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看牙的體會及醫生的感言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事,莫過于補牙;比補牙更恐怖的事,莫過于帶孩子補牙;比帶孩子補牙更恐怖的事,莫過于孩子要補很多顆牙!”
給兒童看牙,難受的是家長。因為孩子好動又怕疼,不可能老老實實坐在椅子上張開嘴配合醫生,特別是剛剛兩三歲甚至更小的小嬰兒。于是醫院的普遍做法,就是將孩子捆在“小夾板”上強行診治。這樣做無疑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帶孩子復診就成了家長最大的心理負擔。但是如果不這樣做,接受國外流行的全麻治療,家長們又擔心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真是個兩難的選擇!
家長體會一:
北京市豐臺區張女士:孩子6歲了,牙齒長了黑洞。醫生給上了藥,說是得換四五次藥以后才能正式補牙。一個星期后帶孩子去復診,死活都不讓醫生動牙了,連去了兩次醫院都沒換成藥。
醫生感言:
兒童在治療中不配合,哭鬧甚至逃避治療,不僅造成醫患雙方精神上的壓力,而且使醫務人員無法正常操作,加重了小患者口腔疾病的`惡化。本來一次能治好的卻需要花上好幾次,結果弄得患者和家屬身心疲憊。
家長體會二:
北京市朝陽區楊女士:我兒子兩歲時就補了6個牙洞洞了,每次按醫生說法,都是“上小夾板”,綁在一個小板子上,然后大人摁住腦袋,醫生往他嘴里塞個東西撐開。著實痛苦,但是沒有辦法。我不想給孩子全麻,牙又不能不看。
醫生感言:
孩子天性多動,的確對診治不利。孩子被綁起來,短期檢查和治療可以,如果是一兩個小時的手術則很難。孩子在椅子上哭鬧,作為母親只能無助地看著孩子,對父母和醫生都是一種煎熬。
記者調查:
對兒童口腔全麻,近九成的家長不了解。他們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對孩子獎勵、耐心講解,不行就采取捆綁,部分家長選擇等一兩年孩子能忍受了再治。如果有全麻,在確認沒有危險,副作用不大的前提下,半數家長都愿意嘗試。另外一半家長還是心存疑慮,擔心影響孩子智力。
專家詳解:
笑氣全麻適于不合作兒童
對于全麻,家長最擔心的是:麻醉出意外怎么辦?麻醉對小孩的智力發展有影響嗎?還有家長提出,全麻根本沒必要。小孩子怕看牙,也怕打針,也怕吃藥,但是都會生病的,難道每一次都要打麻藥嗎?我們也都是怕看牙,長大后心理有問題嗎?
為此,葛教授舉例說,發燒了人要吃消炎藥,這對人也會產生影響,但是人們已經不太在意了,因為影響已經小到可以化解了。強制捆綁治療的方法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但是在美國、歐洲,這是行不通的。葛教授介紹,考慮到人權和心理影響,美國現在不允許捆綁對患兒進行手術,而是使用“笑氣”進行全麻,尤其是低齡兒童3歲以下和12歲以下不配合的患兒。
【家長對孩子看牙的體會及醫生的感言】相關文章:
家長給孩子的感言集錦03-13
家長教育孩子感言01-05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感言01-26
家長對孩子軍訓感言03-03
孩子軍訓家長感言06-19
家長對孩子的感言范文07-10
看牙記作文04-09
看牙敘事作文12-30
看牙作文范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