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說課稿

時間:2024-10-12 23:15:04 煒玲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品質》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質》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質》說課稿

  《品質》說課稿 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必修三的《品質》,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品質》選自蘇教版必修三第二專題“號角,為你長鳴”,是“底層的光芒”板塊中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關注身邊的人。這篇小說寫于1911年,小說寫的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技藝的鞋匠格斯拉,他寧肯餓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質量,以此表現出底層勞動者高尚的勞動道德。”

  本文適宜我們對文本的情感進行深入探究,得以思想、情感的碰撞與感悟。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提出的要求,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本專題教學要求與學情,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平實語言的講述,讓學生體味到靴子高品質背后的偉大人格;

  (2)培養學生通過抓細節來解讀人物形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與小組交流探討,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文本,讓學生關注身邊的底層人,也重視對人格的塑造。

  (三)教學重難點

  文章通過“我”與鞋匠格斯拉為定做鞋子而打了若干年交道的過程的敘述,塑造了一位老實、誠懇、忠于自己技藝的老手藝人的感人形象。顯然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就是歌頌、贊美這位普通勞動者的高貴品質。所以,學習中重在使學生很好地了解并深刻地感受格拉斯作為一個鞋匠具有的恪守職業道德、視質量為生命、視顧客為上帝的高尚品格,體會小說以“品質”為題的內涵。基于這一思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如下兩方面確定為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一是品味本文平實生動的語言,深刻體味在平淡中所透露出來的光輝品質。 二是抓住文本細節,激發學生解讀人物形象,使學生從心底生發一種對底層人的同情與尊重。

  二、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文文體是小說。學生有過學習小說的經驗,知道小說的三要素,對小說需要通過細節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

  (二)學生情況分析:現在的中學生閱歷較淺,又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難以深刻了解底層人物的人生追求和價值選擇。還需要進一步的點撥和引導。

  (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悟讀法

  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自主快速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格斯拉這一人物形象。這個環節主要運用“自學指導法”。引導學生從小說語言入手,抓住人物核心,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2.活動探究法

  這篇小說不難不深,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廣泛、深入、感同身受的閱讀,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細節描寫,展開多角度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體驗反思法

  杜威說:“每一個孩子來到學校的時候,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愿望外,還帶來了自己的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所以在學習中讓學生談感受、寫人物簡介、寫類似格拉斯的人物的事跡,不僅使他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更是引導他們去關注底層勞動者的生存境況,讓學生從底層勞動者身上看到堅韌的道德力量,看到閃光的品格。

  (四)學法:立足文本,體會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感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踐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三、教學模式:

  新課標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充當的是指導者、幫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強調師生間的協作與對話。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我將按照“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后延伸”的教學模式來處理本文。

  (一)課前布置預習

  1.了解寫作背景

  2.誦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思考:請用一句話概述格斯拉的人生故事,不超過50字。

  (二)課程設計

  本節課由六部分組成,分別是:新課導入、檢查預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拓展練習。

  1.新課導入:他來自民間里巷,歷經時代變遷,他用質樸彰顯價值,用生命書寫品質,在理想的道路上執著地追求,在人生的旅途中堅定地行走,他用獨特

  的方式演繹自己的手藝人生。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格斯拉。讓我們走進文本一起感受來自“底層的光芒”——《品質》

  (設計說明: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以“愛”為主題,體會小人物帶給我們情感上的一次震撼。)

  2.自主學習:(結合預習內容一起解決)

  (1)學生讀后面對面交流各自最感動的段落。

  (2)從文中找出依據,分別分析靴品和人品。

  (設計說明:誦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步體會情感。使學生很好地了解并深刻地感受了格拉斯作為一個鞋匠具有的恪守職業道德、視質量為生命、視顧客為上帝的高尚品格,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了小說以“品質”為題的內涵。引導學生概括格斯拉的品質,尋找文本依據,理解他的善良、樸實,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

  3.合作探究:

  (1)這么好的鞋匠,最終卻是餓死了,悲劇的原因是什么?

