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實習報告三篇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shù)愈發(fā)增長,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路基路面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路基路面實習報告 篇1
前言
路面是在路基頂面的行車部分用各種混合料鋪筑而成的層狀結構物。路基是路面的基礎,堅強而又穩(wěn)定的路基為路面結構長期承受行車荷載提供了重要保證。路面結構的鋪筑則一方面隔離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承受車輛和環(huán)境因素的破壞作用,確保路基長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另一方面,鋪筑路面后,提高了平整度,改善了道路條件,從而保證車輛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適而經濟地在道路上全天候通行。而這次我們?yōu)槠谖逄斓膶嵙暎屛腋由羁痰牧私獾搅寺坊访娣矫娴母顚哟蔚臇|西,有了一個更加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體系。下面是我在這幾天來對路基路面知識的某些方面的一些認識和總結。
(一)路基工程質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1.路基工程質量的通病、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按照路線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帶狀構造物,承受由路面?zhèn)鱽淼暮奢d,應有足夠的強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強度與穩(wěn)定性,受水、溫度、土質等客觀因素影響,同時也受行車荷載的作用,路基設計、施工方法及養(yǎng)護方法是否正確等人為因素制約。
1.1特征:路基整體或局部不均勻沉降;路基縱橫向開裂;路基滑動或者邊坡滑坍。
1.2成因:工程地質條件不良,原地面比較軟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經換土或軟基處理,易形成壓縮下沉或擠壓位移;
工程地形條件復雜,當路堤穿過溝谷時,溝谷中心填土最大,向兩端逐漸減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產生不均勻下沉;水文氣候等因素,降雨量過大、洪水、冰凍、積雪或溫差過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產生不均勻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種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質土,或土中含有未經打碎的大塊土或凍土等,填石路石料規(guī)格不一,性質不勻,亂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產生局部明顯下沉;
設計方面,如斷面尺寸不合理,邊坡取值不當,排水、防護與加固不妥,未對高填路堤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且施工工藝、填料未作特別要求說明;施工方面,填筑順序不當,未在全寬范圍內分層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規(guī)定,填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水穩(wěn)定性差,原路邊坡沒有去除植被、樹根,未做臺階處理;不同性質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類的可壓縮性和抗水性差異,形成不均勻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嚴,又無大型整平和碾壓設備,使壓實達不到要求;施工過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時,路基積水嚴重,無法自行排水,有的積水浸入路基內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時也未排除積水控制含水量就繼續(xù)填筑,以致造成隱患,施工單位責任心不強,自檢控制不到位。
2、預防處治措施
2.1、設計方面
做好地質勘探調查對路線經過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進行詳細探查,尤其要對特殊路基段提供詳細的設計資料,地表不良路段,設計可考慮換土或摻白灰、水泥及鋪設土工布等措施。
