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范文集錦15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實驗報告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驗報告范文1
實驗一:
一、目的要求
掌握扦插育苗的生產過程,了解扦插前插穗選取與處理,扦插后生產管理。
二、材料及工具
1、插穗:各種類型插穗材料;
2、ATP生根粉;
3、工具:條剪、枝剪、天秤、量筒、噴水壺、塑料薄膜、盆、皮尺、鋼卷尺、竹棒。
三、方法與步驟
1、采條
選擇生長健壯、品種優良的幼齡母樹,取組織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枝條作插穗,落葉樹種在秋季后到翌春發芽前剪枝;常綠樹插條,應于春季萌芽前采條,隨采隨插。
2、插穗切制
將粗壯、充實、芽飽滿的枝條,剪成15~20cm的插條,每個插條上帶2~3個發育充實的芽,上切口距頂芽0.5~1cm,下切口靠近下芽,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剪。
3、插穗的處理
將切制好的插穗50根或100根捆一捆(注意上、下切口方向一致),豎立放入配制好的溶液中,浸泡深度約2~3cm,浸泡時間12~24小時,浸泡濃度為500PPm。
4、扦插
(1)扦插方法:直接插入法,插穗與地面垂直;
(2)深度:插穗入土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
(3)插穗入土后應充分與土壤接觸,避免懸空;
(4)株行距:株距10cm,行距20~25cm;
(5)澆水:插后立即灌足底水。
5、管理工作
(1)扦插后立即澆一次透水,以后保持插床浸潤;
(2)遮蔭:為了防插條因光照增溫,苗木失水,插后4~5月應搭蔭棚遮蔭降溫;
(3)抹芽:扦插成活后,當新苗長至15~30cm,應選取一個健壯的直立芽保留,其余除去;
(4)施肥:適當施入濃度淡的速效性化學肥料。
6、扦插及扦后注意事項
(1)防止倒插;
(2)插后立即灌水;
(3)插穗與土壤密接;
(4)粗細不同應分級扦插,以達生長整齊,減少分化;
(5)插后要經常保持土壤浸潤;
(6)必要時應搭棚遮蔭。
四、實習報告
1、怎樣進行選穗、采穗、切穗及扦插?
2、以一種樹種為例,如何提高扦插成活率?
實驗二 嫁接繁殖
一、目的要求
掌握嫁接育苗的生產過程,了解嫁接砧木培育、接穗選取,嫁接方法及接后管理。
二、材料及工具
1、接穗:各種類型接穗、接芽;
2、砧木:各種規格;
3、工具:條剪、枝剪、芽接刀、塑料薄膜、蠟。
三、方法與步驟
(一)接穗的選擇與貯藏
1、母本選擇:選擇生長健壯、品種優良的壯年期母樹,與樹冠向陽面的中、上部剪取組織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枝條作接穗。春季枝接,選1年生生長旺盛、充實、休眠芽飽滿、芽數較多的枝條作接穗;夏季枝接,選生長粗壯尚未木質化的當年生嫩枝作接穗。
2、采穗時間
早春嫁接用的接穗,一般在植物落葉后取;常綠樹、草本植物及夏季枝接或芽接時,最好隨采隨接,當天嫁接不完的枝條,應用濕布包裹或把枝條下部侵在水中。
(二)砧木選擇與培育
1、砧木選擇
(1)與接穗親和力強,生長健壯,根系發達
(2)種源或種條豐富,能大量進行繁殖,且繁殖方法簡便
(3)砧木必須對接穗生長,開花,結實和壽命有良好影響
(4)選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風和抗大氣污染能力強植物
(5)能滿足園林綠化對嫁接苗高度要求
2、砧木培育
一般采用實生苗培育,培育1~2年。
(三)嫁接時期
1、春季嫁接
春季嫁接主要是枝接,從早春砧木樹液開始流動后進行。
2、夏季嫁接
用嫩枝接或芽接,一般在5~7月進行。主要是枝接。
3、秋季嫁接
8~10月,芽接的時期。
(四)嫁接方法
1、枝接
(1)切接法:常用的方法,大多樹種適宜。
A.削接穗
將枝條剪成5~6cm長,帶2~3個芽的接穗用濕布包好備用。嫁接時,將接穗從距下切口最近的芽位背面,用切接刀向內切達木質部時即向下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長2~3cm,隨即將接穗切面對側斜削成1cm的斜面。
B.削砧木
將砧木距地面5cm處斷砧,削平斷面,在光滑平整的砧木側面,用切接刀在切斷面的肩部斜削一刀,露出形成層。對準露出形成層的內側稍帶木質部垂直下切,深達2~3cm。
C.結合
將削好的接穗,長削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中,一定要插到底。然后將砧、穗形成層對齊,然后用塑料帶由下向上綁扎緊密,必要時可將接口封泥培土。
(2)劈接法:在較大的砧木、較小的接穗時使用。在春季砧木上的芽開始生長后進行。
A.削砧木
將砧木于基部鋸斷,用劈接刀從橫斷面的中心垂直向下劈開3~4cm。
B.削接穗
接穗基部的兩側削成3~4cm長的契形,契形尖端不必很尖。
C.結合
將削好的接穗插入劈縫,用麻繩或塑料薄膜帶把切口自下而上綁緊,封閉切口以不露空隙為宜,綁縛時注意不要觸動接穗。
2、芽接法:此法在夏季生長季節進行。
(1)開芽接位
在砧木離地10~20cm處取樹干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橫割一長約1.2cm的割痕,再從割痕的兩端垂直向下割兩刀,各長約2cm,成門形,割痕以深至木質部為度。淺則剝皮困難,過深則傷及木質部,均不適宜。
(2)選取芽片
在母株上取一年生木質化、粗1~1.5cm的枝條,選強壯飽滿的芽,在芽的上方0.3~0.4cm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再在芽的下方1cm處向上削,刀要深達木質部,削下芽片后即將木質部輕輕除去,并整成長方形以吻合砧木上所開的芽接位。
(3)插入芽片
上述操作完成后,可挑開砧木芽接位的皮層把芽片插入,使芽片和砧木的形成層互相結合,再把砧木挑開的皮層覆蓋接芽,用麻皮等扎緊即可。
(五)嫁接注意事項
1、嫁接操作技術要領:齊、平、快、緊、凈;
2、嫁接刀具鋒利;
3、切削砧、穗時不撕皮和不破損木質部。
(六)嫁接苗管理
1、掛牌;
2、檢查成活、松綁;
3、剪砧、抹芽和除蘗;
4、扶正;
5、補接;
6、田間管理。
四、實習報告
1、怎樣進行選穗、采穗?
