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的說課稿

時間:2021-06-14 10:55:1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與朱元思書》的說課稿

你們好!

關于《與朱元思書》的說課稿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與朱元思書》,進行說課匯報。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具體闡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精讀課文,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就編排而言,將其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選文,旨在突出其較好的典范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與語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見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這篇課文與其說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詞麗句構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畫面秀美奇絕,筆觸鮮明生動,結構層次井然,句式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 識記與理解目標:使用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匯,反復誦讀,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結構美、語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審美能力;通過美文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設計意圖:笛卡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這一設計正是體現出這一理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水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設計意圖:六朝書信多景語,本文秀美奇絕,清新雋永的景物描寫正好激發學生對于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同時也了解古代文人的高潔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同以上的教學目標第1點和第2點。

  2。難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設計意圖: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升華、主題升格的關鍵點,但是學生不易由表及里,會出現理解的偏頗。

  二、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向。八年級的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上有一個大好時機,在七年級已有的文言文知識上建構新的文言知識,繼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同時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三峽》、《湖心亭看雪》等優秀的寫景文章。學生有鑒賞美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八年級學生對于文言文的喜好會出現明顯差異,我們的教學要能夠關注到對于文言文沒有感覺的學生。

  “以學定教”是課堂教學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所以我將采用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美聽、美讀的朗讀教學法。

  設計意圖:美讀美品、美文美教。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朗讀尤為重要。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課堂始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美,感知文意美,感受音韻美,完成教學重點。

  【學法】“三步朗讀法”讀準、讀懂、讀透,進行探究學習,完成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課前預習,學生要充分預習課文,不僅是了解文章內容,解決讀音等問題,而且要對課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那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激發學生的美感體驗

  2。收集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了解“文體清拔有古氣”的“吳均體”。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了解所學文本,有利于在課堂上生成更多的知識。

  【新課導入】

  多媒體滾動播放富春江的優美畫面,由歷代文人贊美富春江的名句導入。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 韋莊)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宋 蘇軾)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吳桓贊)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 劉嗣綰)

  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桐廬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用巧奪天工的妙筆留在人間的一幅畫。這節課我們就隨吳均去走一遭。

  設計意圖:教師富有啟發性和情緒渲染的情景導入,優美的畫面與優美的詩句相結合,在視聽覺與頭腦中讓學生感受富春江的美,從而進入新課講授。此環節設計3分鐘。

  【新課講授】

  (一)、讀準。(時間8分鐘)

  1。自讀課文,讀準讀音。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停頓

  3。自讀課文,感受文章內容,消化讀音和停頓。

  4。閉上眼睛聽優美的配樂朗讀帶,欣賞朗讀之美從而把身心沉浸在課文中。

  5。學生配樂齊讀。參與美感之旅。感受本文的音樂美和節奏美。

  設計意圖:根據“三步朗讀法”的由淺入深的過程,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5個步驟。

  (二)、讀懂。(時間12分鐘)

  1。默讀課文,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師生合作解決。

  并引入詞語學習小游戲,填出文言詞,并解釋意思,然后延伸到現代漢語的成語,進行對比:

  文言詞語 現代成語

  風煙(俱)凈 萬籟俱寂

  天下獨(絕) 絕代佳人

  急湍(甚)箭 甚囂塵上

  千百成(峰) 峰回路轉

  千轉不(窮) 山窮水盡

  百叫無(絕) 不絕于耳

  疏條交(映) 相映成趣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要求有:“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此環節正體現出這一點。

  2。“泉水激石”怎么不用“泉水擊石”呢?“皆生寒樹”中怎么用“寒”來形容“樹”呢?“猛浪若奔”中的“奔”為何不可以理解為動詞“奔跑”呢?

  設計意圖:不要以為這只是簡單的字詞理解方面的提問。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在詞義辨析的基礎上開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激發學生的知識再生成。

  (三)、讀透。(時間20分鐘)

  〈一〉問題探究,學習結構。(時間5分鐘)

  此環節采用的方法是引領學生回憶《三峽》,然后利用板書引導學生自我閱讀并填補圖示,完成課文結構的學習。

  1、從富陽至桐廬的景致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寫)

  接著本文又寫了哪些內容?

  “異水”和“奇山”(分寫)

  由此感受本文整齊、嚴謹的結構,品味結構美。

  2。作者是如何表現富春江的美?

  ①學習第二段。從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異。

  ②學習第三段。從形、聲、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③齊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千丈見底 水之(清)

  (異)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獨絕

  負勢軒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鳥蟬猿 山之(音)

  橫柯疏條 山之(色)

  設計意圖:維果斯基的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此環節就是在建構主義和比較閱讀下的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學習志趣。(時間15分鐘)

  本環節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組討論和課堂爭辯相結合,集體解決以下問題:

  1。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能夠以這樣的妙筆去描繪山水的人,以這種欣賞的心態享受山水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著仁智之慧的人。所以他用“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來表述山水的魅力。這句話僅僅是在告訴我們碧水險峰的魅力嗎?

  2。品味作者的這種興趣,比較其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遁世隱居情懷有何不同?

  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這是一種對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向往,相比之下少了一份悲觀,多了一份豁達,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態,使人倍感親切。

  3。文中已經用“窺谷忘反”和“望峰息心”兩個句子點題了,文章在這個時候戛然而止多好啊,為什么又還要加一句景物描寫“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呢?這會不會沖淡主題?

  設計意圖:陶行知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此環節的設計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師生共同討論,挖掘思維潛力,拓開整體閱讀的空間,深入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四)、小結:(時間2分鐘)

  教學流程圖:(略)

  設計意圖:“方法是穿過峰巔的響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本課重在學習方法上進行小結,方法的收獲也是本課教學中的亮點。

  (五)、作業: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千丈見底 水之(清)

  (異)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獨絕

  負勢軒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鳥蟬猿 山之(音)

  橫柯疏條 山之(色)

  四、教學效果預期:

  通過教學的實施,預計會產生如下效果:

  學生通過有情誦讀課文,訓練了語感,增進了興趣,掌握了賞美的技法,并對美文進行個性化的創意賞析。從而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完美結合,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方法同等。體現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了師生溝通、生生交流的和諧課堂。

  如此設計,難免存在不可忽視的疏漏與問題:

  1。如果教師感染力不強,學生體驗性就不濃。

  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的韻味與美感很重要,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控制不好,學生對美文的體驗就不濃,理解就只限于面,未深及里。

  2。教師預設不夠細,學生的生成就不會廣。

  在教學環節中,由于學情的復雜,初估的學情不一定準確,教師的預設就會有很多漏洞,致使學生在讀透這一環節中,可能會呆板、牽強、空洞,生成不美,生成不深,影響到難點的突破。

【《與朱元思書》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11-12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07-30

《與朱元思書》的說課稿11-28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06-29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精選05-24

《與朱元思書》的說課稿05-24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05-26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04-11

與朱元思書的說課稿06-02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07-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男男 | 天天一本大道久久 |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久久播播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制服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