確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須保證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細水及凍脹作用的影響而降低其穩(wěn)定性,按照路基設計規(guī)范要求,根據土基干濕類型及毛細水位高度,確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當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達到規(guī)范規(guī)定時,則應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如:換填砂礫、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設置隔離層或修筑地下滲透溝等以避免地面積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響路基工作區(qū)內的土基強度與穩(wěn)定性。土質挖方路基,須換填不少于60cm砂礫,石質挖方路基,須設置30cm砂礫墊層,橫向排水不暢路段要加設盲溝。
明確路基填料質量標準要求在各級公路工程施工圖設計中,必須明確不同填高內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強度)及最大粒徑要求。種植土、腐殖土、淤泥凍土及強膨脹土等劣質土嚴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礫(角礫)類土應優(yōu)先選作路床填料,土質較差的細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完善路基綜合排水設計縣級以上公路工程設計中,必須遵循因地制宜,整體規(guī)劃,綜合考慮的原則進行路基縱、橫向排水設計,避免造成路基兩側長期積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載力下降面發(fā)生沉降變形。在村屯路段必須設置排水邊溝,平坡路段邊溝須設有縱坡,確保排水通暢。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與警示樁、防撞墻統(tǒng)籌考慮,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變坡點處設置簡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據上邊坡的匯水而積來設計截水溝,并考慮邊坡土質和邊坡,設置擋墻防止塌方,路基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設砂礫層及滲水盲溝,并加大、加深邊溝等排水措施。
確保路基邊坡穩(wěn)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邊坡應根據填料種類、邊坡高度和工程地質條件等規(guī)范確定,高填路堤必須進行路基穩(wěn)定性驗算。填方邊坡過高時,可考慮在邊坡中部加置邊坡平臺。
積極采用路基綜合防護形式積極推行植物防護與硬防護相結合的綜合防護形式,在比較穩(wěn)定的土質邊坡采用種草、鋪設草皮、植樹等植物防護措施。巖體風化嚴重、節(jié)理發(fā)育、軟質巖石、松散碎(礫)石土的挖方邊坡以及受水流侵蝕,植物不易生長的填方邊坡可采用護面墻、砌石等工程防護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沖刷路段采用擋土墻、砌石護坡、石籠拋石等直接防護措施。
2.2、施工方面
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施工段的先后順序,明確構造物和路基的銜接關系,對高填方段應優(yōu)先安排施工,在施工中以施工組織設計為龍頭,根據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合理調配人員、設備,是保證高填方路基施工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開工前要認真審閱設計文件,詳細了解各段的填、挖情況,地質情況,填、挖土質和調配情況,對重要地段要作重點勘察,進一步核對設計資料,發(fā)現(xiàn)設計文件中有誤及時上報業(yè)主,妥善處理。
認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質,加強地基壓實處理,地表植被、樹根、垃圾、不良土質(鹽漬土,膨脹土等)必須予以清除,同時應加大地表的壓實密度,采用大噸位振動壓路機處置。
