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實習報告
轉眼間充滿意義的實習生活就已結束了,想必你的視野也得到了開拓,這個時候該寫一份實習報告了吧。現在你是否對實習報告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州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州實習報告1
一、實習目的
景觀規劃與設計課程綜合實習是城市規劃專業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參觀園林景觀及城市設計實例,可以讓我們生動形象地學習園林景觀設計、景觀規劃和城市設計的基本原理,深化理解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內涵,探詢現代城市景觀規劃的發展歷程,理解景觀規劃與城市環境、城市功能、城市需求的關系,以及景觀規劃形式、內容和功能的多樣性;明了現代城市景觀規劃與城市設計的聯系與差異;借鑒、吸收成功作品中的經驗,培養起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我們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得到較大程度的充實和提高。
二、實習時間:20XX年X月X號~20X年X月X號
三、實習地點:蘇州
四、實習內容
蘇州——君到姑蘇見,人家皆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蘇州古城歷經2500年歷史的洗滌,所體現出來的城市形象相當有個性:房屋都是清一色的白墻和黑灰色的瓦,仿照蘇州古典園林粉墻黛瓦的建筑特色。蘇州老城區的天際線控制較好,同時新城區的建設令人矚目,金雞湖周邊的蘇州新區和蘇州高新開發區也成為蘇州城市建設中新的亮點。這次實習我們參觀了很多
地方,下面主要介紹典型的幾個景點:
1、山塘街——七里山塘春水柔,一聲櫓聲一銷魂。
山塘街臨山塘河而建,兩側店鋪林立,是蘇州民居較為典型的地段。史上山塘街很是繁華,如今“山塘勝景”的繁華早已不在。山塘街中部有古戲臺一座,前有較為開闊的廣場空間,為居民集會或是休閑的公共空間。山塘街的交通為水陸兩路,沿河民居多有水埠直接與山塘河相接。作為古蘇州的商業地段,山塘街有著商業街的特點,臨河建筑形式多為騎樓。蘇州古民居大致有以下形式:
1)、河街平行,宅在街邊,小巷幽幽迂回曲折
2)、小河居中,兩岸屋宇連綿,水棧河埠嵌筑期間,拾級而下,可就水洗滌,可向船家采購,間有廊橋橫跨小河,連接兩岸人家,這就是蘇州著名的水巷。
3)、前巷通后巷,幾落幾進并圍以高墻,形成封閉式院落。
1、蘇州民居粉墻黛瓦,無異于中國水墨畫卷,民居的內外檐裝修,多為棕色木質,素雅而簡樸。東西向前街后巷的居住街坊多,東西向街巷也多,民居都占用一段垂直于河道與街巷的條形用地,總平面采用一進一進的院落單元,為爭取朝南的土地,產生了往縱向發展遞進貫串組合成一個封閉式布局的建筑組成的小院建筑,這是蘇州民居最基本的單元,也是蘇州民居的特征之一。這種布局方式使每戶占用了最小的河岸線與街巷段緊湊地利用土地。同時,由于家家戶戶宅前后都有河與路,使每戶人家都能獲得水陸交通的方便,若南北街巷,則民居建筑的朝向產生多種情況。民居內部多有天井或是庭院,內部種植植物,增添情趣。
2、蘇州園林(拙政園留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封建士大夫為了滿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大量建造以山水為骨干、饒有山林之趣的宅園,作為日常聚會、游憩、宴客、居住等需要。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園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與住宅相連,在不大的面積內追求空間藝術的變化,風格素雅精巧,達到平中求趣,拙間取華的意境,滿足以欣賞為主的要求。宅園多是因亭、臺、樓、閣眾多,植以樹木花草的“城市山林”。江南私家園林是以開池筑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園景的處理是順應自然,布局靈活,變化有致。江南園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間內有較大的變化,巧妙地組成千變萬化的景區和游覽路線。建筑常用粉墻花窗或長廊來分割園景空間,但又隔而不斷,掩映有趣。通過畫框似的一個個漏窗,形成不同的畫面,變幻無窮,有實有虛,步移景換,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無窮。利用借景的辦法,使得盈尺之地儼然大地。借景的手法通常是通過漏窗使園內外或遠或近的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給有限的空間以無限延伸。蘇州園林大都為封閉式,難借園外景色,于是,常采取另一種借而雪香云蔚亭一景,又是遠香堂的`借景。繡綺亭在假山之上,在繡綺亭內俯視遠香堂,可遠眺見山樓。這是前后左右高低互借的佳例。動與靜結合是我國造園藝術手法之一。所謂動,就是造園家在園林空間較大的范圍內,讓游者走動中觀賞景色變化,達到步移景換,時過境遷,畫面連續不斷。所謂靜,也即是在有限的園林藝術空間中,坐觀靜賞園林藝術,在咫尺之地,讓人們去領會園林空間的層次、對比、虛實、明暗、陰晴、早晚等多變的藝術效果。實際上動與靜不是截然可分的。往往在以動觀為主的園林中,又包含著靜觀為主的園林,又包含著動觀的內容。
蘇州園林作為我國建筑文化中最為絢麗的瑰寶,其在空間處理方法以及空間組織方面有著獨到的手法與見解,在以后的景觀設計中應當對此進行提煉與借鑒。
3、蘇州博物館新館——中而新,蘇而新。
蘇州博物館新館與整個蘇州的城市肌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新館北靠拙政園,東傍蘇州博物館和園林博物館,其中拙政園西花園的南端正好楔入新館一角,從新館主入口進入,徑直向前為大堂和主庭院,向西游覽則是層層遞進的博物館展廳,東部較為集中的建筑群落則是行政辦公區、教育區和飯店。這種類似三軸線的布局方式和東側的忠王府極為和諧。東西兩側的院落式組合和周邊的合院式住宅相呼應,最為獨到的是中軸線上的北部庭院,一方水池似乎容納了整個江南風情,庭院隔北墻則集中大量庭院以及展廳在空間序列上沿南北方向層層遞進,也都呼應了蘇州古城民居的生長規律。新館建筑構造則用開放式鋼結構替代蘇州傳統建筑的木結構材料,為了滿足防水、恒溫、恒濕的要求,屋面采用加工成菱形的“中國黑”花崗石片。深灰色石材作墻面檐口,踢腳線和轉折面的裝飾,與白墻相配,為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符號增加了新的詮釋。新館設計中體現了對形式和管線的敏感和獨到的見解,借鑒中國傳統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屋頂的中間部位開出連貫的天窗,自然管線透過木貼面的金屬遮光條傾瀉下來,交織的光影在一片樸素的白墻背景之上,勾畫出最玄妙的意境。貝聿銘擅長幾何體塑造,這次是集大成者,三角形、菱形等幾何形的反復變換與傳統院落布局相結合,曲徑通幽的空間意境絲毫未減,流動而寧靜,質樸而深邃。
