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說課稿推薦
一、說教材
《楓葉如丹》一文將靜穆的自然和彌散著生命力的人,織成了美妙的圖畫。將自然之理與人生之理巧妙的融為一體進行哲理思考。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哲理性語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學生特點和課標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幾文中關鍵語句的作用。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3. 引導學生對于人生價值、生命意義有正確的'思考。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怎樣理解“成熟的美、正確的美”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以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為主,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讓學生自讀自悟。并使學生在自讀自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相互配合,努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課后引導學生完成習作,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利用朗讀加深學生對文章整體感知的能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想、善于積累格言警句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古人用“霜葉紅于二月花”來表達對楓葉的喜愛。那你們喜歡楓葉嗎?為什么?
現代作家袁鷹又對楓葉寄寓了怎樣的情感呢?
(教師出示古詩《山行》及楓葉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1. 學生齊讀課文,感知文意
2. 自由讀文,劃分層次并勾畫疑難
3、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對課文有個初步的認識
指出文章使用的修辭手法)
(三)、質疑問難研讀賞析
1.為什么說“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
(指一名學生讀文,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匯報成果教師小結)
2、第二部分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作者對R先生家的楓樹印象有幾次變化,原因是什么?
(從原文中找到答案,再師生齊讀段)
4、也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感受文章的哲理性語言特點)
5、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積累文中富有哲理的話。
2、用一段富有文采的話寫出你讀文后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楓葉如丹
袁鷹
自然
人生 經風雨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突出本課重點)
【《楓葉如丹》說課稿】相關文章:
《楓葉如丹》說課稿02-08
楓葉如丹的作文09-05
楓葉如丹作文12-25
楓葉如丹教案08-10
《楓葉如丹》的教學反思07-06
楓葉如丹_700字02-11
《楓葉如丹》研究教學反思06-23
楓葉如丹作文750字09-13
楓葉如丹作文2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