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須疏通路基兩側縱橫向排水系統(tǒng),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別是地基土為黃土、粘土等細粒土,在干燥狀態(tài)下(最佳含水量)結構比較強,有較強承載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將易形成翻漿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暢通尤為重要,工程監(jiān)理和施工質量自檢人員應認真監(jiān)督;其次,要嚴格選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確定前,需進行土質分析、CBR值、標準擊實等試驗,對于種植土、腐殖土、淤泥、強膨脹土等劣質土和CBR值、最大粒徑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則,路基填筑前還要根據設計進行施工放樣,建立半永久性的臨時水準點和坐標點并做好記錄。路基坡腳放樣一定要準確,確保路基寬度滿足設計要求,路基坡角范圍內,要求清除雜草、樹根、淤泥等,并進行整形碾壓,壓實度須達到規(guī)范要求。舊路加寬、半填半挖段做好寬度不小6m的向內傾斜的臺階。
填石路基與雞爪形地段路基施工,可利用重型夯實設備進行強夯處理,或將土工隔柵(土布)水平分層布置在填石路堤內,防止或減緩細料在填料空隙中的流動。
路基施工必須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嚴禁路改工程中滾填,一般路段壓實度不得大于30cm,構造物兩側(橋涵頭處理)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質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種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兩層)。路基填筑須全幅填筑,一次到位,嚴禁幫寬。碾壓過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壓實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施工,壓實度檢測每層20xx㎡(不足20xx㎡按20xx㎡計)不少于4點。根據不同填土類型和壓實厚度,選擇好壓實設備,對于砂礫土振動壓路機具有滾壓和振動雙重作用,效果較好。
路塹施工要保證排水暢通,對上坡施工時,應注意確保坡體的穩(wěn)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現(xiàn)象發(fā)生。石方爆破盡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規(guī)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積過大,坡體失穩(wěn),機械開挖時,邊坡應配以平地機或人工修整。路床頂面如有超挖,應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進行回填,并認真碾壓,壓實度按路床項目標準進行控制。
路基施工中,按照設計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場地附近的臨時排水設施,以保持路基能經常處于干燥、堅固和穩(wěn)定狀態(tài)。路基頂面做成2%~4%橫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時排出。
路基土石方施工時或完工后,應及時進行路基防護工程施工和養(yǎng)生。各類防護與加固應在穩(wěn)定的基礎或坡體施工。防護工程的砂漿、混凝土,應采用機械拌和,隨拌隨用,并注重做好養(yǎng)生。
(二)高速公路排水設計
高速公路排水設計對于高速公路路基的穩(wěn)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壽命都有顯著影響,本文通過哈市繞城高速公路設計、施工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設計思路,以便更好地為高速公路建設服務。
高速公路排水設計對于高速公路路基的穩(wěn)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壽命有著顯著的影響。高速公路排水設計應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要考慮如何減少地下水、農田排灌水對路基穩(wěn)定性及強度的影響,一般稱之為第一類排水;其二是要考慮如何將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減少雨水對路基、路面質量的影響,減少因路表水排水不暢或路表水下滲對路基、路面結構和使用性能產生的損害,這稱為第二類排水。
第一類排水設計通常采用適當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設置隔水墊層等辦法。施工期間一般都考慮在施工前開挖臨時排水邊溝,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時在路基底部摻加低劑量石灰處理,設置40cm厚的穩(wěn)定層等。采用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類排水設計一般包括:
(1)通過路面橫坡、邊溝、邊溝急流槽等,將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
(2)設計中央分隔帶縱向碎石盲溝、軟式透水管及橫向排水管,將施工期進入中央分隔帶的雨水及運營期中央分隔帶的下滲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3)設計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橋面水;
(4)設計中采用瀝青封層、土路肩縱橫向碎石盲溝或排水管,將滲入路面面層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綜上所述,結合哈市繞城高速公路在設計以及施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1.邊溝排水設計
邊溝設計在高速公路排水設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設計人員都給予高度重視,但在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忽視一些施工中的問題,如邊溝的尺寸不考慮具體情況,死搬硬套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又如施工單位大都未能按有關設計要求將原地表土、河塘清淤土等棄土運送至取土坑內用于復墾還田,而是棄放于路線兩側河塘中,造成部分河塘無法將路基水排入。另外由于沿線農田為分戶承包,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為了減少地方矛盾的產生,常常要求增加、改移和調整小型構造物設置位置。還有一點就是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利用高速公路施工中超寬填土土方等。
1.1邊溝尺寸選定
邊溝的排水能力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設計參數(shù):邊溝底流水坡度、邊溝截面尺寸、形狀、邊溝的表面粗糙程度。
依據黑龍江省高速公路設計及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要求,高速公路的邊溝一般采用邊坡為1∶1的梯形明溝,因此,可采用《公路設計手冊路基》中梯形斷面溝渠的水力計算公式計算梯形排水邊溝的排水能力:
Q=WC
式中:Q—流量;
W—邊溝斷面面積;
C—流速(謝才)系數(shù);
R—水力半徑;
i—邊溝溝底縱坡。
根據高速公路所處地理位置,采用哈市歷史最大時降雨量,以流入邊溝的水不溢出邊溝為限,并假設哈市繞城高速公路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為3.5m,由此,匯水帶寬約為23m,則可依據不同的邊溝溝底坡度、不同的邊溝底寬(或邊溝截面積)的排水能力,計算出所能承受的路面排水最大長度。哈市繞城高速公路一般每公里設置三道涵洞,即300m左右有一道涵洞,也就是說路面排水長度一般在100m~200m之間。
通過分析、計算確定,哈市繞城高速公路邊溝采用50cm的梯形邊溝即可滿足路基排水需要。
1.2邊溝設計的原則
(1)一般路段的路基邊溝設計原則:以填筑式邊溝為主,盡量減少路基邊溝積水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主要是吸取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的教訓:1部分路段在汛期內路基水不能及時排除。2地方群眾干擾路基水排入灌溉涵洞內。
(2)路基邊溝縱坡的要求:根據交通部部頒《公路路基排水設計規(guī)范》要求,采用漿砌片石修筑的邊溝為滿足排水需要,邊溝縱坡應不小于0.12%,由于本項目位于丘陵崗區(qū)和沖積平原區(qū),原地形既有較大起伏又有部分平坦地段,本著既要解決路基排水問題,又要經濟合理的原則,確定路基排水邊溝溝底縱坡一般情況下不小于0.15%。
(3)對于邊溝水進入涵洞及跨越通道等情況的處理:沿線設置的涵洞有排涵、灌涵和灌排兩用涵。對于需排入排涵的邊溝,其邊溝底標高不低于涵洞中心的標高;需排入灌涵的邊溝,其溝底標高不低于涵頂標高;而對于灌排兩用的涵洞應按灌涵要求設置,特殊情況時可適當降低。為防止沖刷涵洞,原則上采用邊溝急流槽連接邊溝和涵洞洞口。一般情況下邊溝盡量少穿越通道,當排水需通過通道排入涵洞時,應優(yōu)先采用邊溝蓋板涵,特殊情況下可采用邊溝倒虹吸穿越通道。
(4)對邊溝標高及縱坡方向的問題:根據路線縱斷面和沿線自然地形情況綜合確定,通常以沿線自然地形為主確定排水方向。邊溝底標高控制應以該段路肩邊緣最低點標高以下大于1.7m為宜,原因是考慮到路線中央分隔帶橫向排水管不能因邊溝積水而引起倒灌。對于個別特殊路段不能滿足1。7m要求的,可放寬至1.4~1.5m,若另一側邊溝較低時應優(yōu)先采用單側布設橫向排水管。
