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實驗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實驗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實驗報告1
一、實驗目的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統的安全性
2、熟悉Windows操作系統的安全設置
3、熟悉MBSA的使用
二、實驗要求
1、根據實驗中的安全設置要求,詳細觀察并記錄設置前后系統的變化,給出分析報告。
2、采用MBSA測試系統的安全性,并分析原因。
3、比較Windows系統的安全設置和Linux系統安全設置的異同。
三、實驗內容
1、配置本地安全設置,完成以下內容:
(1)賬戶策略:包括密碼策略(最小密碼長度、密碼最長存留期、密碼最短存留期、強制密碼歷史等)和賬戶鎖定策略(鎖定閾值、鎖定時間、鎖定計數等)
(2)賬戶和口令的`安全設置:檢查和刪除不必要的賬戶(User用戶、Duplicate User用戶、測試用戶、共享用戶等)、禁用guest賬戶、禁止枚舉帳號、創建兩個管理員帳號、創建陷阱用戶(用戶名為Administrator、權限
設置為最低)、不讓系統顯示上次登錄的用戶名。
關于實驗報告2
白色污染,全名“塑料袋垃圾污染”,是導致地球巨人皮膚潰爛的元兇之一。為了進一步探明這種物質的危害性,根據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如下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探究白色污染的化學性質
實驗一:白色污染的強氧化性
實驗用品:塑料袋、食物、菜市場、超市。
實驗步驟:1、先取適量食物與塑料袋配成混合物2、將食物與塑料袋的混合物放入盛有過量商品的超市或菜市場內充分反應。連續振蕩3-5分鐘。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塑料袋與食物發生強烈的化合反應,塑料袋被商品吸附,生成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雜質――垃圾。
反應式:塑料袋+食物=超市或菜市場垃圾(不易分解)+刺激性氣體
實驗二:白色污染與環境的置換反應
實驗用品:塑料袋、居民小區、垃圾筒適量
實驗步驟:1、將塑料袋置于居民小區內,觀察
現象2、取少量垃圾筒與塑料袋混合,即發生強烈反應。持續幾天后,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塑料袋因有廣泛的活動空間而漫天飛翔,并且造成視覺污染。
2、垃圾筒與塑料袋反應后,立即產生一種特殊固體——蒼蠅。
3、靜置幾天后,還會有一股刺激性氣體生成
反應式:塑料袋+垃圾筒=蒼蠅+刺激性氣體
實驗三:白色污染的還原性
實驗用品:常用塑料袋、工廠、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
實驗步驟:1、將常用塑料袋與工廠反應,觀察現象2、將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與常用塑料袋混合,并置于工廠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常用塑料袋經過物理變化與化學反應相結合后形成商品包裝袋。2、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與塑料袋反應后生成各種各樣帶微量毒性的食品。
注意:由于此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并且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極大,因此各工廠不得采用此方法生產塑料袋,以免給地球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反應式:塑料袋+食物=包裝袋+食品(含微量毒性)
探究感想:通過上述探究實驗,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危害,也給我們廣大青少年以深刻的反思:打敗“白色污染”,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應該采取的措施:國家限制塑料袋的生產,堵住白色垃圾之源公民應提高環保意識,拒用塑料袋,使其無用武之地。不久,地球巨人的皮膚定會逐漸痊愈,變得更加美麗健康。
關于實驗報告3
一.實驗內容
學 院: 專 業 年級: 學 號: 姓 名: 實驗日期:
(以下正文為小四號字體,1.5倍行距,兩端對其) 一. 實驗原理
血液中的白細胞經過瑞
二. 實驗內容與步驟
① 采集血液樣品,制備血涂片,經瑞氏染色后,放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② 先于10倍鏡下觀察血涂片的質量、血細胞是否凝集、是否有寄生蟲,再
三. 實驗結果
(請寫出原始數據與結果的`推算過程,檢查結果與正常參考范圍相比,是否正常等。有遇到典型的結果與現象,請用手機拍攝、加工后貼于此處)
表一 白細胞分類計數表
四. 討論
(請針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如果檢測結果符合預期或在正常參考范圍內,請分享實驗的注意事項及成功經驗;如果檢測結果與預期不符,或超過正常參考范圍,請分析原因(包括技術原因、影響因素、病理或生理原因)等。)
1. 從實驗結果看,病人各類白細胞百分比正常,提示無病理或生理性異常。 2.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綠染的網織紅細胞,但由于該實驗的染色方法是針對白細胞進行染色,所以觀察到的網織紅細胞并不是實驗室觀察的最佳方法,應該使用如煌焦油藍等其他染色方法進行觀察。
