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

時間:2023-07-11 23:36:3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新的理念的指引下,我們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探索,正當我們滿懷信心地投身新的教學改革的洪流之時,新的困惑產生了,課堂上學生們看似積極動手,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熱熱鬧鬧場面空前,過后卻空空如也,一頭霧水。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新的思索,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真正地落到實處呢?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分類》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地做了這方面的嘗試,盡量追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測——驗證——結論等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努力構建務實充實的有較新課堂。

《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

  下面,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介紹我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分類》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中的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別銳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而且剛剛進行了“三角形的特性”的學習。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發現和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2、通過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探索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各種三角形的過程,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分類的數學思想,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養成良好的觀察、分析的習慣,培養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這樣的目標既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更注重了學生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學會與同伴交流,從中獲取知識,體驗快樂,感悟數學伴隨著我們的生活。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發現和認識各類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辨認和區別它們。難點在于按邊給三角形分類,理解等邊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之所以稱為難點,是因為它的概念系統比較復雜,已經是多級分類了。

  二、教法、學法。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采取“引——扶——放”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回顧舊的知識,引導學生自然體驗,感受分類的必要性;接著指導學生討論出分類標準,提出具體的合作學習和動手操作的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分類活動,這就是所謂的“扶”;最后放手讓學生走入生活,更進一步了解等腰、等邊三角形,再次放手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的形式來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一步增強課堂數學學習活動的實效性。也體現出教師是其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

  學生作為主體,學習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上,通過“感受體驗——經歷操作——交流感悟”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活動中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三、教學流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回顧展示,感受分類的必要。

  課始我以一個活動角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如判斷直角、銳角、鈍角的方法,三角形有幾個角,幾條邊等,為后面將要進行的分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展示學生自己制作的三角形,不僅由此使學生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感受到數學學習是有用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合作分類,探索圖形特征。

  小學生由于受能力與經驗的制約,他們的探究往往不能很好地確定重難點,容易導致探究活動熱烈而缺少實效。因此教師在分類之前先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的各部分進行觀察、比較,探討出分類的標準,然后對小組合作學習提出了具體詳細的要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與引領作用,提高了后面探究活動的實效性。

  探究按角分類的活動中,運用“角的特征分析表”使學生的探究活動目標更明確,同時又能使學生對表格的觀察中發現諸如“每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三角形中最多也只有一個鈍角”……更利于學生對各類三角形的特征的認識。

  本節課的難點就是按邊給三角形分類,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因為它的概念系統比較復雜,已經是多級分類了。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設計了“三角形邊的特征分析表”,為學生探究這一難點知識搭建了踏腳石,減緩了梯度。還有一個難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教師引導回顧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關系,讓學生從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對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角的研究采用了猜測——驗證——結論的方法,體現了數學的一種思考和學習方法,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知識點,更重要的是一種數學的思想方法。

  (三)走入生活,鞏固提高拓展。

  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尋找和欣賞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難點知識,按邊分出的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的特征的認識,鞏固了知識,還讓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暢談收獲的環節實際是個回顧、反思、梳理的過程,更有益于知識的鞏固。作業中布置的搜集金字塔的知識既體現了信息時代對孩子們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又對課堂知識是一個拓展,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四、教學理念。

  本節課中我力圖體現以下理念:

  (一)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注重課堂實效。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點、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

  基于這樣的考慮,教學中大量的時空都是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現。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尤其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實效性。給三角形分類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么多的三角形都有什么不同呢?探討出分類的標準后,才進入小組合作階段。操作之前,教師又提出具體詳細的合作要求,“請聽完要求,再開始。請你們同桌兩人為一組,取出學具袋里的一號至七號三角形和表一(三角形角的特征分析表),認真分析這些三角形角的特征,填寫表一,再把這些三角形分類擺放好”。課堂中諸如此類的考慮還有很多,總之,每一步的設計都要考慮是不是落到了實處,是不是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是不是達到了該有的效果。

  (二)知識獲取,問題解決滲透數學思想。

  新課程基本理念強調數學課程的發展性,也就是我們的數學教學要著眼于孩子終身的發展。課堂上我們不僅僅只是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一些終身受益的東西。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靈魂。在教學中滲透和運用這些教學思想方法,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能啟迪思維,發展學生的數學智能;有利于學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認識結構。

  本節課的教學中,有不少這一方面的體現,如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選擇問題,判斷角的類型方法很多,有孩子說用量角器測量,用眼睛觀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等等,這些方法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取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再例如操作活動判斷三角形邊、角是否相等時,可以測量,也可以對折,那么哪種方法更簡單快捷呢?還有,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角的特征的時候,我們滲透了“猜測——驗證”的方法。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既重視數學知識、技能的教學,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這樣無疑有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例如:在教學中,雖然滲透了方法的優化選擇,但仍有部分學生不能領會其含義,依然要選用比較費時也沒有必要的方法操作,造成分類的操作活動速度太慢。學生在操作中的誤差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因為操作活動中的確存在著很接近相等但卻又差那么一點點的情況,但因為時間關系,而忽略了。教師應該飽含熱情,用自己激昂的情緒感染孩子們,好像黑板上的數字都會跟著教師的情緒而動,但這點教師做得還不是很讓人滿意。總之,這節課還是缺憾。真誠地希望得到各位專家的批評和指正!

【《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11-26

《三角形分類》說課稿12-27

《三角形分類》說課稿12-27

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精選5篇)01-14

三角形分類說課稿(精選16篇)05-17

《三角形的分類》數學說課稿12-06

《三角形分類》說課稿(精選11篇)02-05

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01-08

《三角形分類》說課稿范例【11篇】12-18

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分類說課稿(精選12篇)05-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福利福利视频网 | 可以免费观看的AV在线片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 野外少妇被弄出喷水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不卡A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