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形變和彈力》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特點分析
形變與彈力的知識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的特點之一是: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特點之二是:先研究比較常見的各種形變,后研究與形變有關的彈力,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特點之三是:基礎概念多,演示實驗多,再加上學生的探究實驗,故容量較大,需仔細安排,做到時間分配合理,條理清晰。
(二)教學目標
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設計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形變、彈性形變的概念,理解彈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彈力,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
⑶知道壓力、支持力、繩子的拉力都是彈力,會確定它們的方向。
⑷知道形變與彈力的關系,掌握胡克定律。
2.過程與方法
觀察演示實驗,把看到的現象與已有的經驗結合起來;經歷探究彈簧形變與彈力的關系,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把親自探究出的規律與平時對彈力的認識相結合,體會物理規律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大量的力學現象中都要對彈力的產生條件及其方向進行判斷,并且要明確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產生彈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彈簧所產生的彈力貫穿知識的前后,因此我把重點內容確定為:
⑴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其方向的判斷。
⑵探究彈簧彈力的規律。
●由于學生對微小形變難于確定而且對其是否產生彈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斷,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變的.方法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物理教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景──觀察──分析──猜想──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學法: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程理念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常見形變,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總結出本節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情分析
學生目前對形變和彈力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不夠深入;知道支持力、壓力都是彈力,但是不能夠概括產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導、啟發的教學方式。
【《彈簧形變和彈力》說課稿】相關文章: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說課稿02-25
彈力 彈簧測力計說課稿11-04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的教學反思07-12
彈力和彈簧測力計說課11-12
《形變與彈力》教學設計11-04
《形變與彈力》教學設計范文04-21
《形變與彈力》教學設計范文12-13
九年級物理《彈力彈簧測力計》說課稿03-30
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教學反思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