關于實驗報告4
實驗名稱: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
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并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
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并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并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并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才會永遠為你敞開。
實驗時間:11月28日
關于實驗報告5
一、【實驗目的】
1、掌握表面活性劑的原結構、性質和應用;
2、了解洗滌劑配制流程和性能表征方法;
3、學會用白度儀測定所配制洗滌劑的洗滌效果。
二、【實驗背景】
洗滌劑在工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其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劑是物化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概念。圍繞洗滌劑的配制和表征這一課題,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同時這一知識性和生活常識性的物質。
三、【實驗原理】
1、洗滌劑配方原料選擇因素:
①價格因素
②從洗滌的角度看,配制的洗滌劑要具有洗滌、潤濕、增溶、氣泡和消泡、乳化等作用,以滿足去除污垢的作用;
③為使所配制的洗滌劑發揮作用,需要添加一些具有特定性質的組分,來調節洗滌劑的酸堿度以及來自于雜質元素的影響;
④為使所配制的洗滌劑具有好的應用性能,有時需要通過在洗滌劑中加入特別組分,如使其具有漂白、消毒等作用;
⑤從環保的角度出發,還要求使所使用的藥品具有較好的生物易降解性能。
2、洗滌劑具有洗滌效果的機理:
洗滌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具有兩親結構,在清除固體表面粘附污物的洗滌過程中,可通過一個物理、化學過程,明顯降低體系的表面張力,并發生潤濕、乳化、分散、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最終在其他組分和外界機械攪拌因素的協同作用下,使唔夠得到清除。
3、表面活性劑的分類:
根據所具有的功能基團的差異,表面活性劑可分為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兩親表面活性劑及特種表面活性劑等。其中,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在價格、洗滌效果、生物降解性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使用廣泛,是現在使用的絕大部分洗滌劑的主要成分。
試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椰子油酸、粗鹽、檸檬酸、三聚磷酸鈉、氫氧化鈉、脂肪酸聚氧
乙烯醚、水
儀器:SBDY型數顯白度儀、量筒、燒杯、托盤天平
四、【實驗步驟】
1.洗滌劑的配制
根據實驗原理中多用洗潔精的配方,依次加入下列藥品配制洗滌劑,順序和用量為: 水(70g)——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0g)——粗鹽(2g)——三聚磷酸鈉(4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9g)——椰子油酸(3g)——檸檬酸(1g)——氫氧化鈉(1g)
2.洗滌劑效果的測試(利用白度計測定所配制洗滌劑的洗滌效果)
①白度計的校正:用已知白度的白板校正儀器;
②用白度計測定布條在洗滌前的白度;
③將白布條弄臟,如在窗臺上擦拭;
④用白度計測定弄臟了的布條的白度;
⑤用剛剛所配制的洗滌劑清洗弄臟了的布條,洗滌干凈后吹干;
⑥用白度計測量洗滌劑洗滌后布條的白度。
五、【實驗現象記錄及數據記錄與處理】
1、各配料加入的順序及現象:
2、洗滌劑的性狀:
經不斷攪拌,本次實驗所配制的洗滌劑,為乳白色粘稠液體,泡沫潔白均勻細膩,防止一段時間液體穩定不分層。雙手直接接觸洗滌劑一會后明顯感覺手部皮膚有緊繃感。
3、白度儀測量數據記錄與處理
去污效率DE=(Rw-Rs)/(R0-Rs)×100% =(56.9-40.3)/(85.2-40.3)×100%=36.97%
六、【本次實驗中共選擇了8種組分,其對應的作用為:】
①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性能:屬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中性,具有良好的去污、濕潤、乳化、分散能力。能產生豐富的泡沫,且易于用穩泡劑使之穩定,其泡沫又便于用抑泡劑進行調節使之符合低泡配方的要求;增溶效果顯著;直連結構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與三聚磷酸鈉一起使用時, 其性能更加優異。親水基團(磺酸基)與疏水基(烷墓苯)間的聯接是C一S鍵, 因而它的耐水解穩定性很好在熱的堿或酸中很穩定。磺酸本身也可溶于水并完全電離,可在低pH 值條件下使用。
