不同,可分為標記和非標記免疫傳感器。
現代基因傳感器技術主要應用于基因固定的載體表面修飾和基因探針固定化技術、界面雜交技術、雜交信號轉換和檢測技術等。在我國,生物傳感器技術還處在大規模的研究階段。然而,結合國內外相關技術研制的生物傳感器在我國當前的工業、農業、環境監測及生物醫學等眾多領域還是有著廣泛和重要的應用。在生物醫學方面,一些有臨床診斷意義的基質如血糖、乳酸、谷氨酰胺等可借助于生物傳感器來檢測在環境監測領域,生物傳感器在測定環境污染指標即水質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保證地區的淡水、飲用水質量,有效治理被污染水源等做出了貢獻,微生物傳感器用于測定空氣和水中的含量和濃度,在發酵工業、整治大氣污染等方面發揮功效。生物傳感器還可探測除草劑含量應用于植物學研究和整治農藥污染。在食品工業中,生物傳感器用于食品鮮度 滋味和熟度的測定,在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還可測定食品中的細菌和毒素含量,及時避免人們誤食此類食品危害健康。
2.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趨勢
目前的傳感器,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和功能上,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多方面發展的需要。當前,人們在充分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條件,研究和采用合適的外部電路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傳感器的性能價格比的同時,正在尋求傳感器技術發展的新途徑。特別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數字信號處理(DSP)、專用集
成電路(ASIC)及表面貼裝技術(SMT)等技術的發展,極大地加速了傳感器技術的發展,
由于傳感器具有頻率響應、階躍響應等動態特性以及諸如漂移重復性、精確度、靈敏度、分辨率、線性度等靜態特性,所以外界因素的改變與動蕩必然會造成傳感器自身特性的不穩定,從而給其實際應用造成較大影響,這就要求我們針對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結構,在不同場合對傳感器規定相應的基本要求,以最大程度優化其性能參數與指標,如高靈敏度、抗干擾的穩定性、線性、容易調節、高精度、無遲滯性、工作壽命長、可重復性、抗老化、高響應速率、抗環境影響、互換性、低成本、寬測量范圍、小尺寸、重量輕和高強度等。同時,根據對國內外傳感器技術的研究現狀分析以及對傳感器各性能參數的理想化要求,現代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從四個方面:
一是開發新材料、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 ;
二是實現傳感器的多功能、高精度、集成化和智能化;
三是實現傳感技術硬件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
四是通過傳感器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實現無線網絡化。
2.1利用新材料開發新型傳感器
隨著光導纖維、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相繼問世,人工智能材料給我們帶來了福音,它具有能夠感知環境條件的變化(傳統傳感器)的功能,識別、判斷(處理器)功能,發出指令和自采取行動(執引器)功能,利用這樣具有新效應的敏感功能材料使研制具有新原理的新型傳感器成為可能。
2.2集成化多功能傳感器的開發
集成化是指傳感器同一功能的多元件并列以及功能上的一體化前一種集成化使傳感器的檢測參數實現“點、線、面、體”多維圖像化甚至能加上時序控制等軟件,變單參數檢測為多參數檢測;后一種集成化使傳感器由單一的信號轉換功能,擴展為兼有放大、運算、補償等多功能的傳感器。在實際運用中,常做到硬件與軟件兩方面的集成,它包括:傳感器陣列的集成、多功能和多傳感參數的復合傳感器;傳感系統硬件的集成;硬件與軟件的集成;數據集成與融合等。
而多功能是指“一器多能”即一個傳感器可以檢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數,這樣可大大節省工程成本 并使項目復雜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運用集成化多功能理論研制出的傳感器可以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并發揮出更加強大的功能效用,利用集成化多功能原理,現代傳感技術已制成帶溫度補償的集成壓力傳感器 頻率輸出型集成壓力傳感器、霍爾集成傳感器、半導體集成色敏傳感器、多維化集成氣敏傳感器等。
篇二:傳感器實訓報告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傳感器與測試技術技能實習
專業:機械電子工程
班級:10機工A2
姓名:
學號:
指導老師:楊淑珍
日期:20xx年6月24日~7月7日
項目五:轉子臺轉速測量及振動監控系統。
(一)內容
設計一個轉子臺的振動檢測系統,能實時測量轉子臺工作時的振動信號(振幅)并實時顯示轉速,當振幅超過規定值時,報警。具體要求:
1. 能測量振動信號并顯示波形,若振動超過限值,報警(軟硬件報警);
2. 能測量并顯示轉子的轉速;
3. 限值均由用戶可設定(最好以對話框方式設置,軟件重新打開后,能記住上次的設置結果);
4. 顯示當次產品檢測結果(文字顯示),顯示檢驗產品的總數,合格數和不合格數;
5. 當次結果報告生成(可選)
(二)實訓要求:
1.提出設計方案(提出測量原理,選用傳感器,構建測試系統);
2.設計測量電路,硬件連接;
3.測試軟件設計
利用Labview或其它開發程序(VB,VC等),設計測量軟件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
4.調試;
5.撰寫實訓報告。
目錄
一、綜合實驗要求———————————————————— 3
二、設計方案—————————————————————— 3
三、硬件設備選擇———————————————————— 5
四、電路設計—————————————————————— 10
五、軟件設計流程圖———————————————————12
六、程序設計—————————————————————— 13
七、小結和體會————————————————————— 18
轉子臺轉速測量及振動監控系統實習報告
一、綜合實驗要求
設計一個轉子臺的振動檢測系統,能實時測量轉子臺工作時的振動信號(振幅)并實時顯示轉速,當振幅超過規定值時,報警。具體要求:
1. 能測量振動信號并顯示波形,若振動超過限值,報警(軟硬件報警);
