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說課稿
各位評委,你們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五冊第11課《秋天的雨》進行說課。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預設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一、說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五課的課文。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本課教學時間為兩課時,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確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ㄒ唬┙虒W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關鍵句,能用例子來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
。ǘ┙虒W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思維過程。 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課教學中采用了“讀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探討,讓他們真正“動”起來。在學法中主要采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整體把握法等方法,具體結合教學過程展開闡述。接下來,我就詳細說說本課精讀環節即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本課的教學我分三個板塊進行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二、 深入文本 細讀品味 三、暢談感受,揭示道理
五、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我是這樣導入的: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5課(學生齊讀課題),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還初讀了課文,在初讀課文中,你還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反饋學生的交流后我出示句子
1、“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2、這句話中包含了兩對反義詞,誰有一雙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它們呢?(指名說并出示:自衛――進攻 矛――盾)(師板書)
要善于從文章的千言萬語中抓住最關鍵的內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構思脈絡,理解的它內涵和中心,把握文本。這個句子是本課的重點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仔細分析句子,用詞也很有意思,既有反義詞,也有能解釋課題的四字詞語。
接著過渡:那么這對矛盾的事物,發明家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把它們合二為一,發明坦克呢?請大家快速讀讀課文,用“~~”劃出句子來。
二、深入文本 細讀品味 在這里我分3個步驟
步驟一:借助課件,研究坦克的發明過程是怎樣的?
1、下面咱們就來研究研究發明家是怎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合二為一,變成坦克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坦克的發明過程是怎樣的?小組合作完成坦克的發明過程圖。加強學生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全班交流,進一步明確坦克的發明過程。出示課件:
4、為了讓學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讓學生照著課件說說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
步驟二:抓重點詞句,再現他的發明歷程
過渡:從矛和盾到坦克的發明,發明家每想一步,都有他的思考過程,接下來讓我們深入課文的字里行間,走進發明家的內心世界,去看看他的發明歷程。
自由讀1――4節,想想發明家在發明坦克的過程中流下了哪些思考的痕跡,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經過一、番思考后,學生能找出下面的句子:
指名讀
提出疑問:看書上插圖,我覺得這盾已經夠大了,為什么還覺得小呢?
引導學生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這里我主要抓住三個重點詞 “如雨點般” “左抵右擋”“難以招架”讓學生談體會并結合表演來朗讀指導。分小組讀,競賽讀等。接著引導:雖然,發明家拿著盾左抵右擋,但還是擋不住矛的進攻,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是怎么想的呢?
同時課件出示句子:
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鉆在鐵屋子里,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指名讀,談感受,帶著感受讀句子
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整個思考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地揭開.有助于學生對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更好闡釋了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的.
3、有了像鐵屋子這么大的盾,真的刀槍不入,的確非常安全,可安全之余,發明家又產生了新的困惑:
出示:
能給固然換一個詞嗎?(雖然、本來、肯定)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戰爭只躲在鐵屋子里保護自己,而、不能向對方發起進攻,可行嗎?不行。因為――教師指著課件,學生齊讀“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戰場上,一種武器只起到自衛的作用,而向敵人進攻,戰爭,能取得勝利嗎?因為――(齊讀)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正是這樣,他不停地想,不停的思考,終于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齊讀第4自然段 矛加上一個雙引號,指的是什么?(槍口、炮口)
5、小結:同學們,發明家就是這樣,遇到問題想辦法,再遇到問題,再想辦法,每一次遇到問題都要經過――?(思考),從思考中一次次改進,最后發明了坦克。課件出示完成的結構圖突出科學家想的過程,每一次都是經過思考得來的。
步驟三:運用欣賞和誦讀等方式,放大發明家的創造成果(感受“坦克的大顯神威”)
在學習了坦克是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與一體后,再讓學生看坦克圖片找找矛和盾的蹤影,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發明家的善于思考與坦克的.神奇。
1、讀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边@句作為文章的主線,始終貫穿在課堂上,一次次的朗讀,強化了矛和盾合二為一后的強大威力
2、在課文中找出描寫了坦克的“大顯神威”的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 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學生自由談論。通過“龐然大物 嚇得哇哇直叫 一下子退了十幾公里”等詞語體會坦克大顯神威。
師小結:這就是坦克的威力,這就是集合的力量。假如發明家就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會對發明家說什么呢?
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出示句式(寫一寫)我想對發明家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不僅讓文本意象活躍在學生的頭腦中,更是讓學生領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過寫一寫,進一步加深對發明家的發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學生心中產生了一定的觸動。
。ㄈ⿻痴劯惺埽沂镜览
1、師:我們在為發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發明了坦克而感動、興奮的時候,我們閉起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是什么讓坦克有這樣的威力呢?(學生回答)正如課文所說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出示,學生齊讀。)
師:“集合”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集合其他物體的優點的產物?(指名回答:隨機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說說它們是集合了哪些物體的優點。)
師:這個“誰”除了指這些物體外,還可以指什么?(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這個“誰”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們小組討論討論:如果可能,你希望將哪些長處集于一身?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給予一定的評價:如,這樣你會更優秀的。)
4、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很豐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們善于集合別人的優勢,就能成為強者,勝利者。祝大家夢想成真。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吧――――
這樣的啟發,讓學生活學活用,不但開發了他們的創造力,而且引發了他們自由表達,言語智慧在學生美好
的夢想和憧憬中如花朵般競相開放。
六、說板書:
板書: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盾
合二為一 坦克(大顯神威)
進攻 自衛
這個板書能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展示出來了。
【《矛和盾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矛和盾的集合說課稿11-05
《矛和盾的集合》說課稿06-27
矛和盾的集合說課稿06-27
《矛和盾的集合》的說課稿02-08
《矛與盾》說課稿06-28
矛與盾說課稿04-04
《矛和盾的集合》優秀說課稿06-14
《矛和盾的集合》優秀說課稿06-24
矛與盾的集合說課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