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學實習報告

時間:2024-11-17 11:39:42 藹媚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水文學實習報告范例(通用11篇)

  一段充實而忙碌的實習生活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請好好寫一份實習報告將它總結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文學實習報告范例,歡迎大家分享。

水文學實習報告范例(通用11篇)

  水文學實習報告 1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后峽水文站的實地參觀學習,認識和了解一個設站的目的,并了解和鞏固所學的水文測驗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觀測儀器設備和觀測方法,熟悉流速儀的測算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對水文站和水文學的認識。本次實習,目的在于了解簡單的觀測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的水文、氣象資料,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溫、冰情、地下水、水質等;氣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發量、氣溫、濕度和風。認識和了解設站的目的,并進行主要幾項水文氣象要素的實際測驗和計算工作,鞏固所學水文測驗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觀測儀器設備及觀測方法,熟悉流速儀的測算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了解資料在整編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提高對水文工作認識。

  二、實習地點

  主要是后峽水文站及周邊地區位于南山地區,是一座傳統和現代技術結合的水文監測點,主要用以觀測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的水文、氣象資料的基層水文機構。水文站觀測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溫、冰情、地下水、水質等;氣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發量、氣溫、濕度、氣壓和風等。在南山水文站,工作人員跟我們講解了后峽英雄橋水文站基本工作原理,介紹了纜道測速器,水位測量等等。此站是我國重要的水文站,常年承擔雨、水測報任務。常規檢測項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泥沙顆粒分析、蒸發、降水量、水溫、氣溫、冰清、地下水等。

  烏魯木齊河(Urumqi River),發源于天山天格爾峰下的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橫穿烏魯木齊市區,最后流入準噶爾盆地南緣北沙窩,全長214公里,流域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2.35億立方米。上游段稱大西溝,從烏拉泊折向北流穿過烏魯木齊市區至米東區四十里城的44公里為中游,稱烏魯木齊河(或和平渠),再下面的60公里則稱老龍河,流向準噶爾盆地。烏魯木齊河是烏魯木齊市的主要水源,經過近百年的開發利用,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治理,建成了承載近百萬畝農田灌溉、百萬人口生活供水的混合型烏河灌區。通過興利除害,興建了引水、輸水、蓄水、配水、管道供水等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形成了相互聯通、互相調節、聯合運行的格局。

  三、實習步驟

  1、觀察水文站

  2、觀察了解水文儀器

  3、觀察了解水文站氣象站

  四、實習過程

  水文站工作人員首先給我們講解了此水文站的歷史、工作人員和水文站的主要工作內容及其作用。然后水文站的工作人員先給我們介紹了水文站儀器及使用方法,再介紹了河流的有關信息,最后給我們介紹了水文站的氣象站的相關內容。

  五、實習內容

  一)主要是儀器及方法的學習和應用

  1.E601型蒸發器:深60cm,上圓柱下圓錐的結構,底面積3000cm2,配有專用測針(游標卡尺原理)精確到0.1mm,當針尖接觸到水面便發出報警聲,記錄讀數。每天早上8點觀測一次,通過計算兩天的`讀數差計算蒸發量,以應用于水量平衡計算。周圍幾個槽起保護作用,溢出的水通過溢流孔進入溢流桶。主要作用是通過多年的資料得出大致趨勢。

  2. 20cm口徑蒸發器:通過稱重得出相關數據。蒸發量較大,誤差也大,直接放在臺秤上稱得蒸發量,用于地面觀測,安裝在距地面70cm的高度上。

  3.虹吸式雨量計:自動記錄液態降水物的數量、強度變化和起止時間的儀器。由承雨器、虹吸、自記和外殼四個部分組成。在承雨器下有一浮子室,室內裝一浮子與上面的自記筆尖相聯。雨水流入筒內,浮子隨之上升,同時帶動浮子桿上的自記筆上抬,在轉動鐘筒的自記紙上繪出一條隨時間變化的降水量上升曲線。當浮子室內的水位達到虹吸管的頂部時,虹吸管便將浮子室內的雨水在短時間內迅速排出而完成一次虹吸。虹吸一次,雨量為10毫米。如果降水現象繼續,則又重復上述過程。最后可以看出一次降水過程的強度變化、起止時間,并算出降水量。每日早八點換紙,紙張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雨量。

  二)流量流速的測量

  浮標法:考慮風速,不同站不同系數。上中下三個斷面平行,標志針對應對對面的標志牌,當水流較大時用浮標測流速,把高粱桿捆綁成十字架作為浮標,用浮標投放器投放,將水面寬度平均分開,岸邊和河中心分別多次投放測算,一般在白天使用,夜晚使用時要綁上火把。

  水文學實習報告 2

  一、實習的目的

  通過對防城港等地的河流和海灣的調查,結合歷史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說明防城港港口發生的變化和發展趨勢。對防城港港口的利用作出合理的評價,并對防城港口的開發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議。

  通過對河流﹑海岸的地貌特征和部分植物特征的觀察,對水體的自然狀況進行綜合評價,為今后生態河流整治提供依據。尤其像北侖河這樣的邊境河。

  同時,通過對上思縣那板水庫和南寧水文站的參觀,使我們對流速﹑降水﹑蒸發﹑水位的測定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對水文學的實際用處有了更加的了解。

  二、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16日

  三﹑路線:

  南寧市—防城港—東興市竹山港—上思縣—南寧市

  四、地點:

  防城港港口

  五﹑正文

  怪石灘位于江山半島燈架嶺前,是海浪常年沖刷巖石而行程的海蝕地貌。“怪石”呈黑褐色或淺褐色,質地堅硬,形狀不一,呈蜂窩狀,又如球狀的豆粒相粘而成。怪石”其實是鐵質姜石,是北海組地層(地層名稱,有粘土層和沙層)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其鐵質經過淋濾富集在一起形成的,屬于沉積巖,并非是火山爆發形成的巖石(火成巖)。

  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最主要動力,波浪運動是控制海岸發育、演化的主要因素。當波浪以巨大的能量沖擊海岸時,水體本身的壓力和被壓縮的空氣,對海岸產生強烈的破壞,這種力量可達37噸每平方米,甚至可達60噸每平方米。海浪的沖蝕作用對于松軟巖石或節理密度較大的堅硬巖石,侵蝕力是非常的顯著的。尤其是波浪水體夾帶巖石塊或硬石時,其侵蝕力更大,這既是磨蝕作用。由于波浪對巖岸岸坡進行機械性的`撞擊和沖刷,巖縫中的空氣被海浪壓縮而對巖石產生巨大的壓力,波浪挾帶的碎屑物質對巖岸進行研磨,以及海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等,統稱海蝕作用。怪石灘海蝕程度比較大,而基巖的海蝕的程度與當地波浪的強度、海岸原始地形有關,組成海岸的巖性及地質構造特征,亦有重要影響。由海岸基巖的組成成分來看,怪石灘的海蝕是由于波浪強度較大。北部灣的海水鹽度﹤30‰,小于大洋的平均海水鹽度35‰。海水鹽度受各自然條件因素和發生于海水中的許多過程。北部灣經緯度21°37′n,108°21′e北部灣地處低緯海區,降水、蒸發、洋流和海水紊動、對流混合等起主要作用。

  水文學實習報告 3

  一、實習目的

  通過水文野外實地調查、觀測以及水文站的參觀學習,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水文理論知識,加深對泉、地表河、地下河、地下河溢流窗口等的了解,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測算各種水文要素;進一步了解水文站對水文要素的觀測及數據的收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對水文學的熱愛。

  二、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26日至xx月28日

  三、實習路線

  第一天:南寧—憑祥夏石板小生態園—塘巧村—龍州縣城

  第二天:龍州水文站—水口水文站—龍州縣城第三天:龍州縣城—左江旁觀賞臺—左江斜塔—南寧

  四、實習人員

  指導老師:秦年秀、宋書巧、梁浩原

  實習學生:20xx級地科1、2班全體同學,共79人

  五、實習內容

  實習第一天,時間:20xx年xx月26日

  天氣:晴朗

  1、夏石板小生態園(地理坐標:22°24′10″N,106°45′53″E)

  早上8:00時,我們從學校出發經歷三個半小時終于在11:15時到達了夏石鎮新鳴村板小生態園。一進入生態園我們就看到了一池清澈見底泉水,泉水的源頭位于一個小涼亭底下,我們能看到許多小氣泡持續不斷地從泉眼冒出來,我們首先估算一下泉水的溫度、流量以及三個出口斷面的流水的流速和流量。用手接觸水可以感覺到泉水比地表河的暖很多,總流量的計算需要知道三個出口斷面的面積、流水的流速,我們用浮標法估算了流水的流速,浮標是一片樹葉,選好合適的位置放下樹葉,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其所流的距離,我們用這種方法估算出了各個出口的流速,接著我們再根據公式:流量=斷面面積*流速,估算出了此處泉出口的流量大概為0、5立方米每秒。通過深水溫度計我們得知這里泉水的溫度是24攝氏度。

  這個泉水是一個上升泉,老師為我們講解了上升泉是如何形成的。此上升泉形成的原因與此處的地質條件有很大的聯系。該泉所在的區域地層大多屬于灰巖,灰巖又屬于可溶巖,屬于含水層,而砂巖、泥巖、頁巖是不可溶巖,屬于隔水層,所以這里的地層是含水層在上,隔水層在下面。上升泉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質條件,首先要有一定厚度的含水層和隔水層,其次巖層構造垂直往下應該依次是隔水層、含水層、隔水層。這里的構造正好符合這種條件,又因此處在逆斷層上,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使含水層傾向末端被阻水斷面巖體封閉,所以這里的地下水以泉的形式從斷面層涌出地表,形成承壓斜地,并且泉沿著斷層帶發育形成泉群。

  2、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地理坐標:22°22′51″N,106°45′23″E)

  下午三點左右我們來到了塘巧村地下河出口,這里形成的湖水分兩個區域,兩個區域被一條小道分開,兩邊的水質可以看出有明顯的差別,一邊的湖水有點渾濁的,而另一邊的湖水是清澈的,由此可知道地下河的出口處就在湖水清澈的這個區域中,這個區域的巖石是石灰巖,石灰巖易溶蝕,地下河的出口是由巖石裂隙發育形成的。

  3、S199號溢流天窗(地理坐標:22°24′10″N,106°45′53″E)