2. 能測量并顯示轉子的轉速;
3. 限值均由用戶可設定(最好以對話框方式設置,軟件重新打開后,能記住上次的設置結果);
4. 顯示當次產品檢測結果(文字顯示),顯示檢驗產品的總數,合格數和不合格數;
5.當次結果報告生成
二、設計方案
1. 測量原理
(1)光電傳感器轉子臺轉速測量:當被測軸上不能安裝發訊盤或遮光盤時,可以直接在被測軸上粘貼反光標簽(或在光潔的軸上涂黑),用光電傳感器來測量。測量距離在5~80mm
。反光標簽容易污損的環境下,需即時更換。
反射式光電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見下圖,主要由被測旋轉部件、反光片(或反光貼紙)、反射式光電傳感器組成,在可以進行精確定位的`情況下,在被測部件上對稱安裝多個反光片或反光貼紙會取得較好的測量效果。在本實驗中,由于測試距離近且測試要求不高,僅在被測部件上只安裝了一片反光貼紙,因此,當旋轉部件上的反光貼紙通過光電傳感器前時,光電傳感器的輸出就會跳變一次。通過測出這個跳變頻率f,就可知道轉速n。
n=f
如果在被測部件上對稱安裝多個反光片或反光貼紙,那么,n=f/N。N-反光片或
反光貼紙的數量。
反射式光電轉速傳感器的結構圖
(2)電渦流傳感器振幅測量的原理:電渦流傳感器是基于渦流效應的原理制成的非接觸式位移傳感器.該傳感器由探頭、加長電纜、前置器組成一套用來測量旋轉機械軸的各種運行狀態參數:如軸的徑向振動、軸向位移、轉速、偏心、差脹等。由于振動,使平面線圈與被測體的相對距離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引起被測體上的渦流量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導致線圈的阻抗發生周期性的變化,經過渦流
篇三:傳感器實訓報告
一. 實訓目的:
1、了解紅外線的工作原理; 2、熟悉紅外線的工作狀態; 3、了解紅外線電路的接法。
二. 紅外線的原理
發熱的物體會產生紅外輻射,人的身體會發熱,此系統可以探測到是否有人,有人則開啟/關閉被控電電器。
三. 電路的原件清單
四. 整體電路圖分析
各部分電路分析
1. 電源電路
2. 紅外電傳感器感應電路
a、5V的穩壓芯片7805輸出的5V電壓通過R2、C2濾波,連接到熱電堆傳感器PIR的引腳1,供電。
b、熱電堆傳感器PIR的引腳2的輸出通過一個100pF的旁路電容C1接到地。
3.放大電路
c、當探測到運動目標時傳感器將會在引腳2輸出一個微電壓,經多次放大才能使用。LM324的兩個放大通道用來提供必要的放大。
d、初級放大器U1:A的輸出從引腳1得到。該輸出通過R5、C5輸入到次級放大器U1:B的反相輸入端引腳13。
4.比較電路
e、在U1:B的輸出引腳14的輸出連接到由U1:c和U1:D組成的比較器中。U1:c反相輸入端引腳9的電壓輸入由R6,R7交點處的偏置電壓決定。它的輸出電壓要比U1:B的輸出引腳14的2.5V基準電壓高175mV。
f、 U1:c的正相輸入端引腳10和U1:B的引腳14的電壓變換輸出是正極性,U1:c才會工作,使得U1:c的輸出端電壓為高電平。否則U1:B的引腳14的電壓是低電平,這樣U1:D會工作,使得U1:D的輸出端電壓為高電平。
5.穩壓電路與場效應管控制電路
g、CD4538是雙穩態觸發器,即U2中兩個觸發電路的每一個都有正相、反相的輸入與輸出。這個觸發器的正相輸出引腳10連接到N溝道場效應管并讓該管導通。
h、由N溝道場效應管的導通/截止控制繼電器的閉合/開路,從而控制受控電路。
五. 芯片與主要器件的引腳圖
1..紅外傳感器PIR引腳 2.場效應管引腳 3..雙極型線性集成電路引腳
4.CD4538芯片引腳圖 5.LM324芯片引腳圖
六. 完整電路圖
七. 作品實物圖
篇四:傳感器實訓報告
傳感器實訓報告
本文介紹了超聲波測距系統的方法和原理。本次設計用CD4049、CX20106芯片實現對超聲波的發射與接收,采用AT89C51型單片機作為主控制器,對發射、接收電路的數據進行控制和處理,用動態掃描的方式實現數碼管的距離數字顯示。在介紹測距系統功能的基礎上,
給出系統的整體構成,對系統中發射、接收、顯示電路給出了軟硬件的論證。經過調試本系統在5~25cm的距離內測量精度可達±1cm,實際使用表明該系統工作穩定, 性能良好。
超聲波測距系統硬件電路設計
3.1 電路的原理圖如下:
3.2 PCB圖如下
3.3 實物圖如下
超聲波測距系統軟件設計
4.1軟件設計分析
完成了系統的硬件設計之后,接下來的就是系統軟件設計,此設計所需要完成的主要是針對系統功能的實現及數據的處理和應用。由以上所述系統硬件設計和各個電路功能,系統軟件需要實現以下功能:
1、信號控制。在系統硬件中,已經完成了發射電路、回撥檢測接收電路的設計。在系統軟件設計中只需完成發射脈沖信號及輸出顯示。
2、數據存儲。測距系統中需要得到發射信號與接收回波的時間差,需要讀出計時器的計數值,然后存儲在RAM中,而且每次發射周期的開始,需要對計數器清零,以備后續處理。
3、信號處理。RAM中存儲的計數值并不能作為距離值直接顯示出來,有這個時間后,可以通過程序來計算出來。
4、距離顯示。經過軟件處理得到的距離值需要十進制的數碼管方式。
4.2軟件設計思路
超聲波軟件測距軟件設計主要由主程序,發射子程序,外部中斷接收子程序及顯示子程序[12]。程序可以由匯編和C來編寫,匯編語言雖然有很高的效率和精確度,但使用起來比較難以掌握,本文主要采用C語言程序來完成各個功能。
4.2.1主程序
主程序流程圖如圖14所示。主程序首先對系統環境初始化,設置T0工作模式為16位的定時器模式,及計數初值,然后使超聲波發射出一串40kHZ的方波。由于采用12MHZ的晶振,機器周期為1us,當主程序檢測到接收成功的標志位后,將計數器T0的數(即超聲波來回所用的時間)按下面的計算可測得被測物體與測距儀之間的距離
S=T0/20000(cm)(T0為計數器TO的計數值)。
測出距離后結果將以十進制BCD碼方式送往LED顯示,然后再循環進行下一次距離的測量。
篇五:傳感器實習報告
學號
天津城建大學
實習報告
生產實習
起止日期: 20xx年9月7日至20xx年10月2 日
學
班
成生姓名 級 績
指導教師(簽字)
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
2015 年10 月 2日
目錄
一、實習目的及要求 ..................................................................................................................................... 3
二、實習任務 ................................................................................................................................................. 3
三、實習內容 ................................................................................................................................................. 4