用途:烷基苯磺酸納對顆粒污垢,蛋白污垢和油性污垢有顯著的去污效果,對天然纖維上顆粒污垢的洗滌作用尤佳,去污力隨洗滌溫度的升高而增強,對蛋白污垢的作用高于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廣泛應用于洗衣粉、餐具洗滌劑及工業清潔劑中。
②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勻染劑AN):
性能:屬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優良的去污、乳化、緩蝕、發泡性能和抗硬水性能,溫和的洗滌性質不會損傷皮膚。在各種pH 下都可以使用,并表現為非離子(堿性或中性溶液中)或陽離子(在酸性溶液中)特性。將高活性產品加到規定數量的水中去,同時加以攪拌。而不要將水加到高活性原料,否則便可能導致凝膠的形成。
用途:在紡織工業中主要用作染色助劑。也常用在人造絲生產中,不但可以增強纖維絲的強度,還可保持噴絲孔的清潔,防止污垢的沉積。在石油煉制工業中使用可以抑制酸氣對金屬設備的腐蝕,提高設備利用率。在工業洗滌劑中可以作助劑成分。
③椰子油酸:
椰子油脂肪酸的一種重要的下游產品之一。CDEA屬于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沒有濁點。性狀為淡黃色至琥珀色粘稠液體,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發泡、穩泡、滲透去污、抗硬水等功能。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呈酸性時與之配伍增稠效果特別明顯,能與多種表面活性劑配伍。能加強清潔效果、可用作添加劑、泡沫安定劑、助泡劑。在水中形成一種不透明的霧狀溶液,在一定的攪拌下能完全透明,在一定濃度下可完全溶解于不同種類的表面活性劑中,在低碳和高碳中也可完全溶解。
④三聚磷酸鈉:
性能:洗滌劑中不可缺少的優良助劑,提高洗滌劑的去污效果。三聚磷酸鈉具有螯合鈣、鎂、鐵等離子的性質,能軟化水;也是洗滌劑的膠溶劑、乳化劑,對蛋白質有膨潤、增溶作用,有明顯的解膠效果,對脂肪物質起促進乳化作用,對塵土等固體污垢有分散作用,增強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降低臨界膠束濃度,起到降低表面活性劑用量和增強去污力的雙重作用;能使液態、固態微粒更好的溶于液體(如水)介質中,使溶液外觀完全透明,好像真溶液一樣,即增溶作用。同時,三聚磷酸鈉水溶液呈弱堿性(1%水溶液的PH值約為9.7),也是良好的緩沖劑,所以,即使有酸性污垢存在,三聚磷酸鈉也能使洗滌液保持一定的堿度,有利于酸性污垢的除去;它還可以吸收水分防止洗滌劑結塊。
用途:主要用作合成洗滌劑的助劑,用于肥皂增效劑和防止條皂油脂析出和起霜。對潤滑油和脂肪有強烈的乳化作用,可用于調節緩沖皂液的PH值。
⑤氫氧化鈉:
作洗滌助劑,保持洗滌液的pH值在堿性范圍,可以提高表面活性劑。對污垢特別是油性污垢的洗凈能力。因為多種表面埔活性劑的去污能力都受pH值的影響,而在堿性介質中去污能力較強。另一方面天然油脂污垢噌中含有30%左右的游離脂肪酸,在洗滌劑中加入一定量堿,可以與脂肪酸反應生成肥皂,有利于把油脂乳化、分散達到去污目的。以這種目的加入的洗滌助劑有碳酸鈉、三聚磷酸鈉等。碳酸鈉的堿性作用較強,缺點是有時它會與水中鈣離子生成碳酸鈣沉淀。而各種磷酸鹽和硅酸鹽它們耐硬水性能好在水中還能形成活性膠體因此使用效果較好
⑥檸檬酸:
調節洗滌劑PH值至6.5-7.5.作為助洗劑,能有效改善洗滌產品的性能,是一種優良的鰲合劑。工業生產中,檸檬酸和改性檸檬酸可制成一種無甲醛防皺整頓劑,用于純棉織物的防皺整理。不僅防皺效果好,而且成本低。
⑦粗鹽:
氯化鈉和硫酸鈉等中性電解質鹽類本身并沒有洗滌能力,但它們加入表面活性劑水溶液中會促進表面活性劑臨界膠束濃度的降低,促進膠束形成、表面活性的提高,有使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降低,使表面活性劑在污垢和清洗物體表面的吸附能力增強,從而使表面活性劑的洗滌能力提高。
⑧水:作為溶劑,能使各組分混合均勻
2、本實驗的去污效率DE=36.97% ,偏低。分析原因,可能有:
①洗滌劑本身去污效果不佳。投料順序可能沒有按最佳的`順序加入,導致在配制過程中某些原料相互間發生了化學反應等,從而降低了它的功效。
根據部分文獻資料顯示,投料的順序應為:
先加表面活性劑,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熱溶解到水中,慢慢攪拌,使其完全溶解)、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椰子油酸,氫氧化鈉、檸檬酸等洗滌助劑稍后加,鹽最后加入,作用調節到所需粘度。調節之前應把產品冷卻到室溫或測粘度時的標準溫度。
②白布上的污染物并為標準污染液,污染成分可能單純為某種物質,不均勻且時間久,此外,白布本身污染度不高,所以污物不易洗去,且洗滌時間短,若增加洗滌浸泡時間效果會更好。
③實驗所測原始白布白度R0并非污布沾污前的白度,計算結果有誤差。
七、【注意事項】
本實驗的關鍵在于洗滌劑配方的選擇,配方中每一種藥品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有時會有協同效果,有時也會有不好的作用。所以配制洗滌劑時,要根據藥品的性能特點,使用具有同樣功能的藥品進行替換,也可達同樣洗滌效果。
八、【提問與思考】
1、洗滌劑中加入堿性物質有何作用,有何弊端?
答:洗滌劑中加入堿性物質,能有效去除衣物上的污漬,因為衣物上的常見污垢大多是有機污漬,顯酸性,故洗衣粉洗衣液中大多加入了一定數量的堿性物質;但過量的堿性物質會對皮膚和衣物帶來傷害,同時,堿性物質易與硬水形成沉淀,所以洗衣粉中過多的堿性物質便會導致洗滌時形成大量的沉淀,直接影響洗滌效果。
2、三聚磷酸鈉的作用是什么?現在的替代品有哪些?
