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營養》說課稿(精選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食物中的營養》說課稿(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物中的營養》說課稿1
我說的課的題目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食物》中的第2課《食物中的營養》。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過程:
首先談話導入新課,先提問學生吃過什么食物,食物中有哪些營養,各個營養成分的鑒定,隨后是幾個拓展活動:
。1)做個游戲,淘米水和牛奶的區分。
。2)查資料,標簽,就少去了。
二、課前準備:
買許多食品,也到菜攤買了許多菜,才發現雖然同樣是鍋巴,卻有三種不同的營養成分不同。
三、未預料到的:
。1)先操作沒有脂肪的食物,再操作含有脂肪的食物,就不會把手弄污。
。2)紙上纖維質的,居然也會變色。
(3)學生對碘酒的興起趣更濃,而對脂肪檢驗沒興趣。
。4)不要認為糖類都變藍,所以,我就用蔗糖做了一次,讓學生明白僅僅淀粉遇到碘酒變藍。
四、講課中嚴重錯誤:
在演示淀粉實驗時,要著重強調變藍含有淀粉,不變藍的不含有淀粉;演示脂肪實驗時,也犯同樣的錯誤。
五、活到老學到老:
我在備課時,在資料中查到香蕉和蓮藕都含有淀粉,我就專門買了些香蕉和蓮藕,而在實驗中,香蕉有微弱的變藍,而蓮藕沒有任何反應。
學生的興奮度太高了,課前武老師也來制止學生不要過激,下課時停都停不下來。雖然是預料中的事,但由于學生的過度配合而造成課的進行困難。
《食物中的營養》說課稿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的第二課《食物中的營養》。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方法,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1、課程分析
本課是《食物》單元的第二課,是承上啟下的一課。本課的活動將學生由“我們吃什么”的問題引入到“食物帶給了我們什么營養”上來,最終將豐富的食物與豐富的營養之間的關系,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后面的均衡膳食概念的構建做好準備。
2、活動分析
本課有三個活動:
活動一:食物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活動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們能獲得哪些營養。
活動三: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我們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課的教學,為了更好地體現活動音的梯度也結構,讓學生經歷典型的探究過程;也為了讓教學更條例孩子們的認知規律,我把教學環節進行了調整。把研究在一天的食物中我們能獲得哪些營養,安排在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之后,這樣活動的過渡更加合理,也更容易把課堂延伸到課外,為下節課的均衡膳食做好鋪墊。
3、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未知欲強,通過一年半的科學課學習,已經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觀察、實驗、記錄等方法進行科學探究,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關于食物有關較多的體驗,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生,對一天的食物有了豐富的'認識,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我們是通過食物獲取營養的,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基礎。但孩子們對于食物所含營養成分的認識是相當有限的,甚至是一無所知的,這是學習本課的障礙,又恰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
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標》和教材及我校的學情,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知道食物含有蛋白質、淀粉、脂肪、糖分、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成分。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自主探究食物的營養過程,著力訓練學生做好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能樂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及其作用。
用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教學方法
1、開放式教學法:
在教學中運用收集資料、創設情境、提供材料、觀看視頻、分組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的、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
2、引導發現法:
通過老師的“引”,引導啟發學生自覺獨立思考,讓他們自己嘗試采用“發現法”來學習。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師生談話:同學們請看,圖片上都是我們平常吃過的食物,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一天中我們要吃許多的食物,那我們為什么要吃大量的食物呢?我們能從種類豐富的食物中獲得什么營養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食物中的營養》。
提示課題并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回味美食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食物的豐富。借助問題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初始想法,還可以引發學生對食物營養的思考,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進入本課的研究主題。
二、活動一:食物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1、引導學生匯報課前預習情況。
談話: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查閱有關食物中所含營養成分的資料,誰愿意來匯報一下,你通過查閱資料,知道了食物能為我們提供哪些營養呢?(匯報時大多數學生可能提到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少數學生可能提到糖類和水)
設計意圖:
對于食物中含有的各種營養成分,學生的原有經驗知道一些,但不完整,還可能是錯誤的,布置學生課前查找資料,可以讓學生對研究內容有所了解,更容易激發孩子研究的興趣,也可以降低課堂探究的難度。課堂上的匯報不僅是對預習情況的檢查,還是對知識的簡單梳理,了解學生對食物中所含營養成分的認識。
2、通過閱讀資料,小組合作研究,認識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作用。
講述: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已經知道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通常分為: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水。
研究內容:
A、富含這些營養成分的食物有哪些?
B、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有哪些作用?
設計意圖: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但在教學實施中,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是全過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進行,本次探究活動是無法通過實驗驗證來完成的,所以采用閱讀探究的方式來完成。側重點就放在了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訓練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利用教師準備的通俗易懂的資料和書上的資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可以很快地解決問題,突出重點,初步認識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作用。
3、匯報活動。
在學生進行匯報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引導,將匯報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重點匯報出蛋白質的特點。(蛋白質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第二個層次,在找出脂肪和糖類對人體作用的共同點后找出不同點。(都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提供的有低能量和高能量的不同。)
第三個層次,在找出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水對人體作用的不同點后,再找出相同點。(調節人體機能,是我們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
設計意圖:
有層次、有梯度的匯報,讓學生對材料有一個深入思考,加工重組的過程,體現了學生不斷形成概念的過程,也使學生對食物所含營養成分對人體的作用認識更加深刻,有利于突破難點。
學生匯報的同時,教師相機板書。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還可以插播視頻資料。
設計意圖:
各種營養成分的作用理解起來很抽象,僅通過文字資料理解比較生澀的內容,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難的。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化抽象為具體,把“死”的知識活過來,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中;視頻中類比的使用還能讓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就能突破難點,讓學生理解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對人體生長發育和保持健康的作用。
4、小結。
我們知道了食物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蛋白質是我們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脂肪和糖類能為我們提供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調節身體的機能,水可以保障生命系統得以正常運行,這些營養成分對人體都是必不可少的。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結對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其作用進行梳理,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突出教學重點。
三、活動二: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談話:同學們,了解了這么多的營養成分,想不想在食物中找一找它們呢?