1、公司背景介紹 ................................................................................................................................... 4
2、實習單位及崗位介紹 ....................................................................................................................... 4
3、傳感器工作原理介紹 ....................................................................................................................... 4
四、實習總結 ................................................................................................................................................. 7
一、實習目的及要求 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是一個很好的親身體驗社會生活的機會, 通過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動手動腦,使感性認知增強,通過實踐可以增長不少見識,加深對社會的了解,這些進步不僅對思考能力有幫助,而且對今后的發展也是有利的。學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生產實習管理的質量。生產實習教育教學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學校的興衰及學生的就業前途,也間接地影響到現代化建設。它不僅是校內教學的延續,而且是校內教學的總結。可以說,沒有生產實習,就沒有完整的教育。
實習的根本目的在于:
1、使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和掌握電子產品及系統的生產環節,建立電子產品生產流程概念。
2、培養學生掌握電子產品的組裝和調試方法的技能,并獲得組織和管理生產的初步知識。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認識和測量,學會基本儀器、基本工具的使用,如萬用表、示波器、穩壓電源,掃頻儀掌握焊接、調試的基本方法。
4、解一種以上電子儀器設備的研發、生產、調試流程及相關電子生產工藝和焊接技術.
5、了解電子工廠的生產組織、生產管理、一般工藝流程、主要生產設備等,了解產品開發與設計的過程。
6、要求產品焊接前,應對元器件、組件進行挑選,仔細檢查電子元器件、組件和電子線路板的外觀、力學性能、電氣性能及可焊性等方面的質量,凡有問題的部件應剔除,不得進入焊接工序。
二、實習任務
1、了解傳感器的加工、制造工藝和生產流程,并按要求和規范進行手動操作。
2、要求設計出的傳感器的規格,并了解其工作原理,檢測元件的合格與否,并找出其問題所在。
三、實習內容
1、公司背景介紹
天津市麗景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座落于天津華苑新技術產業園區,專業從事多媒體電教設備的研發、銷售及服務工作。傳感器技術在當代科技領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21世紀人們在高新技術發展方面爭奪的一個制高點,在國外各發達國家都將傳感器技術視為現代高新技術發展的關鍵。從20世紀80年代起,日本就將傳感器技術列為優先發展的高打撈技術之首,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將傳感器的基本知識列為國家科技和國防技術發展的重點內容。當前,世界上正面臨著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這場革命的主要基礎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及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巨大的、廣泛的、深刻的變化,是當今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并且正在改變著傳統工業的生產方式,帶動著傳統工業和其他新興產業的更新和變革。在軍事國防、航空航天、海洋開發、生物工程、醫療保健、商檢質檢、環境保護、安全范圍、家用電器等方面,幾乎每一個現代化項目也都離不開傳感器技 。公司在成立之初本著“以技術開發為核心,以產品為基礎。”的經營理念和“適應于市場,服務于客戶”的經營準則。依托高新技術和高素質的研發隊伍、銷售隊伍,服務于信息產業教育設備領域。在新技術,新產品發展的今天,我們加倍努力,不斷創新,把更先進更可靠的產品推向市場,為用戶提供性價比的產品和一流的技術服務。
天津市麗景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是在中國境內生產稱重傳感器,傳感器配套附件,并提供稱重、工業測量及控制完整解決方案的專業性公司之一。我們憑借自身對傳感器產品的專注和不懈追求,不斷進取的研發努力,專業的生產技術,可信賴的產品品質,面向多種工業部門,包括:衡器制造、冶金、石油化工、食品生產、機械制造、造紙、鋼鐵、交通、礦山、水泥、紡織等行業提供精確、可靠、專業的產品及技術服務。 作為稱重和工業測控核心產品的專業制造商,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深信:只有對新技術不斷追求,對產品及制造技術的不斷革新,才能夠給予我們的顧客更強有力的支撐,才能更為有效的保障合作伙伴的長期利益。
2、實習單位及崗位介紹
學習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必然我要在電子行業實習,因此此次實習所選擇的實習單位是天津市麗景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3、傳感器工作原理介紹
壓電傳感器中主要使用的壓電材料包括有石英、酒石酸鉀鈉和磷酸二氫胺。其中石英(二氧化硅)是一種天然晶體,壓電效應就是在這種晶體中發現的,在一定的溫度范
圍之內,壓電性質一直存在,但溫度超過這個范圍之后,壓電性質完全消失(這個高溫就是所謂的“居里點”)。由于隨著應力的變化電場變化微小(也就說壓電系數比較低),所以石英逐漸被其他的壓電晶體所替代。而酒石酸鉀鈉具有很大的壓電靈敏度和壓電系數,但是它只能在室溫和濕度比較低的環境下才能夠應用。合理進行壓力傳感器的誤差補償是其應用的關鍵。壓力傳感器主要有偏移量誤差、靈敏度誤差、線性誤差和滯后誤差,本文將介紹這四種誤差產生的機理和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同時將介紹為提高測量精度的壓力標定方法以及應用實例。