三聚磷酸鈉(STPP)是最早的工業化生產并廣泛使用的洗滌助劑,它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等表面活性劑配合使用時可以產生理想的協同作用,能賦予洗滌劑極佳的去污能力及洗滌效果,而且其價格低廉,因此一度被視為洗滌劑的“黃金搭檔”。但含磷洗滌廢水等生活污水排放對某些特定水體的富營養化貢獻較大由此掀起了代磷洗滌助劑研發與應用的高潮。
目前,代磷助劑的技術發展方向主要是離子交換劑,主要有一下幾大類:
① 4A沸石
是人工合成的鋁硅酸鹽白色晶體,最早替代三聚磷酸鈉并工業化生產應用的無磷洗滌助劑,也是目前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應用的代磷助劑。目前,4A沸石因其生產成本低、原料來源豐富、工藝成熟、無污染等優點已成為代磷洗滌助劑的首選。但同時,4A沸石生產中還應該加大資源綜合利用率,在合成4A沸石的同時聯產其他化工原料,進一步提升綜合效益。
② 層狀結晶二硅酸鈉
是在高溫處理下由非晶態無定型二硅酸鈉經加工處理轉化為硅氧四面體有序排列的晶態硅酸鹽,它伴生的有δ、β、α及γ四種晶型。其中,δ晶型的助洗效果最好,而且熱穩定性強、容易生成。由于它具有層狀結構,粉末手感細滑,加入到洗衣粉中對織物無損害。晶層中的鈉離子還能與水中的鈣、鎂離子進行交換,將其牢牢吸附到晶層中,其軟化水的能力強于4A沸石。同時,δ晶型還具有乳化分散能力好、堿性大、緩沖能力強、抗沉積、使用安全等特點,因此作為洗滌助劑極具商業價值,也是繼4A沸石后最具發展潛力的代磷助劑。
③聚丙烯酸鈉
是一種線狀、可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鏈上聚集了高密度的羧酸根,對Ca2+、Mg2+的螯合能力很強,對固體污垢有吸附作用,并可抑制污垢在織物上的沉積。聚丙烯酸鈉還具有很好的鈣皂分散力、冷水速溶、熱穩定性良好等特性,其生產原料來源廣泛且安全無毒,綜合性能要顯著優于其他無磷洗滌助劑。但分子主鏈上的C-C結構決定了聚丙烯酸鈉的生物降解性較差,高濃度使用時其去污能力會降低且易導致絮凝。所以。目前聚丙烯酸鈉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改善聚丙烯酸鈉的生物降解性,通常經過化學改性的辦法在聚丙烯酸鈉中引入酯基或醚基等基團來實現這一目標。目前,多局限于特殊要求的洗滌劑應用中,作為普通洗滌劑的助劑代價大、經濟效益低。
④淀粉
是聚合的多糖類物質,受到其自身化學結構的局限,目前難以工業化應用。但是,淀粉經過適當化學處理,引入某些化學基團使分子結構及理化性質發生變化,生成改性淀粉。
關于實驗報告6
實驗題目:骨骼和骨骼肌的大體解剖結構觀察。
實驗日期:20xx年3月12日。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二、實驗材料和用具。
三、實驗內容。
四、思考題。
實驗紀律和要求:
一、
1.實驗前預習,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
2.進入實驗室及時清點實驗材料、圖譜及用具。
二、實驗過程中保持安靜,穿實驗服,帶實驗報告本、鉛筆、尺子、填圖紙、理論教材和實
驗教材。
三、實驗觀察后,將請同學講解模型和討論相關實驗內容。
四、
1.實驗后進行顯微鏡使用登記和材料用具清查;
2.值日生認真做好實驗室衛生,清點實驗材料、圖譜及用具。
關于實驗報告7
一、實驗儀器及藥品:
自制水電解器、試管、導線、直流電源、鐵制電極、少量稀硫酸
二、實驗目的:
1.掌握“電解水”演示實驗的操作技術;
2.探究水電解器(霍夫曼電解器)的代用裝置;
3.培養學生“以教師的姿態”做好實驗的預備實驗以及進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通電實驗原理:2H2O ==2H2↑+O2↑
四.實驗步驟:
1.連接好電路(如下圖)
2.裝入1:10的稀硫酸溶液(液面高于電極0.5cm).
3.將兩支試管裝滿溶液各自放入正極、負極。
4.打開直流電源,將電壓調至12V進行電解。
5.觀察和記錄兩極產生氣泡的多少和速度、收得可檢驗量的氫氣所需的時間、所收得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以及檢驗氫氣和氧氣的直觀效果、操作是否簡便等。
6.檢驗生成的.氣體。
7.運用上述裝置,將直流電壓依次升高到24V和36V分別進行實驗。注意練習實驗操作,對比電解速度及直觀效果。
五.實驗現象:
1.通電后,電極上有氣泡生成,通電一段時間后,兩個試管匯集了一些氣體,與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體積小,與負極相連的試管大,體積比小于1:2
2.檢驗氣體時,體積小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體積大的氣體點燃時有爆鳴聲。
3.直流電源電壓從12V升高到24V時,兩個試管中生成的氣體的速度明顯加快;由24V升高到36V時,生成氣體的速度繼續加快。
六.實驗結論:
1.水在接通直流電后,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2.在一定條件下,電解水時,所通直流電的電壓越大,電解速度越快。
3.O2在水中溶解度大于H2,使O2的溶解量大于H2的溶解量,會消耗少量O2,所以會使所得H2和O2體積比偏離2:1
關于實驗報告8
實驗名稱:
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
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
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
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并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并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并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
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
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并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才會永遠為你敞開。
關于實驗報告9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并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只、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松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嘆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連接方式。
二、實驗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驟: 1.組成串聯電路
A.按圖1-1的電路圖,先用鉛筆將圖1-2中的電路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連成實物 電路圖(要求元件位置不動,并且導線不能交叉)。
B.按圖1-1的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和斷開開關,觀察開關是同時控制兩個燈泡,還 是只控制其中一個燈光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開關改接在L1和L2之間,重做實驗B;再改接到L2和電池負極之間,再重做實驗B. 觀察開關的控制作用是否改變了,并分別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電路圖 電路圖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組成并聯電路
A.畫出由兩盞電燈L1和L2組成的并聯電路圖,要求開關S接在干路上,開關S1和S2分 別接在兩個支路上,并按電路圖用鉛筆連接1-3
的實物電路圖.
電路圖
B.按電路圖在實物上連接并聯電路,然后進行下述實驗和觀察:
a. 閉合S1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觀察開關S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閉合S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1,觀察開關S1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閉合S和S1,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2,觀察開關S2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1.在串聯電路里開關控制____________用電器;如果開關的位置改變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在并聯電路干路里的開關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 _______________用電器.