(5)對于挖方段邊溝:考慮到中央分隔帶橫向排水管排水要求,邊溝底標高不低于路肩標高1.2m,同時要求邊溝縱坡不小于0.5%。施工期要求各施工單位必須首先在挖方段邊坡頂開挖截水溝以防止路基外側水進入路基,并且應做好挖方段本身臨時排水溝的設置工作。
2.中央分隔帶排水設計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排水設計主要為排除中央分隔帶內積水,可分為施工期間和道路營運期下滲水的排除。
施工期間排水量取決于最大瞬時降雨量及中央分隔帶的匯水面積。一般情況下,由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內設置有通訊、監(jiān)控用管線的人手孔,因此,中央分隔帶排水長度應為兩個人手孔之間的間距,一般路段的最大間距為180m。
揚州市歷年最大瞬時降雨量為28.8mm/10min,根據本次設計中央分隔帶寬為2m,計算出中央分隔帶施工期需要的最大排水能力為:
Q=Aγ=2×180×0.0028.8=1.0368m3/S
式中:A—中央分隔帶匯水面積;
γ—最大瞬時降雨量
橫向排水管的`排水能力按長管自由出流的流量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K—流量模數(shù),與管道斷面形狀、尺寸和粗糙度有關;
H—水頭高度;
L—橫向排水管長度
由以往高速公路設計經驗可知,高速公路橫向排水管長為15m左右,橫向排水管坡度為2%,采用以上公式 計算出施工期最大瞬時降雨量時所需要的橫向排水管管徑為255mm。如果按有關排水設計規(guī)范要求50m設置一道橫向排水管,即排水長度縮短為50m,則需要的橫向排水管管徑為75mm。
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中央分隔帶是在基層施工后進行開挖施工的,開挖的邊溝表面粗糙,瀝青不易粘結牢固,不能形成均勻、無破損的防滲層。土工布因有接縫,不能形成整體而達到完全不透水的程度。因此,當盲溝積水時側面仍將無法阻止水滲入路基。
由于施工質量不易控制,造成橫向排水管標高誤差或產生淤塞,從而使上游橫向排水管排水不暢,大量的水流向最低處,而最低處的橫向排水管由于設計時包裹無紡土工布或產生淤塞,使排水能力嚴重不足,從而導致下游中央分隔帶積水嚴重,有的下雨后幾天中央分隔帶仍有積水,使路基長時間浸泡,影響了路基、路面的強度。
由于通訊、監(jiān)控管線人手孔的設(下轉第9頁)(上接第13頁)置阻斷了中央分隔帶排水,造成中央分隔帶積水或積水滲入人手孔。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采用以下辦法處理:對于設計底坡小于0。3%的,采用鋸齒形縱向矩形碎石盲溝,并于盲溝底部設置軟式透水管和每隔30~50m設置集水槽匯集中央分隔帶雨水或滲水;根據以上計算,中央分隔帶每隔30~50m設置一道橫向排水管,將盲溝中的水排出路基以外;在中央分隔帶內設置2cm厚水泥砂漿層、瀝青防滲層及土工布防滲層,防止中央分隔帶中水從側面向路基滲透。
3路面滲水的排水設計
沿路面邊緣設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溝、橫向出水管和過濾織物(土工布)組成的路面邊緣排水系統(tǒng)。
通過設置瀝青封層、土路肩縱橫向碎石盲溝和排水管,將滲入路面面層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過瀝青面層下滲的水量有限,考慮到排水路徑的限制,因此,設計中采用每10m左右設置一道Ф5cm橫向排水管以確保路面下滲水的排除。
(三)公路景觀設計
公路景觀設計是指公路線形及其構造物應有美觀的造型,與周圍環(huán)境充分協(xié)調,從而構成優(yōu)美的自然畫面。然而任何一條公路的修建,從選線、勘測設計、土石方開采到施工的整個過程中,難免對沿線自然和人文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以最小影響,達到最大限度的保護,使各種景觀和公路工程結構物達到有限的協(xié)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與此同時,在公路修建的全過程中,應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觀作為一項常抓不懈的任務。
工業(yè)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公路環(huán)境美化、綠化和景觀設計,如1965年,美國制訂了《公路美化規(guī)定》;1976年,日本制訂了《公路綠化技術基準》;1975年,原蘇聯(lián)制訂了《公路建筑和景觀設計規(guī)范》等等。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設計和施工規(guī)范中,都有關于公路景觀設計方面的技術規(guī)定。
1.公路景觀設計的基本思路
