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秋天的懷念說課稿精選范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說這節課——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文章以親情為主題,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為敘事性散文作品,《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作品集》,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身患絕癥的母親忍受著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他、照顧他的事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本文語言樸素、真切,寫出了作者生活的真實體驗,在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升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探究,尤其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他們樂于發言,課堂上能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同學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但是也存在情緒不穩、浮躁等問題。鑒于他們的生活經驗所限,對于特殊境遇下如何體會深沉無私的母愛會有所困難。
根據學生掌握的已有知識,他們對敘事類散文并不陌生,通過本單元第一課的學習,他們大多已經初步掌握了整體感知敘事類作品的一般方法。在課堂中已有了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但也可能會遇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不夠深刻,語言表達不夠準確等。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及存在的問題,我確定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系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
通過母親的“好好兒活”,分析母親的形象,理解母愛的內涵。
教學難點:
由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聯系學生生活體驗,引發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的思考。
四、教法學法
教法的運用: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閱讀感知法:遵循閱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問題引導法: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文本,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3、啟發式教學:以啟發、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同時利用小組合作,促進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
4、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的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優化學習效果。
學法的滲透:教是為了不教,本節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滲透學法。
1、品評賞析法:學習過程中,對文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進行品評、賞析、積累。
2、討論交流法: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3、小組合作法:隨著自主、合作、探究成為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組織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
在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的基礎上,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配樂朗誦《合歡樹》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愛,進入主題,這篇書寫著母親對兒子愛的《秋天的懷念》。
設計意圖:聯系本單元的內容,喚起學生曾有的情感體驗,通過朗讀,為下文的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情感鋪墊。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閱讀文章,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么會在秋天懷念?
要求:邊讀邊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段,了解文章的情節。
設計意圖: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閱讀,主動學習,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同時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簡潔準確表達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分析形象
通過熟讀、品讀文章,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讀人物。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母親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分析母親的形象。
2、母親是怎樣教導我要“好好兒活”的,理解母愛的內涵。
要求: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母親動作,語言和神態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并圈出重點詞,仔細品味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然后小組一起交流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讀、品讀文章,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補充背景,增進學生對寫作背景的了解,進而討論交流、分析鑒賞文中母親的形象,母愛的內涵,增強學生語言的感悟能力,以達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愛,突出教學的重點問題。
(四)再讀課文,引發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知識,讓學生再讀文章,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引發思考。
本環節設計的主要問題是:
1、我是怎樣“好好兒活”的?
2、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段落,帶著感情誦讀,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好好兒活”的含義,把握文中“我” 是怎樣“好好兒活”的?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思考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好好兒活”,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問題。
(五)重讀課文,知識拓展
通過學生再讀文章,了解文章在敘述方式上的特點,從而拓展知識。
本環節設計的問題是:
1、了解敘述方法——“插敘”
2、文中插敘的內容和作用
要求: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插敘的內容,思考其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敘事性散文常用的敘述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日常寫作中掌握插敘這種方法技巧。
(六)布置作業,讀寫結合
1、閱讀史鐵生的名篇《我與地壇》。
2、學了這篇文章,你對母愛有什么新的認識?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2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為了達到突出教學重點,使教學內容條理化、直觀化,便于學生掌握文章的整體內容。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總之,本節課我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原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相關文章:
《秋天的懷念》的說課稿04-06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1-13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1-13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02-15
關于《秋天的懷念》說課稿06-19
《秋天的懷念》初中說課稿04-13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范文10-13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范文11-04
《秋天的懷念》說課稿范文06-12
《秋天的懷念》的優秀說課稿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