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鄂教版《江上漁者》說課稿
一、說教材
《江上漁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
這是一篇關于古詩創作的小故事。故事根據《江上漁者》的詩意及當時的時代背景而寫。宋朝大詩人范仲淹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創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本課讓孩子們了解,進行文學創作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夸獎,更不是為了使自己在人前炫耀的資本,文學創作的實質是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會認7個字,認識多音字“沒”。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江上漁者》這首詩。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詩人創作古詩的經歷。發現詩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創作的,也能通過故事更好的理解詩意。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課文和反復誦讀文中古詩,讓學生在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韻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時,也能了 vv解詩人范仲淹創作古詩《江上漁者》的經歷。
難點:體會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情感,受到熱愛人民的教育。
四、說教法
在朗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
五、說教學過程
《江上漁者》一課分兩課時學完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二、 自主體驗,感悟詩文
1、 主要是通過讀第2自然段,了解詩人創作古詩的過程。一是讀;二是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想象當時的情景。如讓學生讀第2句,想想客人們在品嘗鱸魚是會說寫什么。通過讀4、5句,體會漁民生活的艱辛、危險。從而教育學生尊重勞動者。
2、 通過學文,使學生認識到進行文學創作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夸獎,更不是為了使自己有“作家”的頭銜,文學創作的實質是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從而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學習書面表達。
六、說教學效果
1、我在上課時按自己的設計進行的。如學生想象客人們的稱贊,他們的回答還比較滿意。
2、指導朗讀上做得還不夠。總結課文是提問: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一是漁民生活的艱辛和危險;二是讓學生學會像范仲淹那樣注意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假如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感慨,創作文學作品。結果,由于緊張,把這一點忘了。
【二年級下冊鄂教版《江上漁者》說課稿】相關文章:
鄂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江上漁者》教案12-01
《江上漁者》教案07-04
《江上漁者》教案09-02
《江上漁者》教案08-25
江上漁者古詩08-22
《江上漁者》范仲淹09-27
《江上漁者》古詩01-07
《江上漁者》賞析11-01
范仲淹《江上漁者》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