  社會原因:第一方面,資本壟斷,機器化生產的大工廠的介入;

  第二方面,社會風化、人的觀念的變化。

  個人原因:靴子經穿,花費時間長、顧客不愿意等

  只管做靴子,從不登廣告

  用最好的`皮革

  親自做

  從不讓自己有吃飯的時間,經常斷炊

  (2)有人認為,制鞋匠格斯拉沒有必要守著最好的手藝而餓死,應當“因時而化”,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鞋匠格斯拉面臨生存危機之際,他仍堅守著做人的準則,制作最好的皮靴(“把靴子的本質都縫到靴子里去了”),他制作靴子,也愛他的勞動(“我們熱愛靴子”),寧可餓死也不肯粗制濫造,表現了高尚的勞動道德。大工業生產提高了效率,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也降低了產品的質量。格斯拉誠實,忠實于自己的職業,如果要求他為了生存“因時而化”,放棄自己的行為準則,這個人物也就沒有什么價值了。

  (設計說明:一是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二是便于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時學生說的應該很全面了,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4.精講點撥:

  問題:仔細閱讀作者與格斯拉兄弟見面的情形,試找出來并仔細品味。 第一次:(3-8段)介紹人物基本情況,重點讀對人物的外貌描寫。

  第二次:(9-12段)定做靴子的過程,重點品讀格斯拉先生工作時的動作、情態。

  第三次:(13-22段)“我”對格斯拉先生說散步時的靴子咯吱咯吱響,重點品讀人物對話。

  第四次:(23-28段)介紹鞋店生意狀況。重點品讀格斯拉的自述。 第五次:(29-35段)店鋪發生變化,重點描寫格斯拉先生的出場。 第六次:(36-43段)重點品讀格斯拉的外貌。

  第七次:(44-52段)重點品讀格斯拉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

  (設計說明:讓學生用動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細微處見絢麗動人的光彩。學習作者樸實無華的寫作風格,深刻體會“高爾斯華綏好像把鞋匠的本質嵌到文字里去了”。 可提示學生在寫文章表達感情時,不一定要選擇轟轟烈烈的事情,只要情感是真實的,濃厚的,那么從小處著手,涓涓細流同樣也能打動人心。)

  四、拓展訓練:

  1、從世俗的觀念看,鞋匠格斯拉屬于“底層”人物,作者對人物傾注了尊重、同情、贊頌的感情。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將會怎么去對待那些不幸的人?(小組討論,后派出代表發言)

  2、選擇一個底層人物,寫一段能體現他品質的文字。(學會小處著手描寫人物)(設計說明:“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關心身邊的弱者,關注生活,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拓展,使學生在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同時鍛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例子:人物特別獎“青藏鐵路的建設者” 頒獎詞: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五、課堂小結:同學們,跟周圍這些不幸的人相比,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呀!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不應該去歧視他們。讓我們像格斯拉一樣執著于自己的夢想,雖平凡但不平庸。因為我們深知平凡的人如果有著偉大的人格,他定能發出底層的光芒,照耀人類歷史的蒼穹。

  六、板書設計:

  誠實的底層勞動者:誠實敬業

  人品一流:恪守職業道德

  品質

  鞋品一流:美觀 耐穿

  七、資源開發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品質》說課稿 2

  一、教材簡析

  《品質》是長春版教材九年級上冊的一篇短篇小說,作者是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這篇小說寫于1911年,小說寫的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技藝的鞋匠格斯拉,他寧肯餓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質量,以此表現出底層勞動者高尚的勞動道德。”(教師教學用書)

  從課文所處位置看,《品質》是外國小說版塊的第一篇課文,起到開啟和引領的作用;從學情角度看,學生有過學習小說的經驗,知道小說的三要素,對小說需要通過細節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第一次接觸本文作者,對其創作風格并不了解。

  結合課文特點和小說教學的基本要求,設置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預習,流利讀文,準確識記文中字詞;了解作者簡要生平和主要作品,初步了解作者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特點。

  2、學習作者精巧的描寫藝術,通過文本解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點。

  3、理解標題的雙重意義,從小說人物偉大的精神品質中汲取精神營養。

  教學重點

  分析小說主人公的每一次出場,細讀人物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描寫,感受主人公內心世界,提煉人物形象。

  難點:

  領會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法設定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自我發現,獨立掌握。”針對本課教學目標,我確定如下教學方式:

  1.合作探究,讓學習自主。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廣泛、深入、感同身受的閱讀,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細節描寫,展開多角度探究。