關于實驗報告10
測量固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燒杯和適量的水、細線。 3、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的質量記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記作V1
③用細線拴住小石塊塊將其浸沒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體積記作V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小石塊密度測量方法: 1、先把天平調節平衡測出小石塊的質量 2、用量筒測出小石塊的體積
3、把數據填入表中根據密度公式測出小石塊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小石塊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測量液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鹽水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燒杯和適量鹽水、量筒 3、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1 ②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③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鹽水密度測量方法
1、先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1 2、把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3、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 , 4、用密度公式計算出鹽水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鹽水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教師巡視學生回答問題。
關于實驗報告11
提出為題:現代社會需不需要與人溝通?
做出假設: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實驗器材:“溝通”顆粒若干、“自閉”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害怕、自卑、不敢與陌生人交談等物質)、“自大”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看不起別人、高傲、自以為是等物質)、“陌生環境”溶液200毫升、催化劑100毫升(可以加速反應時間)。燒杯兩個
實驗步驟:①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閉”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閉”溶液于“陌生環境”溶液反應異常,兩種溶液相互排斥。且從“自閉”溶液中產生出“害怕、無助”等字樣并瀕臨自我毀滅邊緣。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和催化劑50毫升。在次觀察發現兩種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開始融合并在新溶液中產生了“團結、互幫互助、快樂”等字樣,還發出一種令人心情舒暢的氣體。
②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大”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高高在上且對“陌生環境”溶液有排斥反應并在“自大”溶液中產生出“惱怒、看不起別人”等字樣,“陌生環境”溶液也產生出“惱怒、排斥”等字樣,兩種溶液互相排斥,都在攻擊對方。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催化劑5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相互融合并在溶液中產生“接納、諒解、團結”等字樣,并也和“自閉”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融合后一樣也發出香氣。
得出結論: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總結:即使在信息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我們也要學會與人溝通,不管你是自大也好自卑也罷。只要我們在世上就要與人溝通,即使是陌生的環境,我們也要學會——溝通。
年月日
實驗人:
關于實驗報告12
一、實驗目的
1、 學習電子順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實驗方法;
2、 了解、掌握電子順磁共振譜儀的調節與使用;
3、 測定DMPO-OH 的EPR 信號。
二、實驗原理
1、電子順磁共振(電子自旋共振)
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或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anetic Resonance,EPR),是指在穩恒磁場作用下,含有未成對電子的原子、離子或分子的順磁性物質,對微波發生的共振吸收。1944年,蘇聯物理學家扎沃伊斯基(Zavoisky)首次從CuCl2 、MnCl2等順磁性鹽類發現。電子自旋共振(順磁共振)研究主要對象是化學自由基、過渡金屬離子和稀土離子及其化合物、固體中的雜質缺陷等,通過對這類順磁物質電子自旋共振波譜的觀測(測量因子、線寬、弛豫時間、超精細結構參數等),可了解這些物質中未成對電子狀態及所處環境的信息,因而它是探索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狀態的重要工具。由于這種方法不改變或破壞被研究對象本身的性質,因而對壽命短、化學活性高又很不穩定的自由基或三重態分子顯得特別有用。近年來,一種新的高時間分辨ESR技術,被用來研究激光光解所產生的瞬態順磁物質(光解自由基)的電子自旋極化機制,以獲得分子激發態和自由基反應動力學信息,成為光物理與光化學研究中了解光與分子相互作的一種重要手段。電子自旋共振技術的這種獨特作用,已經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考古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EPR基本原理