2、怎樣提高嫁接成活率?
實驗報告范文2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是通過“站點定義為”對話框中的“高級”選項卡創建一個新站點。
二、儀器用具
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并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2、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3、安裝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網頁設計軟件;
三、實驗原理
通過“站點定義為”對話框中的“高級”選項卡創建一個新站點。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執行“站點管理站點”命令,在彈出的“管理站點”對話框中單擊“新建”按鈕,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站點”命令。
2)在彈出的“站點定義為”對話框中單擊“高級”選項卡。
3)在“站點名稱”文本框中輸入站點名稱,在“默認文件夾”文本框中選擇所創建的站點文件夾。在“默認圖象文件夾”文本框中選擇存放圖象的文件夾,完成后單擊“確定”按鈕,返回“管理站點”對話框。
4)在“管理站點”對話框中單擊“完成”按鈕,站點創建完畢。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實驗開始之前要先建立一個根文件夾,在實驗的過程中把站點存在自己建的文件夾里,這樣才能使實驗條理化,不至于在實驗后找不到自己的站點。在實驗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選項,計算機一般會有默認的選擇,最后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了解清楚該選項的含義,以及它會造成的效果,否則會使實驗的結果失真。實驗前先熟悉好操作軟件是做好該實驗的關鍵。
實驗報告范文3
指導老師:
實驗目的:練習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速度=距離s用符號表示V=時間t
實驗器材:木塊木板小車刻度尺秒表實驗過程:
1、檢查實驗器材是否齊全、完好。
2、按課本23頁圖1.4-1組裝器材。
3、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要通過了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小木板的時間t1,填入表格中。
5、根據測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算出小車通過全車的平均速度v1
6、將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測出小車到小木板的距離s27、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實驗報告范文4
一、研究問題
振動分析是研究各種振動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各行各業幾乎都有涉及到振動分析,就這段時間根據自己所看的一些資料,就談一談我個人對橋梁上關于振動的分析和應用的認識。就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車輛的速度和承載重量也在不斷的提高,于是我國對橋梁的質量要求不斷增加,車輛與外界因素對橋梁之間的相互作用問題編的更加突出,車輛與橋梁的共振問題和橋梁在移動車輛的載荷作用下的耦合過程給理論分析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主要研究的問題有如下兩個個方面:
1.通過建立模型,提出假定和進行驗證分析車輛與橋梁的共振條件和預防措施。
2車輛和橋梁耦合振動所包含的各種情況還有影響因素等問題。
二、應用的方法和手段
1.建立車輛橋梁系統的振動模型
為了避開車輛輪軌和橋梁銜接是的一系列不確定的困難,我們就把車輛和橋梁看作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用彈性系統總勢能不變的原理來進行研究分析。通過系統矩陣的對號入座建立橋梁車輛的方程。把車輛的各部分視為剛體,不再考慮車輛的橫向震動只考慮豎向震動。建立具有十個自由度的車輛模型如下圖所示:
為了簡化計算,我們選取橋梁為等截面單元。
其中扭轉中心為K。單位元移差值函數取三次多項式:
V,tNVe
NNNNN2341
N113/L2/L
N222332/L/L 2
N33
2/L232/L32N4/L/L
根據彈性系統力學總勢能不變的原理,四軸車輛-橋梁由車輛和橋梁組成。單元總勢能J包括重力勢能 彈性勢能 阻尼力勢能和慣性力勢能。 車輛—橋梁單元產生的重力勢能包括車體的重力勢能 兩個轉向架的重力勢能 和四個輪的重力勢能。 單元的彈性應變能包括輪對與轉向架之間的彈性變能 車體與轉向架之間的彈性變能和四個梁之間的彎曲應變能 車輛—橋梁單元的阻力勢能包括輪對與轉向架之間的一系懸掛阻尼器的阻尼力勢能 車體和轉向架之間的二系懸掛阻尼的阻尼力勢能和梁單元的粘滯阻
尼力勢能。 車輛—橋梁單元的慣性力勢能包括車體的慣性力勢能 兩個轉向架的慣性力勢能 四個輪對的慣性力勢能和四個梁單元的慣性力勢能。
運用總勢能不變的原理列出車輛—橋梁單元的動力學方程:
運用對號入座法則,得到車輛—橋梁系統的振動方程:
得到方程之后驗證程序的正確性。通過車輛的各個參數,和選取車輛在常規的速度下運行,車輛的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均為零。把計算的結果取出與相應文獻的數值和圖形進行比較,看結果是不是吻合,如果吻合說明分析程序是正確的。
2.進行具體的分析
(1)車速對系統共振的影響分析,首先要明確當車輛以車速v通過橋梁時,載荷對橋梁的動力作用就相當一個頻率為=V的周期性載荷。如果與橋梁的自振頻率f成倍數i關系時,橋梁就會出現共振現象。
根據橋梁動力響應評判標準,橋梁豎向振動加速度極限值3.5m/s考慮軌道不平順對分析的影響,對系統進行動力響應計算,對計算結果進行系統的分析,繪出橋梁和車輛動力響應所對應的各種變化的曲線圖。根據變化圖來進一步分析車速對系統的影響。
(2)橋梁阻尼對系統共振的影響。對于一般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較小的脈沖情況下,阻尼比在百分之0.3左右,而在中小強度的振動時為百分之0.5左右。故研究橋梁阻尼時采用三種不同的橋梁阻尼比0 0.025和0.5計算的時候選取適當的橋梁跨度,采用動力分散式編組,同時不考慮軌道不平順時對系統的影響。計算出三種不同阻尼橋梁條件下的車以及橋梁的動力響應結果,同樣以變化曲線的形式描述出來。
(3)橋梁跨徑布置的影響。高速行駛的車輛通過等跨度的橋梁時,會受到橋跨繞度的連續沖擊,因而車輛可能發生共振現象。橋梁的繞度影響對于車輛來說就相當于一個頻率為V/Lb的周期性不平順。如果此頻率等于或者接近車輛自2身的固有頻率,系統就會出現共振現象。此時橋梁繞度所引起的車輛共振的臨界速度為:Vvr3.6fvLbkm/h