在景觀方面,新館的一石一木,一靜一動都有古典文化底蘊和蘇州氣息,庭院中的竹和樹,姿態優美,線條柔和,在與建筑剛柔相濟的對比中,產生和諧之美,漫步在水面之上的廊道之中,廊窗外的一個個庭院,由窗取景,若隱若現。新館的建筑尾聲別具詩韻,假借拙政園的墻,“以壁為紙,以石為繪”,高低錯落排砌的片石假山給予水生動幽深的背景,也賦予白墻之外的園林一個含蓄的過渡。
蘇州實習報告2
我們到上海的第一站是外灘,通過考察上海外灘我們了解到
外灘的特點:
建筑:外灘最著名的要數那美輪美奐的不同風格的建筑群。外灘段的街廓建筑講究個性,構成了拼貼的場景效果。單單新古典主義墻面和巴洛克山花墻就異彩紛呈,英國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國式的、西班牙式等等。譬如,當初惠羅公司的新折衷主義風格,匯司公司和禮記洋行的新巴洛克清水紅磚墻及扁平連續券,匯中飯店相間的紅磚白墻和印度式側向柱廊,沙遜大廈的美國裝飾藝術造型和綠色穹隆頂等,都是性格鮮明的建筑范例。
裝飾:除了建筑和路面,街廓還需要其他的裝點要素。路燈、招牌、幌子、商標、廣告等商業“行頭”,甚至還有反映時尚的行人服飾、姿態特征,這些要素共同組成了街廓的場景。外灘段受西洋街景規則約束,“行頭”一般在檐下門楣處,挑出墻面的距離嚴格受限。路燈以新藝術運動的鐵花裝飾最受青睞。而其他路段則多用中式裝點,商號橫幅可以跨街,招牌、幌子允許遠挑,街景裝點得如戲臺幕布一般。
第二天我們考察的是中華藝術宮、博物館、美術館等等
中國館:四根巨柱撐起東方之冠主題:“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由于形狀酷似一頂古帽,因此被命名為“東方之冠”。造型亮點:充滿中國元素,同時滿足功能需求。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征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臺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筑群體。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平面布局,分開放區、庫房區、學術區、科研區、管理區、設備區等6個區域,現開設12個專題陳列室,展示的珍貴文物以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為其特色,此外尚有錢幣、玉器、雕塑、查印、少數民族工藝等。
上海博物館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和展覽廳;
二樓為中國古代陶瓷館、暫得樓陶瓷館和展覽廳;
三樓為中國歷代書法館、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查印館;
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歷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和展覽廳
世博園景觀藝術設計:
上海世博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緊扣世博主題,以呼應公園總體方案框架為設計目標,在生態理論的指導下,對植物景觀進行總體優化、詳細設計,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恢復公園生態系統,用植物材料、造景手法巧妙地構成公園總體方案“扇骨”與“灘”的形式,為園林植物景觀營造提供新的設計思路,用植物景觀營造出世博會所需的生態景觀,凸現了上海中心城區的地域特色,為迎接20xx年上海世博園“綠色城市”的到來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提升上海大都市的生態形象作出應有的貢獻。
之后我們又去了蘇州園林、蘇州博物館等地方
拙政園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并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位于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拙政園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筑。主要建筑有遠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筑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于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閑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園林建筑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春日繁花麗日,夏日蕉廊,秋日紅蓼蘆塘,冬日梅影雪月,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余味無盡,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蘇州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蘇州古代建筑調研報告04-07
蘇州童話作文09-17
蘇州樂園游記02-22
劉長卿和蘇州08-28
蘇州哪個小學好04-08
蘇州的橋作文09-14
再見蘇州-1500字01-07
描寫蘇州的作文03-31
蘇州融資租賃合同03-18
《蘇州園林》的說課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