EPR 是把電子的自旋磁矩作為探針,從電子自旋磁矩與物質中其它部分的相互作用導致EPR 譜的變化來研究物質結構的,所以只有具有電子自旋未完全配對,電子殼層只被部分填充(即分子軌道中有單個排列的電子或幾個平行排列的電子)的物質,才適合作EPR 的研究。不成對電子有自旋運動,自旋運動產生自旋磁矩, 外加磁場后,自旋磁矩將平行或反平行磁場方向排列。經典電磁學可知,將磁矩為μ的小磁體放在外磁場H 中,它們的相互作用能為:
E=-μ· H = -μH cosθ
這里θ為μ與H 之間的夾角,當θ= 0 時,E = -μH, 能量最低,體系最穩定。θ=π時,E=μH,能量最高。如果體系從低能量狀態改變到高能量狀態,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反之,如果體系由高能量狀態改變為低能量狀態,體系則向外釋放能量。
根據量子力學,電子的自旋運動和相應的磁矩為:
μs=-gβS
其中S 是自旋算符,它在磁場方向的投影記為MS, MS 稱為磁量子數,對自由電子的MS 只可能取兩個值,MS=±1/2, 因此,自由電子在磁場中有兩個不同的能量狀態,相應的能量是:
E±=±(1/2)geβH
記為: Eα= +(1/2)geβH
Eβ= -(1/2)geβH
式中Eα代表自旋磁矩反平行外磁場方向排列,能量最高;Eβ代表平行外磁場方向排列,能量最低。但當H=0 時,Eα=Eβ, 相應的Ms=±1/2 的兩種自旋狀態具有相同的能量。當H≠0 時,能級分裂為二,這種分裂稱為Zemman 分裂。它們的能級差為:
△Ee=geβH
若在垂直穩恒磁場方向加一頻率為υ的電磁輻射場,且滿足條件:
hυ = gβH
式中,h—為Planck 常數,β—為Bohr 磁子,g —朗德因子;
則處在低能態的電子將吸收電磁輻射能量而躍入高能量狀態,即發生受激躍遷,這就是EPR 現象。因而,hυ = gβH 稱為實現EPR 所應滿足的共振條件。
3.g因子
自由電子g=ge=2.002,實際情況下g=h?/?B(H0+H’),g反映分子內部結構(因附加磁場H’與自旋、軌道及相互作用有關),自由基g值偏離很少超過±0.5%,非有機自由基,g值可以在很大范圍內變化,過渡金屬離子,因軌道角動量對磁矩有貢獻,g偏離ge。
4、主要特征
由于通常采用高頻調場以提高儀器靈敏度,記錄儀上記出的不是微波吸收曲線(由吸收系數X''對磁場強強度H作圖)本身,而是它對H的一次微分曲線。后者的兩個極值對應于吸收曲線上斜率最大的兩點,而它與基線的交點對應于吸收曲線的頂點。
g值從共振條件hv=gβH看來,h、β為常數,在微波頻率固定后,v亦為常數,余下的g與H二者成反比關系,因此g足以表明共振磁場的位置。g值在本質上反映出一種物質分子內局部磁場的特征,這種局部磁場主要來自軌道磁矩。自旋運動與軌道運動的偶合作用越強,則g值對ge(自由電子的g值)的增值越大,因此g值能提供分子結構的信息。對于只含C、H、N和O的自由基,g值非常接近ge,其增值只有千分之幾。
當單電子定域在硫原子時,g值為2.02-2.06。多數過渡金屬離子及其化合物的g值就遠離ge,原因就是它們原子中軌道磁矩的貢獻很大。例如在一種Fe3+絡合物中,g值高達9.7。
線寬通常用一次微分曲線上兩極值之間的距離表示(以高斯為單位),稱“峰對峰寬度”,記作ΔHpp。線寬可作為對電子自旋與其環境所起磁的相互作用的一種檢測,理論上的線寬應為無限小,但實際上由于多種原因它被大大的增寬了。
超精細結構如在單電子附近存在具有磁性的原子核,通過二者自旋磁矩的相互作用,使單一的共振吸收譜線分裂成許多較狹的譜線,它們被稱為波譜的超精細結構。設n為磁性核的個數,I為它的核自旋量子數,原來的單峰波譜便分裂成(2nI+1)條譜線,相對強度服從于一定規律。在化學和生物學中最常見的磁性核為1H及14N,它們的I各為1/2及1。如有n個1H原子存在,即得(n+1)條譜線,相對強度服從于(1+x)n中的.二項式分配系數。如有n個14N原子存在,即得(2n+1)條譜線,相對強度服從于(1+x+X2)n中的3項式分配系數。超精細結構對于自由基的鑒定具有重要價值。
吸收曲線下所包的面積可從一次微分曲線進行兩次積分算出,與含已知數的單電子的標準樣品作比較,可測出試樣中單電子的含量,即自旋濃度。
5、主要檢測對象 可分為兩大類:
①在分子軌道中出現不配對電子(或稱單電子)的物質。如自由基(含有一個單電子的分子)、雙基及多基(含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單電子的分子)、三重態分子(在分子軌道中亦具有兩個單電子,但它們相距很近,彼此間有很強的磁的相互作用,與雙基不同)等。
②在原子軌道中出現單電子的物質,如堿金屬的原子、過渡金屬離子(包括鐵族、鈀族、鉑族離子,它們依次具有未充滿的3d,4d,5d殼層)、稀土金屬離子(具有未充滿的4f殼層)等。
三、實驗內容和步驟
羥基自由基(?OH)等氧自由基是主要的活性物種,然而由于?OH 的活性高、壽命短,因而難以直接測定。捕獲劑捕獲短壽命的氧自由基生成相對穩定的、壽命較長的自由基,這些具有順磁性的有機物種在磁場和微波的協同作用下容易被EPR 分析檢測。 DMPO 是一種對氧自由基捕集效率很高的自旋捕集劑,而且形成的自旋加合物,DMPO-OH,有很特征的超精細分裂圖譜和超精細分裂常數。
實驗步驟如下:
1、取適量DMPO樣品于樣品管中裝樣,將樣品管一端封住;
2、在插入樣品管前用紙擦拭確保其干凈;
3、樣品管垂直放入諧振腔,等待EPR 檢測。
4、調節儀器參數,得到譜圖。
四、實驗結果與討論
得到數據見附圖。從圖中可見,DMPO-OH 的EPR 波譜由四條譜線組成,強度比為1:2:2:1。
五、實驗心得
電子順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的區別:
a. EPR和NMR是分別研究電子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場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b. EPR的共振頻率在微波波段,NMR共振頻率在射頻波段;
c. EPR的靈敏度比NMR的靈敏度高,EPR檢出所需自由基的絕對濃度約在10-8M的數量級;
d. EPR和NMR儀器結構上的差別,前者是恒定頻率,采取掃場法,后者還可以恒定磁場,采取掃頻法。
關于實驗報告13
《金工實習(一)》實驗報告
學習中心: 江蘇徐州豐縣奧鵬
層 次: 高中起點專科
專 業: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年 級: 年春/秋 季
學 號:
學生姓名: 胡賀
1.請簡述根據所起的作用不同,切削運動可分為哪兩種運動。
答:切削運動可分為主運動和進給運動。
主運動是提供切削可能性的運動。在切削過程中,運動速度最高消耗機床動力最大。
進給運動是提供繼續切削可能性的運動。
2.請簡述臥式銑床的組成及其作用。
答:組成:床身、主軸、縱向工作臺、轉臺、橫向工作臺、升降臺、橫梁和底座等組成。
作用:
床身是銑床的基礎零件,用于支撐和連接銑床各部件。
床身的內部裝有傳動機構。
底座用于支撐床身,并與地基連接。
3.請簡述牛頭刨床的組成及作用。
答:組成:床身、滑枕、刀架、橫梁、、工作臺、底座。
作用:
床身用于支撐和連接刨床各部件、其頂部水平導軌供滑枕作往復運動用。
滑枕帶動刨刀作往復直線運到。
刀架滑枕前端安裝刨刀的部分。
橫梁可沿床身前側垂直導軌上下移動。
工作臺用于安裝夾具和工作。
4.刨床主運動是什么?
