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5蛇年春節手抄報內容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手抄報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5蛇年春節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與收藏。
蛇年春節手抄報內容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聯集錦
上聯:春雨絲絲潤萬物
下聯: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上聯:一干二凈除舊習
下聯: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上聯: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聯: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上聯:一帆風順吉星到
下聯: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上聯:一年四季行好運
下聯: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上聯:綠竹別其三分景
下聯: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來回大地
上聯:紅梅含苞傲冬雪
下聯:綠柳吐絮迎新春
橫批:歡度春節
上聯:日出江花紅勝火
下聯:春來江水綠如藍
橫批:鳥語花香
上聯: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下聯: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五福四海
上聯:春臨大地百花艷
下聯:節至人間萬象新
橫批:萬事如意
蛇年春節祝福語
趁著鐘聲還未響,趁著鞭炮還未鳴,趁著春節還未至,趁著蛇年剛開始,趁著人還未喝醉。先把我美好的祝愿送到你的手機,愿你蛇年吉祥如意,合家歡樂。
新年佳節到,向你問個好,身體倍健康,心情特別好;好運天天交,口味頓頓妙。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蛇年好運擋不住,蛇年財源滾滾來!
蛇頭抬,蛇尾擺,蛇身盤踞八方財;蛇鱗閃,蛇身邁,山舞銀蛇祥云開;蛇眼圓,蛇嘴帥,蛇銜瑞草添精彩;龍歸去,蛇年到,千家萬戶樂淘淘。祝新春快樂!
趁著悠揚的鐘聲還未敲響,辭歲的爆竹還未燃放,精彩的晚會還在醞釀,多數人的祝福還在路上,我提前祝你和家人,新年好,萬事順,闔家歡,年運旺。
龍年,在悄然中度過;蛇年,在祝福中招手;心情,在歌聲中搖擺;喜慶,在鞭炮中蔓延;好運,在祝福中縈繞;問候,在春節前送達:蛇年大吉,恭祝安康!
新年向你問個好: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新的生機。新的機遇,新的業績。新的業績創造財富,新的財富帶來工資。祝你猴年月資千萬,年薪上億!!
新年佳節到,拜年要趕早,好運跟你跑,吉祥圍你繞,財源進腰包,心想事就成,春節齊歡笑!我的祝福如此早,請你一定要收到。
金蛇賀新春,真心送祝愿,愿你蛇年快樂“引蛇出洞”,幸福舍“(蛇)你其誰”,處事如蛇“能屈能伸”,身材如細蛇“纖細苗條”。祝蛇年快樂!
春節哼著小調,佳節轉眼來到,團聚父母身旁,個個眉開顏笑,餃子鍋內翻滾,家宴豐盛菜肴,恭賀新春快樂,幸福就給紅包。預祝新春快樂,蛇年順利!
龍年,成功與失敗,已成定據,想挽回已經無力;笑容與心傷,已無意義,想留戀已成過去;是姹紫嫣紅,是繁華落去,讓龍年成為回憶;昂起頭,邁起堅定的腳步,朝著蛇年大步而去,祝你蛇年的事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春節快樂!
幸福的陽光灑在臉上,快樂就存在心里;拼搏的豪情裝在胸懷,成績就在工作里;一份付出,一份努力,甜蜜的生活永遠用幸福來定義;愿好運一直伴隨你,事事順利!新春快樂!
新年到,迎來新的生活,換上新的心情,踏上新的旅程,開啟新的希望,承載新的夢想,收獲新的成功,享受新的幸福。祝你新年快樂!
懷著感激的心,對待家人;懷著坦誠的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的心,對待事業;懷著欣賞的心,享受生命;懷著真摯的心,送出祝福。愿您蛇年煥然一新!
金龍辭,銀蛇到;平安來,幸福笑;財源滾,好運繞;愛情甜,事業高;煩惱去,心情妙;生活好,神色俏。愿你蛇年事業步步高,天天樂逍遙!
新年到,千言萬語濃縮為一句新年快樂,祝福聲聲交響成一個吉祥如意,電波陣陣捎帶去一生幸福美滿,短信頻頻祝愿你一世喜樂平安。
金龍走,銀蛇到,朋友向你問聲好;手機聊,飛信報,傳遞感情最重要;看煙花,放禮炮,攜帶家人游港澳;觀山水,賞冬景,新年伊始樂淘淘。祝新年快樂!
新年到,放鞭炮:一響鴻運照;二響憂愁拋;三響煩惱消;四響財運到;五響收入高;六響身體好;七響心情妙;八響平安罩;九響幸福繞;十響事業節節高!
新年快到了,我怕我的祝福沒有悍馬的力度,奔馳的速度,寶馬的氣度,擠不上短信的高速公路,所以讓祝福提前上路,提前祝你新年快樂!
新年好,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合家歡樂,生活美滿,事業有成,珠玉滿堂,多壽多富,財大氣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春節祝福!
新春至,葉芽青,思鄉心意濃。梅欲綻,雪飄零,歸客行匆匆,寒塵柳風,一路艱辛情理中。酒溢香,會親朋,其樂融融,醉入夢境,祝愿父母身輕松。
新年大吉,祝你一如既往,二人同心,三口之家,四季歡暢,五福臨門,六六順意,七喜來財,八方鴻運,九九吉祥,十分美滿!
新年來,短信到。短信來,祝福到。祝福來,幸運到。發者喜,收者笑。如意多,財源茂。工作順,收入高?鞓穱,吉祥罩。祝你一年更比一年好!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一首童謠送去我最真摯的祝福,愿您闔家幸福,吉祥如意!
春節各地習俗
蘇州:
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常州:
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
南京:
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
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揚州:
春節有“過五天年”之說,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都算在過年的日子里。大年初一的清早,揚州人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放三通“開門爆杖”。
淮安:
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
年初一早晨開門,要放3聲開門爆仗。早餐吃糕絲、圓子、面條,取團圓、高升、長壽、長春之意。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飯,寓意“有余”。吃飯時不能以湯澆飯,也不吃粥,怕出門遇雨。
泰州:
各地的人都會穿戴一新,在家中擺放好煙好糖以款待上門拜年的人。客人到主家拜年都要吃紅棗茶和一些點心。放鞭炮,正月初五日為“財神菩薩”生日,各地店鋪一定要開張接財神。
徐州:
春節期間要專門準備傳統風味食品。如用油炸麻葉子、炸油炸果)、炸丸子等。另外,過年時蒸“年饃”,稱之為饅頭“發笑”,預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富富足足、喜慶有余。春節家家要“掃塵”(俗稱“打塵”、“掃屋”),春節見面的問候只能說:“年忙的怎么樣?忙齊了吧!”忌說“完”,年忙齊后,要祭神拜祖,磕辭歲頭。
春節風俗習慣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弊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狻⒏_\,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后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F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F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
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
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
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史料
據典籍記載,上古就有年終掃除的習慣。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清嘉錄》卷十二記載:“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蛴性诙铡⒍娜占岸呷照撸缀簟驂m!。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梢,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臘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民間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后,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于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其實吃豆腐渣實則是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有時人們也會買一大筐豆腐以吃其來充饑等)。
接玉皇
舊俗、新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于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閑暇娛樂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
照田蠶
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
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
千燈節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里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游藝等活動。
【蛇年春節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春節手抄報內容01-31
春節的手抄報內容03-13
春節的手抄報內容03-14
春節手抄報的內容08-24
春節手抄報內容01-29
春節手抄報內容07-12
春節手抄報內容09-06
春節手抄報的內容03-27
英語春節手抄報內容01-30
春節手抄報內容匯總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