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語文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語文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1
尊崇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說〈智取生辰綱〉的教學設計》。
研讀文本是每位語文教師的第一要務(余映潮語)。新課改的實施,關鍵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在語文教學中,養成了把玩教材的教學習慣。智取生辰綱是“水滸”英雄反抗官府的發軔之舉,講述晁蓋、吳用等人劫取梁中書生辰綱的經過,是《水滸》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本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刻畫細致入微,形象生動;環境描寫逼真簡練,烘托氣氛。早在解放初期,該篇就入選高中課本,這足以說明名著有著永恒的魅力。我們今天再來學習這篇課文,是否也應有新的突破?我思考著,教什么?我認為,教什么總比怎么教重要。
通過對文本的研讀,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把握波瀾起伏的情節,體會作者構思的巧妙。
品味細致入微的人物描寫,把握楊志的個性特征,認識楊志的人生悲劇。
賞析“天熱”的句子,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目標這個“靶子”,要一直存在于教者心中。這好比紀昌學射,靶在心中。這里,1、3為教學重點,2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有一句教學心語是“教學一定要有目標意識,教學一定要為目標而行動。”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學習活動之一:背一背
學習活動之二:寫一寫
學習活動之三:讀一讀
學習活動之四:議一議
學習活動之五:品一品
整個教學思路的設計理念是:
課標: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讓講堂變學堂)
洪鎮濤:閱讀教學,就是要立足文本,在閱讀實踐中吸取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淀語感,這才是根本。
余映潮:板塊式教學模式,教學結構清晰,教學內容優化。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
尊崇的各位評委,下面我說一下教學設計中的細節。
一、說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的節選《智取生辰綱》。《智取生辰綱》的學習要求是5個字:背、寫、讀、議、品。下面開始我們的文學之旅!
設計說明:課始開宗明義,直奔課題,簡明地提出學習要求,也是學習方法,沒有任何贅言,去時前流行之弊,行見解明了之風。目的是為學生節約時間去閱讀課文。
二、說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之一:背一背
學生的活動程序:背誦歌謠——解讀歌謠——談歌謠的作用
設計說明:瑯瑯書聲,營造氛圍;初探主題,精心鋪墊;情節曲折,期待閱讀。
學習活動之二:寫一寫
學生的活動程序:速讀文本——提煉信息——創寫對聯——展示交流
設計說明:
1、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
2、把課上得有新鮮感、趣味性,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使學生體驗到克服困難的喜悅。
——于漪
3、對聯的形式使課堂顯得有文氣。
4、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梳理情節。
教師可以展示下面幾副對聯,師生共同分享。
楊志一行蒸五月暑氣護送生辰綱
吳用諸人定連環巧計奪取不義財
烈日下青面獸楊志急趕路,軍士怨
陰涼處智多星吳用巧定計,眾人笑
學習活動之三:讀一讀
環節過渡:
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讀書,都不理會文字,只記得若干事跡,便算是讀過一部書了。
——金圣嘆《讀第五才子書》(即《水滸傳》)
此過渡語有著濃郁的文學欣賞氛圍,緊貼文本,并且過渡天然巧妙。
學生的活動程序:勾畫語句——揣摩語句——分析性格——交流感悟
設計說明: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
抓住了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要領。
--------洪鎮濤
師生互動中,我努力追求理性的分析和靈動的氣息:
教師示例,指導學法;課中對話,引發思考;多角品味,細膩解讀。
這些語言片段值得關注:
(1)離京時“起五更,趁早便行,日中熱時便歇”。
(2)五七日后,“人家稀少,行客又稀”,辰起身,早時便歇。
(3)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
(4)這里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地名叫做黃泥岡,閑常太平時節,白日里兀自出來劫人,休道是這般光景。誰敢在這里停腳!
(5)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撇下藤條,拿了樸刀,趕入松林里來,喝一聲道……
(6)楊志調過樸刀桿便打,罵道:“你們不得灑家言語,胡亂便要買酒吃!好大膽!”