答:刨床主運動是滑枕帶動刨刀的反復運動為主運動。
5.平面磨床的'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組成:平面磨慶由床身、工作臺、立柱、磨頭、電氣操作板組成。
作用:磨頭:砂輪裝在磨頭上,砂輪可高速旋轉,磨頭可沿慶身后部橫向導軌作橫向及前后移動或進給。磨頭還可沿立柱上的垂直導軌作垂向及上下移動或進給。 工作臺安裝在床身水平縱向導軌上由液壓傳動實現工作臺的縱向及左右往復移動。工作臺移動的速度可根據磨削加工的需要進行無級調速工作臺裝有電磁吸盤。用以裝夾鋼、鑄造鐵等磁性工件。
6.外圓磨床的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組成:萬能外圓磨床由床身、工作臺、工件頭架、尾座、砂輪架、電器操作板等組成。
作用:
砂輪架:砂輪裝在砂輪架上。砂輪由單獨電機驅動高速旋轉。砂輪架可沿床身后部橫向導軌作橫向及前后移動或進給。
工作臺:工作臺有上下兩層。下層帶動整個工作臺沿床身水平縱向導軌作縱向及左右移動。上層可相對下層工作臺翻轉一定 角度用以磨削錐面。
工件頭架:安裝在上工作臺上根據工件的結構不同工件頭架上可以安裝卡盤,也可以安裝前頂尖。
7.請簡述Z412型臺式鉆床的工作特點。
答:
8.麻花鉆的結構包括哪些?
答:
9.擴孔鉆的特點有哪些?
答:
10.攻螺紋要點包括哪些?
答:
11. 學習心得
為區分實驗報告是否獨立完成,請寫些自己對該實驗課程的想法或者學習心得。(本段在完成自己內容后刪除。)
關于實驗報告14
《金工實習(二)》實驗報告
學習中心:江蘇南通通州奧鵬
層 次: 專升本
專 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年 級: 20xx年秋 季
學 號:
學生姓名:
1.車床安裝工件時,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1、只要滿足加工要求,應盡量減少工件懸伸長度;
2、工件要裝正夾牢;
3、夾緊工件后隨手取下三爪扳手,以免開車后飛出傷人;
4、安裝大工件時,卡盤下面要墊木板,以免工件落下,砸壞床身導軌。
2.請簡述車床在車削中試切的意義。
答:刻度盤和絲杠的螺距均有一定誤差,往往不能滿足精車尺寸精度的要求,在單件小批生產中常采用試切的方法來保證尺寸精度。
3.請簡述三面刃銑刀及立銑刀的特點及使用場合。
答:三面刃銑刀:在其圓周和兩個端面上均有刀齒。三面刃銑刀除圓周有主切削刃外,兩側面也有副切削刃,從而改善了切削條件,可用于加工凹槽和階臺面由于三面刃銑刀的結構特點。它可以在工件上同時銑削。 立銑刀:一般由3~4個刀齒組成,圓柱面上的切削刃是主切削刃,端面上分布著副切削刃,工作時不能沿銑刀軸線方向作進給運動。它主要用于加工凹槽,臺階面以及利用靠模加工成形面。
4.請簡述刨床刨削T型槽的步驟。
答:1、首先按照在鑄鐵平板的端面和上平面已經畫好的加工線找正和裝夾平板。
2、用切槽刀刨出直角槽。如果T型槽較小(槽寬小于100mm),頂部直角槽精度要求不高,可在一次走刀中切出,使其寬度等于T形槽槽口的寬度。如果T形槽較小和槽口精度要求較高或T形槽較大時,必須粗刨和精刨兩次刨出直角槽。
3、刨側面左右凹槽。加工前,用鑄鐵直角尺或鑄鐵方尺檢查彎頭切刀切削刃與鑄鐵平板頂面是否垂直(允許傾斜一個小度角ε,一般取ε=25'~30',以抵抗切削抗力使刨刀刀桿產生的彎曲彈性變形),若不垂直,則應重新調整刀具到保證垂直為止。然后用彎頭切刀分別刨削左右側面的凹槽。
4、倒角。用兩個主偏角均為45°的尖頭刨刀倒角。
5.請簡述砂輪和砂輪的組成。
答:用磨料和結合劑樹脂等制成的中央有通孔的圓形固結磨具。砂輪是磨具中用 量最大、使用面最廣的一種,使用時高速旋轉,可對金屬或非金屬工件的外圓、內圓、平面和各種型面等進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以及開槽和切斷等。 砂輪由 基體,磨料層,過渡層組成。
6.請簡述磨削加工范圍。
答:磨床能加工硬度較高的材料,如淬硬鋼、硬質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崗花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進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強力磨削等。
7.請簡述微機數控線切割機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流程。
答:1、按潤滑卡片規定加油,做到合理潤滑,防止研磨事故發生。
2、各項操作關開位置必須正確,搬動必須靈活。4 o/ A3 t. G& w9 C; F
3、電器開關的門必須關閉,防護罩必須齊全,安裝正確。
4、工件必須安裝牢固,導線連接要牢固,工作前檢查冷卻液是否有,能否正常噴射。
5、“走絲”電機最好在剛換向后關斷,不要隨意關閉總開關,否則可能使貯絲筒在慣性作用下越出限位開關,拉斷鋼絲。
6、清除廢絲必須關斷總電源,否則撞塊碰上行程開關可以啟動走絲電機,容易發生事故,廢絲應揉成小團。放在箱內,不要隨地亂扔。
7、數控線切割機床高頻電源開啟前,必須先開走絲電機,否則絲碰到工件即會繞斷絲,也不可雙手同時接觸工件和床身,以免高頻電源麻電。
8、在使用手柄轉動貯絲筒后,應立即取下手柄,以免疏忽,開啟走絲電機時,手柄飛出傷人。
9、在換數控線切割機床冷卻液時,拆下油泵電機后,不能隨意亂放,應使電機頭高于水輪,以免水流入電機頭。
8.什么是加工中心?