高等級公路車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車道較多,設有中央分隔帶,采用立體交叉,控制出入,同時具有較為完善的安全防護設施,所以做好高等級公路的景觀設計,結合自然、經濟條件及公路與通過地區(qū)的自然、人文景觀相協(xié)調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公路景觀設計應力爭使自然景觀與公路工程結構物達到有限的協(xié)調,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觀系統(tǒng)。所以,公路景觀設計應從使用者的視覺、心理出發(fā)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觀及經濟的一致性,同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通視
要求路線各組成部分的空間位置配合協(xié)調,使司乘人員感到線形流暢、清晰、行駛舒適安全。
導向
建立一個區(qū)域性的視覺系統(tǒng),使司機在視覺所及的范圍內,能預見到公路方向和路況的變化,并能及時采取安全的行駛措施。
協(xié)調
使公路線形及沿線設施與沿途空間景觀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綠化
利用綠化來補充和改善沿線景觀。公路景觀包括路線和行車道,各種橋梁和沿線建筑,路側和中央分隔帶綠化,裝飾和其它設施等,公路景觀應形成統(tǒng)一的建筑群體,在保證全路統(tǒng)一建筑風格的同時,不同路段上的景觀還應具有各自的特色。
2.公路景觀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選線應全面考慮環(huán)境要素
2)公路景觀造型
(1)路線空間造型
(2)路基立面和斷面造型
(3)交叉口造型
(4)結構物景觀造型
(5)服務性設施造型
3.高等級公路的景觀設計
1)公路線形及其構造物
2)充分利用公路通過地帶附近的景觀空間
3)公路所形成的帶狀景觀應與沿途空間景觀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4)景觀設計應防止造成視覺污染
總結
在這次實習中,我們將書本上的東西與實際相結合,又向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許老師和工地師傅請教了很多平時不明白的問題,獲益不淺。希望以后能經常進行這樣是實習,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的實習雖然已經結束,我的心也在不停地跳躍著,朋友們,來吧!建筑工地雖說雜亂無章,但正是這些雜亂無章合奏了一支強悍有力的交響樂,唱響祖國大地。相信祖國的建筑事業(yè)明天更美好。
路基路面實習報告 篇2
一、施工方案
本工程路基主要是填方為主,路基填方20xxm,路填筑材料主要來源于湘青大橋建設地點(湘江河)沿線的砂礫,本路線因大部分為舊路基利用,路線對,方量少。從湘江河可直接開采砂礫用來填筑路基。
根據本工程的工程量,本工程路基施工劃分為一個工區(qū)施工完成,砂礫開采用挖掘機開挖,自卸汽車運輸。分區(qū)分層填筑,推土機攤鋪,平地機整平,振動壓路機壓實。
本工程路基施工工期控制在1個星期內,到20xx年12月28日前結束。
二、施工方法及工藝
(一)路基填方施工工藝 工藝流程圖見圖3
1.施工準備
(1)施工測量和放樣
開工前按圖紙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線路及高程的復測,水準點及控制樁的核對和增設,并對路線橫斷面進行測量與繪制。其測量結果應記錄并成形資料報監(jiān)理工
程師審查簽字認可。 (2)修筑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本著少占耕地的原則,盡量利用既有道路。 2.基底處理
路堤施工的基底,按基底的土壤性質、基底地面所處的自然狀態(tài),同時結合設計對基底的穩(wěn)定性要求和路堤填筑高度等采取相應的方法與措施處理。 (1)填筑前,按規(guī)定對基底范圍內的地表雜土,樹根等進行清除,用推土機推除耕植土到指定地點以備復耕,按規(guī)定對基地整平壓實。 (2)對不同高度路堤根據設計文件要求進行基地處理施工。 3.壓實工藝試驗
路堤填方施工前28天,先根據填料及壓實機具不同選擇不小于50m(全幅路基)長度的路堤段進行碾壓工藝試驗,據此選定最佳工藝參數(shù),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鋪厚度,以及壓實機型,行進速度、壓實遍數(shù)等。經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作為控制標準,指導同類施工,確保路基填筑質量。 4.路堤填筑
采用“四區(qū)、八流程”工藝施工。“四區(qū)段”是將作業(yè)面分為卸料區(qū)、攤鋪區(qū)、碾壓區(qū)和檢測區(qū),做到界限分明,以便于嚴格控制攤鋪厚度、平整度、含水量,控制碾壓范圍和碾壓遍數(shù),防止漏壓,最后便于正確檢測密實度。“八流程”是指填料選擇、基底處理、攤鋪平整、含水量控制、振動碾壓、檢測簽認、路基成型、邊坡修整。整個路堤施工做到區(qū)段合理,流程清晰,保證填方地段施工質量、密實度符合規(guī)范要求。填筑中先用推土機攤鋪,人工找平,再壓路機碾壓,機械不能及的邊角、橋臺邊及臺后,用人工配合攤鋪、小型機械碾壓。 5.路基整修