  2.多樣閱讀,關注人文體驗。“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關于本文題目“品質”無疑有雙重含義;對于格斯拉的死因,也會探究到多重含義,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鉆研文本的興趣,應引導學生通過潛心閱讀,積極探尋文本意義,建立個性閱讀體驗。

  三、學法指導

  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學法設定如下:

  1.查閱資料法。搜集和處理信息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對于本文作者生平及創作風格,學生鮮有耳聞,需要在預習環節用心查閱資料,擴大閱讀視野,增進對作者的了解。

  2.自主合作探究。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有科學正確的引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建立依托于教師的良好的問題引領,本文情節一波三折,但線索清晰,主旨雖深刻但只要用心研讀“卒或有所聞”,因此,要有意識地設置能激發興趣的問題,帶領學生通過細讀文本,廣泛爭鳴,求同存異,合作討論取得基本共識。

  3.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法:有人說:讀、思、議是閱讀教學的三種重要手段。我認為,讀是前提,思是重要保證,議是提煉和總結。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流利地讀,有感情地讀。要將自己的體會融入到文字中,與主人公感同身受,同呼吸共命運。本文可以細讀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格拉斯幾次出場的細節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刻畫不加刻意雕琢卻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字里行間體現出作者的描寫藝術,值得品味和研讀。

  四、教學流程

  (1)設計思路

  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為: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教學本文,根據小說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文章特點,我的設計思路如下:

  資料精選,情境導入——整體感知,復述了解——提出問題,精讀細節——自主研討,求同存異

  (2)具體程序

  根據設計思路,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1.資料精選,情境導入

  (1)教師導入:

  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是因為每當黑暗籠罩時,總有思想的賢者掏出燃燒的心舉過頭頂,用生命護衛公正的良知,如文天祥;也總有無數平凡的人,以誠實的品格守護著社會的正義準繩,恪守著人性的底線。今天,我們要來感受來自“底層的光芒”——《品質》(請學生板書題目、作者)

  (2)介紹本文作者生平及主要創作。

  要求每個發言者對所擁有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提煉出最重要的文學常識。

  2.整體感知,復述了解

  描寫典型環境,敘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借此來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題是小說的基本特征。

  (1)請問: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兩三句話來概述一下。

  (提示:這是一個鞋匠,大家認為他的手藝怎么樣? 這么好的手藝,他的生意應該很好吧? )

  明確:格斯拉是個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可憐的老頭兒后來就餓死了。

  (2)速讀歸納:文章敘述了我和格斯拉先生的幾次見面?

  3.提出問題,精讀細節

  (1)仔細閱讀作者與格斯拉兄弟七次見面的情形,品味人物的形象特點,感受作者的描寫藝術。

  第一次:(3-8段)介紹人物基本情況,重點讀對人物的外貌描寫。

  第二次:(9-12段)定做靴子的過程,重點品讀格斯拉先生工作時的動作、情態。

  第三次:(13-22段)“我”對格斯拉先生說散步時的靴子咯吱咯吱響,重點品讀人物對話。

  第四次:(23-28段)介紹鞋店生意狀況。重點品讀格斯拉的自述。

  第五次:(29-35段)店鋪發生變化,重點描寫格斯拉先生的出場。

  第六次:(36-43段)重點品讀格斯拉的外貌。

  第七次:(44-52段)重點品讀格斯拉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

  (2)試用一句話歸納格斯拉的形象。(完善板書)

  總結:這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的手藝,寧可餓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質量,在紛繁的世界里依然堅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

  (3)作者分七次來描述人物,有什么好處?

  運用人物外貌揭示人物的個性和命運,有助于讀者全面立體構建人物形象。

  七次見面,各有側重,豐富了情節和人物內涵。增強可讀性。

  4.自主研討,求同存異

  (1) 格斯拉有著最好的手藝,卻遭受最悲慘的命運。請同學們從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原因是什么?