目前市場上傳感器種類豐富多樣,這使得設計工程師可以選擇系統所需的壓力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既包括最基本的變換器,也包括更為復雜的帶有片上電路的高集成度傳感器。由于存在這些差異,設計工程師必須盡可能夠補償壓力傳感器的測量誤差,這是保證傳感器滿足設計和應用要求的重要步驟。在某些情況下,補償還能提高傳感器在應用中的整體性能。
本文以本公司的壓力傳感器為例,所涉及的概念適用于各種壓力傳感器的設計應用。
本公司生產的主流壓力傳感器是一種單片壓阻器件,該器件具有3類:
1、基本的或未加補償標定;
2、有標定并進行溫度補償;
3、有標定、補償和放大。
偏移量、范圍標定以及溫度補償均可以通過薄膜電阻網絡實現,這種薄膜電阻網絡在封裝過程中采用激光修正。
該傳感器通常與微控制器結合使用,而微控制器的嵌入軟件本身建立了傳感器數學模型。微控制器讀取了輸出電壓后,通過模數轉換器的變換,該模型可以將電壓量轉換為壓力測量值。
傳感器最簡單的數學模型即為傳遞函數。該模型可在整個標定過程中進行優化,并且模型的成熟度將隨標定點的增加而增加。
從計量學的角度看,測量誤差具有相當嚴格的定義:它表征了測量壓力與實際壓力之間的差異。而通常無法直接得到實際壓力,但可以通過采用適當的壓力標準加以估計,計量人員通常采用那些精度比被測設備高出至少10倍的儀器作為測量標準。
由于未經標定的系統只能使用典型的靈敏度和偏移值將輸出電壓轉換為壓力,測得的壓力將誤差。
篇六:傳感器實驗報告
實驗一 金屬箔式應變片——單臂電橋性能實驗
一、實驗目的:了解金屬箔式應變片的應變效應,并掌握單臂電橋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是在彈性元件上通過特定工藝粘貼電阻應變片來組成。一種利用電阻材料的應變效應將工程結構件的內部變形轉換為電阻變化的傳感器。此類傳感器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機械裝置將被測量轉化成彈性元件的變形,然后由電阻應變片將彈性元件的變形轉換成電阻的變化,再通過測量電路將電阻的變化轉換成電壓或電流變化信號輸出。它可用于能轉化成變形的各種非電物理量的檢測,如力、壓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機械加工、計量、建筑測量等行業應用十分廣泛。
1、應變片的電阻應變效應
所謂電阻應變效應是指具有規則外形的金屬導體或半導體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產生應變而其電阻值也會產生相應地改變,這一物理現象稱為“電阻應變效應”。以圓柱形導體為例:設其長為:L、半徑為r、材料的電阻率為ρ時,根據電阻的定義式得
(1—1)
當導體因某種原因產生應變時,其長度L、截面積A和電阻率ρ的變化為dL、dA、dρ相應的電阻變化為dR。對式(1—1)全微分得電阻變化率 dR/R為:
(1—2)
式中:dL/L為導體的軸向應變量εL; dr/r為導體的橫向應變量εr
由材料力學得: εL= - μεr(1—3)
式中:μ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數金屬材料的泊松比為0.3~0.5左右;負號表示兩者的變化方向相反。將式(1—3)代入式(1—2)得:
(1—4)
式(1—4)說明電阻應變效應主要取決于它的幾何應變(幾何效應)和本身特有的導電性能(壓阻效應)。
2、應變靈敏度
它是指電阻應變片在單位應變作用下所產生的電阻的相對變化量。
(1)、金屬導體的應變靈敏度K:主要取決于其幾何效應;可取
(1—5)
其靈敏度系數為:
K =
金屬導體在受到應變作用時將產生電阻的變化,拉伸時電阻增大,壓縮時電阻減小,且與其軸向應變成正比。金屬導體的電阻應變靈敏度一般在2左右。
(2)、半導體的應變靈敏度:主要取決于其壓阻效應;dR/R<≈dρ?ρ。半導體材料之所以具有較大的電阻變化率,是因為它有遠比金屬導體顯著得多的壓阻效應。在半導體受力變形時會暫時改變晶體結構的對稱性,因而改變了半導體的導電機理,使得它的電阻率發生變化,這種物理現象稱之為半導體的壓阻效應
。不同材質的半導體材料在不同受力條件下產生的壓阻效應不同,可以是正
(使電阻增大)的或負(使電阻減小)的壓阻效應。也就是說,同樣是拉伸變形,不同材質的半導體將得到完全相反的電阻變化效果。
半導體材料的電阻應變效應主要體現為壓阻效應,其靈敏度系數較大,一般在100到200左右。
3、貼片式應變片應用
在貼片式工藝的傳感器上普遍應用金屬箔式應變片,貼片式半導體應變片(溫漂、穩定性、線性度不好而且易損壞)很少應用。一般半導體應變采用N型單晶硅為傳感器的彈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鍍擴散出半導體電阻應變薄膜(擴散出敏感柵),制成擴散型壓阻式(壓阻效應)傳感器。
*本實驗以金屬箔式應變片為研究對象。
4、箔式應變片的基本結構
金屬箔式應變片是在用苯酚、環氧樹脂等絕緣材料的基板上,粘貼直徑為0.025mm左右
的金屬絲或金屬箔制成,如圖1—1所示。
(a) 絲式應變片(b) 箔式應變片
圖1-1應變片結構圖
金屬箔式應變片就是通過光刻、腐蝕等工藝制成的應變敏感元件,與絲式應變片工作原理相同。電阻絲在外力作用下發生機械變形時,其電阻值發生變化,這就是電阻應變效應,描述電阻應變效應的關系式為: ΔR/R=Kε 式中:ΔR/R為電阻絲電阻相對變化,K為應變靈敏系數,ε=ΔL/L為電阻絲長度相對變化。
5、箔式應變片單臂電橋實驗原理圖
圖1-2 應變片單臂電橋性能實驗原理圖
對單臂電橋輸出電壓U01=EKε/4。
三、需用器件與單元:應變式傳感器實驗模板、應變式傳感器、砝碼、數顯表、±15V電源、±4V電源、萬用表(自備)。
四、實驗步驟:
1、根據圖(1-3)應變式傳感器已裝于應變傳感器模板上。傳感器中各應變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熱絲也接于模板上,可用萬用表進行測量判別,R1=R2=R3=R4=350Ω,加熱絲阻值為50Ω左右。
圖1-3 應變式傳感安裝示意圖
2、接入模板電源±15V(從主控箱引入),檢查無誤后,合上主控箱電源開關,將實驗模板調節增益電位器Rw3順時針調節大致到中間位置,再進行差動放大器調零,方法為將差放的正、負輸入端與地短接,輸出端與主控箱面板上數顯表電壓輸入端Vi相連,調節實驗模板上調零電位器RW4,使數顯表顯示為零(數顯表的切換開關打到2V檔)。關閉主控箱電源。
篇七:傳感器實訓報告
溫度數字檢測系統---實訓報告
一、實訓內容:
通過本實訓設計并制作溫度數字檢測系統,把所制作傳感器應用于溫度檢測系統中。
二、實訓要求:
學習、復習相關傳感器的理論,檢測系統的組成;設計制作溫度數字檢測系統電路,含設計電路,測試元件,電路布線,焊接元件,調試傳感器電路;傳感器應用于溫度檢測系統中,完成系統的接線和調試,并完成設計報告。