答:數控銑床是在普通銑床上集成了數字控制系統,可以在程序代碼的控制下較精確地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
9.什么是研磨?研磨的特點和用途有哪些?
答:研磨利用涂敷或壓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顆粒,通過研具與工件在一定壓力下的 相對運動對加工表面進行的精整加工(如切削加工)。
特點和用途: 研磨可用于 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加工的表面形狀有平面,內、外圓柱面和圓錐面,凸、凹球面,螺紋,齒面及其他型面。加工精度可達IT5~01,表面粗糙度可達Ra0.63~0.01微米。
10.請比較模數是2,齒數分別為26和34的齒輪齒形。
答:齒輪模數一定,齒數越多,分度圓直徑就越大,基圓直徑也越大(兩個齒輪壓力角也應該相同,一般是20°);基圓直徑越小,漸開線越彎曲(曲率大);基圓直徑越大,漸開線越平直(曲率小);標準齒輪(變位系數是0),齒厚是 πm/2 。所以,26齒的`齒輪齒形比34齒的齒輪齒形凸出、齒頂較尖。
11. 學習心得
經過對金工實習的學習,了解了自己在業務中存在的問題,也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所學的內容要在以后的實踐過程中,慢慢體會,把自己的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面對著現在社會,沒有一項自己拿得出的技能,是要被社會淘汰的,只有自己去學習才能提高,在提高中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關于實驗報告15
一、文獻綜述:
(一)實驗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水是由氫氧兩種原子按二比一的比例組合而成,采用熟悉的水做知識載體,通過對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微觀過程的描述,認識到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從而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國內外已根據相關原理發明了瓶裝電解水、電解水制氧機及電解水制氫等,并將更深入的研究進行優化取得最小成本最大利益的成功。
(三)參考文獻:
《20xx-20xx年中國電解水制氫設備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分析報告》;專業文獻;中學化學教材;貴州教育學院學報。 二、實驗目的
1.熟練掌握電解水的實驗操作;
2.培養學生“以教師的.姿態”做好實驗的預備實驗以及進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3.學習用正交表的方法尋找電解水實驗的最佳反應條件和試驗成功的關鍵;
4.通過本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研究化學實驗的能力,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品質和實驗習慣。 三、實驗儀器及藥品:
儀器
名稱 試管 導線 直流電源 鐵制電極 鉑電極 銅電極 電壓表
型號 18*180
數量 兩只 兩根 一個 兩個 兩個 兩個 一個
試劑 不同濃度的氫 氧化鈉溶液
四、實驗設計方案
(一)實驗原理描述:水在通電的情況下可以發生電解,反應式如下通電 2H2O ==2H2↑+O2↑
其中影響電解水的因素有很多,本實驗通過探究不同因素對該實驗的影響來探究該反應的最佳條件。 (二)實驗過程設計: 1.連接好電路(如下圖)
2.裝入相應的電解質溶液(液面高于電極0.5cm). 3.將兩支試管裝滿溶液各自放入正極、負極。 4.打開直流電源,將電壓調至所要求大小進行電解。
5.運用上述裝置,按照下表分別進行實驗。 6.注意練習實驗操作,對比電解速度及直觀效果。
(三)實驗觀測點及觀測指標
1.觀察和記錄兩極產生氣泡的多少和速度、收得可檢驗量的氫氣所需的時間、所收得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以及檢驗氫氣和氧氣的直觀效果、操作是否簡便等; 2.檢驗生成的氣體。
五、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不同電解質溶液配制:計算配制不同濃度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并稱取氫氧化鈉固體,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2、開始實驗時控制好電流以防電壓過大將電壓表損壞。 六、起止時間進程安排:
安裝裝置后,確保其安全性及可行性,依次進行實驗,得出結論,記錄結果。
【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實驗報告實驗報告11-16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7-25
土壤實驗報告范文_實驗報告05-22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7
科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范文05-26
大學化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6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8-16
化學實驗報告07-15
實驗報告 范本07-21
學生實驗報告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