為了分析不同跨度對系統共振的影響,我們選取特定的車輛為研究對象,編組采用動力分散式,不考慮軌道不平順的影響,繪出各個橋跨方案下的系統動力響應隨車速的變化關系圖。
(4)考慮不平順情況下車輛—橋梁系統的動力學分析。還是選用CRH3高速列車,以及十跨等跨簡支撐橋梁為研究對象,來考慮不平順對系統的影響進行計算,并且把計算結果以圖像的結果表示出來進行分析。
3.在研究列車—曲線橋梁耦合振動分析時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立有限元模型與振動微分方程
橋梁有限元模型可采用梁單元板單元或實體單元來提高計算效率。具體建立全橋的有限元模型時,需要對模型進行合理的簡化,來減少節點和單元的數目,節約計算時間。具體簡化的項目有:基礎模型簡化,肋板式梁等代簡化。在建立列車曲線運動模型時根據相關文獻采用26個或35個自由度。在這里,采用曲線勻速運動來計算自由度。
笛卡爾坐標系下的車輛和橋梁的振動微分方程可統一表示為:
通過疊代法得到模態運動方程:
通過分析可知車輛—橋梁的耦合震動的整體分析是非線性的,將系統分為車輛軌道和橋梁兩個子系統。通過運動微分方程分析耦合振動的反應。
(2)列車在橋梁上幾何關系的位置確定
建立列車的移動坐標系,坐標轉換矩陣應考慮列車在曲線平面內的旋轉以及曲線超高引起的列車的曲線平面外的轉動。分別列出這兩種情況下的坐標轉換矩陣。在外置關系確定時,橋梁的行心與軌道的中心可假定為剛性連接。通過剛臂約束方程,轉換為軌道中心處的振型向量。若橋梁行心上的節點與輪對中心的水平投影不重合,則在重合點之間通過樣條插值得到線路中心線上任意點的中心位移。
實驗報告范文5
1、實驗方案設計
1、通過對油脂特性指標的測定,綜合訓練食品分析的基本實驗技能。
2、學會根據實驗要求選擇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方案。
3、掌握食用油脂過氧化值的測定方法
4、學會如何控制食用油脂的酸敗.
2. 實驗原理、實驗流程或裝置示意圖
油脂是膳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油脂的氧化酸敗會導致風味的延展和食品成分,如蛋白質的其他反應嚴重變質,變質的油脂會減少營養價值且對人體消化器官及其他部位產生毒性,從而成為食品衛生上的問題之一,油脂氧化酸敗的關鍵產物是脂肪酸過氧化氫物是形成羰基和羥基化合物的中間產物,此化合物通常認為,是過氧化物油脂中過氧化值是指測定1g油脂所需要的標準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它是判斷油脂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指標油樣的存放條件對油脂氧化酸敗有明顯的影響作用,因此為了防止油脂氧化酸敗速度過快油樣贏避光低溫保存,另外為了能夠準確,反映出油樣氧化酸敗中產生的過氧化氫物稱樣后必須快速進行測定。
油脂氧化過程中產生的過氧化物,與碘化鉀作用,生成游離碘,以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計算含量。
化學反應式:
油脂過氧化值(POV值)測定
精密稱取油樣2~3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使樣品完全溶解。再加入1.00mL飽和碘化鉀溶液,緊密塞好瓶蓋,并輕輕振搖0.5min,然后在暗處放置3min。取出加100mL水,搖勻,立刻用0.002188mol/m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淡黃色,加1mL淀粉指示劑,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為終點。 計算公式為:
(V2-V1)c0.1269100POV(%)m
式中:V1——樣品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2——試劑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c——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m——樣品質量g;
0.1296——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1mL相當于碘的克數。
3. 實驗設備及材料
1實驗設備:隔水式恒溫培養箱 2實驗材料:
飽和碘化鉀溶液:稱取14g碘化鉀,加10ml水溶解,必要時微熱使其溶解,冷卻后貯于棕色瓶中
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勻 0.0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
淀粉試劑:將淀粉0.5g用少許冷水調成糊狀,倒入50ml沸水中調勻,煮沸,臨時用現配;
3實驗材料:沒有添加劑的剛榨食用油
4.實驗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1分別取30g左右的食用油加入四個塑料杯中,編號1、2、3號和4號,1號加茶多酚并且放置烘箱,2號放置冰箱,3號作為常溫也就是溫度的對照組,4號放置烘箱也就是即作為溫度的實驗組,也作為抗氧化劑的對照組,根據設計時間測定所需數據。
2測量POV值:稱取2.00~3.00g試樣→ 250mL碘瓶+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樣品完全溶解+1.00mL飽和碘化鉀→密塞→ 輕輕振搖0.5min →暗處放置3min →取出+100mL水→搖勻→立即用0.002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淡黃色+1mL淀粉指示液→繼續滴定→藍色消失為終點,取相同量三氯甲烷-冰乙酸溶液、碘化鉀溶液、水,按同一方法,做試劑空白試驗。 3記錄數據,根據公式計算POV值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5. 實驗數據處理方法
表一 抗氧化劑對POV值得影響
表二 溫度對POV值得影響
計算公式為:
(V2-V1)c0.1269100POV(%)
式中:V1——樣品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V2——試劑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體積mL;
c——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m——樣品質量g;
0.1296——1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1mL相當于碘的克數。
6.參考文獻
[1] 張祿生,袁文彬,張華,張火根. 食品油脂過氧化值測定方法的研究[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xx(10)
[2] 龐瑞平. 食品中過氧化值測定時應注意問題的分析[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xx(04)
[3] 戰宇,周永強. 食品分析實驗指導.
