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初中物理實驗報告3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探究式學習的課堂教學是物理新課程教學的亮點,探究式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親近生活、親近社會的空間,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感悟探究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物理探究報告是學生對物理探究活動過程的記載和探究結果的書面匯報,同時也是教師進行科學探究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指導好學生寫物理探究報告是初中物理探究教學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的一種重要形式。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結合物理教學,逐步滲透物理探究實驗各個環節,由簡到繁,分步指導學生寫物理實驗報告,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一.實驗現象的觀察與描述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分析與論證環節中要求“能初步描述實驗數據或有關信息。”八年級學生初學物理,在開學第一課中,我就讓學生知道,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的。因此,要學好物理,一定要善于觀察,且是有目的的觀察。如在聲現象的教學中,撥動張緊的橡皮筋,觀察橡皮筋的變化;在演示“真空罩中的鬧鐘”實驗中讓學生注意聲音的變化,使學生做到有目的的觀察,并要求學生說出觀察的結果,即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樣學生對于實驗現象的描述,就會有的放矢。以后要求學生逐步做到由口述到筆錄,學生就會自然過渡,感覺寫物理實驗報告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
二.實驗數據的記錄與表格設計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初中物理實驗要求學生會使用相關儀器進行測量,如刻度尺、溫度計、停表、天平等。這樣的物理實驗報告的填寫就是實驗數據記錄。最初的實驗中我將實驗記錄表格設計好,在學生對儀器的使用方法已經掌握后,要求學生使用測量儀器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結果填入表格中。在“光反射時的規律”實驗中實驗記錄表格如下:
實驗記錄:
實驗次數入射角α反射角γ
1
2
3
這類實驗不要求學生寫出“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這兩個要素,“分析與論證”可以改成“測量結果”。但填寫實驗數據時一定要強調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
設計實驗記錄表格也是實驗報告內容之一,我開始是要求學生將實驗記錄填入現成的表格,后來指導學生自己設計表格,學生逐漸總結出:表頭的內容一般為實驗次數、要測量的`量、要計算的量等,學生自己設計好表格之后,加以展示,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獲得成功的樂趣,極大的增強了自信心。
三.實驗結果的分析與交流
學生實驗的根本目的就是從各種實驗現象、數據中找出物理規律和得出結論。初中物理實驗除了測量性實驗,大部分是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總結物理規律。在測量性實驗中,我只要求學生做到對實驗操作、儀器使用說出或寫出自己的收獲和不足,并思考今后如何改進;在驗證性實驗中除了做到上述要求外,就是對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分析結論前先要注意本次實驗目的,然后對現象或數據出現的普遍規律進行總結。如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在完成有關測量后(如下表),分析實驗目的是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因此實驗記錄中哪些物理量的變化造成機械效率的改變就是分析的重點。
學生可能會在最初分析時感覺有些困難,我就采取了填空式的實驗結論,如本實驗結論可以設計為:分析第1、2、3次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當其它條件一定時,______。通過分析第1、4、5次實驗數據,得出。這樣學生在前面問題的引領下,很自然的寫出第二空的結論。(由于初中物理重點考查控制變量法,很多實驗中也用到了此方法,所以寫出結論時注意表達出結論的得出是在哪個物理量被控制不變,培養學生物理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四、實驗步驟的練習與設計
在學習了一學年的物理以后,學生們已經逐步掌握了以上實驗報告的環節,并能比較熟練的填寫實驗報告單。但對于實驗設計還是一個薄弱環節,這部分環節我是這樣指導學生的:從八年級下開始學生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就將報告單中的實驗步驟設計為填空式,如下:
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1按照電路圖連接實驗電路。開關處于.
