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我為你感到驕傲第一課時說課稿
《我為你驕傲》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第四冊第六組教材。這是一篇敘事性的外國文學作品。緊扣本單元“優秀的品質”這一主題,課文記述了一個男孩不小心打破了鄰家老奶奶家的玻璃窗。一開始,因為害怕,他逃跑了。經過一段時間痛苦的心理斗爭,他終于主動地承認了錯誤,并作了一定的賠償,他的舉動最終得到了老奶奶的原諒,老奶奶為他驕傲。課文表達了小男孩知錯就改的優良品質和老奶奶寬容博大的廣闊胸懷,是陶冶學生美好情操的優秀作品。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變化為主要線索,學習時可緊緊抓住一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本文的語言于平樸中流露真情,尤其是幾個比喻句寫得形象生動,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品味,習得課文優美的語言表達。
本課的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中得到一種美好情操的熏陶。
難點是: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悟課文幾個比喻句的妙處。
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獲得一種美好情操的熏陶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理解積累文中幾個生動的比喻句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讀能力,課文的內容又頗具現實感和生活味,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滑、玻”等9個生字,會寫“報”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自主研讀和交流討論中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積累文中幾個生動的比喻句。
3、體會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懂得知錯就改不算錯的做人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
基于這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一、課題質疑,產生一種期待。
上課伊時,我板書:驕傲。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說說在什么情況下,自己感到過驕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了對“驕傲”的體驗。然后,我將課題補充完整:我為你驕傲。請學生根據課題質疑,預計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將這些問題進行梳理,主要歸納出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我”是誰?“你”又是誰?為什么“我”為“你”而驕傲?我立足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對“驕傲”一詞的體驗理解入手,注重學生原有的起點和基礎。而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則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課題猜想文本主要內容,是面對龐雜信息的現代人很重要的閱讀品質。此環節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探大意,感知一個故事。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對文中難讀的一些字詞進行正音和強化。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但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而且利于更好地了解學情,并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我們閱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后,我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利于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文本,感悟心理變化。
這里我主要抓住主人公心理變化這條線索,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
(一)再讀文本,找出描寫心理變化的詞語。
初讀后,我請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我”心理變化的詞語,劃下來。然后請找到的學生自由在黑板上板書,于是黑板上出現了這樣的一些詞語:開心、有趣、害怕、擔心、不自在、輕松。
(二)重點研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
找出全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以后,我請學生選擇其中自己覺得最有感觸的詞語,找到文中相關的語句,讀出自己的體會。
這里,我又將這些描寫心理變化的詞語進行歸納和合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開展以下的組織引領。
1、抓比喻句,感受開心、有趣。
事情的發生緣于當時我們扔石頭的游戲:“我們看著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覺得很開心,很有趣。”連續的兩個比喻,石頭像子彈,像流星。我引導學生反復讀讀這個比喻句,引導學生說說自
己從比喻句中,讀出了什么。有的說,石頭彈出來很急。有的說用力很猛的,速度很快。也有的說這石頭掉下來多么快呀。我讓他們嘗試著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當時游戲的那種激烈和刺激,由此那種開心、有趣的心情就不難體會了。
2、想象拓展,體會害怕、擔心、不自在。
對于害怕的心情,課文之前也有這樣一個比喻句:“我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就像兔子一樣飛快地逃跑了。”兔子是一種膽小而奔跑速度很快的動物,我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我”會像兔子一樣飛快逃走,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害怕,害怕被老奶奶責備,害怕承擔賠償的責任。我引導學生讀出這種飛快逃跑時的那種害怕,那種晚上反復回想的擔心。而老奶奶還是像往常那樣“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明明奶奶的表現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信息:她并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她還是那么友善、和藹,“我”為什么反而覺得“不自在”呢?這里,我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想象一下“我”還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體表現。有學生說:看到老奶奶了,“我”直躲。有學生說:老奶奶來了,“我”將頭埋得很低很低,不愿意看她的眼睛。也有學生可能說:老奶奶走過來了,“我”恨不得立刻挖個地洞鉆下去……所有的想象都是為了更好地走進主人公的內心,體會“我”的慚愧、懊悔、難受,備受良心譴責的煎熬和痛苦,賦予“不自在”一詞深廣而豐富的涵義。
3、抓空白點,體悟“我”的輕松。
經歷了一系列的心理斗爭,“我”終于不再自責,不再逃避,而是主動地選擇一種積極的方式面對。“我”攢錢賠償,寫便條說明事情經過,向老奶奶進行稱誠心誠意的道歉。關于便條的內容,文本并沒有具體地展開,其實這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換為真正可以運用的生活語言的一處空白點。此處的語言轉換練習,我分以下三步走。
(1)說,明確便條應具備的內容。
根據文本的信息;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事情的經過,并真誠地向她道歉。讓學生說說在這樣一張便條上,應該要有怎樣的一些內容,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明確了便條的基本內容;稱呼、事情的經過、道歉的話語。
(2)讀,概括事情的經過。
便條中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這件事情的經過,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這件事情有一個提煉和概括,因為便條必須簡潔。我引導學生再次讀本文的第1——2段,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事情的經過。
(3)寫,嘗試完成便條。
明確了便條的內容要點和事情經過,我引導學生進行書面的寫便條練習。學生寫得不好沒關系,重要的是讓他們親歷一個語言轉換的實踐操練,畢竟語言的真正習得和積累還必須依靠書面語言的表達實踐。在自己的嘗試書面表達中,在同學間的交流展示中,學生自然已經對便條這一生活中運用極廣的語言形式有個一個初步的認識。經過這樣一次嘗試,學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開始運用便條,那么語文的學習就真正的學生的生活融為了一體。
寫了便條,我和學生情景對話:“為什么原來害怕擔心的你頓時會感到一陣輕松呢?”經過了寫便條的鋪墊,再進行這樣的情景對話,學生自然能夠輕松地和主人公達成一種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真切地體悟到他的輕松,他內心深處的釋然。
四、拓展結局,獲得思想的提升。
當“我”向老奶奶承認錯誤后,出乎意料的是,老奶奶寬容了“我”,她給了“我”一袋餅干,還寫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我為你驕傲。我讓學生說說,“我”做錯了是事,為什么老奶奶還要寫“我為你驕傲”呢?
讓學生想象,當“我”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會怎么想,會怎么表現呢?讓學生進行生活的延伸:平時,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要是你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么做呢?讓學生交流討論,真正將語文學習的平臺拓展到了課外,讓語文與生活鏈結,讓語文提升思想,讓語文指導行動。
【小學語文二年級我為你感到驕傲第一課時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我為你驕傲》說課稿12-02
小學語文《我為你驕傲》說課稿范文12-02
《我為你驕傲》小學語文說課稿02-09
《我為你驕傲》語文說課稿09-24
《我為你驕傲》語文說課稿02-21
母校,我為你感到驕傲作文03-13
作文哥哥我為你感到驕傲10-06
女兒,我為你感到驕傲散文10-20
《我為你驕傲》說課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