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所學習的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決定性環節, 在《經濟生活》全書中承接第一單元的“消費”,并引出為何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及如何發展的問題,與后面幾單元內容一脈相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學習本框還有助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工作中心,增強學生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工作熱情。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系,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能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②能力目標:本框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擁護黨的基本路線;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確立理由:學生只有正確把握這對關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什么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基本問題。
重點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確立理由: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有利于他們了解國情,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增強愛國情感及民族責任感。
②難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確立理由:生產與消費的概念比較抽象,對其關系不易理解。
關于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將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4.教材的處理
① 充分利用書上的漫畫,堅持“一圖多用”的原則。理由是:這樣既直觀,又體現例子典型性、精練性。
② 有選擇性地利用書中的5個探究活動。由學生自己閱讀材料,進行討論,并能聯系初中已學知識,提煉觀點。理由是: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懂得知識遷移,使教學更具啟發性。
二、 說教法
常言道“教無定法”,這更是新課改形勢下不變的真理。針對本框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將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討論法
理由:這體現新課改精神,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3.多媒體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體設備,能更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三、 說學生
總體上,高一年學生面臨“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轉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共性與個性。同時,學生素質整體上呈現“兩頭尖、中間大”的多層次特點,要求因材施教。
具體地說,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有關消費的知識,對消費的作用有初步了解,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個問題他們在初三也初步接觸過,但對生產和消費的辨證關系的幾個層面、如何發展生產力等問題他們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四、 說學法
教與學是相通的,教師的教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有效閱讀法
理由:這是為了克服以前那種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巧妙記憶、巧妙閱讀。
3.知識遷移法
理由:初高中知識聯系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
五、 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活 動 內 容 引 出 話 題 使 用 手 段 預 期 效 果
教師:
展示一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務的圖片 人們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從何而來? 幻燈片
現場實物(課桌、多媒體設備、風扇等) 讓學生能夠鞏固已學的消費類型的知識;初步懂得消費不是由主觀決定,而是由客觀物質狀況決定。做到“溫故而知新”。
學生小結:(略)
教師總結:商品和服務不能憑空想象,必須通過生產創造出來。
學生:分類說明
2. 實施教學任務一:
活 動 內 容 引 出 話 題 使 用 手 段 預 期 效 果
學生:
多角度解讀標題“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第一目內容) 幻燈片
(展示漫畫、圖片) a.通過漫畫的討論分析及幾組相關問題的解決,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啟發式教學,激活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得出正確結論,掌握“生產決定消費”的觀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的。
b.通過形象比喻及相關圖片的展示,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討論分析:(略)
教師提問:
① 漫畫“今非昔比”中,坐擁江山和美人的皇帝為何坐不上飛機、吹不了空調?
(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② 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馬車,,現代普通人卻能坐上飛機,說明了什么問題?
(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 飛機比馬車快得多,高檔得多,說明了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得益于什么?
(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是質量和水平”)
④ 假設萊特兄弟沒有發明飛機,人們會不會有飛上藍天的沖動或向往?這種向往能否實現?
(為得出“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教師:側重于標題的邏輯關系
學生思考解答:(略)
附加:回答①后,教師給出形象比喻:種瓜→得瓜→吃瓜。
回答②后,展示一組說明消費方式變化的對比圖片。
回答③后,展示漫畫“濟公新傳”。
教師總結: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師生共同分析探究活動2: “以上消費觀念,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什么聯系?” 學生小結:(略) c.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探究活動的問題,可以鞏固知識點的學習。
教師總結:
生產力水平落后,消費水平低,說明生產決定消費。
3. 實施教學任務二:
活 動 內 容 引 出 話 題 使 用 手 段 預 期 效 果
學生:
解讀探究活動3:(見p33)
“消費對生產有什么影響?” 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幻燈片
(展示文字材料) 通過對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分析案例,掌握“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的觀點,再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分析:(略)
教師總結:(演繹法)
① 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
② 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如:人們消費黑白電視時,希望能看彩色圖象,刺激生產者調整生產,并實現升級)
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新的產業的出現和成長。(如:彩電消費成為熱點時,帶動了彩電業的發展)
③ 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因為生產離不開人的作用,要發揮人的生產作用就必須讓其進行消費,提高各方面素質)
教師:
參與學生的討論分析
4. 實施教學任務三
活 動 內 容 引 出 話 題 使 用 手 段 預 期 效 果
教師提問:
從整個社會來看,是否生產出的產品一次性提供給人們消費,這個過程就簡單地停止了呢? “社會再生產”的概念及其四個環節的相互關系 幻燈片
(展示問題、圖示) 通過圖示,可以將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的相互關系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記憶深刻。
學生小結:(略)
教師總結: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中,生產是決定性環節,消費是最終目的和動力,分配和交換是橋梁和紐帶。(這組關系用圖示表示)
學生思考
5. 實施教學任務四
活 動 內 容 引 出 話 題 使 用 手 段 預 期 效 果
(根據“生產決定消費”觀點)教師
提問:
要想提高消費水平該怎么辦? 大力發展生產力
(第二目內容) 幻燈片(展示圖片、 播放視頻) a.通過學生的有效閱讀,學會挖掘分析問題的角度,歸納知識點,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并能用政治語言分析問題,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把握知識間的聯系,掌握“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突出這一重點。
b.小組搶答、視頻播放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感受“快樂式學習”。
教師提示: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學生閱讀搶答: (略)
教師歸納:
① 必要性: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
b.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決定
c.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d.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② 如何發展(要求):
a.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應服從服務于該中心。
b.通過改革,調整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c.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培養人才,尊重知識。(播放視頻,聯系初中所學知識)
a.學生討論并解讀思考探究活動5:(p35)
b.實施小組搶答
6. 課堂小結(用圖示方式展現)
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大力發展生產力
(要求)
生產 消費
設計意圖:直觀明了,高度概括。
7. 課后作業:探究活動4(參見教材p34)
(要求:讓學生搜集材料,進行必要調查,以小論文形式展現)
六、 說板書設計
一、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1.生產與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
(2)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原因/必要性
(2)如何發展/要求
(板書設計追求結構清晰,內容明確)
【高一政治《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一政治《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說課稿09-15
高一政治《發展生產滿足消費》說課稿03-25
高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說課稿07-06
《發展生產滿足消費》說課稿03-24
關于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的政治教案06-05
初中政治教案之發展生產滿足消費06-12
初二政治說課課件:發展生產滿足消費05-13
《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的教案設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