  觀測完地下河出口,我們前往地下河溢流窗口,穿越了廣闊的甘蔗地,我們遠遠地聽到流水的聲音,循聲來到了S199號溢流天窗,S199號溢流窗口位于山腳下。這里屬于喀斯特地貌,山體大部分由石灰巖構成,地下河水從天窗溢流出來,形成了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水質干凈,幾乎未受污染。

  天窗是指地下河或溶洞頂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其主要是在沉積很厚的灰巖、喀斯特地貌區域發育的。老師說這里的豐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差約5米左右,由此可見這里的水流受降水的影響很大。同時也因為這里巖溶地貌發育好,巖溶水肯定也分布廣泛,但因石灰巖的原始孔隙很小,透水性能差,經溶蝕以后產生不同形狀的溶隙,包括溶蝕漏斗、落水洞、溶洞,其滲透性能可就比原始的孔隙增大千萬倍,加上巖溶發育程度在空間上的差距性,促使了巖溶水在地區分布存在嚴重的不均勻性,這往往就造成地下埋伏有暗河,而地表水難以滯留而出現干旱缺水現象,從而就出現了天窗周邊的一大片甘蔗地。

  實習第二天,時間:20xx年xx月26日天氣:晴朗

  1、龍州水文站(地理坐標:22°20′26″N,106°51′47″E)

  早上8:30時,我們隨老師來到了龍州水文站參觀。龍州水文站是廣西最大的水文站,始建于清末光緒23年(公元1897年),期間站址曾兩次遷移,1935年定于龍州中山公園內。龍州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左江上游的主要控制水文站,站址上距離河源152Km,下距左江河口2xxKm?偯娣e平方公里,占左江流域面積的42%,其中,有85%流、自治區、龍州縣及下游各級政府提供水文情報和水質信息。

  站長帶我們參觀了水文站的老站房,老站房里陳列著許多水文站以前工作的很多儀器,站長一一為我們講解,如:傳感水位計是用于電子顯示水位的,風燈是用于照明、浮標流速差距,譜寫鋼板用于水文資料整理編印刷,流速測流鉛魚用于流量測驗定位等等。隨后站長帶我們去參觀氣象觀測場,觀測場里有裝著濕度計的百葉箱,有用來測蒸發量的蒸發皿,還有測雨量的雨量計等等。

  參觀了氣象觀測場后,我們跟隨站長來到江岸邊我們來到了人工觀測水位的水尺的岸邊,沿伸著向河里的階梯看去,發現有十把水尺(水尺從水面一直往上分別標號為p10-p1),據站長說其實這里一共有xx根水尺,當其中的兩根常年被水淹在水里,所以我們只能看見其中的10根,每把水尺式兩米長,且水尺底部都是直接的,水尺的`刻度是紅白相間的,當我們讀數時,數據式從第一把水尺的0刻度開始讀起,每一個紅色或白色的格子是1厘米,每五格成一個E字,且每兩根相鄰的E字方向相反的。

  水尺是用于測量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的水位的標尺裝置。中國古代稱為水則,明、清時稱志樁,至20世紀始稱水尺,它至今廣泛使用。這里的水尺是以前經濟部發達的時候測量洪水水位的,其危險性比較大,有浪費人力動力,所以現在改用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浮子水位計,即在離水尺不遠處的一個小房子里就是一個測量水位變化的自記儀器,通過儀器把將水位自動記起下來。而每天八點工作人員觀測數據后將數據發報。

  我們看到江上有一根鋼絲上面掛著一根流速測流鉛魚。站長介紹說流速測流鉛魚式用來測流速流量的,鉛魚的作用主要是把流速儀沉到水底進行測速,其有320斤重,鉛魚越重水流對它的影響就越小,我們所測出了的流速就越難準。同時在使用時,要求測速儀分布的點在同一直線上,且在直線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要進行加密處理,這樣測得的流速才有價值,進而所測的流量才肯準確。在枯水期,測量的頻率式20到25天測一次:在洪水期,每漲落一次就要測一次,只有這樣才能把洪水過程表現出來。

  鉛魚的升降是由岸邊的纜道室控制,站長帶我們進入纜道室,他為我們講解纜道室內的設備及其用途和工作原理。最后我們參觀的是水文站的工作室,他給我們講了一些有關龍州的河流分布降水情況。看過資料,我們看到龍州歷史最大徑流量是億立方米(1986),最高年水位(1923),最大年降水量(1914年)。除此,還了解到我們觀測的水文數據時間比較短,要用十年的資料區預測百年、千年之后的情況,所以對任何一個數據都要做的十分精確、嚴謹才能提高預測的準確性。

  3、水口水文站(地理坐標:22°28′02″N,106°34′48″E)

  下午xx:30,我們來到水口水文站,該水文站是由中央預算投資建設的,于20xx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為跨國界河流水文站,主要承擔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蒸發、水溫、岸溫、水質等方面的測驗。該站的水位臺、纜道能夠測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同時這里的水位、雨量全部采用自動采集和傳輸,為及時、準確地傳遞水文信息、分析洪水預警預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站長還告訴我們,由于水口河的上游是越南,所以必須嚴格監測河水是否受污染。在汛期間則每天都要測一次,特別是發洪水的時候每4到8小時測一次。隨后我們到中越交界處的界碑處,這里是平而河和水口河的交匯處,河水有點渾濁。離開界碑,我們繼續往上游走,正巧遇到了中越商品展銷會。

  實習第三天,時間20xx年xx月27日

  天氣:晴朗

  1、319國道旁的觀景臺(地理坐標:22°23′20″N,107°01′52″E)早上8點30分我們從龍州縣城出發,在9點半到了觀景臺。從觀景臺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大片平坦的田地,同時也見到了一段彎彎曲曲的左江河流。這里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峰叢—平原地貌。左江河在這里轉了個彎,即后我們站的位置的對面是一處絕壁即斷層崖,從而我們也可以推測出此處存在斷層帶。老師講解說:河流彎曲有兩個原因,一是受沖積平原上河流擺動影響;二是在山區受地形構造控制影響,比如發育于構造帶上,存在斷層。而這段左江河流彎曲則是由上述原因影響二影響而成的。

  2、左江斜塔

  中午xx點半左右,我們來到了左江斜塔。左江斜塔,又名歸龍塔,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位于崇左縣城東北二公里處,建在左江中的石頭島上----鰲頭峰上,該塔是明朝知府李友梅于天啟元年(1621年)建造,當時建三層,清康熙三十五年(1629年)知府徐越加建兩層,成為五層磚塔,塔底直徑5米,塔身高米,塔身呈八角面體。

  老師說這座斜塔并非是在建成后因地層構造變動導致傾斜的,而是因地層構造變動導致傾斜的,建塔時傾斜位置無法保持平衡才把塔建斜的。斜塔位于左江河流的中心,而這段左江河流據說是左江第一彎,此處的河流呈S型,河床很寬,沉積也很多。

  參觀完左江斜塔,我們就返回學校,為期三天水文野外實習就結束了。

  六、總結

  三天的實習雖然短暫,但我有了許多收獲,這次的野外實習不僅讓我對課本上的知識更了解,還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對上升泉、地下河、溢流天窗、河流流域等水文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水文站采集水文資料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水文測驗的測算方法,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水文學實習報告 4

  一.前言

  1.實習目的

 。1)觀察氣象局的周邊環境,了解地理因素、人為因素對所要觀察的氣象要素的影響。

 。2)簡單認識傳感器的構造,原理以及他的工作性能和用途。

  (3)氣象要素的測定,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關系我們生活質量的氣象因素。

 。4)在水文站我們要簡單的認識日常處理水溫要素的軟件和服務系統。

 。5)認識并了解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與在實際當中的應用。以及學會數據的采集和處理。

  2.實習時間

  3.實習安排

 。1)在30日上午,我們有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氣象局。

 。2)到達目的地時,先有我們的老師安排每一位同學的實習時間和內容。完成后,在制定的地點回合,集體一起回學校。

  (3)1日上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起步行前往我們的目的地。同時也要注意安全。

  二.內容

 。1)傳感器的作用和分類

  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根據傳感器工作原理,可分為物理傳感器和化學傳感器二大類:傳感器工作原理的分類物理傳感器應用的是物理效應,諸如壓電效應,磁致伸縮現象,離化、極化、熱電、光電、磁電等效應。被測信號量的微小變化都將轉換成電信號;瘜W傳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學吸附、電化學反應等現象為因果關系的傳感器,被測信號量的微小變化也將轉換成電信號。有些傳感器既不能劃分到物理類,也不能劃分為化學類。大多數傳感器是以物理原理為基礎運作的。

  (2)氣象局周邊環境

  地面氣象觀測場是取得地面氣象資料的主要場所,地點應設在能較好地反映本地較大范圍的氣象要素特點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響。觀測場四周必須空曠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鄰近有鐵路、公路、工礦、煙囪、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開地方性霧、煙等大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地面氣象觀測場四周障礙物的影子應不會投射到日照和輻射觀測儀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沒有反射陽光強的物體。

 。3)淺層地溫測量

  淺層地溫測量是指在地表以下深1~5米范圍進行的溫度測量。淺層測得的溫度由三部分組成區域背景值;地下局部熱源造成的溫度場值;近地表的干擾值,包括太陽輻射造成的地表氣溫周期性變化、表層地下水活動的影響等。為了得到與局部熱源有關的溫度異常值,需要對測量結果進行區域背景和近地表干擾校正。

  (4)風速,風向的測定

  風速計是測量空氣流速的儀器。它的種類較多,氣象臺站最常用的為風杯風速計,它由3個互成xx0°固定在支架上的拋物錐空杯組成感應部分,空杯的凹面都順向一個方向。整個感應部分安裝在一根垂直旋轉軸上,在風力的作用下,風杯繞軸以正比于風速的轉速旋轉。

 。5)紫外吸收檢測器

  紫外吸收檢測器簡稱紫外檢測器,是基于溶質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設計的檢測器,其工作原理是光譜定律,即當一束單色光透過流動池時,若流動相不吸收光,則吸收度A與吸光組分的濃度C和流動池的光徑長度L成正比。物理上測得物質的透光率,然后取負對數得到吸收度。

 。6)反射,折射

  反射是一種自然現象,表現為受刺激物對刺激物的逆反應。.反射的外延寬泛。物理學領域是指聲波、光波或其他電磁波遇到別的媒質分界面而部分仍在原物質中傳播的現象;生物學領域里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規律性反應。計算機領域中反射是提供封裝程序集、模塊和類型的對象;電子領域中就是在傳輸線上的回波。研究反射產生機制,,把握反射規律,有利于人類更好的利用反射進行各種相關工作。其應用領域是相當廣泛的。