檢驗脂肪和淀粉
第一步,請同學們根據書中46頁的內容制定小組的實驗方案,再根據方案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要做好記錄。
第二步,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
實驗是科學的生命線,倡導實驗和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是當前小學科學課改的理念。實驗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動手之后也動腦,給他們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探索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同時我還注意了三個實驗的層次與結構,體現了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使學生通過實驗掌握了辨別食物中營養萬分的方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3、討論:如何才能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呢?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明確看食物標簽和相關資料也是辨別食物中營養成分的方法。
《食物中的營養》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在第一章學習了人的由來,知道人的生長發育需要補充營養物質而延伸的。在第1課時中,對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物質進行學習探究,是讓學生懂得營養全面合理重要性的基礎。本節課(第二課時)主要學習糖類、蛋白質、脂肪的作用和來源,了解了幾種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作用。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都是從食物中得到的,整個教學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良好飲食的重要性,從而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這也將為下節課學習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過程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偬穷悺⒌鞍踪|、脂肪的作用和來源。②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作用。③初步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缺乏癥狀和食物來源。
。2)能力目標:
、僭诤献、交流中學會分析、思考、表達的能力,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②培養學生利用課內外信息、資源的能力,組織學生自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作用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生長與健康,養成科學飲食習慣。
3.教學重、難點
。1)糖類、蛋白質、脂肪的作用。
。2)初步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缺乏癥狀。
4.重、難點突破
在重、難點突破上,以兩個活動為主導,三個自學指導為輔,教師通過學案和教材附表,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學生利用課內外信息和資源,在組內討論、合作,并交流獨立完成學案。通過自學,學生自主獲取了有價值的信息,突出學生個體判斷、分析、思考和表達的能力,把認知和習得的過程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發揮了團隊協作的能力。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本課雖然知識點多,但難度不大,教材講解較細,適合學生自學,以生生合作的方式,分小組完成不同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補充,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提問法相結合。
3.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相結合。
三、說學法
通過自學指導,學生自主獲取了有價值的信息,突出學生個體判斷、分析、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ㄒ唬┬抡n導入
以《泰坦尼克號》引入,假如船在慢慢下沉,你也在現場,可以選擇帶一樣食品,你會帶什幺?為什幺?
設計意圖:使學生較快地投身于學習的情境中。在情境中思考問題,在情境中探索生物。
。ǘ┨剿餍轮
活動一:(我思考、我分析)
1.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及其來源
出示自學指導一
學生分成活動小組,自學教材第19-20頁,可參考圖4-17,18、19,完成手中的學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掌握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通過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來源于什幺,使學生認識到良好飲食的重要性,從而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
總結:通過知識梳理環節,引導學生學
會將零散的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
活動二:我的健康我守護
2.水和無機鹽的作用及缺乏癥
出示自學指導二
。1)觀看視頻,提取相關信息,總結水、無機鹽的重要作用。
。2)就學生掌握的信息,完成連線題。
。3)游戲:我是小小醫學家:——激發學生興趣。
出示自學指導三
如果你是醫生,請你用食療的方法為下列患者提供幫助。學生參考附表第38~39頁,完成第23頁的表1。
設計意圖:觀看視頻,提取相關信息,總結水、無機鹽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利用課內信息資源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3.維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癥
學生齊讀教材內容,鼓勵學生重視課本內容的閱讀,教師講解維生素的作用及幾種常見維生素缺乏癥。通過歌謠簡記:夜盲A腳氣B壞血C佝僂D。
。ㄈ╈柟叹毩
設計意圖: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成綜合運用練習。(練習精巧,涵蓋本課所學內容)
。ㄋ模┪业氖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交流本節收獲,歸納重點,教師及時了解學情。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生長與健康,養成科學飲食習慣。
。ㄎ澹┌鍟O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簡單明了的板書,在課外延伸時讓學生養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點明了均衡膳食的觀點,緊緊銜接了下節課的內容。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作用
。┳鳂I布置(分層布置)
1.查閱相關資料,完成表二(必做)
2.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第七類營養素”——膳食纖維(選做)
設計意圖:作業布置采用分層布置,第一題為了鞏固新學的知識,全班都做,第二題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根據自身條件選做。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說課,如有不妥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食物中的營養》說課稿(精選3篇)】相關文章:
《食物中的營養》教學設計02-27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教學設計01-17
食物中的有機物說課稿11-04
大象版四年級科學說課稿 食物中的營養11-02
一天的食物說課稿11-14
小小營養師說課稿11-03
蔬菜好吃有營養說課稿11-03
烹調對營養素的影響說課稿11-04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說課稿01-18
《沙漠中的綠洲》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