①填筑至標高后,進行平整和測量。恢復中線,水平測量,施放路基邊樁,修筑路拱,并用光輪壓路機碾壓一遍。
②修整的路基表層厚150mm內,不應留有尺寸大于100 mm的材料。 ③路基整修采用人工或機械的方法將路基兩側超填的余土清除場外。
④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時,應預留加固位置。當填土不足或邊坡受雨水沖刷形成小沖溝時,應將原邊坡挖成臺階,分層填補。
⑤整修路基時應將邊溝內的雜物清除干凈,保證排水暢通。 6.結構物臺背回填
(1)橋臺缺口填筑,待構造圬工強度達到允許強度后進行。 (2)填筑范圍
臺背填土順路線方向長度,頂部為距翼墻不小于臺高加2m;底部距基礎內緣不小于2m;橋臺背填土長度不應小于臺高的3~4倍,填土長度每側不小于2
倍孔徑長度。 (3)使用機械
在橋臺周圍1米以外使用大型機械分層填筑,振動碾壓,在橋臺周圍1m以內采用沖擊夯,分層夯填。 (4)填筑材料
填筑材料應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 (5)填筑方法
在回填壓實作業(yè)中,應對稱回填壓實,保持結構物完好,每層松鋪厚度不大于15cm。
(二)路基借方施工工藝 1.土質路塹開挖
首先清除湘江河開挖施工范圍內的河床表土、雜草等,然后從砂礫比較豐富的地方開始,自上而下逐層挖掘。挖掘采用橫挖法。應先對湘青的砂礫位置進行勘察,現(xiàn)進行擬定施工方案,早報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再進行施工。施工中就注意:
(1)平曲線外邊溝溝底縱坡與曲線前后的溝底相銜接,曲線內側不得有積水或外溢現(xiàn)象發(fā)生。
(2)路基交接處的邊溝應徐緩引向路堤兩側的天然溝或排水溝,防止沖刷路堤 (3)所有排截水設施要滿足溝基穩(wěn)固、溝形整齊、坡底平順,排水防止對路基產生危害。截水溝棄土置于路塹與截水溝間,形成土臺,臺頂截水溝設2%的橫坡,土臺邊坡腳距塹頂?shù)木嚯x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 (三)漿砌片石擋土墻
本標段防護工程726.1m3。砌筑材料我單位采用結構密實,質地均勻、不易風化且無裂縫的硬質石料,其抗壓強度不小于30MPa,并盡量選用較大的石料砌筑。塊石選用形狀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不小于0.2m,寬度和長度約為厚度的1~1.5和1.5~3倍,用作鑲面時,由外露面四周向內稍加修鑿。片石選用具有兩個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0.15m,寬度和長度不小于厚度的1.5倍,用作鑲面的片石,選擇表面平整,尺寸較大的石料并稍加修整。 (1)、 漿砌片石擋土墻
漿砌片石擋土墻砌筑我們按“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的順序進行砌筑。角石選取比較方正、大小適宜的石塊并稍加清鑿,角石砌好后將線移掛到角石上,再砌面石,面石留一運送填腹石料的缺口,砌完腹石后再封砌缺口。腹石采取往運送石料方向倒退著砌筑的方法,先遠處,后近處。腹石與面在一樣按規(guī)定層次和灰縫砌筑整齊、砂漿飽滿。
1、施工前先清除邊坡、基底上的松動石塊、碎屑、草木等雜物,砌筑時采用分
層砌筑,分層高度70~120cm(約3~4層),分層與分層間的砌縫隙大致找平,層面砌成與斜面相垂直或成水平面,并按規(guī)定距離設置伸縮沉降縫。砌體在設縫處斷開和取齊,縫兩側石料進行修鑿。墻后按規(guī)定設防水層和反濾層,墻身留置泄水孔。
2、墻底最下一層砌筑時,將片石的大南朝下,而后上面石塊利用其自然形狀與下層石塊相互交錯的銜接在一起,做到犬牙交錯、搭接緊密。砌時,每一塊片石先鋪砂漿,而后安放石塊,經左右揉動幾下,再用手錘輕擊,將下面砂漿擠密實。在已砌好的片石側面繼續(xù)安砌時,除座漿外并在相鄰石塊側面鋪抹砂漿,瑞砌片石,并向下面及抹漿的側面用手擠壓,用錘輕擊,將下面和側面的砂漿擠實,擠出的'砂漿刮起再用。分層內各層石塊的砌縫盡可能錯開,分層與分層間的砌縫要錯開,且錯開距離要大于8cm。
3、砌體較長時間時采用分段分層砌筑,但兩相鄰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一般不超過去時1.2m;分段位置盡量設在沉降縫或伸縮縫處,各段水平砌縫確保一致。 4、漿砌鑲面石時,先根據接砌部位的情況,估計所需的石塊形狀、大小,然后選石,不墊砂漿進行試砌,再根據試砌情況找出石塊中礙事的大棱角,用大錘打掉,用手錘打擊小棱角,用鑿子鑿擊底面放不平或影響上部接砌的突出部分,然后鋪上砂漿,將石塊翻回,用小撬棍將石塊撥正,使兩邊灰縫合適。如石塊較小,用手錘輕輕敲擊,如石塊較大,用手左右揉動,使灰縫擠實。