  光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反射光光速與入射光相同,折射光光速與入射光不同。

 。7)采集器

  數據采集器(Bar code Hand Terminal),又稱盤點機、掌上電腦。它是將條碼掃描裝置與數據終端一體化,帶有電池可離線操作的終端電腦設備。具備實時采集、自動存儲、即時顯示、即時反饋、自動處理、自動傳輸功能。為現場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實時性、可用性提供了保證。其具有一體性、機動性、體積小、重量輕、高性能,并適于手持等特點。

 。8)雷達觀測

  在綜合氣象探測設備中,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以其高時空分辨率、及時準確的遙感探測能力,成為對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最有效的探測設備。特別是對短時臨近的天氣預警工作,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一定意義上起著關鍵性作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網的.建成,將有助于提高我國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增強氣象服務的能力。

 。9)數據的處理

  數據是對事實、概念或指令的一種表達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動化裝置進行處理。數據經過解釋并賦予一定的意義之后,便成為信息。數據處理是對數據的采集、存儲、檢索、加工、變換和傳輸。數據處理的基本目的是從大量的、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難以理解的數據中抽取并推導出對于某些特定的人們來說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數據。數據處理是系統工程和自動控制的基本環節。數據處理貫穿于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

  三.總結

  水文實習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最好的鍛煉機會,也是大學生到從業者一個非常好的過度階段,更是大學生培養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能否在實習過程中掌握好實習內容,培養好工作能力,顯的尤為重要。兩日里里,我嚴格按照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研讀,逐一學習,在思想行動上,努力做到“想實習,會實習,實好習”,把培養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質作為己任,圓滿的完成了本階段實習任務。

  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里所學專業知識和現場實際生產是分離的,它們各有側點,一個偏向于理論,一個偏向于實際,但它們之間卻又存在著聯系。因此,實習中,我們在重溫課本上知識同時,將書本中的理論與實際生產部件相對應,將課上公式與實際生產數據相對應,這樣不僅可以使理論知識記得更為牢固,還可以在本質上理解和使用各設備、器件的作用、原理,為今后工作中的技術革新,改進發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極大的提高了實習質量。

  在實習過程中,我努力培養自己對實習崗位的熱情,珍惜在崗上的每一分鐘,努力學習崗位上的相關知識,積極承擔崗位上的責任義務,努力做到能夠獨立頂崗,能夠獨立完成崗位上的相關操作,對崗位技能知識做到“懂,會,做”。一份勞作,一份收獲,我堅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而我將會仍然繼續努力。

  水文學實習報告 5

  一、實習目的

  通過水文野外實地調查、觀測,結合水文站的參觀學習,把我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水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并通過實踐加深我們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理論知識,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同時進一步了解泉的形成和特點、河流的交匯及河床的形成、水文站對于水文要素的觀測及收集數據、地下河、巖溶洞穴與湖泊的形成等。同時通過野外實習讓我們掌握基本的野外實習的方法和技能、學會外業數據采集、內業整理等基本技能、提高學習質量、激發我們學習興趣、增強我們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并且培養我們的創新精神。

  二、實習時間:

  20xx年12月26日——12月28日,共3天

  三、實習路線

  第一天:南寧——憑祥夏石板小生態園——塘巧村——龍州縣城 第二天:龍州水文站——水口水文站——龍州縣城

  第三天:龍州縣城——319省道左江旁觀賞臺——左江斜塔——南寧

  四、實習人員

  實習學生:20xx級地理科學全體學生(120人)

  五、實習內容

  第一天,間時:20xx年12月26號

  天氣:陰天轉小雨

  1、夏石板小生態園 (地理坐標:22°5′32″N,106°52′10″E)

  早上8:00,我們從學校出發歷經三個半小時終于在11:30到達了夏石鎮新鳴村板小生態園。在生態園內我們看到了一處泉水,據老師解說這個泉水是一個上升泉,這里的泉水水質都很好,同時因為這個泉的水底承載著一定的壓力,所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水底有氣泡往上冒。在生態園內,我們親自去感受了這里的泉水的溫度,并且對此處泉的流速和流量進行測量。由于在野外我們所帶的儀器不是很精密,所以用普通溫度計測出了當時的氣溫大概為11.8攝氏度,利用深水溫度計測出了水溫大概為24攝氏度(經老師證實這個數據基本是符合的)。對于流速、流量我們是用比較粗糙的浮標法進行測量的。首先,我們選一處水流流態相對穩定的渠道,這段渠道水深大約0.4米,寬大約0.88米,然后我們用一片樹葉從渠道指定的地點放下在規定時間內觀察其所流的距離,進而將所得數據計算得出流速為14cm/s,接著我們再根據公式:流量=斷面面積x流量,計算出了此處泉出口的流量大概為0.5立方米每秒。除此,我們還利用旋漿式流速儀對此處的流速再次測量,結果得出流速為0.2409米每秒,再通過相關公式的出流量大約為0.08448立方米每秒,這個數據與老師給的資料中顯示的流量為186cm3/s相差很大。分析原因知道:這是因為我們是示范性學習及由于時間問題,所以我們沒有測量多次取平均值,再加上我們的操作不熟練以及這個季節本來就處于枯水期,流量減少是很正常的,所以就導致了所得到的數據有一定的偏差。 在對上升泉進行完觀測后,我們隨老師來到了生態園的后山。路上,我們發現了一些方棱形長條的解石脈,上面布滿了地衣和苔蘚,用地質錘敲開之后,發現這些巖石已經成粒狀而不是層狀,這是方解石擠壓破碎或重新結晶的結果,由此知道這里是斷層帶,并且還知道了這里是二疊紀的灰巖。在山頂老師還介紹說這個區域的地層構造從上到下依次為石炭系的灰巖,二疊系的灰巖,三疊系的砂巖、泥巖,新第三系泥巖頁巖。由于這個區域地層大多屬灰巖,灰巖又是可溶巖,屬于含水層,而砂巖、泥巖、頁巖是不可溶巖,屬于隔水層,所以這里的地層是含水層在上面,隔水層在下面。通過課本知識我們知道地下構成上升泉需要一定的地質條件,首先要有一定厚度的隔水層和含水層,其次巖層構造垂直往下應該依次是隔水層、含水層和隔水層。而這里的地層構造剛好符合這條件,所以就形成了上升泉。同時也因為這里也是斷層帶,而斷層在斷層面上是屬于逆斷層,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使含水層傾末端被阻水斷層面巖體封閉,所以這里的地下水就以泉的形式從斷層面涌出地表,形成承壓斜地,并且泉沿著斷層帶發育形成泉群。

  2、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地理坐標:22°22′51″N,106°45′23″E)、溢流天窗(地理坐標:22°24′10″N,106°45′53″E)

  下午15:30,我們來到塘巧村地下河出口,在這里我們看到周圍的巖石都是較堅硬、完整的淺灰色的石灰巖,比起新鳴村這里的CaCO3質地沒那么純,所以這里的巖石也沒那么白。老師說這里的巖石裂隙不大,但有的裂隙發育成溶蝕道。除此,我們也看到了一潭清澈,看起來綠綠的湖水。湖水之所以那么綠,是因為地下河出口的水很干凈,水里的雜質含量少。我們都知道水本身是無色的,在自然界水體是由水體的光學性質以及水中懸浮物質、浮游生物的顏色來決定的,水色是水體對光的選擇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結果。如果水中的懸浮物質越少,則水體對太陽光譜中的紅、橙、黃光就越容易吸收,而對藍、綠、青光散射就越強,反之,則反。因此我們看到的水色越綠越藍,就說明水越干凈,水中的懸浮物質就越少,所以這湖水沒有受到很大的污染正反映出了湖水的綠。

  從地下河出口出來我們直奔溢流天窗,一路上陪伴我們的都是甘蔗地。從地理知識里我們了解到崇左位于十萬大山的背風坡,因位于少雨中心,并且其下墊面基本為喀斯特地貌,地下有很多落水溶洞且漏水嚴重,所以崇左一帶比較干旱,從而就只能種植甘蔗和木薯、玉米之類的抗旱作物。穿過甘蔗地,我們來到了資料圖上所顯示的S199號溢流天窗。從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東西兩支地下河在這里形成串珠狀天窗,而我們知道天窗是指地下河或溶洞頂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其主要是在沉積很厚的灰巖、喀斯特地貌區域發育的。在中國北方巖溶區,則習慣把巖溶含水層上部隔水蓋層缺失的地段稱為巖溶補給天窗。S199號溢流天窗的形成正是因為這里是喀斯特地區,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天窗周圍鋪滿了裸露的巖石,除此還看到很明顯的洪痕,從老師那我們了解到這里的豐水期與枯水期的水位差約有5米左右,由此可見這里的水流受降水的影響很大。同時也因為這里巖溶地貌發育好,巖溶水肯定也分布廣泛,但因石灰巖的原始孔隙很小,透水性能差,經溶蝕以后產生不同形狀的溶隙,包括溶蝕漏斗,落水洞,溶洞,其滲透性能可就比原始的孔隙增大千萬倍,加上巖溶發育程度在空間上的差距性,促使了巖溶水在地區分布存在嚴重的不均勻性,這往往就造成地下埋伏有暗河,而地表水難以滯留而出現干旱缺水現象,從而就出現了天窗周邊的一大片甘蔗地。

  第二天,間時:20xx年12月27號

  天氣:小雨轉陰

  1、龍州水文站 (地理坐標:22°20′26″N ,106°51′47″E )

  早上8:40,我們隨老師來到了廣西最早的水文站---龍州水文站參觀學習。龍州水文站是廣西最大的水文站,始建于清末光緒23年(公元1897年),期間站址曾兩次遷移,1935年定于龍州中山公園內。龍州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左江上游的主要控制水文站,站址上距離河源152km,下距左江河口213km,集水面積12465平方公里,占左江流域面積的42%,其中,有85%流域面積在越南。承擔左江龍州河段的水文監測任務,并向國家防總、自治區、龍州縣及下游各級政府提供水文情報和水質信息。