接下來,教師做課中小結:楊志的性格特征是精明謹慎、老練機智,而又粗暴蠻橫。
學習活動之四:議一議
活動內容:議一議楊志失敗的原因
師生互動:
(1)學生自主探究。
(2)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學生可能會回答出以下楊志失敗的原因:不善于處理內部矛盾,性格上粗魯蠻橫,心理上急功近利,吳用之智高于楊志之智。
(3)教師啟發,點撥,激勵。
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進一步引領學生展開深度思維:
文本背后有真義,意義的內核總躲在詞語的背后。只有透視到文本背后的東西,破譯了語言的密碼,我們才算真正讀懂了文本。為了實現有效的透視,我們需要真誠的閱讀、深刻的閱讀。(李國忠語)
可以讓學生議一議老都管的話“不是我口淺,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值得恁地逞能!”
這里,要求教師要力求用本人的真情、用本人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心靈的火花。
我的精要講析提綱如下:
1、解讀老都管的話中的四層意思,可見老都管對楊志的藐視,足見梁中書對楊志的“用”。
2、和王進、林沖的悲劇聯系起來看楊志的悲劇,領悟出那是社會的悲劇:在那個時代英雄無用武之地,人才貶值,把胸懷報國之志的忠貞良將逼成一個草寇。
3、讓學生認識到:“《水滸傳》者,發憤之所作也。”
設計說明:
精神發展——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
文學閱讀課要表現出豐富的審美意識和情感熏陶。
老師在一節課中要有精彩的講解。
學習活動之五:品一品
過渡:
《水滸傳》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人家子弟稍有識字,便當教令反復細看,看得《水滸傳》出時,他書便如破竹。
——金圣嘆《讀第五才子書》(即《水滸傳》)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品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我特意設計了“品一品”的板塊教學。這個環節的教學是用微型課題的形式來學習的。
我首先出示下面的微型課題。
1、關于“天熱”的天然環境描寫。
2、全文突出了一個“智”字。
3、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性格。
4、精彩的對話描寫。
5、巧設懸念、波瀾起伏的敘事藝術。
6、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
7、關于補敘的藝術手法。
課堂上讓學生選擇,思考,探究第1個課題:關于“天熱”的天然環境描寫。
同時,還下發微型課題報告書讓學生填寫。
學生搜集語言材料,梳理、處理材料,并加以歸納、整合、提煉,得出研究成果。
結果學生發言,小組評價,教師點評。
示例1:關于“天熱”的天然環境描寫。
學生通過勾畫、思考寫天氣炎熱的句子,明白了小說反復描寫天氣炎熱,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是文章必要的結構安排。吳用的“智取”之所以能在黃泥岡松林里得以實現,也正是得力于天氣炎熱;另一方面,天氣炎熱,楊志一行,筋疲力盡,口渴難耐,為后來在黃泥岡買酒埋下了伏筆,烘托了氣氛。在那樣的情況下,楊志不讓眾軍健買酒吃,更見楊志謹慎細心的性格。我指出,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是個美點,欣賞小說要欣賞其中的景物描寫,欣賞景物要和人物聯系起來,景物描寫為人物描寫服務。這是在進行學法的指導。
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研究第2個微型課題。
示例2:精彩的對話描寫。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對下面的句子進行品析:
老都管喝道:“楊提轄,且住,你聽我說……”
“喝”字足見仗勢欺人,著一“楊”字,已見生分(在這之前稱呼“提轄”)。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時卻是“耐”他不得了。我告訴學生,在欣賞小說時,要留意人物稱呼的變化,它蘊涵著人物命運的變化。這里稱呼的變化,一方面表現了老都管的咄咄逼人;更主要的是來表現楊志這個人的命運變化,老都管已不把他放在眼里,藐視他,楊志的身份在下降。這又是在進行學法指導:“稱呼的變化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縱觀此板塊的學習活動,凸顯著以下教學理念:
我認為,靜心讀書,欣賞美文,是高質量的閱讀。
這是一項有趣高雅的學習活動,也是一項深層次的學習活動,表現出多角反復、品讀細膩的特點。
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和挖掘課文中的內容,含英咀華,徜徉于語言文字之中,引領學生實實在在的思考和智慧的碰撞,激發學生充分表達本人的閱讀個性,拓寬課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習得語感。積極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發表讀書心得,努力創造課堂情境,掀起學習活動的高潮。
此環節還要注意與學生平等對話,注意發揮機敏的反映能力,優化學生發言的能力,深化學生認識的能力,與學生平等和諧地交流的能力。
三、說結課
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努力,也很快樂,我們徜徉在文學名著中。有一位教育專家(唐建新)說:“名著是解不完讀不盡的。”請大家課下再選擇1——2個其他課題做做研究,你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下課!