[4] 肇立春 淺談食用油脂的氧化及其測定[J]. 糧食與食品工業.20xx(01)
教師對實驗方案設計的意見
簽名:
年月 日
二、實驗報告
1.實驗現象與結果
表一 抗氧化劑對POV值得影響
實驗報告范文6
實驗題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采用間接配制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于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于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mkhc8h4o4/g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測定
實驗編號123備注
cnaoh/mol·l-1
m樣/g
v樣/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讀數
終讀數
結果
ωh2c2o4
h2c2o4
結果的相對平均偏差
實驗報告范文7
這次社會實踐使我感觸很深,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后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
參加社會實踐不僅僅是為了工作掙錢。其目的是在于鍛煉自己,提高社會的適應能力。于是我找到了一家淀粉廠。老板看我結結實實的,并且身強體壯,就同意我留下來做實習生。工作時間從上午9點-下午2點再從下午4點-晚上8:30,雖然時間長了點,但熱情而年輕的我并沒有絲毫的感到過累,我覺得這是一種激勵,使我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觸了社會,了解了未來。在工廠里我是以打掃衛生為主,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這里,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一件工作的效率不同的人會給予不同的評價。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對于一個學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嚴寒,寒風呼嘯,我毅然踏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長達一個月的實習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個人工作的理念來規范自己在工作中的言行舉止:
1、首先要處理好與領導和同事之間的關系。
2、在上班之前制定好今日的工作計劃,并熟悉工廠里的各項規章和章程,保證上班的工作效率。
3、按時上下班、堅決做到不遲到、不早退。
4、上班時間不能接打電話,做私人事,聊天等。
5、保證工作過程中服從領導安排,處處以大局為重,維護工廠形象。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這次社會實踐結束了,經過這次實踐,我能真正體會到這一點。在工作中,在真正的社會交際中,顧客永遠是對的,你不能摻雜自己的個性。
我認為在工作中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第一,樂觀。不管遇上什么樣的困難,都要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相信會有所轉機。
第二,自信。首先自己要有自信,自信不是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作出的肯定,這樣別人才能更加相信信任你。你要對自己說"我一定能行"那你就一定能行。
第三,肯努力。我一直非常信奉一句話,"努力就有希望"不要覺得成功遙不可及,其實只要你在不停的努力你就靠成功越近,"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在努力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放棄,說不定你距離成功就差一步,而你卻放棄了!要勇于面對各種挫折,挫折并不能阻擋有勇氣的人走向成功。
第四,謙虛做人。特別對于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至關重要,我們本來對于社會上的知識知之甚少,我們千萬不能驕傲自大,自以為是,那是膚淺的表現,我們要謙虛做人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的意見,我們要耐心聽取,虛心接受。
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后,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實驗報告范文8
一. 實驗內容
(一)建立帳套。實驗內容為: 增加操作員; 建立單位賬套;進行財務分工; 備份/引入賬套數據。
(二)基礎信息設置。實驗內容:系統啟用設置;基礎檔案設置;數據權限設置。(三)總賬管理系統初始設置。本實驗是為總賬系統日常業務處理工作做準備,主要包括設置系統參數、設置會計科目體系、錄入期初余額、設置憑證類別、設置結算方式等。
(四)日常業務處理。主要包括填制憑證、出納簽字,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和資金日報表的查詢,支票登記,審核憑證、出納憑證等。
(五)期末處理。實驗內容包括銀行對賬,自動轉賬,對賬,結賬。
(六)財務報表。主要學習自定義報表和使用報表模板生成報表的方法。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二.實驗問題
(一)建立帳套。實驗的操作過程中沒有遇到很大的問題,還在適應摸索用友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二)基礎信息設置。實驗的操作過程中沒有遇到很大的問題,只是把一些公司必要的數據引入,包括部門職員檔案,開戶銀行等等,數據的設定,要關注的是人員權限的設置,設置了某個成員的角色,一些業務的處理就只能由該角色來完成,其他成員不能進入該業務指定的系統中。會計科目,開始時根據資料增加和修改會計科目,等到填制憑證時才發現要新增會計科目,更換操作員再進入“基礎數據”,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細科目,會把總賬科目的金額過渡到明細科目中。
(三)日常業務處理。在錄入憑證時,有的關系到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的會計科目的使用,則會出現該“科目系統受控不能應用”。這時我們應該調出會計科目然后找到該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統去掉,這時就能使用了。執行出納簽字時我遇到了難題。當我進入系統執行簽字時,系統提示“沒有符合條件的憑證”,我怎么也找不出原因。通過老師我才知道,原來在最初設置會計科目時我沒有將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科目分別設置為現金科目、銀行科目與現金流量科目,只有現金科目與銀行科目的憑證才能進行出納簽字。
(四)期末處理。輸入銀行對賬單時,日期不是超出范圍就不符合要求,經過老師指點發現,進入時沒有選對日期,所以銀行對賬單總是出問題。當我進行最后一步結賬時,系統提示無法結賬。在對賬中總賬與明細賬、銀行存款與對賬單等我都是相等的,應收應付系統也結轉對賬,最后在慢慢的檢查中才發現原來時有一張未記賬的憑證。
(五)財務報表。在生成的報表表頭的年月日是擠在一起的,沒有很規則的
排列,經同學指點才知道在設置關鍵字的時候,我只設置了年,忘了設置月和日了。在生成金額的時候,發現資產合計和負債與所有者權益合計金額不平,找了很長時間,才發現是我馬虎,錄計算公式的時候寫錯行了。
三. 實驗總結
本次實習是我們大學期間的第一次上機實訓,是為了讓我們對平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理論和實訓教學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已學基本理論及應用知識并加以綜合提高,學會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就業做好準備。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熟悉了會計電算化制度及運用的整個流程,也能夠更加了解用友財務軟件,更好地進行實際操作,對整個企業的預算制度及預算過程也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
會計專業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針對于此,通過對會計學等科目的學習,可以說對會計已經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關會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這些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我想我肯定會是無從下手,一竅不通。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在這里只能成為空談。于是在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認為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會計實務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這門知識。
在實訓的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自身所學知識的有限。有些題目書本上沒有提及,所以我就沒有去研究過,做的時候突然間覺得自己真的有點無知,雖所現在去看依然可以解決問題,但還是浪費了許多時間,這一點是我必須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的地方,同時也要督促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另外一點,也是在每次實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些東西感覺自己做的是時候明明沒什么錯誤,偏偏對賬的時候就是有錯誤,讓其同學幫忙看了一下,發現其實是個很小的錯誤。所以說,相互幫助是很重要的一點。這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也很關鍵的。俗話說:“要想為事業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此次實訓,我深深體會到了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在這當中我們遇到了不少難題,但是經過我們大家的討論和老師細心的一一指導,問題得到了解決。16周的實訓結束了,收獲頗豐,同時也更深刻的認識到要做一個合格的會計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還是細致嚴謹。社會是不要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所以我們要更多更快從一個學生向工作者轉變,總的來說我對這次實習還是比較滿意的,它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為我以后的學習做了引導,點明了方向,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定會有屬于我們自己的一片美好的天空!