三、實訓方法與步驟:
1. 溫度數字檢測系統電路的設計
理解掌握所設計的溫度數字檢測系統電路的要求,測量對象、范圍、原理;電路信號變換電路,信號處理單元的功能;
2. 測試元件,電路布線,焊接元件,調試傳感器電路;
3. 傳感器電路的過程驗收;
4. 傳感器應用于溫度檢測系統中,完成系統的接線和調試。
5. 設計報告
按要求完成設計報告:溫度數字檢測系統電路的系統框圖、原理、功能電路的工作過程、主要元件的性能原理、電路圖、裝配圖。
四、溫度傳感器LM35中文資料
TO-92
SO-8 IC式封裝引腳圖
供電電壓35V到-0.2V 輸出電壓6V至-1.0V 輸出電流10mA 指定工作溫度范圍 LM35A -55℃ to +150℃
ATmega8L資料
– ? 工作電壓
– – 2.7 - 5.5V (ATmega8L)
– – 4.5 - 5.5V (ATmega8)
– ? 速度等級
封裝引腳圖
– – 0 - 8 MHz (ATmega8L)
– – 0 - 16 MHz (ATmega8)
– ? 4 Mhz時功耗 , 3V, 25°C
– – 工作模式: 3.6 mA
– – 空閑模式: 1.0 mA
– – 掉電模式: 0.5 μA
– 引腳說明
– VCC 數字電路的電源。
– GND 地。
– 端口 B(PB7..PB0)
– XTAL1/XTAL2/TOSC1/TOSC2
– 端口 B 為 8 位雙向 I/O 口,具有可編程的內部上拉電阻。其輸出緩沖器具有對稱的驅動特
– 性,可以輸出和吸收大電流。作為輸入使用時,若內部上拉電阻使能,端口被外部電路拉
– 低時將輸出電流。在復位過程中,即使系統時鐘還未起振,端口 B處于高阻狀態。
– 通過時鐘選擇熔絲位的設置, PB6 可作為反向振蕩放大器或時鐘操作電路的輸入端。
– 通過時鐘選擇熔絲位的設置 PB7 可作為反向振蕩放大器的輸出端。
– 若將片內標定 RC 振蕩器作為芯片時鐘源,且 ASSR 寄存器的
AS2 位設置,PB7..6 作為
– 異步 T/C2 的 TOSC2..1 輸入端。
– 端口 B 的其他功能見 P 55“ 端口B的第二功能 ” 及 P 22“ 系統時鐘及時鐘選項 ” 。
– 端口 C(PC5..PC0) 端口 C 為 7 位雙向 I/O 口,具有可編程的內部上拉電阻。其輸出緩沖器具有對稱的驅動特
– 性,可以輸出和吸收大電流。作為輸入使用時,若內部上拉電阻使能,端口被外部電路拉
– 低時將輸出電流。在復位過程中,即使系統時鐘還未起振,端口 C 處于高阻狀態。
– PC6/RESET 若 RSTDISBL 熔絲位編程, PC6 作為 I/O 引腳使用。注意 PC6 的電氣特性與端口 C 的
– 其他引腳不同
– 若 RSTDISBL 熔絲位未編程,PC6 作為復位輸入引腳。持續時間超過最小門限時間的低
– 電平將引起系統復位。門限時間見 P 35Table 15 。持續時間小于門限時間的脈沖不能保
– 證可靠復位。
– 端口 C 的其他功能見后。
– 端口 D(PD7..PD0) 端口 D 為 8 位雙向 I/O 口,具有可編程的內部上拉電阻。其輸出緩沖器具有對稱的驅動特
– 性,可以輸出和吸收大電流。作為輸入使用時,若內部上拉電阻
使能,則端口被外部電路
– 拉低時將輸出電流。在復位過程中,即使系統時鐘還未起振,端口 D 處于高阻狀態。
– 端口 D 的其他功能見后。
– RESET 復位輸入引腳。持續時間超過最小門限時間的低電平將引起系統復位。門限時間見 P
– 35Table 15 。持續時間小于門限時間的脈沖不能保證可靠復位。 – AVCC AVCC 是A/D轉換器、端口C (3..0)及ADC (7..6)的電源。不使用ADC時,該引腳應直接與
– VCC 連接。使用ADC時應通過一個低通濾波器與VCC 連接。注意,端口C (5..4)為數字電
– 源, VCC。
– AREF A/D 的模擬基準輸入引腳。
– ADC7..6(TQFP 與MLF封裝 ) TQFP與MLF封裝的ADC7..6作為A/D轉換器的模擬輸入。為模擬電源 且作為10位ADC通
– 道。
HA17358資料
篇八:傳感器實習報告
傳感器實訓報告
機電1011班
姓名:
學號: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目錄
一:任務書(附電路圖)
二:正文
三:調試與結論
四:實習小結
一: 任務書
按電路圖將以下元件焊接到萬能板上:
1、M0C3021(一片) ; 2、6腳IC座(1片);3、光敏電阻(1個); 4、9013(2個);5、1000UF/25V(1個);6、3P電源端子(2個);7、二極管IN4007(4個);8、圓孔排針(3孔);9、2MΩ可調電阻器(1個);10、12V/0.5W穩壓二極管(1個);11、導線(1米);12、BT136(1片);13、萬能板(1塊);14、固定柱(4個);15、電阻68KΩ/5W(1個) , 22 KΩ(1個) , 2.2 KΩ(1個),10 KΩ(1個)
焊接要求:
1、 電路板上無跳線,原件貼板;
2、 元件排版合理美觀;
3、 焊接路線整齊,表面光滑美觀;
4、 強電之間電路間隔需不少于4MM二: 正文
《一》:實驗目的
1、學習掌握光敏電阻工作原理
2、學習掌握光敏電阻的基本特性及應用
3、掌握對電烙鐵的應用級提高焊接技術
4、掌握原理圖和接線電路的實際轉換
《二》:實驗內容
1、光敏電阻的暗電阻,亮電阻的測試;
2、其他元器件的測試;
3、調試電路;
《三》:實驗儀器
1:光敏電阻實習元件(見任務書中的元件清單)
2:電烙鐵及相應的陪套電工工具
3:萬用表一臺
《四》:實驗原理
光敏電阻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在黑暗的環境下,它的阻值很高;當受到光照并且光輻射能量足夠大時,光導材料禁帶中的電子受到能量大于其禁帶寬度ΔEg 的光子激發,由價帶越過禁帶而躍遷到導帶,使其導帶的電子和價帶的空穴增加,電阻率變小。當光照射到光電導體上時,若光電導體為本征半導體材料,而且光輻射能量又足夠強,光導材料價帶上的電子將激發到導帶上去,從而使導帶的電子和價帶的空穴增加,致使光導體的電導率變大。為實現能級的躍遷,入射光的能量必須大于光導體材料的禁帶寬度Eg,即
式中ν和λ—入射光的頻率和波長。
一種光電導體,存在一個照射光的波長限λC,只有波長小于λC的光照射在光電導體上,才能產生電子在能級間的躍遷,從而使光電導體電導率增加。
光敏電阻的結構如圖所示。管芯是一塊安裝在絕緣襯底上
帶有兩個歐姆接觸電極的光電導體。光導體吸收光子而產生的光電效應,只限于光照的表面薄層,雖然產生的載流子也有少數擴散到內部去,但擴散深度有
限,因此光電導體一般都做成薄層。為了獲得高的靈敏度,光敏電阻的電極一般采用硫狀圖案,結構見下圖2:
MOC3021的工作原理及參數
moc3021是摩托羅拉生產的可控硅輸出的光電耦合器;常用做大功率可控硅的光點隔離觸發器,且是即時觸發的;還有moc3041、moc3061、moc3081等,是過零觸發的。 基本參數:
moc3021,采用DIP 封裝方式。通道數:1隔離電壓:7500V輸出類型:三端雙向可控驅動輸入電
流:60mA輸出電壓:400V封裝類型:DIP針腳數:6光電耦合器類型:SCR/三端雙向可控硅開關輸出封裝類型:DIP-6工作溫度范圍:-40°C to +85°C電流, 有效值 最大:100mA觸發電流, If 最大:15mA輸出電壓 最
