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說課稿
一、教學結構與內容簡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是初中美術第七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一課內容屬于欣賞評述但有一部分工業設計的內容。作為學習設計的入門課,學習本課知識能使學生初步了解設計的發展史、簡單方法以及現代設計的理念。為以后學習、欣賞其他課程打下基礎。使學生能了解我國的優秀美術設計發展過程。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關注生活中的設計的習慣,學會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欣賞、分析、評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設計效果,認識實用與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原則。
2、能力目標:能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領會美術中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精神和審美情感。
(三)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欣賞生活用品,因為現代的生活用品緊跟時代,所以如何理解生活用品美觀與實用的有機結合。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采用分組制作實踐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
2、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
課件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師演示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三、學法指導:
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積極討論,勤于思考。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思路及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分組制作實踐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介紹生活用品發展史、不同時期的特點及現代設計理念。演示現代生活用品的圖片并改造生活中常見的用品。
教學中始終貫徹美術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美術素質,而不是培養設計家。即學生只要知道怎么制作、為什么這樣制作,并不要求“他們”一定會設計的方針。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得出問題的過程,注重使用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這一方法得出結論。
五、教學程序:(教學環節設計)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③教師示范,引導觀察
④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⑤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以上教學環節設計的依據是:學生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展規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傳授知識與增進民族情感相統一;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相統一等教學規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新老款汽車引出新課,使學生認識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增進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1、 運用課件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講解中國設計的發展史,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3、 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提高學生美術的素養。
教師示范,引導觀察
教師(示范)各種各樣的創意生活用品,讓學生觀察生活用品。通過演示既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用品是怎樣設計,又可以自己動手改造身邊的普通的生活用品,進行思考,進而領會設計的創新理念。
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讓學生討論教師如果改造普通的生活用品,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體現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教學方法。(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總結的結論,比教師告訴的結果印象會更深,掌握的時間會更長。利于學生將來能自主的學習,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現今的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并不是培養畫家亦或設計師。因此,本環節只要學生能大膽的用手中的各種材料在廢舊的生活用品上涂、抹、粘、剪、塑甚至亂畫都行。學生在體驗親手制作的同時,他們(小組)之間會互相學習,學生自己會發覺誰“做” 得好、誰的不夠好。而這些體驗教師是無法直接告訴學生的。本緩解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與贊揚,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體驗,學生能把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或技巧。
【《又美觀的生活用品》說課稿】相關文章:
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說課稿11-02
《紙的立體組合—生活用品設計》說課稿06-25
莊子的審美觀12-06
美觀的近義詞是什么09-08
數學小報圖片美觀11-19
生活用品的謎語03-29
經典誦讀手抄報美觀05-12
我的審美觀作文07-10
生活用品謎語及答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