  在參觀實習時,姚站長帶我們參觀了水文站以前工作用的很多舊儀器并一一為我們講解,如:傳感水位計是用于電子顯示水位的,風燈是用于照明、浮標流速測距,譜寫鋼板用于水文資料整編印刷,流速測流鉛魚用于流量測驗定位等等。接著,我們隨姚站長來到工作室,他給我們講了一些有關龍州的`河流分布及降水情況。通過資料,我們看到龍州歷史最大徑流量是140.7億立方米(1986年),最高年水位128.66m(1923年),最大年降水量2029.3mm(1914年)。同時也了解到了:今年雨量為1274.2mm,蒸發量為716.2mm,12月28日的水位為107.57,雨晴為0.8,水溫為18.5攝氏度,蒸發量為0,岸溫為12.5攝氏度。除此,還了解到我們觀測的水文數據時間都比較短,要用幾十年的資料去預測百年、千年之后的情況,所以

  對任何一個數據都要做的十分精確、嚴謹才能提高預測的準確性。隨后姚站長帶領我們去參觀有關水文要素測量的氣象地面觀測園。在地面觀測園,我們看到有一個百葉箱,里面裝著一支溫度計,在百葉箱的向南方向有一個蒸發皿,向東方向是一個雨量計,雨量計的后面是一個太陽能 的電池板,主要用來吸收太陽輻射供電,傳送數據。

  參觀了氣象地面觀測園后,我們跟隨姚站長來到江岸邊,看到了一根鋼絲上面掛著一個流速測流鉛魚。姚站長介紹說流速測流鉛魚是用來測流速流量的,鉛魚的作用主要是把流速儀沉到水底進行測速,其有320斤重,鉛魚越重水流對它的影響就越小,我們所測出來的流速就越準確。同時在使用時,要求測速儀分布的點在同一直線上,且在直線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上要進行加密處理,這樣測得的流速才有價值,進而所測的流量才更準確。在枯水期,測量的頻率是20到25天測一次;在洪水期,每漲落一次就要測一次,只有這樣才能把洪水過程表現出來。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人工觀測水位的水尺的岸邊,沿著伸向河里的階梯看去,發現有十把水尺(水尺從水面一直往上分別標號為P10—P1,據姚站長說其實這里一共有12根水尺,但其中的兩根常年被淹在水里,所以我們只能看見其中的10根,每把水尺是兩米長,且水尺底部都是銜接的,水尺的刻度是紅白相間的。當我們讀數時,數據是從第一把水尺的0刻度開始讀起,每一個紅色或白色的格子是1厘米,每五格成一個E字,且每兩個相鄰的E字是方向相反的。水尺是用于測量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的水位的標尺裝置。中國古代稱為水則,明、清時稱志樁,至20世紀始稱水尺,它至今仍廣泛使用。這里的水尺是以前經濟不發達的時候測量洪水水位用的,其危險性比較大,又浪費人力物力,所以現在改用自動化程度比較高的浮子水位計,即在離水尺不遠處的一個小房子里就是一個測量水位變化的自記儀器,通過儀器把將水位自動記錄下來,而每天八點工作人員觀測數據后就將數據發報。

  2、水口水文站 (地理坐標:22°28′02″N ,106°34′48″E)

  下午13:50,我們來到水口水文站,其全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口水文站”,該水文站是由中央預算內投資137萬元建設的,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為跨國界河流水文站,主要承擔水位、流量、含沙量、降雨、蒸發、水溫、岸溫、水質等方面的測驗。該站的水位臺、纜道能夠測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位,同時這里的水位、雨量全部采用自動采集和傳輸,為及時、準確地傳遞水文信息、分析洪水預警預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水口水文站的纜道室里,站長給我們講述如何測河水的流速、流量以及含沙量等,如:利用測沙儀鉛魚測流速時,由于這個鉛魚是空心的,所以可以用來測河水中的含沙量,當鉛魚放入河水中時,含有沙的河水會從鉛魚上的一個小孔流進去,進而在里面烘干,最后把烘干的沙倒出來測量再根據相關公式計算就得出了河水含沙量是多少了。除此,站長還告訴我們,在非汛期每隔五或十天測一次河流含沙量,但在汛期間則每天都要測一次,特別是洪水漲時則每隔一段時間測一次(一般是4-8個小時)。隨后我們來到中越交界處的界碑處,這里是平而河與水口河交匯處,由于有一條河流含沙量和流量比較大,水比較渾濁,另一條的則較為清澈,因此在交匯處有一部分水回旋到了另一條河流的河口處。

  第三天,間時:20xx年12月28號

  天氣:陰天

  1、319省道旁的觀景臺(地理坐標:22°23′20″N,107°01′52″E)早上8:45我們從龍州縣城出發,在9:30時到達了319省道旁的觀景臺。從觀景臺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大片平坦的甘蔗地,同時也看到了一段彎彎曲曲的左江河流。這里的河谷平坦、峰叢呈直線分布。這段左江河流的彎曲程度很大,從資料上知道左江在這里轉了個180°的大彎,江后即我們站的位置的對面是一處絕壁即斷層崖,從而我們也可以推測出此處存在著斷層帶。由老師解釋:河流彎曲有兩個原因一是受沖積平原上河流擺動影響;二是在山區受地形構造控影響,比如發育于構造帶上,存在斷層。而這段左江河流彎曲則是由上述原因二影響而成的。同時在這里我們使用羅盤量出了對面山的構造為北西南東向以及北東西南向。

  2、左江斜塔(地理坐標:22°26′21″N,107°21′51″E)

  中午11:20,我們來到了左江斜塔。左江斜塔,又名歸龍塔、水寶塔、歪塔。于崇左市區東北兩公里的左江中心石頭島鰲頭峰上,建于明天啟元年(1921)年,初建塔三層,到康熙時加建兩層,成今遺存的磚瓦結構的五層塔。塔底直徑為3.44米,塔身高18.28米,塔斜角為4°24′46″,傾向為南偏西52°16′30″。據老師解釋:這座塔傾斜并非是在建成后因地層構造變動導致傾斜的,而是因為建塔時水平方向無法保持平衡才把塔建斜。斜塔是位于此段左江河流的中心,而這段左江河流據說是左江第一彎,此處的河床呈S型,河床很寬,沉積也很多。在這里我們發現了一個江心洲,在江心洲上大多是細沙,并長有很多草本植物。結合書本的知識和實地的觀察,這里能形成江心洲的原因是:

  1、這里的河道寬,水流緩慢,河流的挾沙能力下降,大量泥沙搬運到這里就發生沉降堆積。

  2、河流上游河段有一定量的泥沙進入河流中,且河流到達此處的河道長,挾沙量足夠多。

  3、由于凹岸沖刷,凸岸堆積,開始時只是形成水下淺灘,隨著沉積的積累最后發育為心灘,最后成為了江心洲。

  六、總結

  這次水文野外實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卻讓我們受益匪淺,使我們學會了把課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原本不清楚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了解,使自己的知識層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提高了我們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也讓我們加深了對水文學的了解,更深刻地認識到了學習水文學的意義。總的來說:這次水文野外實習讓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也讓我們懂得了同學間互相協助、團結一致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觀賞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

  水文學實習報告 6

  一、實習目的:

 、倭私馑南嚓P發生變化規律以及水文測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诹私飧鞣N觀察水文要素的儀器的使用;

  ③了解如何測量降水量和蒸發量;

 、芙鉁y量流速和流量的原理;

 、輰W會觀察水位,讀出水位數和測量水位值。

  二、實習內容:

  1、測量降水量和蒸發量

  (一)測量工具:人工雨量器,翻斗式自計雨量器,轉動式自計雨量器,蒸發皿,蒸發器供電設備:太陽能供電板

 。ǘy量原理及方法:

 、偃斯び炅科魇怯沙杏昶鳌⒙┒贰λ亢陀炅勘M成。上節為口徑20cm的盛水漏斗,下節筒內置一儲水瓶用來收集雨水。通常,降水期間,測量從前一天8:00至次日8:00的所降的水量,將儲水瓶中的雨水取出來倒入雨量杯中,并讀數。降雪期間,僅用外筒作為承雪器,待雪融化后再讀取降雪量。

 、谧杂嬘炅科鳎河蟹肥阶杂嬘炅科骱娃D動式自計雨量器。翻斗式雨量器以每降水翻一次,配合脈沖電流感應記錄各時段及雨量段的計量,使用太陽能供電板作為動力,并與電腦聯接。轉動式雨量以每降水轉動一次,也是一太陽能作為動力并通過與計算機相連實現數據傳遞。但自計雨量器的局限是不能在降雪期間使用。

 、壅舭l皿和蒸發器:蒸發器是由中間的圓形盆和周圍的套盆組成,套盆的作用是模擬自由水面,從而減少蒸發量的測量誤差。圓形盆中的水通過連通器與蒸發器相連,并通過蒸發器中的記錄器記錄水面的變化,從而測得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蒸發器也是與計算機聯結,通過天線傳遞信號。

  2、測量流速和流量

  (一)測量工具:控制系統,纜道,鉛魚,流速儀

  (二)測量原理及方法:

 、倏刂葡到y:有人工控制系統(需要機械秒表計時)和計算機控制系統,主要用來控制纜道的運行;纜道:橫跨河流上空、在岸上操作的索道系統,用以輸送和控制儀器在該處水流斷面上進行水文測驗或泥沙、水質采樣作業的技術設備。鉛魚:一種用金屬鉛或鉛鐵混合鑄造成的具有一定重量和細長比外形呈流線型的水文測驗器具。以流線型魚身為主體在魚身的背部裝有懸掛機構和流速儀懸桿并與縱橫尾及信號源等組成鉛魚整機,該水文站的鉛魚重160kg。

 、谙冗\行控制系統,配合秒表計時,運行纜道,將附有流速儀的鉛魚定位在瀏陽河過水斷面的某一點,選取河流水表面至少五個點A1、B1、C1、D1、E1,分別測流速并記錄,測量時要把鉛魚上的螺旋槳淹沒2cm。同時測量每個點的垂直方向至少五個點的流速,如:A1點的垂直方向還測A2,A3,A4,A5等點的流速(最后一點要高于河底2cm)。再利用公式計算A點的垂線平均速度:VA=(VA1x1+VA2x2+VA3x3+VA4x3+VA5x1)/10.用同樣的方法測出B,C,D,E點的垂線平均速度。

 、塾嬎懔髁浚核愠鑫妩c的垂線平均速度后,分別用相鄰兩點的`平均速度乘以兩點之間過水斷面的面積,對于兩岸流量的計算則根據河岸的陡峻程度乘以系數(由緩到陡)再乘以岸邊測點的流速和過水斷面的面積。最后將河流整個橫斷面每個過水斷面的流量相加則算出河流該橫斷面的流量。