實驗報告范文9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用數字環提取位同步信號的原理及對信息代碼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時間、同步保持時間、位同步信號同步抖動等概念。
二、實驗內容
1、觀察數字環的失鎖狀態和鎖定狀態。
2、觀察數字環鎖定狀態下位同步信號的相位抖動現象及相位抖動大小與固有頻差的關系。
3、觀察數字環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時間與固有頻差之間的關系。
三、實驗器材
1、移動通信原理實驗箱 2、20M雙蹤示波器
一臺 一臺
四、實驗步驟
1、安裝好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
2、插上電源線,打開主機箱右側的交流開關,再按下開關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對應的發光二極管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發光,CDMA系統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均開始工作。
3、發射機撥位開關“信碼速率”、“擴頻碼速率”、“擴頻”均撥下,“編碼”撥上,接收機撥位開關“信碼速率”、“擴頻碼速率”、“跟蹤”均撥下,“調制信號輸入”和“解碼”撥上。此時系統的信碼速率為1Kbit/s,擴頻碼速率為100Kbit/s。將“第一路”連接,“第二路”斷開,這時發射機發射的是第一路信號。將撥碼開關“GOLD3置位”撥為與“GOLD1置位”一致。
4、根據實驗四中步驟8~11的方法,調節“捕獲”和“跟蹤”旋鈕,使接收機與發送機GOLD碼完全一致。
5、根據實驗五中步驟6~7的方法,調節“頻率調節”旋鈕,恢復出相干載波。
6、用示波器雙蹤同時觀察“整形前”和“整形電平”,并將雙通道置于直流耦合,零電平、電壓設為一致。調節“整形”旋鈕,使整形電平置于“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用示波器觀察“整形后”的波形,并與“整形前”比較,如完全相同,則整形電平調節正確。
7、用示波器觀察接收機“BS”信號,該點即為接收機恢復出的位同步信號,將其與發射機的“S1-BS”進行比較。
8、改變系統的信碼速率,按“發射機復位”和“接收機復位”鍵,通過與發射機的“S1-BS”對比觀察“BS”信號的變化。
9、將“第一路”斷開,再連接,通過與發射機的“S1-BS”對比觀察接收機“BS”信號的變化。
五、實驗思考題
1、設數字環固有頻差為△f,允許同步信號相位抖動范圍為碼元寬度Ts的η倍,求同步保持時間tc及允許輸入的NRZ碼的連“1”或“0”個數最大值。
答:同步保持時間t c =1/△f K,允許輸入的NRZ 碼的連“1”或連“0”個數的最大值為η 。
2、數字環同步器的同步抖動范圍隨固有頻差增大而增大,試解釋此現象。
答:由公式t c =1/△f K,當固有頻差增大時,同步保持時間減小,那么抖動范圍就增大。
3、若將AMI碼或HDB3碼整流后作為數字環位同步器的輸入信號,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號?為什么?對這兩種碼的連“1”個數有無限制?對AMI碼的信息代碼中連“0”個數有無限制?對HDB3碼的信息代碼中連“0”個數有無限制?為什么?
答:可以提取位同步信號,因為整流后的AMI 碼或HDB 3 碼為NRZ 碼,自然可以
提取。對這兩種碼連 “1”個數有限制,對 AMI 碼的信息代碼中連“0”個數有限制,對HDB 3碼的信息代碼中連“”個 數無限制,因為其連零個數不超過4 個。
六、實驗圖片
實驗報告范文10
今天老師給我們開了演示實驗,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在這節課里老師給我們演示了好多實驗。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錐體上滾。當我看到這個實驗時,眼看著一個椎體從低處滾到高處并且不會在滾回來,感覺好神奇。這個設備是兩根鋼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個板子上,低的那邊間距小,高的那端間距大,一個錐體架在兩桿中間,將椎體移到鋼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錐體就自動的滾到高處去了。
這個實驗一開始讓我看的目瞪口呆,還以為有什么奇怪的東西呢 。但是經過仔細分析發現這其實只是一個錯覺。這個軌道一頭高一頭低,椎就會從低的一端滾向高的一頭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滾,但分析一下就會知道真相不是這樣的,如果是那樣的話就違背了能量定理。首先這是一個椎而不是一個圓柱體,其次這不是一個斜面而是兩條軌道,而且軌道是成八字形狀擺開的,并且高處張得開。這樣的設計會使椎處于高處時重心降低,而在低處時由于軌道變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處時的,這樣看來這個實驗就變成重心有高處向低處走的正常現象了,也就沒有違背能量定理了。
通過椎體上滾這個實驗說明了在重力場中的任何物體都具有從勢能高的地方向勢能低的地方運動的趨勢。從這個實驗中我想到了如果能把這個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們就能節約很多
能源。建筑工地可以用來運東西,醫院里可以用來運傷員,游樂園可以給人們帶來快樂。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想到有些東西表面上的東西可以把我們蒙蔽到 ,但是我們如果認真的去對待就很容易把他們識破,我們不能總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演示目的
1 通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于穩定的規律運動。
2 說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動的趨勢,同時說明物體勢能和動能之間的轉換。
二、原理
本實驗的核心在于剛體在重力場中的平衡問題,而自由運動的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總是平衡在重力勢能極小的位置。如果物體不是處于重力場中勢能極小值狀態,重力的作用總是使它往勢能減小的方向運動。本實驗演示錐體在斜雙杠上自由滾動的現象,巧妙地利用錐體的形狀,將支撐點在錐體軸線方向上的移動(橫向)對錐體質心的影響同斜雙杠的傾斜(縱向)對錐體質心的'影響結合起來,當橫向作用占主導時,甚至表現為出人意料的反常運動,即錐體會自動滾向斜雙杠較高的一端,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錐體質心保持水平)時錐體的位置,如圖1。AA1端較高,但AA1處兩橫桿向外測傾斜,較高的支撐有使錐體質心向上移的趨勢,而支撐點較寬又使錐體因其中間粗兩端細而使質心有向下移動的趨勢,兩種趨勢互相抵消可使錐體在圖4所示任何位置都處于平衡狀態。如果此時使AA1稍變寬或使BB1稍變窄,會使錐體在AA1端比在BB1端時質心位置更低,它將總往AA1(高端)滾動,從B端向A端看,如圖2所示。
AA1端處于高寬端,BB1端處于低窄端,若支撐點遇錐面相切位置如圖2所示,則當錐體滾動時,質心在水平面內運動,錐體處于平衡狀態。設BB1端固定,AA1端寬度一定,只調節其高
度,則AA1端下降,將會出現由平衡狀態上滾的現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過此時滾動雖明顯,但“往上”不明顯。故本實驗裝置高低寬窄布局要適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錐體能自動滾動即可
三 注意事項
1 錐體放在最低端
2 錐體應該放平
3 手放開時要輕輕的放,不要讓錐體掉在地上
實驗報告范文11
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資料整理回來了關于實驗報告的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幫助,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如果喜歡就請繼續關注我們的后續更新吧!