  格斯拉雖然貧窮,但寧可餓死也恪守職業道德的個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具體表現:他親手制作靴子,不讓別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時間;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廢寢忘食;他不預收工資……

  資本壟斷,機器作坊,社會風化變壞的社會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具體表現:機器生產,工業壟斷,擠壓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間,人民追求時尚,把質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劇命運也成為必然。

  教師歸納:格斯拉的悲劇真是由自身和社會兩個原因造成的。

  (2)其實這樣的結局,細心的.讀者還可以從前文的鋪墊中看出來。請找找看。

  第10段:我訂做一雙靴子要半個月;第28段,他的店鋪外邊兩個櫥窗的一個漆上了另一個人的名字了;第40段,他變得更加蒼老、消瘦;第43段,僅一年時間,60歲的格斯拉仿佛已經75歲了;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學習時候,意外收到了賬單;第54段,當他的店鋪沒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時,我們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3)文題“品質”有什么雙重含義?(完善板書)

  (4)對于格斯拉的堅守,你贊同么?作者持什么態度?有什么現實意義?

  5.小結:

  就像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質的進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背反,在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質卻在消失,高爾斯華綏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帶著無限的傷感塑造了堅守傳統美德的鞋匠格斯拉這個人物形象,用這個執著而本分的手藝人在無奈的現實社會被淘汰、被毀滅的悲劇驚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喚品質。這部短篇小說留給我們的遺憾和嗟嘆就像主人公的閃光品質一樣,令人回味深遠。

  6.板書設計:

  誠實敬業

  熱愛手藝

  恪守職業道德

  鞋品一流

  品質

  誠實的底層勞動者

  人品一流

  《品質》說課稿 3

  一、教學目標

  1、賞鑒人物的語言

  2、把握“品質”的內涵,探究其意義與價值

  3、以“我”的態度入手,體會理想與現實的永恒矛盾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完史記,我有一種感受:歷史是屬于英雄,而現實則屬于小人物。寫作論中有這么一句話:文學只有關注普通人,它才能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因為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才是最讓人無言以對和無可奈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個小人物——格斯拉的故事。

  (二)閱讀體驗

  (1)簡介故事

  鞋匠格斯拉和他的哥哥開了一家皮靴店,開始生意比較好。不久,許多同類的大公司紛紛加入競爭,皮靴店的生意越來越淡。后來只能把店鋪轉讓出去,最后格斯拉悲慘地死去了。

  (2)閱讀體驗

  這是一個令人的故事

  格斯拉是一個的人

  (過渡)人受到的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在脊椎骨上,有的在神經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是在個人品質個人尊嚴上。

  (三)整體感知

  1、品質一詞在文中可能指什么?

  2、你認為格斯拉身上最突出的品質是什么?請結合文本舉例說明

  平凡、善良、誠實、負責、執著、敬業、正直、堅強、有原則、追求完美,也有同學回答不善變通、保守固執等等。接著,我問,在格斯拉的這些品質中,你們覺得小說所要表現的是哪幾個最突出的品質?經過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是:敬業、執著(堅守誠實)。

  (四)文本賞鑒

  (過渡)同學們談的很好,而且關注到了故事的情節,故事的環境,關注了人物的動作及神態,但少有同學談到人物的語言,在史記中我們正是通過人物的個性化語言的品評,從而更深入的走進人物的內心,更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同學們不太關注格斯拉的語言,也是情有可原,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文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來解釋格斯拉的。

  (1)請找出文中格斯拉的語言描寫,想一想他的語言有怎樣的特點。

  他的語言大多是圍繞他的職業特點,沒有一句的廢話,可以看出靴子就是他的生命,顧客就是他的全部;也可以看出,小說在表現他的品質時用語的精練,形象。

  (2)賞鑒人物語言,分析人性性格

  示例一:

  ①“這是一種手藝。”

  ②“沒什么難的。但是這活又臟又累,收入又低,你看看我!”

  當十幾歲的“我”問格斯拉做靴子是不是很難的事時,他為什么用第一句,而不是第二句?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他并沒有把普普通通的做靴子當作一種低賤的職業,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而是作為一種“手藝”,一種藝術的追求。言語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喜愛,流露出一種自豪感。小說的一句話就凸現人物的個性,寫出人的靈魂。

  示例二:

  ①他眼睛盯著皮革對我說:“多么美的一張皮啊!”

