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誰爬得快》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誰爬得快”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數除法”中第五課時,是在學習了小數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認識循環小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分爬行多少米,發現余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么是循環小數。
2、會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交流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及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循環小數。
2、會用簡便方法表示循環小數。
教學難點:會用簡便方法表示循環小數。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思路:
依照新理念,我積極構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鞏固運用——總結拓展”的教學思路,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悅感、成就感的體驗和與樂于與他人協作、交流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
(采用談話的形式導入,使學生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根據情景圖找出數學信息。
(蜘蛛3分爬行73米,蝸牛11分爬行9.4米)
2、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蝸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3、揭示課題
4、獨立解決問題(找生板演)
5、小組討論
6、小組匯報集體訂正。
7、小結
8、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讓學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了循環小數,使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的美,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再學習。)
(三)、鞏固運用理解深化
1、找出循環小數
0.666…1.48383…4.25250.1875875…
2、閱讀數學小知識并做習題。
3、做題卡(集體訂正)
(按照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學,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讓好學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第一題是基礎題,找出循環小數。第二題綜合題,通過根據實際情況,取循環小數的近似值,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最后一道是發展題,一方面讓學生研究循環小數的規律,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老師問學生答
(讓學生在重溫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2、作業
①實踐作業在生活中找一找循環的現象
(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②拓展作業
蝸牛11分鐘爬行9.4米,蜘蛛平均每分鐘爬行的速度是蝸牛的30倍,蜘蛛平均每分鐘爬行多少米?
(拓展本節課的知識,為下節課的小數混合運算作鋪墊。)
【四年級下冊《誰爬得快》說課稿】相關文章:
誰爬得快教學反思04-12
誰爬得快的教學反思06-08
《誰爬得快》的教學反思07-10
誰爬得快說課稿06-26
四年級下冊《誰爬得快》教學設計范文04-25
小班體育活動:看我爬得快03-20
北師大版數學四下《誰爬得快》的教學反思07-10
誰轉得快教案04-15
誰轉得快教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