一、《軟件技術基礎》上機實驗內容
1.順序表的建立、插入、刪除。
2.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刪除。
二、提交到個人10m硬盤空間的內容及截止時間
1.分別建立二個文件夾,取名為順序表和單鏈表。
2.在這二個文件夾中,分別存放上述二個實驗的相關文件。每個文件夾中應有三個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時間: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關機時為止,屆時服務器將關閉。
三、實驗報告要求及上交時間(用a4紙打印)
1.格式: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上機實驗報告
用戶名se×××× 學號 姓名 學院
① 實驗名稱:
② 實驗目的:
③ 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圖):
④ 源代碼:(.c的文件)
⑤ 用戶屏幕(即程序運行時出現在機器上的畫面):
2.對c文件的要求:
程序應具有以下特點:a 可讀性:有注釋。
b 交互性:有輸入提示。
c 結構化程序設計風格:分層縮進、隔行書寫。
3. 上交時間:12月26日下午1點-6點,工程設計中心三樓教學組。 請注意:過時不候喲!
四、實驗報告內容
0.順序表的插入。
1. 順序表的刪除。
2.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的插入。
3. 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的刪除。
注意:
1. 每個人只需在實驗報告中完成上述4個項目中的一個,具體安排為:將自己的序號對4求余,得到的數即為應完成的項目的序號。
例如:序號為85的同學,85%4=1,即在實驗報告中應完成順序表的刪除。
2. 實驗報告中的源代碼應是通過編譯鏈接即可運行的。
3. 提交到個人空間中的內容應是上機實驗中的全部內容。
實驗報告范文12
一.原理
本方法利用鹽酸胍抑制RNA酶,勻漿裂解細胞,采用有機溶劑抽提去除蛋白質。通過選擇性沉淀RNA分子去除DNA。
二.方法
1.樣品處理
⑴組織樣品處理:取新鮮的組織樣品稱重后,剪碎成約1cm2的組織塊直接加入勻漿液中進行RNA提取,或液氮中速凍-70℃保存。
⑵貼壁培養細胞處理:用PBS洗細胞一次,吸干溶液后將培養板快速移至液氮中冷凍后轉到-70℃保存;或加入1ml勻漿至培養板中直接裂解細胞,然后將粘稠的裂解液進一步勻漿。
⑶懸浮培養細胞處理:離心收集細胞,用PHS懸浮漂洗再田心收集,若不立即提取RNA,則可經液氮速凍后轉至一70℃貯存備用。
2.加l()倍體積鹽酸胍勻漿液[至準備好的樣品細胞中,高速勻漿1min。
3.勻漿液5000g,室溫離心10min。
4.將上清移至一個干凈離心管中,加入0.1體積的3mol/L乙酸鈉(PH5.2),混勻,再加5體積預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勻,-20℃放置至少2小時。
5.5000g 0℃離心10分鐘沉淀核酸,棄上清液,室溫干燥。
6,每個提取RNA的組織或細胞樣品中,加入l0~15min鹽酸胍勻漿液Ⅱ,攪拌溶解。
7.加入2.5體積預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勻,-20℃至少放置2小時。
8.5000g 0℃離心10分鐘沉淀核酸,去上清,室溫揮發乙醇。
9.按每克組織細胞加5min的比例.分兩次加入0.02mol/L EDTA(pH8.0) 先加1/2體積EDTA振蕩l~2分鐘,3000g離心2min.吸出上清.再加另一個1/2體積的EDTA振蕩l一2分鐘.合并兩次核酸溶解液。.