  ②他眼睛盯著我說:“多么牢的一張皮啊!”邊說邊演示給我看。

  “美”字是格斯拉對皮革發出的由衷的贊嘆,并非為了證明自己的皮牢固,推銷商品。他是把自己對靴子的熱愛,把自己的生命傾注到靴子,用自己高超的手藝創造出他的“杰作”,追求他的理想。

  在我的示范下,同學們通過深讀、體會、討論、交流,紛紛發言,他們的回答十分精彩,比如:

  ①第45頁的一段對話,“那雙靴子不該咯吱咯吱地響呀”“不該”一詞表現了他對自己手藝的自信,因為這是自己用心做成的,也體現了他追求完美的品質,容不得靴子有任何的質量問題,他覺得靴子的質量差就是他的恥辱。更讓我感動的是“有些靴子,做好的.時候就是壞的。”靴子穿壞了,這是最平常不過了,大多鞋匠也肯定會說:“什么?壞了。壞了就再買一雙吧,你還想一雙鞋子穿一輩子啊!”可是格斯拉卻把靴子壞的責任首先推給了自己,沒有責怪顧客,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

  ②“那不是我做的靴子。”“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可恥!”“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可恥”表現了他的正直,他為顧客報不平,“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壟斷”讓格斯拉無法接受,也是他后來之所以至死守護著自己品質的理由。我們可以設想,假如他也是隨波逐流,憑自己的好手藝完全可以在商界發財。但是他固守做人的原則,保持職業的操守,始終用自己的生命守護商品大潮中一片唯一凈化的圣土。正是他的執著喚醒了社會的良知,讓我們明白有些東西是不能失去的。

  ③“人們好象不要結實靴子了。”“開銷太大了。”痛心、無奈,為何還要堅守?這就是靈魂的高貴,讓我們受到震撼!“但是我哥哥死掉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間鋪面,心里老是想不開。”堅守的代價是巨大的,但他為了理想仍然堅強的活著。人類奮然前行的道路,因為有了他的守護而光耀千古。

  小結:格斯拉高尚品質

  一輩子做一件事:就是對得起病人。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感動中國人物——華益慰

  他們如同其作品——靴子——樸實無華。兩個人,四雙手,一個只屬于理想的世界。他們辛勤敬業,用一塊皮革的厚度溫暖他人;他們恪守理想,以生命的熱血揭示世界的躁動。人都是有靈魂的,但并不總在現場,而你們的靈魂卻從未缺席。

  感動人物——格斯拉兄弟

  五:文本探究

  (1)格斯拉能制造物美價廉的靴子,但最終卻失敗了,請探究其失敗的原因。

  (2)工業文明強調“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市場競爭,處在新舊文明的交替時期的格斯拉,其對品質的堅守恰恰是其失敗的主因,他的失敗有其時代的必然性。那么他所堅守的品質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嗎?

  毫無疑問:格斯拉身上所體現出的品質代表了傳統文明的美德,然而在工業文明的強烈沖擊之下,顯得尷尬與無奈。不過我們并不因為其最終的失敗而否定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恰恰相反,善良、誠信,堅守品質,恪守職業道德,也應成為工業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工業文明主導之下的利益至上、效率為先,無序的競爭客觀上會帶來商品質量的下滑,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把人變成了機器,把產品變成了冰冷的商品,生產者淪為機器的奴隸,消費者成了金錢的俘虜。機器上出來的靴子不再有生產者傾注的熱情與心血,消費者也不再有那種情感的體驗。我想這是最大的悲劇:人的情感荒漠化,人被機器異化了。(可以舉以前裁縫過年到每家做衣服的故事,舉編竹席的故事,舉做珍珠的故事,舉炒米做糕的故事)

  3、“我”對格斯拉的態度是怎樣的?“我”和他交往時的感受是什么?

  矛盾復雜的:一方面,“我”對格斯拉的高超手藝和敬業精神無比敬佩,以至于“我”走進他的店鋪就像走進教堂那樣,心靈會得到某種程度的凈化,所以“我”總是不自覺的接近格斯拉;另一方面,“我”對格斯拉又有一種潛意識里的畏懼,“我”在潛意識里總是在逃避著格斯拉。

  這種畏懼源自格斯拉背后的信仰的力量。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信仰、有追求的人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周圍的人,有時會“裹挾”著我們的意志:

  理想與現實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格斯拉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他對理想的追求,同時也為那些正在追逐夢想的人們點燃了前行的火炬。當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漫長的等待而無所收獲時,格斯拉似乎在前方為我們點亮了希望的明燈,鼓舞著我們前行。