篇九:傳感器綜合實驗報告
傳感器綜合實驗報告
名 稱:傳感器綜合實驗報告
題 目: 院 系:自動化系
班 級:測控1003 班
小組成員:
指導教師:仝衛國
實驗周數:1周
成 績:
日期: 20xx 年 7 月 7日
目錄
一、實驗目的·········································2
二、實驗設備、器材···································2
三、傳感器工作原理···································2
1、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2
2、電渦流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3
3、金屬箔式應變片傳感器工作原理·····················3
四、傳感器特性測試··································3
(一)電容式傳感器特性分析··························3
(二)電渦流傳感器特性分析··························8
五、實際測試與實驗數據處理··························10
(一)電容傳感器測重物質量··························10
(二)電渦流式傳感器測質量(用于驗證)···············12
六、實驗結果分析····································14
七、結論·············································14
1、數據結論·········································14
2、心得體會··········································15
八、參考文獻·········································16 相敏檢波器實驗······································17
一、實驗目的·········································17
二、實驗設備、三實驗原理····························17
四、實驗步驟········································17
1
傳感器綜合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了解各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與工作特性。
2、掌握多種傳感器應用于電子稱的原理。
3、根據不同傳感器的特性,選擇不同的傳感器測給定物體的重量。
4、能根據原理特性分析結果,加深對傳感器的認識與應用。
5、測量精度要求達到1%。
二、實驗設備、器材
1、金屬箔式應變片傳感器用到的設備:
直流穩壓電源、雙平行梁、測微器、金屬箔式應變片、標準電阻、差動放大器、直流數字電壓表。
2、電容式傳感器用到的設備:
電容傳感器、電容變換器、差動放大器、低通濾波器、電壓表、示波器。
3、電渦流式傳感器用到的設備:
電渦流式傳感器、測微器、鋁測片、鐵測片、銅測片、電壓表、示波器。
三、傳感器工作原理
1、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電容器的電容量C是的函數,當被測量變化使S、d或?任意一個參數發生變化時,電容量也隨之而變,從而可實現由被測量到電容量的轉換。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建立在上述關系上的,若保持兩個參數不變,僅改變另一參數,就可以把該參數的變化轉換為電容量的變化,通過測量電路再轉換為電量輸出。
差動平行變面積式傳感器是由兩組定片和一組動片組成。當安裝于振動臺上的動片上、下改變位置,與兩組靜片之間的相對面積發生變化,極間電容也發生相應變化,成為差動電容。如將上層定片與動片形成的電容定為CX1,下層定片與動片形成的電容定為CX2,當將CX1和CX2接入雙T型橋路作為相鄰兩臂時,橋路的輸出電壓與電容量的變化有關,即與振動臺的位移有關。依據該原理,在振動臺上加上砝碼可測定重量與橋路輸出電壓的對應關系,稱未知重量物體時只要測得橋路的輸出電壓即可得出該重物的重量。
2、電渦流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電渦流式傳感器由平面線圈和金屬渦流片組成,當線圈中通以高頻交變電流后,與其平行的金屬片上感應產生電渦流,電渦流的大小影響線圈的阻抗Z,而渦流的大小與金屬渦流片的電阻率、導磁率、厚度、溫度以及與線圈的距離X有關。當平面線圈、被測體(渦流片)、激勵源已確定,并保持環境溫度不變,阻抗Z只與X距離有關。將阻抗變化經渦流變換器變換成電壓V輸出,則輸出電壓是距離X的單值函數。依據該原理可制成電渦流式傳感器電子稱。
3、金屬箔式應變片傳感器工作原理:
應變片應用于測試時,應變片要牢固地粘貼在測試體表面,當測件受力發生形變,應變片的敏感柵隨同變形,其電阻值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通過測量電路,轉換成電信號輸出顯示。
實驗中,通過旋轉測微器可使雙平梁的自由端上、下移動,從而使應變片的受力情況不同,將應變片接于電橋中即可使雙平衡的位移轉換為電壓輸出。電橋的四個橋臂電阻R1、R2、R3、R4,電阻的相對變化率分別為△R1/R1、△R2/R2、△R3/R3、△R4/R4
成正比。當E和電阻相對變化一定時,電橋輸出電壓及其電壓靈敏度與各橋臂阻值的大小無關。
四、傳感器特性測試
(一)電容式傳感器特性分析:
按以下步驟進行實驗:
(1)按圖接線,電容變換器和差放的增益均調至最大。
(2)測微器帶動振動臺移動至系統輸出為零,此時動片位于兩靜片組之間。
3 C
電容變換器低 通差放 電壓表
旋動測微器,每次0.5mm,記下位移X與電壓輸出U值,直至動片與靜片覆蓋面積最大為止。然后向相反方向做上述實驗,記下實驗數據。
特性分析數據記錄分析如下:
I第一次特性測試
1、電容傳感器特性曲線
實驗所得數據如下:
根據試驗段數據繪的電容式傳感器的特性曲線如下:
從特性曲線可以看出,電容式傳感器的輸出電壓與位移之間幾乎是線性的,非線性誤差非常小,線性特性很好。
2、傳感器特性曲線擬合直線
根據實驗所得數據利用最小二乘法對電容式傳感器的特性曲線進行擬合:
利用excel中的函數LINEST,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對已知數據進行最佳直線擬合,由此得到的擬合直線方程為:U=0.164327x-0.00273
4
篇十:傳感器實訓報告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綜合訓練