5、設置沉降伸縮縫時,根據設計規(guī)定的位置,采用跳段砌筑的方法,使相鄰兩段砌石高度錯開,并在接縫處做一個外露面,掛線砌筑,達到又直、又平。沉降伸縮縫在施工中要控制其垂直,且縫兩側砌體表面需要平整,不能搭接,同時,接縫中按設計要求填塞瀝青麻絮,防止砌體漏水。
6、砌筑上層砌塊時,避免振動下層砌塊。砌筑工作中斷后恢復砌筑時,對已砌筑的砌層表面加以清掃和濕潤。
7、砌體外露面勾縫采用平縫法進行。先用水將砌體澆灑濕潤再勾縫,按“自上而下:的順序先勾水平縫后勾堅縫。勾水平縫時用長溜子將灰漿壓入縫內,自左向右隨壓隨勾,勾完一段后,溜子自左向右在縫內溜壓密實、平整,使其深淺一致。勾堅縫時用短溜子在灰板上將灰刮起,然后勾入豎縫中,塞密、壓平。最后用掃帚用掃清余灰。
(2)、防護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所采用材料規(guī)格和質量符合規(guī)范要求。
2、所使用砂漿的配合比符合試驗規(guī)定。
3、砌體分層錯縫,漿砌時坐漿擠緊,嵌填飽滿密實
路基路面實習報告 篇3
交通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實習報告--路基路面實習報告
泰井高速公路(泰和至井岡山)是319國道的組成部分,也是通往井岡山風景區(qū)的最便捷的通道。該項目建成后將縮短從泰和至井岡山茨萍的行車里程約14公里。泰井高速起于泰和縣南溪鄉(xiāng)南源垅村,與贛粵高速公路昌傅至泰和段相交,途經3個縣市、泰和機場,終于井岡山市廈坪鎮(zhèn),總投資22.91億元。項目建成后,原319國道仍然保留。泰和至井岡山高速公路將于6月28日奠基,今年9月中旬開工建設,20xx年上半年建成通車。
20xx年6月26日,我們班乘車到泰和實習,早上6點半出發(fā),上午11點到達,在泰和實習了3個小時,我認識到:泰和至井岡山高速公路是江西省路網規(guī)劃中的旅游高速公路,也是通往井岡山風景區(qū)的便捷通道,全長62公里。同時建設廈坪至井岡山旅游城茨坪鎮(zhèn)連接線,長22公里。泰井高速公路工程按全線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計算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24.5米;連接線計算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路基寬16米。全線共設橋梁42座,其中主線特大橋1座,大、中橋23座,涵洞218道,隧道3座,累計總長4008米,其中津洞隧道左線單洞長20xx米,是江西省迄今為止最長的公路隧道。目前,上萬名建設者克服雨水多、工期短、環(huán)保要求高、地形地質復雜等困難,科學安排施工,全面加快工程進度,力爭在20xx年5月建成通車。
實習中,負責那個路段的總工程師給我們詳細介紹了路基的壓實作用,方法,步驟及路面施工的具體措施,具體講到:氣候因素影響著路基施工的質量,不同地區(qū)應根據本地氣候特點選擇合理的施工季節(jié)。四季差別不明顯,但夏季多雨,路基填土含水量難以控制,故不是理想的施工季節(jié)。其它時間降水較少,氣溫適度,便于路基填土含水量及路基壓實度的控制。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土質不良,即使松鋪厚度適中,碾壓合乎規(guī)范,仍然很難達到壓實度標準。所以,一切路基填土都必須經過試驗。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中,路基填土普遍采用粗粒土,這種土的`級配良好,加之本身的性質,一般只要機械碾壓合理、松鋪厚度適中,比較容易達到規(guī)范的要求。瀝青面層由三層組成,下面層和中面層均采用粗粒式瀝青混凝土,厚各為6cm。中、下面層中的粗集料一律采用石灰?guī)r碎石,雖料源尚可滿足,但粒形不好,針片狀含量較高。實踐證明,用鱷式軋石機不可能生產出粒形完全符合要求的集料。交通部公路二局鎮(zhèn)江段油面施工中采用錘式軋石機自行加工的集料,由于粒形好,其配比設計較順利,攤鋪后的油面質量也高出一籌。
在這次實習中,我們將書本上的東西與實際相結合,又向經驗豐富的總工程師請教了很多平時不明白的問題,獲益不淺。希望以后能經常進行這樣是實習,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同時也體驗了工地的辛苦,天氣的酷熱。
我們的實習雖然已經結束,我的心也在不停地跳躍著......朋友們,來吧!建筑工地雖說雜亂無章,但正是這些雜亂無章合奏了一支強悍有力的交響樂,唱響祖國大地。相信祖國的建筑事業(yè)明天更美好。
【路基路面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路基路面實習報告12-02
路基路面實習報告10篇03-01
路基路面實習報告(10篇)03-01
路基路面的實習報告范文06-16
路基路面工程認識實習報告范文06-24
路基路面的實習心得04-18
路基路面的實習心得04-18
路基路面的實習心得04-18
路基路面的實習心得04-18
路基路面的實習心得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