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說課稿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重點語句,繼續練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4.從對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寫中,體會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的那種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學難點:
感受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來的那種精神的偉大。
為達到教學目標,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自主理清文思,學習1~3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第二課時,學習4~7自然段,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體會這種為保護弱小者而表現出來的“強大力量”。
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
由于一年多來,我在班上進行了 “在閱讀中質疑”的課題研究,主要探究如何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
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我班學生能在閱讀中主動思考、探索,敢于大膽質疑。因此,對第二課時我進行了如下預設:
第一步:激發興趣,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我首先采用情境教學法,播放課文1~3自然段的錄像,把學生帶入打獵歸途的情境之中,拉近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心底升騰起對小麻雀的憐惜之情。這時,我緊問一句:“此時,你最想知道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興趣就會集中到探討“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這兩個問題上來了。這時,我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課文4~7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語句,抓住這些重點詞句,有感情地去讀,設身處境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詞句旁邊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第二步:合作研讀,品讀玩味
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學習興趣,以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互動行為,激勵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第一方面,自由匯報,張揚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中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孩子們對文本進行充分的自讀自悟后,我鼓勵學生:“同學們,你在學習中一定有許多獨到的理解和體會,也會有許多問題產生,相信一定會很精彩,趕快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吧!”此時的我,會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展開多向交流,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中,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逐步深入。學生在自由匯報時,我相機板書:(略)
第二方面,展開辯論,深入探究
當學生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提出:“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飛下去會白白地送死,可它還是毫不猶豫地飛了下
去,這不是太笨了嗎?”這一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門就會馬上展開一番激烈的辯論。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的要求,我會馬上提醒同學們:“要想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再一次地仔細研讀語言文字,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句來說服對
方。”于是,學生就會抓
住文本中描寫老麻雀動作、神態等的語句深入探究,辯論時就不會離開文本中的語言文字空談。通過這場辯論,學生深入探究了老麻
決心和勇氣,領悟到了“愛的力量”的強大,突破了難點,老麻雀這種精神的偉大便在孩子們心中、口中凸現了出來。此時,我隨機板書:
緊接著,出示下列兩組句子:
(1)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停在獵狗面前。它張開全身的羽毛,大聲叫著。
(2)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它不能站在樹枝上,飛了下來。
讓學生進行比較,看哪一句好,好在哪里,這樣學生也就進一步真正領會到寫文章要怎樣做到真實、具體。
這樣的過程,既是深化領悟文本的過程,更是提高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過程。
第三方面,感情朗讀,激發情感
為了防止流于形式的朗讀和淺層次的熟讀,使孩子們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我會適時組織孩子們多層次、多角度、多方式的練習朗讀,培養語感。
【麻雀說課稿】相關文章:
《麻雀》說課稿07-13
麻雀說課稿12-20
《麻雀》說課稿05-02
麻雀說課稿06-28
麻雀說課稿04-26
《麻雀》說課稿08-05
小麻雀的說課稿12-20
麻雀說課稿范文10-13
《麻雀》說課稿范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