  3、水位的觀察和測量

 。ㄒ唬y量工具:水尺,日記時水位計,全量編碼水位計

 。ǘy量原理及方法

 、偬厥馑唬簽g陽河在該河段的警戒水位為,保證水位是,歷年最高水位是:(98年6月27日)。

 、谒撸河^察水尺,并讀數,基準面是,加上的讀數。

 、鬯挥嫞喝沼洉r水位計和全量機械編碼水位計。水位計下方是一口反應水位高低變化的水井,內有浮標浮于水面上,隨著浮標的上下變化帶動日記時水位計的記錄指針在坐標紙上移動,坐標紙上,橫坐標表示時刻(第一天8:00-次日8:00),縱坐標表示水位的變化。全量機械編碼水位計也是由浮子的升降(5分鐘/次)帶動滑輪的轉動,從而帶動水位讀數的變化,并與計算機相連,實現水位記錄自動化。

  三、實習建議:

  (1)延長實習時間,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學習和使用每個儀器設備;

 。2)學生先夯實理論基礎,再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3)讓學生有動手操作的機會;

 。4)水文站作為國家和地方的重要基地,應時常更新設備,改善條件,更好地發揮它飛的重要作用;

  水文學實習報告 7

  一、實習時間:

  20xx年10月19日~10月21日

  二、實習地點:

  xx市xx縣xx水保站、xx縣水文站

  三、實習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觀測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地觀察和動手操作;

  2、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分析當地的徑流常設計的優缺點,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內容及其發展前景;

  3、試驗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下滲情況。

  四、實習方法:

  實地考察:觀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觀測設施,聽老師和技術人員講解其觀測對象和使用方法。實際測量:在水文站里用現有條件測量了河水的流速。查閱資料:查閱書籍,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測量的方法。

  五、實習內容:

  (一)水文觀測的常用方法

  水文觀測是《水文與水資源學》教學當中的重要講授內容,通過實習、在課堂所學和自己查閱書籍和資料,對水文觀測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觀測的對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別簡述。

  1、降水量:

  降水量的觀測最常用的方法為利用雨量器進行測定。雨量器有自記式的和非自記式的。自記式雨量器有三種主要類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斗式。自記雨量器能夠自動記錄累計降雨量,一般還配有遙測設備,以便實時傳送數據。雨量器由于風的影響而具有誤差,特別是山嶺和森林中。雪的觀測誤差更大。

  對大面積區域進行降雨觀測需要根據區域的形狀、地形、面積布設較多的點,以取得一個流域的平均降雨資料。最簡單的計算一個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法,適用于雨量器分布均勻密集的情況。另外還有泰森多邊形法、網格法。

  對于林內降雨常用受雨器法,制作一個面積較大的受雨器,布設在標準地內,最后根據公式即可計算得出。

  傳感器測雨:雷達覆花面廣,并具有高度的時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時段小至5分鐘和空間小至1km2的雨量估測值。利用紅外成象,衛星可以測定地球上廣大面積的降雨量。這些方法在國外運用的較多。

  2、樹冠截留

  截留包括很多過程,主要是樹干流和樹冠截留。一般不直接測定,而是通過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計算:

  p=p林內+i+p干

  式中:p——降雨量(mm) p林內——林內降雨量(mm) i——林冠截留量(mm) p干——樹干流(mm)

  降雨量和林內降雨的測量方法已經做了敘述,現在介紹樹干流的測定方法:

  樹干流指沿著枝條和分枝流動并最后順著主干到達地面的那部分水。其測定通常為在樹干基部用不透水的柔軟花做成槽狀,承接樹干莖流的水,導入到測量裝置中,即可得出一棵樹的樹干凈莖流流量,再根據其樹冠投影面積,即可換算得出樹干流p干。

  最后:i = p- p林內-p干

  3、蒸發:

  蒸發是水轉化為水蒸氣的過程,一般是作為液態水損失來測定。為了估算可能的蒸發量大小,和作為實際中水面和植物的蒸散的系數調整,現在普遍使用蒸發器,其規格也有多種,林大氣象站中的為圓形,直徑1.21m,0.255m深,水平設置。

  土壤含水量及其蒸發:測量單點的土壤含水量可以用中子儀探測法、電容探測法,或測定反射時間長短的反射儀等間接測定,也可以取土樣,稱重法直接測出。根據土壤含水量的變化過程可以估算土壤蒸發量。土壤蒸發器是一種用來觀測土壤蒸發的設備,直徑0.5到2.0m,填有土壤,種有植被,與周圍隔離起來,使下滲量為零,這樣,測得的重量差即為土壤含水量的變化。土壤蒸發器要求土壤和植被的樣本要保持不變,即與周圍花中的一樣。

  植物蒸散:在植物樹冠高大、太陽輻射較少的地方,蒸騰是蒸法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蒸騰作用的直接觀測,一種方法是切斷植物的一端沉浸在水容器內,觀察水的上升量。另一種方法是示蹤法,指用能量脈沖確定作物莖干水分輸送的速度,或者用氘作為失蹤原子進行稀釋觀測。

  4、枯枝落葉攔蓄:

  測定枯枝落葉的攔蓄量,可以選取典型的地面,在不破壞原結構條件下搜集單位面積上的枯落物,清楚土壤顆粒后,把它完整地放入一個鐵絲網底的花內,下面有收集滲水的集水器,在接受降雨后,水從鐵絲網漏下。再與同口徑的雨量計接受的雨量相比較,即為枯枝落葉的攔蓄量。

  5、入滲:

  入滲是水分循環的一個重要過程,測定比較復雜,通常是在一個指定地方對有限面積上灌水,利用入滲儀測定土壤吸收水分的速率。入滲儀有多種類型,如環狀或筒狀入滲儀,噴水入滲儀,張力入滲儀,分別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系統。噴水式入滲儀是用來模擬天然降水的性質,例如雨滴大小分布,雨滴沖擊速度,產生連續均勻的雨滴,以及再現暴雨強度分布和歷時。

  6、河川徑流:

  河川徑流是沿某一給定的天然河槽的流量,也是水循環的組成部分,包括基流(地下水出流)、壤中流、飽和層坡面流。河川徑流的觀測一般包括:①取得高于某一基準面的連續的水位資料;②建立水位和流量關系曲線;③把水位資料轉化為流量資料。

  觀測流量的站稱為測流站,測流站用自記水位記每隔15分鐘測水位一次,測站零點應至少和相距一定距離的三個永久水準基點相互參證。

  測流斷面的選擇原則是,在大洪水發生時也也能進入現場,水流始終被控制在河槽里,水力條件不受影響。人工測流要求選河段的順直段,同時流速在可以精確測到的范圍之內。測流處不一定和自記水位計在同一地點,但應盡可能靠近,使測得的流量能代表水位計的數值。

  浮標法測流

  水位觀測:傳統的自記水位是在靜水井中放一個浮筒,與自記記錄儀相連,資料可以從數字圖表上獨得,或由機器在穿孔紙上得到。浮筒式自記水位適用于狹窄而下切的沙礫質河槽,這樣靜水井可以靠近河流。對于寬闊的沙質河槽,靜水井必須置于距主流一定距離的岸灘。

  流量測驗:測站的流量是通過對水位計附近斷面的流速和水深測量算出來的。流速是用流速儀對橫斷面的各條垂線進行觀測而得,垂線之間的距離應以每條垂線所代表的流量不超過斷面總流量的10%為準,流速儀掛在用絞車控制的纜索上,在淺水中它也可裝在觀測桿上由觀測員用手操作,每條垂線的深度用纜索或測量深桿測量,其他流速觀測方法可用浮標、裝備流速儀、測速桿或超聲波裝置,垂線在河底為零及至水邊或接近水面達到最大,平均流速一般在距水面0.6m水深處。通常在水深小于0.76m時以0.6m水深處代表平均流速,當水深大于0.76m時取0.2m和0.8m水深處流速的'均值。在洪水時期水深觀測困難時,可僅測接近水面的流速,水深可在洪水過后補測,用標準流速曲線上讀得系數以估算垂線平均流速。

  7、含沙量:

  含沙量是反映水流挾帶泥沙的數量,在泥沙運動中是一個重要的額參數。常用的含沙量有三種表達方法:

 、袤w積表示法:sv為泥沙的體積(vs)與泥沙和水總體積(v)之比=vs/ v 。

  ②質量表達法:泥沙干重與沙和水的總重量之比,sw=ws/w

  ③質量和體積混合表達法:泥沙干重與沙和水的總體積之比。泥沙的常用表達方式是每立方米多少公斤,如我國的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年平均含沙量為37.6kg/m3。

  為了對河流的泥沙含量進行觀測,常選擇較長的穩定均勻的河段,在掌握泥沙的特性之后,使用相關儀器,采集測量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對于不同運動形式的泥沙,有不同種類的泥沙采集器,如懸移質采樣器、推移質采樣器、床沙質采樣器。

  輸沙率:qs=q*cs*k

  式中:qs——輸沙率;q——流量;cs——懸移質泥沙的含沙量。

  泥沙輸移:在天然河道中,含沙量隨季節、泥沙來源以及漲水或退水過程而變化,含沙量一般隨著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給定點的輸沙率是含沙量與點流速的乘積。由于水流流速在水面處為最大,而含沙量則在臨近河床處為最大,所以輸沙率的計算必須在全斷面內積分,以獲得經過該斷面的輸沙率qs。

  通過水流斷面的日輸沙率計算:qs=0.0864qcs

  式中:qs——日平均輸沙率; cs——泥沙通量平均含沙量;q——日平均流量。

  平均含沙量cs與流量q的函數關系得泥沙率定曲線,兩者關系常呈指數關系:cs=aqb

  式中a與b為系數,由回歸分析求得。

  年內流域產沙量可從流量歷時-泥沙率定曲線求得。

  流域內面蝕與河床侵蝕的總量稱之為總侵蝕量。然而并不是流域內所有的被沖刷起來的顆粒均能達到流域出口,有更大量泥沙則被攔截在湖泊與水庫之中。輸送至流域出口的泥沙總量稱之為產沙量。泥沙輸移比表示當地被沖刷物質到達下游某一地點的百分比,即產沙量與流域內的總沖刷量之比。

  (二)徑流場調查

  為了觀測土地利用對水量和水質的影響,水文當中常通過修建徑流小區(徑流場)測定不同類型的土地利用的徑流量、泥沙含量等資料。標準的徑流小區規格為22×5m,坡度9゜。實際當中也可以根據研究地區的的坡度、坡長、土壤等情況作適當調整。在布設徑流小區時注意應盡量使長邊垂至于等高線,短邊平行于等高線。

