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伯牙絕弦》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伯牙絕弦》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伯牙絕弦》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恫澜^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盼囊,揭示課題。
理解課題,整體感知。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為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ǘ┏踝x感知,體會韻味。
。ㄈ┥钊胩骄,疏通文意
自讀感悟,合作探究。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借助注釋和手中的資料來試著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內涵。
。ㄋ模┩卣寡由,體會情感。情境再現,練習表達。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我適時的播放了兩首樂曲,并且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表達方式練習說話。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語言朗讀課文。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氛圍、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伯牙絕弦》說課稿 2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第一篇課文《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的是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講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鐘子期善于聽琴,伯牙以子期為知音,后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本文行文簡潔、流暢,只有短短77個字,共5句話,第1句總起,第2、3、4句順承而下,第5句急轉而合。
【說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說學情】
學習本文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要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注意停頓要恰當。學生讀通順后根據注釋、插圖并聯系上下文,能了解文句大意,老師重點指導朗讀、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
【說教法學法】
本課內容比較短小、淺顯,因此,我采取了“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本課教學立足于語言文字,讓學生品味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摯情感在創設的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藝術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好引導者,共同參與者的角色,引領學生走進文本,F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應該平等對話,有效教學因此我采用“自讀自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借助注解讀通讀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3、理解文章內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摯的友情。
【說教學流程】
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音樂引路,揭示課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深入探究,理解課文→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ㄒ唬┮魳芬,揭示課題
課前ABCC式的詞語練習,豐富孩子的語言積累,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和說話訓練鋪好路。課伊始,播放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靜靜地欣賞聆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緒引入學習古文的情境中來,同時也為下文伯牙與子期因音樂而成為知音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從而很快地拉近了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本層次的教學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順。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學生讀書時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困難進行指導,教給學生文言文的停頓,教師的范讀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們讀通課文,從而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三)深入探究,理解課文
讀懂課文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重點。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回憶思考理解古詩文的方法,經過交流,運用看注釋、朗讀理解、聯系上下文、查工具書等方法自讀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交流自己的理解流感悟,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這樣的設計不單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理解善鼓琴,善聽的善是善于、擅長的意思,而“善哉”的善表示贊嘆,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讓孩子們聯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說全文大意,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通過想象情境,在頭腦中、在學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聳,水的浩蕩無邊,讀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綿長,教師和學生的引讀既讓這一畫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鐘子期的善聽;引領學生們思考“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知”語言背后暗含的意思,從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再想一想,伯牙的琴聲只是在表現這些美好的事物嗎?到仿照句式補充說話“善哉,悠悠兮若白云。”
“善哉,依依兮若楊柳”理解所念的還有美好動人的事物后,教師引導:升華總結:志向也懂,情懷也懂,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人就叫──知音。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把聽,說,讀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語言朗讀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朗朗的書聲,是小語課堂上永恒的經典。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也體會到伯牙絕弦,絕弦二字不僅僅是不再彈琴的意思,更表現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誼,課文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ㄎ澹┎贾米鳂I:
1、背誦全文;
2、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古詩和名言名句;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f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以下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絕弦》說課稿 3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對《伯牙絕弦》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他們二人是知音。當鐘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文章雖然短小簡潔,卻用寥寥數語寫出了一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的感人故事。學習本篇課文,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對待朋友之間的真摯友情,從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誼的道理。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學生,了解學情。我所教授的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之前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雖然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詩詞基本相同,所以對于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只要對學習方法進行復習、對課文進行預習、并在課上適當點撥即可。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致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了解伯牙和子期成為知音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認識主人公的交往過程設置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設置為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通讀感悟法、圈點勾畫法、角色扮演。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從教什么、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三個維度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趣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導入將會設置情境,在上課伊始,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并對其進行介紹,引出曲子背后的感人故事,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出本課的課題《伯牙絕弦》。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具有交流性和引導性,為接下來學習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首先會進行示范朗讀,提醒學生標注好朗讀技巧,再重點講解學生不會翻譯的字詞。接著,引導學生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解,概括本文的故事內容。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內容,從而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品讀文言文,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特點,深入研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后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問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
首先,請學生結合課前預習,為兩位主人公制作一張名片。以新穎的方式,引導學生先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個人資料,并意識到二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地位是十分懸殊的。
接著,請學生用文中的詞語概括,兩個主人公是什么關系,學生會找到“知音”一詞,這里,我會順勢帶領學生理解“知音”一詞的含義。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兩人地位懸殊,卻能夠成為知音呢?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結合文中的具體句子去分析原因,學生在一系列句子的分析中可以感受到鐘子期和俞伯牙的默契。
最后,我將帶領學生齊讀描寫子期死后的句子,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當子期去世之后,伯牙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找到句子進行賞析。
學生會在圈點勾畫、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共同解決這三個問題。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主要培養了學生對重要詞句的賞析能力,在交流討論中共同學習的能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更體現了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要求。
(四)穿越古代,開導伯牙
為了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性質,在本環節,我將提問學生: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會怎樣安慰他?帶領學生嘗試著扮演伯牙這一人物,從而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ㄎ澹⿴熒偨Y,布置作業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以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總結本課所學,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檢查學生本節課所學。
課后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因此,我將布置這樣一個作業: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關于“友誼”的手抄報。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又達到了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真正做到了“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教學效果。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我的板書本著清晰、明了的原則,將本節課的重點展示如下,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善,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考官批評指正。(鞠躬擦黑板)
【關于《伯牙絕弦》說課稿】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說課稿15篇11-08
伯牙絕弦說課稿15篇11-08
伯牙絕弦圖片07-14
《伯牙絕弦》改寫11-05
伯牙絕弦原文及賞析10-15
《伯牙絕弦》改寫(10篇)11-05
《伯牙絕弦》改寫10篇11-05
《伯牙絕弦》改寫三篇10-28
伯牙絕弦改寫600字10-26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15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