  小結:

  “我們凝神注視,或許會為那一雙迷戀著理想的眼睛而留下熱淚。我們轉身回首,或許會為那一個充滿溫情的手工時代而留戀不舍。《品質》是對現代文明的反思,“品質”是對傳統美德的堅守,“品質”是對理想人生的執著。”

  《品質》說課稿 4

  【教學目標】

  1、了解高爾斯華綏及其創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認識人物身上體現出的人類社會的優秀品質。

  3、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 、學習小說中如何通過細節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

  2 、學會聯系作家及時代背景正確解讀文學作品的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

  更深層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質”,構建現代社會生存下的正確價值觀,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標重點、難點】

  1、分析格斯拉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閃現的優秀品質。

  2、領會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3、鑒賞小說的細節描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課前預習:

  (1)作家及時代背景

  約翰?高爾斯華綏,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在牛津大學學過法律。他的文學生涯開始得較晚,三十歲發表處女作,1906年長篇小說《有產者》問世,奠定了他成為英國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寫了大量作品,幾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說和一個劇本。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高爾斯華綏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有產者》《進退維谷》《出讓》)和《現代喜劇》(《白猿》、《銀匙》、《天鵝曲》)。

  《品質》寫于1911年。作者描寫的當時英國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人們追求享樂時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標準就是金錢和利益。現代社會機器大生產幾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業生產,大公司行業壟斷“大魚吃小魚”的情況愈演愈烈。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實際的廣告招攬顧客,而為了追求剩余價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質量卻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對被擠壓到社會邊緣的傳統的手工業無限懷戀,因為這些小本經營都實實在在、童叟無欺、質樸而踏實。

  (2)自讀課文完成作業本1—7題

  (3)正音識字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賒(shē)賬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時髦(máo) 褶(zhě)皺 腳趾(zhǐ)

  詫(chà)異 斷炊(chuī)

  詞語積累

  簇新:極新、全新。 羞怯:羞澀膽怯。

  鬈曲:彎曲的。 賒賬:把買賣的貨款在賬上延期收付。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敏。憐憫: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壟斷:指把持和獨占。

  潛在:存在于事物內部不容易發現或發覺的。時髦:形容人的裝飾衣著或其他事物入時。

  褶皺:皺紋。 撫愛:照料、愛護。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遲緩:不迅速、緩慢。

  慈悲:慈善憐憫(原來是佛教用語)。成語積累

  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議:原來的意思是說道理滌妙,無法理解。現在多作無法想像講。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之前我們學習了《<指南錄>后序》和《五人墓碑記》,我們明白: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是因為每當黑暗籠罩時,總有思想的先驅掏出燃燒的心舉過頭頂,拆下肋骨當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如文天祥;總有行為的先導挺身而出無怨無悔,如“五人”;也總有無數平凡的人,以誠實的品格守護著社會的良知,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底層的光芒”,《品質》和《老王》都是體現這些平凡人的光輝的,他們的精神和偉人一樣,在人們的心中永遠發光。

  二、 整體感知

  一般的小說不外乎就是描寫典型環境,敘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借此來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題。這篇小說也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關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請問:在鞋匠格斯拉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用兩三句話來概述一下。

  ……

  (提示:這是一個鞋匠,大家認為他的手藝怎么樣?這么好的手藝,他的生意應該很好吧?)

  ……

  明確:格斯拉是個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可憐的老頭兒后來就餓死了。

  作者在敘述故事時采用了明暗兩條線索,一條的明線:我與格斯拉的故事;一條是暗線:格斯拉的故事。

  2.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藝,他應該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實上他卻餓死了,說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下面青同學們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環境的句子或內容,簡要評述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

  (1)26段:他們把一切壟斷去了 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業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資本壟斷的社會

  (2)28段:他的店鋪外面的兩個櫥窗中的一個漆上另一個人的名字了——也是個靴匠的名字 在里面,現在已經縮成一個小間

  ——同行的激烈競爭

  (3)64段:沒有一個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業競爭呀!他從不登廣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還要親自做。好啊,這就是他的下場

  ——商業誠信的危機,小手工業者的悲哀

  教師歸納:這是一個工業壟斷加劇,同行競爭激烈,許多人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偷工減料,不守誠信的社會。