  徑流場由保護帶、護埂、承水槽、導水管、觀測室等幾部分組成。水保站里的徑流小區相對集中,設置了很多對照組。參觀時發現,對照組設置合理,一組的試驗區數目有為2區,有的為4區,每一組較為集中,方便對照觀測,但是我們也發現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區與區之間缺少保護帶,這樣的話對于有林地和無林地的對照就會帶來較大誤差,特別是有林地如果植物長得比較高大,就會影響到周圍的無林地。

  主要同坡度坡向的徑流小區對照:自然狀態下的裸地、有工程措施(水平條)的裸地、有農作物(玉米)的土地、有小喬木(刺柏)的土地、有工程措施(魚鱗坑)和小喬木(刺柏)的土地。

  另外還有不同坡度的徑流小區的對照、不同坡向徑流小區的對照。

  老師讓我們親眼目睹了測坡面徑流量的九孔分水箱(右圖)。九孔分水箱為體積法測徑流量的裝置,在徑流場產生的徑流量較大時,可以通過分流,只取小部分通過量水設施。為了使分流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安裝設施時須注意分水箱必須水平,以確保每個孔流出的水量一致。

  分水箱上方還安裝了超聲波測距儀,解決了體積法只能測到一定時間內徑流總量而不能反映過程的難題。超聲波儀工作所需要的電能來自于太陽能電板,把新型能源用到了科學試驗上。

  通過對不同小區的流量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不同狀態的土地產生的徑流多少,從而得出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對水分下滲的影響,為水土保持提供理論依據。

  徑流小區流出的水中含有一定的泥沙,通過對泥沙的觀測可以得出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侵蝕量大小,為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支持。泥沙觀測的方法常在通往分水箱的管道中插入一個采樣器(6712型),采樣器可以自動記錄每次取樣的泥沙含量,操作較為簡單。但是在觀察時我們也發現了不好的方面,那就是采樣器上已經積累了很厚的泥土,看來是長期無人清理了,這樣容易是采樣器受堵,無法取得水樣,或者泥沙含量不準確。

  截留量主要是枝葉吸附的水量,其值的大小取決于降水前枝葉表面的干濕狀況和質地,由實驗可知,降水前在同一小區域的各種植物的干濕狀況大體相同,因此木本植物中國槐、櫻桃、刺槐樹葉的質地能吸附更多的水分,草本植物中白菊、黃花蒿能吸附更多的水分。截留量高的植物,能將少于雨水對地表的沖刷,因此相對于截留量低的植物更具有水土保持作用。

  3、土壤下滲速率的測定:

  為了測定不同土壤類型的水分下滲速率,我們分別在農地、草地、林地中選取了若干個點,測量水分下滲1cm所需要的時間,實驗結果見小表:

  對每一種土地類型的下滲時間數據取平均值:農地下滲1cm所需時間:42.5s

  草地下滲1cm所需時間:120.9s

  林地下滲1cm所需時間:244.7s

  由計算結果可以明顯看出,下滲1cm,農地所需的時間最短,草地較長,林地最長。土壤對于下滲的影響,主要是土壤的透水性能和前期含水量,由于本地秋冬季節不同類型土壤中水分含量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證明農田的透水性較好,林地最差。在水土保持中,若降水量較大,則農田可能產生的壤中流較大,土壤結構容易受到較大的破壞;而林地土壤保持得最好,草地次之。

  六、實習體會:

  本次實習共三天,野外部分兩天,在之前我們還前面進行了《土壤侵蝕原理》的實習,都在同一地點,但課程內容不一樣所以實習的內容也不一樣。第一天上午主要是對水保站里的各種水文觀測方法的熟悉,實地參觀了氣象站、徑流小區,看到了水保站里的很多設備及其使用,x老師給我們講到了每一種設備觀測的對象、方法,和它的有缺點,讓我們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一個實踐的機會,有些有和書本上的不完全一樣,讓我們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對水文觀測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記憶。第一天下午我們做了一些試驗,測量了不同植物的截流量、土壤的下滲速率等。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水文站,秦站長為我們演示了流速儀法測流速。天氣已經比較冷了,樹葉落了滿地,站長衣服穿得比較薄,但一點不覺得冷樣的,滿臉發紅,兩只大手熟練得操作著儀器,精神讓我們感動。然后我們又自己用簡單的方法測量了流速。

  第三天我們小組做了討論,整理了數據。這次實習的住宿條件不是很好,晚上不脫衣服睡在床上也覺得冷,但吃的很好,又便宜又吃得飽。周圍沒有好的景色,讓我們感到了水土保持就是這樣一個非,F實的事業,在有限的條件里做著基本的科學工作,它的作用卻非常巨大。x老師對我們做了很多的指導,一直帶領著我們上坡下坎,對大家也非常好。水保,讓人走過了很多的山山水水,讓人的性格也跟自然一樣,心胸寬廣、腳踏實地。

  水文學實習報告 8

  一、實習目的和任務

  水文地質勘探是一種重要的勘探手段,主要應用在水文地質調查、地下水資源評價等領域,該課程除課堂講授水文地質勘探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外,還要特別加強對學生野外實踐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

  本次實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及野外勘探的初步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水文地質勘探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實習內容

  1、水文地質鉆探工作方法及野外鉆探實踐。

  2、水文地質試驗方法及抽水試驗原理、現場抽水試驗實踐。

  3、根據抽水試驗結果計算水文地質參數。

  4、水文地質勘探實驗報告編制。

  三、實習地點簡介

  張河灣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太行山深處井陘縣境內,距石家莊市(負荷中心)直線距離為52 km,公路里程77 km,對外交通方便。工程總投資為億人民幣,是河北省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也是河北省第一個利用亞行貸款建設的公益性電力項目。裝機總容量為100萬千瓦,安裝4臺25萬kW的單級混流可逆式機組,以一回500 kV線路接入河北南部電網,年發電量億kW/h,年抽水用電量億kW/h,電站綜合效率為。

  張河灣抽水蓄能電站為一等工程,上水庫布置在山頂,開挖填圍而成,正常蓄水位810m,總庫容785.4萬立方米,調節庫容720萬立方米,工作水深31m,壩頂高程812m,最大壩高57m,全庫采用復式瀝青混凝土全面防滲。下水庫利用已建的張河灣水庫,在原有未完建大壩上加高完建而成,正常蓄水位488 m,保證抽水蓄能電站發電水位471m,總庫容8330萬立方米,具有年調節性能。攔河壩為漿砌石重力壩,按1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壩頂高程490 m,最大壩高77.35m。水道和地下廠房系統布置在上下水庫之間的山體內,設豎井高壓管道,鋼板襯砌;采用一管兩機布置方式,主管長約570 rn,尾水洞長約170m,電站距高比為1.58。

  四、實習過程

  第一部分:水文地質鉆探,是水文地質勘查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用以查明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賦存狀態和含水層富水性、隔水層分布及其性能的一種最重要、最直接、最可靠的勘查手段,亦是進行各種水文地質試驗的必備工程,也是水文池質化探和水文地質測繪成果所做地質結論的檢驗方法。

  (一)水文地質物探的重要性:

  (1)工作方法一直接揭露(示)目的層(含水層、隔水層),因此最可靠,是水文地質測繪和水文物探成果進行驗證的唯一方法。

  (2)在各種水文地質調查中,均應設計相應的水文地質鉆探工作量。

 。3)除可直接揭露地下水(含水層)外。還可兼作取樣、試驗、開采和防治地下水之用。

 。ǘ┧牡刭|鉆探的任務:

  1、研究地質、水文地質剖面,揭露和確定含水層位、厚度、埋深,巖石成分、巖性結構,含水層的空隙性等。

  2、測定各含水層的地下水位,確定含水層的水力性質,各含水層間以及含水層與地表水之間的水力聯系。

  3、采取巖心、土樣和水樣,測定巖石的水理性質和顆粒組成,測定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化學成份及氣體成份。

  4、利用鉆孔進行水文地質試驗,測定水文地質參數。

  5、利用鉆孔進行地下水動態觀測和監測,預測其動態變化趨勢。

  6、在水文地質勘探中,有時除完成勘深任務外,還要為開采地下水兼做生產開采井。

 。ㄈ┧牡刭|鉆探的特點:

  1、為獲得一定的涌水量和在鉆孔中抽水試驗,必須在鉆孔中安裝抽水設備,在孔壁不穩定的鉆孔中耍下過濾器,其孔徑要大,一般達127㎜左右。

  2、為了區別各含水層的水位、水溫、水質和水量等基本水文地質資料,要對各含水層進行止水,隔離彼此之間的水力聯系。要求下套管、變換孔徑,鉆孔結構復雜化。

  3、在水文地質鉆探中,為不破壞含水層的天然狀況(水位、水質等),沖洗液要求較為嚴格。

  4、水文地質鉆探除完成鉆進、取心外,為了分層觀測地下水的穩定水位,進行抽水試驗,還要求下套管止水,安裝過濾器和抽水設備及洗孔等輔助工作,因此鉆探工序復雜,周期長。

  5、觀測項目多,鉆進中除了描述巖性外,要觀測孔內水位、水溫、沖洗液消耗以及涌水等多種項目。

 。ㄋ模┧牡刭|鉆孔的基本類型

  水文地質勘探孔:又稱一般水文地質孔,主要用于了解礦區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如地層的巖性、構造、含水層數、厚度、埋深和結構等。

  試驗孔:主耍用于抽水試驗,也可用于了解水文地質情況。

  觀測孔:主要用于指定層段抽水試驗時地下水位觀切和地下水長期動態觀測,同時了解水文地質條件或采取水樣、巖樣。

  開采孔:主要用于地下水開采或礦區地下水水位疏降。

  探放水孔:主要用于探明掘進巷道前方一定距離內的水文地質條件,或用于礦井地下水疏降、井下水文地質試驗等。

  試驗孔、觀測孔、開采孔和探放水孔統稱專門水文地質孔。

 。ㄎ澹┧牡刭|鉆孔的布置

  基本原則:以線為主,點線結合:以疏為主,疏密結合;以淺為主,深淺結合:以探為主,探采結合:一般任務與專門任務相結合;設計與施工相結合即用最少的工程量、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時間,獲得質量最高、數量最多的水文地質資料。