學院名稱: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專 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班 級: 13電氣2
學 號:
姓 名: 張航
指導教師: 張紅琴、王九龍
二〇xx年二月二十五日 至 三月四日
前 言 ....................................................................................................................................................... 3
第一章 應變式稱重系統的整體框圖 ................................................................................................... 5
1.1電子秤系統框圖 ....................................................................................................................... 5
1.2 基本要求 .................................................................................................................................. 5
1.3 技術指標 .................................................................................................................................. 6
第二章 應變式稱重系統的基本原理 ................................................................................................... 7
2.1 應變片稱重的基本原理 .......................................................................................................... 7
2.2 儀表放大器工作原理 .............................................................................................................. 8
2.3集成運算放大器 ....................................................................................................................... 9
第三章 硬件電路的設計 ..................................................................................................................... 10
3.1 AD轉換電路 .......................................................................................................................... 10
3.2 參考電路設計 ........................................................................................................................ 11
3.3 數碼顯示電路 ........................................................................................................................ 11
3.4 單片機程序 ............................................................................................................................ 13
第四章 仿真與設計 ............................................................................................................................. 18
4.1 Multisim仿真 ......................................................................................................................... 18
4.2 Protel仿真 .............................................................................................................................. 18
第五章 安裝與調試 ............................................................................................................................. 21
5.1硬件安裝、調試 ..................................................................................................................... 21
5.2 軟件安裝、調試 .................................................................................................................... 22
5.3 系統調試 ................................................................................................................................ 22
第六章 功能測試及結果分析 ............................................................................................................. 25
