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設計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欣賞與設計》。
2、教材分析:本單元把平移、旋轉與軸對稱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
3、教學對象分析: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網絡具有濃厚的興趣。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概念性教學比較抽象,僅僅借助于書本和黑板等靜態工具不易于學生理解。計算機能動態地展示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特征,可以突破平日課堂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選擇在網絡環境下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教學。
4、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學生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機中設計精美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
5、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欣賞與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圖案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在計算機上設計精美圖案。
二、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為了讓學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掌握本課內容,教學中借助動畫的直觀演示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創設主動參與的環境,運用媒體技術體驗移動知識的生成,突破靠單一講解帶來的不易于理解的重難點,從而促進認識的深化。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開課時用PPT幻燈片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說一說它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初步感知本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使學生樂于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把教學內容放入到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同化、索引出當前知識。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在無形之中發展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本課的難點是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的變換在計算機上設計精美圖案。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形象地呈現過程,在設計這個環節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直觀地演示了由一個圖形平移、旋轉之后得出新圖案的過程,讓圖像媒體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機互動等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培養。
學生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把計算機當作數學學習的工具,借助教師提供的圖片素材,自主創作,設計出精美的圖案。而且精美的圖片素材也能激起學生的設計興趣,為空間觀念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欣賞部分出示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從圖片中能數出幾匹馬,之后思考:這幅圖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效果,它是怎樣設計出來的。這是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二)拓展延伸
首先展示教師從網絡上搜集到的各種不同的圖片資料,再次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獲得更直觀的經驗。接著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資料,進行交流討論。
網絡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是不斷涌動的,網絡世界知識的容量是無限的。學生在收集、整理、交流、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圖案的美,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學。
四、評價
本課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的一節數學課。教學過程中體現了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入手,在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生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和向學生傳遞信息的途徑,我們的課堂因信息技術的應用變得生動有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知識結構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也因此而變得生動活潑、趣意盎然。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會讓我們的學生收獲更多。
【欣賞設計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欣賞與設計》數學教案08-10
六年級數學上《欣賞與設計》說課稿01-26
數學說課稿的教學設計12-06
數學說課稿的教學設計12-06
數學說課稿的教學設計04-08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說課稿04-07
四年級數學下冊圖案欣賞和設計說課稿02-20
欣賞自我說課稿03-25
經典結構的欣賞說課稿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