 。┧牡刭|鉆探的技術耍求一隔離止水

  止水:在水文地質鉆探工作中,為封閉和隔離目的含水層與其它含水層的水力聯系所做的處理工作。

  止水部位:應選擇在目的含水層與需隔離的含水層之間的隔水層中,并盡量選擇在隔水性能好、厚度大和孔壁較完整的孔段。

  水文地質鉆探的技術耍求一一沖洗液在水文地質鉆探中,應盡可能地使用清水鉆進。在松散層和強烈破碎帶,使用清水鉆進技術上有困難時,仍需使用泥漿作沖洗液。

  注意:泥漿鉆進后,要求在抽水試驗前進行洗孔,以消除泥漿對孔壁周圍巖層水文地質性質的影響。

  第二部分:抽水試驗是指通過水文地質鉆孔抽水確定水井出水能力,獲取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判明某些水文地質條件的野外水文地質實驗工作。抽水試驗的目的是研究、評價含水層的水文地質特征和富水性,確定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為計算地下水允許開采量、礦井涌水量和制訂地下水綜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據。

  (一)抽水試驗的任務

  1、含水層的鉆孔涌水量及其與水位下降之間的關系。

  2、求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滲透系數、導水系數、給水系數和彈性儲水系數等。

  3、影響半徑的大小,降落漏斗的形狀及其擴展情況。

  4、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含水層與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

  5、判斷含水層的邊界條件以及隔水層參數等。

  (二)抽水試驗的類型

  1、穩定流抽水試驗和非穩定流抽水試驗類型

  2、單孔、多孔、互阻鉆孔及區域干擾性抽水試驗類型

  3、完整井抽水和非完整井抽水試驗

  4、分層、分段及混合抽水試驗

  5、試驗抽水、抽水試驗和試驗開采抽水類型按生產上對抽水試驗目的和精度要求不同可分為:

 、僭囼灣樗涸阢@孔中進行一次最大水位下降,時間短,作為初步水文地質評價資料,兼作沖洗孔功能。

 、诔樗囼灒和ǔJ侨蔚乃幌陆,其中每次下降的抽水時間,取決于降落漏斗的形成速度,有時要達幾天,水位恢復階段。

  ③試驗開采抽水:主要用于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中,為確定開采資源進行的。

 。ㄈ┏樗囼灥膱龅夭贾

  觀鋇?椎钠矫娌贾

 。ㄋ模┏樗囼灥募夹g要求

  1、穩定流抽水的技術要求:

  當鉆孔抽水時,從天然水位到任一動水位的距離稱為水位下降值,也叫降深或落程。

  為研究井(孔)抽水特征曲線(e—S關系曲線),正確選擇水文地質參數計算公式,一般耍三次降深。其中最大降深主要取決于潛水含水層厚度,承壓含水層的水頭,動水位及抽水設備的能力。潛水最大降深介于1/3—1/2H(含水層厚度),承壓水最大降深=3m。

  其中三次降深關系可取S1=Smax,S=2/3Sm—,S=1/3Smax。各次下降順序與含水層巖性有關,一般松散砂質含水層為便于自然濾層形成,降深可由小到大:對于卵石層或基巖含水層,應由大到小,可沖洗疏通滲流通道。

  2、非穩定流抽水試驗要求

  非穩定流一般要求水量一定,水位是隨時間改變的變量,有定流量和定降深兩種,多采用定流量;旧贤诜定流觀測,但具體有一些特殊情況。

  (五)抽水試驗設備

  最常用的抽水設備是空氣壓縮機?諝鈮嚎s機又叫風泵,是煤田水文地質勘察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抽水設備。

  空氣壓縮機抽水的工作原理:將壓縮空氣壓入鉆孔中,通過混合器與水混合成一種乳狀水汽混合物,因其比重比水輕,故沿水管上升溢出地面,達到抽水目的。

  抽水時必須適當選取空氣量和空氣壓力,保證抽水效果,小則水氣達不到充分混合,為單純氣體,而大了則只出氣不出水。

  (六)抽水試驗參數的計算

  1、穩定流參數的計算

  承壓含水層抽水和潛水含水層抽水直接用公式計算

  2、非穩定流參數的計算

 。1)配線法:泰斯(承壓)、越流、潛水

 。2)直線圖解法計算參數

  五、實習感受和收獲

  在實習之前,我對水文地質物探和水文地質抽水試驗的認識完全源自教材及相關書籍,僅僅是理論層面的,即使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給我們放映過相關的視屏,對它們也沒有太深刻的認識。直到這次水文地質勘探實習,首次現場觀摩了水文地質鉆探和水文地質抽水試驗,對其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們首先觀摩的現場是水文地質鉆探,通過專業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水文地質鉆探是水文地質勘查的基本方法之一。水文地質鉆探是水文地質調查中最重要、最可靠的'勘探手段和方法,亦是進行各種水文地質試驗的必備工程,也是水文地質物探、水文地質化探和水文地質測繪成果所做地質結論的檢驗方法本次實習的項目是河北井陘張河灣水庫斷層導含水性探查。在現場我們參觀了鉆探的全套設備:鉆塔、鉆機、泵、鉆桿、套管、鉆頭和動力裝置等。

  經理介紹了一系列工作流程及相關知識。本次鉆探在落差190米左右探明斷層導水性。利用抽水試驗檢測水質,探明水是松散層的水還是下部灰巖的水,從而判定斷層導水性及受哪種水補給。本項目沿斷層走向布置了13個孔。水文孔一般用來做斷層抽水及水資源評價工作,地質孔用來做地質普查及煤層發育情況,其布置呈網狀分布,為礦物開采服務,其中包括枚關煤礦開采安全的瓦斯工程。做抽水試驗時要注意止水檢查,否則可能造成試驗失敗,導致所得數據失真此外我們還觀看了所取巖心,其中包括風化泥巖、砂質泥巖等,巖性描述員還介紹了巖性描述的相關信息巖心。

  第二站我們觀摩了水文地質抽水試驗現場。有所學可知抽水試驗的目的是研究、評價含水層的水文地質特征和富水性,確定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為計算地下水允許開采量、礦井涌水量和制訂地下水綜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據。水文地質抽水試驗一般歷時9天,期間經歷了洗井、試抽真抽階段洗井合格的標志是水變清澈、水溫變化單一。

  通過水文地質勘探觀摩實習,對水文地質鉆探和水文地質抽水試驗有了新的認識,不再局限于書本,不再局限于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理論認識,同時鞏固了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由理論聯系到實際,并且對于教材上忽略的細節有了新的認識,獲益良多,也非常有意思由于夏季高溫炎熱,所以實習的時候被曬得有點暈,所以我非常敬佩那些野外工作人員,他們要在高溫下堅持不間斷作業,準確記錄相關數據并保證其準確性,而且要及時完成預定的工作量,非常辛苦在施工過程中要佩戴安全帽,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操作機器,保證施工安全我覺得自己要向他們學習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同時要更加用心的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只有熟練的掌握了理論基礎,才可能在實踐領域更好的發揮、有所突破。

  最后感謝老師的陪伴和教導!

  水文學實習報告 9

  一、實習目的:

  通過這次對到銅梁水文站的實地實習認識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深入和了解,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水文方面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實習時間:

  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三、實習地點:

  水文站

  xx水文站建于,位于銅梁縣xx鎮,給水面積756平方千米,距河口距離67千米,小安溪為培江一級支流發源于重慶市橋區萬壽山。

  四、實習類容:

 。1)基本了解水文站的設施。

  (2)學會測降雨量、流量、測水位、測含砂量、測斷面平均流速、計算斷面平均流速等等。

  五、實習步驟:

  一是xx月xx早上我們全班同學高高興興帶著對水文站的.熱情坐車去銅梁縣xx水文站,大約2個小時就到了到銅梁縣。

  二是xx月xx日早上8點我們坐工交車大約20幾分鐘再走了十幾分鐘的小路,就到了xx水文站,來到水文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小安溪河,那里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很多關于xx水文站的資料。

  1、水尺:測水深,(比較準確)現水深5米,漲水后大約10米。

  2、遙測雨量器,測降雨量。

  3、鉛魚(水飛機)具有固定作用,自動取砂。積深式取砂:代表垂線下的砂量

  4、測斷面平均流速分別用一點法、二點法、三點法和五點法計算。

  螺旋式:流速25—3,20轉響一次。

  旋杯式:78年生產,流速0.5—0.02一轉響一次,精度較好。

  5、xx水文站纜道操作規程。

 。1)柴油機

 。2)操作臺

  6、xx水文站的水位:

  警戒水位:264.5

  保證水位:265.5

  三是xx月xx日早上8點返校。

  六、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去銅梁縣xx水文站的實習,使我對水文站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讓我充分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沒有實踐的理論都是空洞而毫無價值的,通過這次實習我是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我想借此次機會來交流一下我的心得體會,達到相互學習的目,實習真是實踐一堂課勝讀多年書。使我大有收獲,樂在其中,雖然時間比較短但在認識實習的這2天時間里,我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專業知識的增長,操作技能的進步。

  對工作的具體認識,在各個方面感覺自己都成熟了一些,取得了一些進步。我還知道了只學習書本上的東西不實際操作是毫無用處的,學的快忘的也快,只有實際操作真正的掌握了就不會忘記,理論和實際操作是卻一不可的。

  水文學實習報告 10

  實習報告

  學院:水利水電與建筑學院 專業:10土木 姓名:陳XX 學號:XXX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地點: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中樞鎮西橋水文站

  實習名稱:

  工程水文與水利計算實習

  實習目的:

  1.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實習將課本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了解分析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水文情況。

  2.觀察了解一個水文站的選取,了解水文站的作用。

  3.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工程水文分析儀器。

  4.了解水文站觀測的項目和觀測流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如果我們在實際當中不能靈活運用,那就等于沒有學。實習就是將我們在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戰中。我們怎樣才能把課本上的知識靈活恰當的運用到生活、工作當中去,成為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們怎樣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怎樣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坐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抱著這種想法,我來到了新安江水電站,富春江水電站以及沙河抽水蓄能電站。在那里,我接受了更為有用的水文以及水工知識,使我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我感覺,在水電站里,我們學到的知識很多。同時這次實習進行的很順利,一切都按照實習前的計劃里那樣先是新安江水電站,在那待了三天;然后是參觀了富春江水電站以及它的工廠房;最后一天去的是沙河抽水蓄能電站,在那同時又欣賞到了美麗的天目湖的景色?梢哉f為期一周的工程水文學實習進行的非常成功。在此,我要感謝帶領我們出去實習的老師們同時還有各水電站的員工們給了我這么好的的一次學習機會。