2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1V,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記入表格中。
3改變位置,使電壓表示數變為3V,再次讀出示數,并記入對應表格。
4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電磁鐵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1、將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電流表與電磁鐵連成電路。
2、將開關閉合或打開,觀察通電、斷電時,電磁鐵對大頭針的吸引情況,判斷電磁鐵磁性的。
3、將開關合上,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流,從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情況對比電磁鐵的變化。
4、將開關合上,使不變,改變電磁鐵的接線,增加通電線圈的匝數,觀察電磁鐵的變化。
由于填空式實驗報告給出一部分設計思路的提示,進行填空式報告主要是讓學生在填空時思考實驗關鍵點、這樣設計的原因,當然實驗步驟也是為實驗目的服務的,每做一個實驗前,我都會讓學生思考:要完成這一目的,需要測量那些物理量,哪些量需要變化,哪些量要保持不變,怎樣做才能實現你的想法。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在明確實驗目的之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需要哪些器材呼之欲出,大部分學生能夠設計出基本實驗步驟,互相討論之后加以完善,實驗設計能力大大提高。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2
一【實驗名稱】用天平、量筒、燒杯等實驗儀器測定牛奶的密度
二【實驗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牛奶的密度。
三【實驗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碼、量筒、燒杯。
四【實驗原理】ρ=m/V 。
五【實驗方法(步驟)】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按天平使用規則調節天平平衡;
2.將適量的液體加入到燒杯中,用天平稱量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記錄于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
3.將量筒放在水平臺面上,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示數并記下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4.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下的液體的質量m2,記錄于表格中;
5.根據ρ=(m1-m2)/V,計算出牛奶的密度;
6.為確保測量準確,可進行多次測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3
一、分析一個典型實驗,闡明一類實驗規律
根據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就實驗內容來講,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有關制取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的實驗;有關闡明概念,證明基本理論和定律的實驗;有關研究物質的性質和各類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實驗;有關定量方面的實驗。
一般說來,每一類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等方面總有規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講每一類實驗中的第一個實驗時,首先向學生分析這類實驗的設計原理和內容要求。而后再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在此基礎上師生通過分析、對比,共同總結出這類實驗的規律,以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如通過“粗鹽的提純”的實驗,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制取純凈的晶體物質的實驗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規律。在實驗原理和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著重掌握:①組成混合物的各種物質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類物質的性質和它們之間能否相互發生反應(若能反應,需要弄清反應條件)。在實驗技能方面讓學生掌握:①所用各種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關物質的溶解、過濾、結晶、再結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確選擇儀器的原則,正確選用儀器
實驗中,培養學生準確地選擇儀器,是保證實驗順利完成的前提之一。為此,我們從下述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選擇儀器:中學化學教材里,討論化學反應的條件有:常溫、加熱、加壓、催化劑、光和電等。根據不同的反應條件、反應物的性質來制取新物質時,所需要的儀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在初中化學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著重向學生闡明兩點:①凡是對固體物質進行加熱制取氣體時,均可采取制取氧氣的這套反應裝置;②集氣的方法和操作,應根據氣體的溶解度、對空氣的相對密度、常溫能否與水或空氣中任一成分反應等因素而定。
因為我們在講氧氣時進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講氨氣、甲烷等氣態物質時,就可以從啟發學生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裝置,來完成制取上述物質的實驗。
2、根據控制化學反應速度的要求來選擇儀器:在實驗室里,為了達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種物質,有些反應需使反應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則反之。為此,在實驗中,要采用適應這些要求的裝置。如我們在講實驗室里制取氯氣時,就著重向學生講明教材中選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的理由。這樣分析、講解,使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就能正確地選好儀器。
三、分析典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不僅是保證安全和實驗效果的先決條件,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所必需的。在這方面,我們除按實驗原理、要求提出有關的操作內容和要求外,還著重講了下述幾點:
1、剖析一個典型實驗,講清一類實驗的操作內容:如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實驗分析,可歸納總結出下述操作內容:①儀器的選擇、連接和固定:②裝置氣密性的檢查;③藥品的取用;④加熱方法;⑤氣體的凈化和干燥;⑥氣體的收集和放置;⑦裝置的拆卸。
對這些操作,都應講清它們的知識、理論根據。譬如在實驗室里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混和加熱制取氯氣時,由于濃鹽酸有揮發性,水的沸點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氣中可能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飽和的氯化鈉水溶液洗滌,不能用水,這是因氯氣與水能發生下列反應:C12+H20HCl+HC10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濃度,可使平衡向左進行,以減小氯氣的溶解度。又根據氯氣的性質,要想干燥氯氣,只能選用液體或顆粒狀的酸性干燥劑,通常用濃硫酸做干燥劑。
2、通過對某些實驗操作的分析,向學生闡明實驗操作的要點:我們在分析某些實驗操作時,為了讓學生學得會,記得牢,總是把操作要點總結成幾個字或幾句話,讓學生便于記憶。如在配制一定體積的摩爾濃度溶液時,在分析演示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稱(對固態溶質要稱,液態溶質要量)、溶(溶解)、洗(洗滌溶解時容器的內壁)、稀(稀釋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四、培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寫實驗報告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同學即使到了二年級也還不能較好地寫出實驗報告。其原因是有些學生不知道在實驗中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記錄什么。有些學生對實驗報告寫什么和怎樣寫還不了解。因此,他們常常把實驗報告寫得雜亂無章,空洞無物。為此,我們從第一節化學課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其具體做法是:
1、在演示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為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我們對現行中師化學教材中所講到的現象進行歸納、綜合。有光、熱、聲、態(狀態)、顏色、氣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燒等等。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象內容來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于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么,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
2、采取具體措施,培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為培養學生寫好實驗報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實事求是地認真觀察、分析,并記錄于表的空格中,經過幾次填寫,學生就能比較正確、熟練地對實驗進行觀察記錄,做出解釋和結論。培養了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3、培養學生繪制裝置圖的能力:寫好實驗報告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正確地繪制裝置圖。過去學生繪的裝置圖往往比例失調,難以辯認。近年來,我們在培養學生繪制裝置圖方面,首先分析各種儀器的構形,找出每件儀器各部分線條的比例關系及每件儀器部分線條之間的比例關系,作反復的繪圖練習,使學生在寫實驗報告時能迅速而正確地畫出裝置圖。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7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4-30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5-16
(優秀)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1-12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5篇)11-06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4篇)09-07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精選15篇)08-17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精選16篇)05-09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匯編15篇11-06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集錦1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