10.用等體積氯仿—正丁醇(4:1)抽提核酸溶液,5000g室溫離心l0min,5000g室溫離心10min。吸出上清至另一個干凈離心管中。
11.加3倍體積lmol/L乙酸鈉 (PH7.0) 混勻,-20℃放置1h以上,此時RNA將選擇地沉淀,而DNA仍為溶解狀況。
12.5000g,0℃離心20min,沉于管底的是RNA。
13.吸去上清,用4℃預冷的lmol/L乙酸鈉(pH7.0)漂洗RNA沉淀。然后20℃ 5000g,離心20分鐘。回收RNA。
14.盡量去除上清液。按每g組織細胞1m的比例加入RNA溶解液(0.2%SDS,0.5%mol/L EDTA,pH8.0)。注意:若有SDS沉淀析出.滴加0.11mol/L NaOH調溶液pH至7.5。
15.加入2倍體積冰預冷乙醇混勻,0℃放置至少2小時,5000g,4℃離心10分鐘,RNA沉淀用70%乙醇漂洗,短暫離心后,棄上清,室溫干燥蒸發乙醇。
16.用適當小容積DEPC處理過的ddH2O溶解RNA沉淀,加入3倍體積乙醇,
-70℃保存RNA備用。用時.加入0.1體積的3mol/L乙酸鈉,混勻,12000g,4℃離心回收RNA。
三.試劑
1.鹽酸胍勻漿液Ⅰ
成分:8mol/L鹽酸胍(分子量為95.6),O.1mol/L乙酸鈉(pH5.2),5mmol/L 2—巰基乙醇,0.5%十二烷基肌氨酸鈉
配制方法:取191g鹽酸胍.加8.35m1 3mol/L乙酸鈉(pH5.2)和6.25ml 0.2mol/L 2—琉基乙醇溶液中,再加水至237.5ml,混勻后加12.5ml 10%十二烷基肌氨酸鈉,振蕩混勻溶解。
2.鹽酸胍勻漿液Ⅱ
成分:8mol/L鹽酸胍(分子量力95.6),0.1mol/L乙酸鈉(pH5.2),1mmol/L 2
—琉基乙醇,20mmol/L EDTA(pH8.0)
配制方法:取191g鹽酸胍,加日.35ml 3mol/I。乙酸鈉(pH5.2)和1.25ml 0.2mol
/L 2—巰基乙醇溶液中,再加入10ml 0.5mol/L EDTA(pH8.0)。加水至250ml混勻。
3.乙醇
4.70%乙醇
5.氯仿—正丁醇(4:l,體積比)
6.4mol/L乙醇鈉,pH7.0
7.3mol/L乙醇鈉,pH5.2
8.RNA溶解液
成分:O.2%SDS.0.05mol/L EDTA, pH8.0
四、說明
提取RNA時,要特別注意防止RNase的污染,所用玻璃器皿均應用0.1%的二乙基焦碳酸鹽(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處理。塑料器材均使用一次性用品,并高壓滅菌處理,必要時,也可用0.1%DEPC處理。
實驗報告范文13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口腔、頜面部、頸部、顳下頜關節及涎腺的檢查方法和正確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書寫基本格式。
[實驗內容]
1. 口腔檢查。
2. 頜面部檢查。
3. 頸部檢查。
4. 顳下頜關節檢查。
5. 涎腺檢查。
[實驗用品]
教科書、器械盤、口鏡、鑷子、探針、橡皮手套或指套。
[方法和步驟]
1. 口腔檢查
(1) 口腔前庭檢查:參照口腔內科檢查方法,取正確的醫病體位,用口鏡、指套依次檢查唇頰粘膜、牙齦、唇頰溝及唇頰系帶情況。注意有無顏色異常、瘺管、潰瘍或新生物,腮腺導管口有無紅腫、溢膿等。
(2) 牙及牙合關系檢查 ①牙:參照口腔內科檢查,用口鏡、鑷子、探針以探診和叩診的方法檢查牙體硬組織、牙周和根尖周等情況。注意是否有齲壞、缺損、探痛及牙松動等。②牙合關系:參照口腔正畸科檢查,區別正常牙合和牙合錯。③張口度:用直尺測量上、下正中切牙切緣間的垂直張口度。
(3) 固有口腔及口咽檢查:借助口鏡依次檢查舌、腭、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顏色、質地、形態和大小,注意有無充血、腫脹、潰瘍、新生物和缺損畸形;注意舌質和舌苔的變化;觀察舌、軟腭、舌腭弓、咽腭弓的運動,有無肌肉癱瘓。必要時還應檢查舌的味覺功能。在檢查口底時應注意舌系帶和頜下腺導管開口的情況,用雙合診的方法檢查唇、舌、頰及口底是否存在異常腫塊。
2. 頜面部檢查
(1) 表情與意識神態檢查:根據面部表情變化,判斷是口腔頜面外科疾病的表現,還是全身疾病的反映。同時可了解意識狀態、體質和病情輕重。
(2) 頜面部外形與色澤檢查:觀察與比較頜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對稱、比例是否協調、有無突出和凹陷。皮膚的色澤、質地和彈性變化等。
(3) 面部器官檢查:觀察眼、耳和鼻等情況。如用尺或目測瞳孔大小、用尺測量瞳孔是否位于同一平面,用電筒測對光反射是否存在等,觀察眼球的上下左右運動、視力及有無復視等;分別用額鏡及擴鼻鏡檢查耳、鼻有否液體滲出、畸形及缺損等。
(4) 病變的部位和性質:病變的部位、大小、范圍、深度、形態及有無移動度、觸痛、波動感、捻發音等體征,另外還需進行面部左右對稱部位的棉絲拂診試驗及“板機點”檢查。
(5) 語音及聽診檢查:檢查有無病理語音、舌根部腫塊的含橄欖語音、蔓狀血管瘤的吹風樣雜音、顳下頜關節的彈響等。
3. 頸部檢查
(1) 一般檢查:注意觀察頸部的外形、色澤、輪廓、活動度、有否腫脹、畸形、斜頸、潰瘍及瘺管。
(2) 淋巴結檢查
1) 明確淋巴結捫診的重要性,了解淋巴結的引流解剖區。
2) 捫診手法應注意輕柔,醫師可站在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
3) 捫診順序:環行鏈淋巴結--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面頰部、下頜下、頦下。縱行鏈淋巴結--頸深上、中、下淋巴結以及脊副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
4) 捫診時注意使患者肌肉放松,如檢查下頜下三角時囑患者低頭偏向患側,以食指、中指輕捫下頜下區,如檢查頸深淋巴結群時應請患者頭偏轉向患側,以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置于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后及深部觸摸,自上而下仔細檢查。
5) 記錄各區淋巴結的數目、大小、性質、硬度、活動度等情況。
4. 顳下頜關節檢查
以兩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內,向前方觸診,以兩手拇指分別置于兩側耳屏前關節外側,囑患者作張閉口運動,檢查髁狀突的動度及有無彈響、摩擦音等;各關節區及咀嚼肌群有否壓痛;張口度及側向運動度;另外還需檢查面部左右是否對稱、下頜骨各部位有否畸形、上、下頜中線及切牙中線是否居中,下頜運動有否偏斜及關系是否良好。
5. 唾液腺檢查
腮腺觸診一般以示、中、無名三指平觸為宜,忌用手指提拉觸摸;下頜下腺及舌下腺的觸診則常用雙手合診法檢查(見教材中圖示)。另外還需檢查各腺體的大小、形態、有否腫塊,口內的導管有否充血、腫塊、變硬、有否結石,以示、中、無名三指平觸并由后向前檢查腮腺及下頜下腺的分泌液情況等。