  實習單位簡介:西橋水文站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中樞鎮西橋村,屬于珠江流域南盤江西江水系。1951年由云南省農業廳水利局設立為水位站,1953年4月改名為西橋水文站,屬于云南省重要水文站、南盤江干流控制站、二類精度站。主要負責收集珠江干流南盤江(干流全長936千米,流域面積平方千米,總落差1854米,平均高程1750米)上游降水、蒸發、水位、流量、單樣含沙量、懸移質輸沙率、河流水質、地表水采樣等基本水位信息,為下游地區防汛抗旱服務。作為一個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本次實習重點有蒸發損失觀測、降雨量觀測、河流水位變化觀測、河流流量觀測。

  實習內容:

  1、氣象水文觀測

  氣象水文觀測場地的設置在25平米的空曠平坦地面上,周圍不能有高大的建筑物及叢林(影響風向),場地周圍必須按照規定設置空花欄桿,并且欄桿的高度及間距都有嚴格的規定,其目的在于保證不影響空氣流動對水面蒸發的影響及阻止外界閑雜人員進入場地,對觀測結果造成影響。

  (1)、蒸發損失觀測觀測儀器:E601型蒸發器

 、賰x器學習:深度60厘米,上圓柱下圓錐結構,底面面積3000平方厘米,周邊設有高度不一的四個水槽配有專用測針(游標卡尺原理,精確度毫米)。

 、谒空舭l觀測:每天早上8點觀測一次(至少測量兩次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作為觀測結果)通過計算兩天的讀數差計算蒸發量,應用水量平衡方程計算。周邊的四個高度不一水槽的作用是將溢出的水通過溢流進入溢流桶,在降雨量比較大的情況下,通過測量溢流桶中的水量來計算蒸發量。

 。2)、降雨量觀測觀測儀器:虹吸式雨量計DSJZ

 、賰x器學習:主要由雨量器、虹吸管、自記儀和外殼四部分組成。雨量器上部的漏斗口內徑為20厘米,外口徑為21厘米,內外徑口成45度傾角(防止外部降雨飛濺到雨量器內),器口一般距地面70厘米。在雨量器下部有一浮子室,室內裝有一與浮子相連的自記筆尖。

  ②降雨觀測:在降雨過程中,筒內的浮子隨著降雨的增加而上升,同時帶動浮子桿上的自記筆升降,在轉動鐘筒的自記紙上繪出一條隨時間變化的降水量升降曲線。在記錄過程中,當浮子室內的水位到達虹吸管的頂部時,虹吸管會將浮子室內雨水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排出到溢流筒完成一次虹吸。一次虹吸雨量為10毫米,如果降雨繼續則重復上述過程。每天早晨8點取下自記紙,重新換上一張。自記紙的.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降雨量,從自記紙上我們可以看出一次降水過程的強度變化、起止時間,進而可以求出降雨量。如果一天中沒有降雨發生,自記紙上呈現的是一條水平直線。

  (2)、河流流量實測觀測儀器:旋杯式流速儀(纜道式)

 、賰x器學習:由六個等分對稱于旋盤中心的薄壁錐型不銹鋼杯子構成轉子,旋杯回轉直徑為130mm;儀器起轉速為/s;流速測量范圍為~/s;安裝在水文纜道鉛魚的頭部。

 、诹髁繙y量:將鉛魚移到纜道標記處,將鉛魚緩緩放入流水中,由于6個杯子迎向水流方向的形狀不同,旋轉軸兩側所受到的水流壓力不同使旋盤旋轉,根據轉速和流速的關系需用換驗公式換算平均流速。實測時鉛魚下沉到河底傳來信號,記下此處的水深和流速依次將纜道上所標記的所有點的水深和流速測出。用一點法(倍河底速度)將各點的垂直平均流速算出,然后將各個部分的流速算出,然后根據各點的水深將河流橫斷面各個部分的面積算出,最后用各個部分的面積與相應的流速相乘后求和得到整個河流橫斷面的流量。水庫建在龍芥溝上游和荒田沖。由主壩和北,東兩座副壩圍成。主壩采用的是鋼筋混泥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為137。

  2)上游輸水系統。上游輸水系統包括側式進出水口、壩內埋管、斜井式隧洞、及岔管等部分。進出水口布置在壩的前沿,向水庫內擴散延伸36米。且隧洞采用鋼筋混凝土襯砌,厚度為米。

  3)廠房。廠房布置在龍興亭西北向坡麓,采用半地下式豎井廠房,兩臺可逆式水泵水輪機——電動發電機機組分別布置在直徑為米的兩個圓形豎井內。在主廠房下游側設有副廠房,布置電氣設備、輔助設備和中控室等。包括兩臺主變壓器在內的升壓站,緊接副廠房下游側布置。

  4)下游輸水系統。下游輸水系統由尾水隧洞、下游出進口及尾水明渠等三部分組成。尾水隧洞采用一機一洞布置。進出水口布置和上游形式相同,設置事故閘門一道。體會及意見:通過對這三個水電站的參觀實習,了解了符合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以及電能資源與社會總體效益的綜合利用方針、政策和發展趨勢。

  1.水庫的抗洪防洪。這種防洪作用主要表現在攔蓄洪水,減少洪峰流量,優化整體防洪調度。

  2.水庫的水文預報調度。防洪與興利對水庫的運用是時有矛盾的。主要通過實測雨量過程做出短期的預報,洪水預報,還有洪峰以后退水預報等等方法來進行水庫水情預報調度。

  3.安全意識。通過對電站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的了解,切實體會到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增強了“安全就是效益”概念,加強了安全觀,連我們進去參觀都要帶著安全帽,確實為以后工作樹立了良好的習慣。

  4.電站自動化。電站通信、信息、網絡系統:隨著網絡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電站已基本實現了管理的自動化。每個發電機組都有相應的PLC控制器。該控制器對發電機組實行實時監控,并借助網絡隨時向操作員工作站報告,以便網絡操作員對不同情況及時對電廠實施發電量調節和配置?偟膩碚f,本次實習增強了我們同學之間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習過程中主動向技術人員和老師提出問題,并且和他們就提出的問題上進行了一些交流和探討。通過這種相互討論的方式,基本解決了諸多自己思考但不理解的問題。同時,通過實習我們自己能主動地發現問題,并能結合學過的理論知識去初步的解決問題,為將來創建新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怎樣把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用到以后的工作上去。經過這次為期7天的工程水文實習,我覺得我收獲到了許多在學校課本上難以了解的知識,使概念化的知識活生生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通過實習,我了解到了水利水電工程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全國電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失去了它整個國家都將陷入癱瘓。這使我的肩上似乎加上了一負重擔,它促使我去學好、用好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做貢獻。否則,一個小小的失誤便會給國民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身上之擔何止千斤!實習也使我獲得了對水利水電樞紐的感性認識,在這次實習中,我親眼見到了水閘、溢流壩、變電器、寬縫、水輪機組等一系列與我們將要學習的專業知識有關的東西,為我們今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實習心得:

  通過本次實習,我對西橋水文站氣象水文觀測和河流水文觀測的整個操作流程有了一個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雖然實習時間很短暫,但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充分的將課堂上講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使我們的印象更加深刻。通過本次實習,我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學習了很多學校以外的知識,甚至在學校難以學到的東西。在實習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從事水文工作的艱辛。每天較早就要上班工作,而且沒有假期每天永不間斷。下雨季節晚上有時候連覺都睡不成。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很難有時間再拿起書本來學習,也沒那種精力再靜下心來看書。這更讓人珍惜在學校的時光。此次實習,我學會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處理簡單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學會了與員工同事相處溝通的有效方法途徑。積累了處理有關人際關系問題的經驗方法。同時也訓練了自己動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實踐技能。積累了社會工作的簡單經驗,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水文學實習報告 11

  一、實習目的:

  通過這次對到銅梁水文站的實地實習認識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深入和了解,使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水文方面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三、實習地點:

  銅梁縣虎風水文站

  虎峰水文站建于20xx年,位于銅梁縣虎峰鎮,給水面積756平方千米,距河口距離67千米,小安溪為培江一級支流發源于重慶市橋區萬壽山。

  四、實習類容:

 。1)基本了解水文站的設施。

 。2)學會測降雨量、流量、測水位、測含砂量、測斷面平均流速、計算斷面平均流速等等。

  五、實習步驟:

  1)xx月xx早上我們全班同學高高興興帶著對水文站的熱情坐車去銅梁縣虎峰水文站,大約2個小時就到了到銅梁縣

  2)xx月xx日早上8點我們坐工交車大約20幾分鐘再走了十幾分鐘的`小路,就到了虎峰水文站,來到水文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小安溪河,那里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很多關于虎峰水文站的資料

  1.水尺 :測水深,(比較準確)現水深5米,漲水后大約10米。

  2.遙測雨量器,測降雨量。

  3.鉛魚(水飛機)具有固定作用,自動取砂。

  積深式取砂:代表垂線下的砂量

  4.測斷面平均流速 分別用一點法、二點法、三點法和五點法計算。

  螺旋式:流速25—3 ,20轉響一次。

  旋杯式:78年生產,流速0.5—0.02一轉響一次,精度較好。

  5.虎峰水文站纜道操作規程。

  (1)柴油機

  (2)操作臺

  6.虎峰水文站的水位:

  警戒水位:264.5

  保證水位:265.5

  3)6月xx日早上8點返校。

  六、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去銅梁縣虎峰水文站的實習,使我對水文站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讓我充分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沒有實踐的理論都是空洞而毫無價值的,通過這次實習我是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我想借此次機會來交流一下我的心得體會,達到相互學習的目 , 實習真是實踐一堂課勝讀多年書。使我大有收獲,樂在其中 ,雖然時間比較短但在認識實習的這2天時間里,我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專業知識的增長,操作技能的進步,對工作的具體認識,在各個方面感覺自己都成熟了一些,取得了一些進步。我還知道了只學習書本上的東西不實際操作是毫無用處的,學的快忘的也快,只有實際操作真正的掌握了就不會忘記,理論和實際操作是卻一不可的。

【水文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實習報告實習報告范文04-10

就業實習報告實習報告09-25

實習報告 實用大學實習報告05-29

實習報告 實用專業實習報告04-17

我的暑假實習報告實習報告10-23

電器銷售實習報告_實習報告04-23

網頁實習報告范文_實習報告04-21

金工實習實習報告02-10

在醫院實習的實習報告06-13

實習報告實習目的06-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性色在线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 亚洲精品中文无线乱码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熟女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