  三.這篇小說寫得最好的是刻畫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來我們重點來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畫的方法。

  1.請找出能體現格斯拉性格特點的句子或內容,并談談你的認識。

  ……

  重點點評以下五點:

  (1)關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寫。(5段)

  這段外貌描寫運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實、執著的性格,這樣的描寫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職業巧妙地融合了起來;“死板板”“僵硬”這些詞語看似貶義,其實是贊揚,贊揚老格斯拉對品質的執著追求。

  (2)與“我”關于一雙有響聲的靴子的對話描寫。(13—21段)

  很好地表現了格斯拉對自己手藝的自信,對顧客誠實、認真負責的.態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慮我的話”“不該”“是不是”“蹙蹙眉頭”“嚴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對大公司不顧質量濫做廣告的斥責。(25、26段)

  既反映了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時代背景,他的憤怒和斥罵也體現出他不愿粗制濫造、坑害消費者的職業道德。

  (4)我去做鞋子時它的表情和動作描寫。(8-11段)

  表現了格斯拉 對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認真細致和珍惜。如 “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對他賣出的靴子,他總是以“又批評又愛撫的眼光注視著,好像在回想他創造這雙靴子時所付出的熱情,好像在責備我竟這樣穿壞了他的杰作”,他對皮革的關注,對靴子的熱情遠遠超過他對顧客的關心。“他把我的腳放在一張紙上,用鉛筆在外沿上搔上兩三次,跟著用他敏感的手指來回地摸我的腳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點。

  (5)年輕人與“我”關于格斯拉餓死的一段側面描寫。(60—67段)

  側面寫出格斯拉熱愛靴子,把做靴子看的高與自己生命的敬業精神。

  這段文字與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的結尾有點相似:《最后的常春藤葉》。這樣的側面描寫能加深我們對人物的理解。

  ……

  2.試用一句話歸納格斯拉的形象。

  ……

  這是一位誠實敬業、熱愛自己的手藝,寧可餓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質量,在紛繁的世界里依然堅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層勞動者的形象。

  四.研究探索。

  1.格斯拉有著最好的手藝,卻遭受最悲慘的命運。請同學們從文中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原因是什么。

  ……

  (1)格斯拉雖然貧窮,但寧可餓死也恪守職業道德的個性是他不幸的根源。

  他親手制作靴子,不讓別人碰;他精心制作,不惜時間;他用做好的皮革;他廢寢忘食;他不預收工資……

  假如他換一種方式生活,他可能活得很好。

  (2)資本壟斷,機器作坊,社會風化變壞的社會背景也是他不幸的原因。

  機器生產,工業壟斷,擠壓了小作坊的生存空間,人民追求時尚,把質量放在次要地位。他的悲劇命運也成為必然。

  教師歸納:格斯拉的悲劇真是由自身和社會兩個原因造成的。

  2.其實這樣的結局,細心的讀者還可以從前文的鋪墊中看出來。請找找看:

  ……

  (1)第10段:我訂做一雙靴子要半個月

  (2)第28段,他的店鋪外邊兩個櫥窗的一個漆上了另一個人的名字了

  (3)第40段,他變得更加蒼老、消瘦

  (4)第43段,僅一年時間,60歲的格斯拉仿佛已經75歲了

  (5)第48段,很快做好,生意清淡

  (6)第53段,最后一次收到學習時候,意外收到了賬單

  所以第54段,當他的店鋪沒有他的姓氏,他的靴子也下架時,我們就有理由猜想到格斯拉不在人世了!

  五、小結:

  人類社會之所以始終存在希望,就是因為有像格斯拉一樣恪守職業道德的人在,他們以正直、誠實的品格守護社會的良知和公正。小說以“品格”為題,目的正是以此來呼喚良知,呼喚公正。

【《品質》說課稿】相關文章:

《品質》說課稿06-02

品質宣言 品質口號 品質宣言12-09

品質宣言個人 品質口號10-25

品質標語經典11-02

品質的作文08-08

生命的品質05-04

品質口號品質宣言(通用275句)10-28

《品質》閱讀答案11-06

企業品質標語02-20

品質勵志標語05-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中文字幕大片人成 |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日本在线婷婷视频 | 新婚蜜月中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