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

時間:2021-07-11 15:14:0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范文

  一、 說教材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范文

  1、 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斗爭。鄭國被晉、秦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去說退秦軍。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最后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文章贊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候國之間斗爭的復雜性。

  2、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高一教學就是在初中對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燭之武退秦師》是新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含義及其在課文中的用法。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由教到不教”,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A、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基本能力目標: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復述課文內容。

  C、思想教育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標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4、 教學重點與難點:文章雖然作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內容生動有趣,語言也比較淺顯,且新大綱對高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對藝術特色等作過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誦讀復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把理解詞句與理解文章統一起來,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燭之武的說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短短125個字,卻說了四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此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教學藝術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所謂應變,就是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授課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主要采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通過質疑激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四、 說教具

  我校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故選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先制作好PPT課件,放到網上,上課時調用。

  五、 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導入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

  同學們,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大意是利用、制造敵人內部的矛盾,達到取勝的目的,這就是俗稱的“離間計”,其實,在“三十六計”中稱作“借刀殺人”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燭之武退秦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說退秦軍,迫使晉軍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那么,燭之武在劍拔弩張的敵對情勢下,是如何說服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國的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學習新課《燭之武退秦師》。

  (二)預習指導:

  借助《高中語文詞語手冊》,參看提示、注釋,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設置以上預習的依據是:①大綱要求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習慣,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索。②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體到具體。學習課文也是如此,先對課文整體感知,然后再精讀細研。

  (三)檢測預習,出示練習:

  完成教學目標A中關于文學常識以及識記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的要求,結合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教師小結,補充。

  (四)教學新課:

  1、教師范讀全文,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這是教法一的再落實。

  2、自讀全文,提出要求:圈點勾畫不理解的'詞句,批注有疑問的內容。這一步要對學法A進行指導,是完成教學目標A中熟讀課文的主要一步。設計此程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大綱“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育理論。

  3、組織討論找出的疑難詞句,這是完成教學目標B的第一步。教師要顧及全體學生,尤其是文言文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指導學生動手(寫)、動腦、動口,培養思考分析能力,對學法B進行初步指導。

  4、著重根據“思考練一”,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內容,這是完成教學目標B的第二步。這步程序由中等學生來完成,以此帶動兩頭。

  (五)教師小結以上內容

  (六)布置作業:

  1、 熟讀全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2、 完成課后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堂課內容,歸納要點,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的結果是燭之武說退了秦師沒有?對,說退了秦師。那么燭之武在國家危急關頭,是否是毛遂自薦,挺身而出,主動地擔當起這個重任的?在大軍壓境,敵我雙方劍拔弩張的緊張情勢下,燭之武又是采取什么方法使一心想借此擴張自己勢力的秦穆公改變態度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學習《燭之武退秦師》。

  (三)學習新課:

  1、 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人物個性。這步程序是教學目標B的再落實。用教法2中語言激情的方法來感染學生,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礎。

  2、把本篇中所需要積累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加以歸納,再次落實教學目標A。引導分析燭之武說辭的四層意思,體會高超的語言藝術。這樣,既把握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3、 概括課文情節,根據情節要點分析人物形象。這是完成教學目標C的第一步。

  4、 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a、第一段總共二十五個字,交代了哪幾個問題?(明確:當時形勢,戰爭起因,秦、晉駐軍方位。)

  b、第一段埋下兩處伏筆,聯系全文,分析其內容與作用

  c. 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1) 燭之武在什么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2) 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表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 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 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 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i. 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ii. 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iii.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iv. 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v.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說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4) 秦伯退師后,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并沒有感情沖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后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說明:以上四個問題,以第三個問題為重點。因為它是課文的難點,要集中突破。

  5.總結

  ⑴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 請學生總結一下燭之武的形象。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著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說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⑵《左傳》以敘事為主,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請學生體會(討論,提問)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力挽狂瀾,誰知他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使鄭國的希望又趨于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⑶整理文章中重點詞、詞組、句式 、實詞:貳 軍 師 子 是 鄙 遠 陪 賜 朝夕 版 唯 一詞多義:若 說 辭 鄙 微 之 詞組: 以為 “所”字詞組 句式: 判斷句 賓語前置句 省略句

  6.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課后練習三

  (3)研究性閱讀《荊軻刺秦王》,分析荊軻是怎樣得到樊於期首級的。

  7.板書見課件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 說課稿01-29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02-18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03-21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07-23

《燭之武退秦師》 說課稿11-16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11-12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01-30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范文01-29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范文04-11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范文10-3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最新自产拍在线观看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 亚洲无毒AV在线 | 视频人妖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