6.1 測試儀器 ................................................................................................................................. 25
6.2 測試結果 ................................................................................................................................ 25
第七章 傳感器的綜合應用 ................................................................................................................. 27
實驗1、輸送線-應變式力傳感器稱重實驗 ............................................................................... 27
實驗二、轉子試驗臺-軸心軌跡測量實驗 .................................................................................. 28
實驗三 環形輸送線實驗 ............................................................................................................. 30
第八章 總結與體會 ............................................................................................................................. 32
附錄1 實驗報告 .................................................................................................................................. 33
附錄2 計算公式 .................................................................................................................................. 34
參考文獻 ............................................................................................................................................... 35
前 言
傳感器是一種能夠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其輸入信號(被測量)往往是非電量,輸出信號常常為易于處 理的電量,比如電壓或電流。
傳感器種類很多,分類標準不一樣,叫法也不一樣,常見的有電阻傳感器、電感式傳感器、電容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電式傳感器、霍爾傳感器、熱電 偶傳感器、光電傳感器、數字式位置傳感器等。在水電廠應用的傳感器主要有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光電編碼器、壓力傳感器、液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流量 傳感器等,主要用來檢測位置、直線位移、壓力、溫度、流量等。
傳感器應用的領域是非常多的,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雖然應用的領域非常多,但是主要的領域還是分為四個方向的,下面中國傳感器交易網來具體介紹一下吧。
傳感器目前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主要是涉及到機械制造,醫療設備上,汽車電子產業,通信技術等領域。
在機械制造方面,工業領域應用的傳感器,如工藝控制、工業機械以及傳統的;各種測量工藝變量如溫度、液位、壓力、流量等的;測量電子特性和物理量的,以及傳統的接近/定位傳感器發展迅速。
在醫療設備方面,專用設備主要包括醫療、環保、氣象等領域應用的專業電子設備。目前醫療領域是傳感器銷售量巨大、利潤可觀的新興市場。
汽車電子產業方面,現代高級轎車的電子化控制系統水平的關鍵就在于采用壓力傳感器的數量和水平,目前一輛普通家用轎車上大約安裝幾十到近百只傳感器,而要求傳感器件向小型化、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方向發展。
在通信方面,手機產量的大幅增長及手機新功能的不斷增加給傳感器市場帶來機遇與挑戰,彩屏手機和攝像手機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增加了傳感器在該領域的應用比例。此外,應用于集團電話和無繩電話的超聲波傳感器、用于磁存儲介質的磁場傳感器等都將出現強勢增長。
以上幾個方面是傳感器應用最多的,傳感器也主要銷售在這些行業,但是隨
著傳感器的發展,很多行業也在積極開發利用傳感器,比如一些消費行業,如鞋子上安裝跑步傳感器,護腕上安裝脈搏傳感器等。很多新型的傳感器都在廣泛的被開放利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電子秤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傳統機械秤是杠桿放大系統,系統中載重架上比較小的垂直偏移經過放大后在秤的刻度上形成很大的指針偏轉。然而載重架的偏移量通常很大,所以不允許機械秤安裝在工業過程的設備中,相反,用于電子秤的稱重傳感器的壓縮量通常可以忽略不計,可以安裝在工業過程設備中。本系統是基于單片機控制的電子秤,控制精度較高,實時性較強,同時采用LED顯示,既美觀又實用。
本系統利用應變式稱重臺,將四片應變片采用全橋形式接入測量電路,經過運放OP07組成的儀表放大器放大,再由串行模數轉換芯片TLC549進行A/D轉換,轉換結果送入單片機AT89C51,通過同向門7407驅動四位數碼管顯示。由稱重傳感器來的電信號經過放大和處理后,通過模/數轉換后在LED上顯示。儀表放大器的輸出需經采集卡采集,經過CSY9.0虛擬儀器軟件分析,得到較好的線性度和靈敏度后,才能再送入A/D芯片進行轉換。
【傳感器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大三暑期傳感器原理實習報告08-30
傳感器調研報告07-22
傳感器應用教案09-01
汽車傳感器教學課件03-21
傳感器的應用教學設計12-17
傳感器的應用教學設計范文03-29
傳感器知識點總結02-18
《熱電偶傳感器》教學反思06-13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