6. 簡述門診病史及病房病史書寫的格式與要求。
(1)門診病史:初診病史通常由主訴、病史、檢查、診斷、處理、建議和治療計劃、簽名7部分構成。
(2)病房病史:通常由一般記錄、主訴、現病史、過去史、個人史、生長發育史、月經生育史、家族史、體格檢查(全身檢查與專科檢查)、記錄實驗室及影像學等檢查結果、診斷、治療計劃和簽名等諸多部分構成。
實驗報告范文14
霉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生活。環境中影響霉菌生活的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溫度、氧氣、食物種類等;生長在同一塊食物上的霉菌之間的相互影響則屬于生物因素。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主要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實驗以課外活動形式,由學生在家庭完成。 【活動目標】
1.嘗試通過探究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
2.學習設計簡單的表格用以記錄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
3.練習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的過程,解釋溫度是否影響霉菌的生活。 【材料器具】
饅頭2塊(或面包)、干凈的食品袋2個、冰箱。 【方法步驟】
1.提出問題: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呢2.嘗試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作出假設。
你認為影響霉菌生活的是: 。3.設計實驗方案進行研究
影響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每個實驗通常只研究一個可變因素。本實驗首先探究的可變因素是: 。(溫度或濕度)
4.實施實驗并記錄
每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兩組食品表面的變化,直至最初長出的霉菌變色。要堅持每天做好觀察和記錄:
注意:(1)你們可以用文字或繪圖的方式記錄實驗現象,也可以配以照片。(2)記錄應真實,并盡可能詳細。
海陽中學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
(4)請用繪圖或照片的方式展示兩組實驗的最終結果。
5.分析實驗現象
檢驗預期與實驗結果是否完全一致,如果存在差異,你們的解釋是:
你們對最終實驗結果的解釋是:
實驗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們是如何克服的
6.你們得出的結論是: 【討論】
1.你們認為選用什么樣的食品容易長出霉菌
2.你們的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和其他組的一致嗎
【思考】
1.如果想要“探究不同食品對霉菌生活的影響”,你將如何設計實驗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呢
2.你如何設計實驗探究其他條件(如濕度、氧氣等)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實驗報告范文15
一、實驗名稱:
建立對等網
二、實驗目的
(1)熟悉10BASE-T星型拓撲以太網的網卡,線纜,連接器等網絡硬件設備。
(2)熟悉WINDOWS中的網絡組建及各參數的設置。
(3)理解對等網的特點。
三、實驗環境
此實驗的環境基本要求是在一個只有3臺計算機和1臺打印機的小型實驗室里建立一
個記憶Windows的對等網絡,物理結構為10BASE-T以太網。各計算機組成一個工作組,工作組中的用戶可以相互共享硬盤,打印機和應用程序。
四、實驗步驟
1、利用老師分發的水晶頭連接自己的網線:網線有兩種做法,一種是交叉線,一種是平行線交叉線的做法是:一頭采用568A標準,一頭采用568B標準平行線的做法是:兩頭同為568A標準或568B標準,(一般用到的都是568B平行線的做法)568A標準:綠白,綠,橙白,藍,藍白,橙,棕白,棕568B標準: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
2、數據的準備數據的準備包括擬定基計算機個打印機的名稱,網卡的類型及參數設置與所使用的協議及其參數,在網絡中使用了TCP/IP協議,他是網絡中唯一的協議,所設置的數據如下表所擴展插槽中。
3、添加網絡組建:
(1)安裝網絡適配器,在控制面板中添加新硬件
(2)添加網絡協議,修改IP地址和子網掩碼如上表。
(3)添加網絡用戶,在網絡->配置->中添加,服務,選擇網絡服務中,添加用戶。
(4)添加網絡服務,在網絡->配置中設置文件和打印機共享,選擇“允許他們訪問我的文件夾”。
4、標示計算機
在“網絡”對話框中,單機標識選項卡,輸入計算機名,工作組名,計算機說明可以默認。
5、設置訪問控制
在“網絡“對話框中,選擇“訪問控制”選項卡,選擇“共享網絡控制“,這只訪問本計算機的每個共享的資源的口令,其它計算機用戶必須知道此口令才能使用使用共享網絡文件或打印機。
6、共享網絡資源
重啟各個計算機,在出現登錄對話框中輸入一個用戶名及其密碼后,單機“確定“按鈕既登錄到本機。同時可以使用網絡中的共享資源,用戶名和密碼是用戶任意設定的第一次使用某個用戶名登錄時需要確認輸入的密碼。
五、實驗心得和總結
這次實驗,是對等網的建立。首先是老師給我們介紹一些對等網的知識,然后老師又講解了網線的制作。雖然在制作網線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很仔細,但是第一次做的水晶頭還是有一根線不合格。于是,又重新開始做,這一次更加仔細小心;終于,最后將網線做成功了。建立對等網之后,在對等網中的所有電腦就可以實現共享了。也就是說,總線型網絡是將所有電腦連接在一條線上,使用同軸電纜將他們連接起來。實驗之前,總感覺對等網比較神秘;通過這次實驗,我對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加深了我對對等網概念的理解。總之,這次實驗,我收獲很大。
【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實驗報告實驗報告11-16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實驗報告總結01-27
實驗報告評語01-22
教育實驗報告05-01
示波器實驗報告08-09
實驗報告范文08-15
科技實驗報告09-22
化學實驗報告07-15
解剖實驗報告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