設計說明:結課簡潔,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肯定,并用專家的話激勵學生課下完成作業,富有文氣而又實實在在。
四、說板書設計
智取生辰綱
施耐庵
背一背——歌謠——初探主題
寫一寫——情節——曲折生動
讀一讀——人物——精明、暴躁
議一議——命運——社會的悲劇
品一品——環境——精彩絕妙
設計說明:突出了學習方法,突出了小說文體的教學,顯示了課堂探究的成果。它簡明扼要,層次清晰,內容豐富。
說課結束,謝謝評委老師!
九年級語文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2
我說課的題目是《智取生辰綱》,本文節選自古典名著《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水滸傳》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課文節選部分寫了晁蓋、吳用等人劫取梁中書生辰綱的經過。故事圍繞“智取”二字逐步展開,懸念一個接著一個,明寫護送隊伍頭領楊志警惕性之高,暗寫晁蓋等人用計之妙,讀來引人入勝。本文列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其創作總體呈現如下特點:
(1)注意人物語言、行動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
(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流暢;
(4)敘述方式帶有明顯的說書人的痕跡。而《智取生辰綱》一文在創作上體現了我國古代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
一、說學生和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會教會學生發現真理”。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感受力,并且已經學過了幾個小說單元,已經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同時,學生通過欣賞影視作品、閱讀文本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有個大體的把握。因此,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停留對課文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所以,我設想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1、《智取生辰綱》一文作為教學內容,我認為可以生成一下教學價值:培養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主題等等。通過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打算用一個課時來完成教學,教學目標為:
1、理解課文“智”的所在: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寫
2、把握楊志的性格特點
3、品鑒本文的精妙構思
而本文的教學重點則在于讓學生了解課文“智”的所在以及作者獨具匠心的結構安排
三、說教學設計
針對這篇文章,我打算以“智”為中心,從分析楊志的“智”和吳用的“智”引申到作者的“智”,進而品鑒小說結構安排的巧妙之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間播放《好漢歌》,上課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梁山好漢的總體印象
……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梁山好漢的另一面。在這里,既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刀光劍影,也沒有讓人扼腕屏息的搏斗場面,有的只是智慧與智慧的較量。請大家把課本翻到135頁,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智取生辰綱》。
(設計依據:通過播放歌曲和讓學生談自己對梁山好漢的印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讓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為課堂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二)整體感知
復述故事情節
(設計依據:這篇課文篇幅教長,當堂課文必然浪費很多時間,而且學生在課前已經預習過課文,讓學生復述目的是讓學生以講代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
(三)問題探究
本文課題為《智取生辰綱》,全文緊緊圍繞一個“智”字展開,在文中“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問題
1、討論分析楊志的“智”
2、分析楊志失去生辰綱的原因
3、分析吳用的“智”
4、分析施耐庵的“智”
(設計依據:以上四個問題設計是一個連環扣,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就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構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鮮明,還可以感受到語文之美、語言之美。同時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答案,培養
學生通過語言分析課文的方法,因為任何架空語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遷移。在分析吳用的“智”的過程中,我插入了視頻欣賞,這樣不僅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故事情節,同時也緩解學生的課堂疲倦,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五、布置作業
既然課題是《智取生辰綱》,那么就請大家從吳用的角度來改寫故事。
(設計依據: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訓練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實現閱讀的遷移)
九年級語文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智取生辰綱》列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其創作總體上呈如下特點:
(1)注意人物語言、行動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
(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流暢。《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在創作上體現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而《智取生辰綱》一文,選自《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課文節選部分寫了晁蓋、吳用等人劫取梁中書生辰綱的經過。故事圍繞“智取”二字逐步展開,懸念一個接著一個,明寫護送隊伍頭領楊志警惕性之高,暗寫晁蓋等人用計之妙,讀來引人入勝,因而很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斗智,抓住這一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教學任務。
二、說學生
我教學的是初三學生,他們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具有執著的探索精神和協作精神。平時上課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敢說敢做,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些學生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特別反感,對運用多媒體教學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對聲、情、圖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更是情有獨鐘。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下,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學習任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充分體現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開放性等特征。
三、說教學設想
由于語言的時間差距,學生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而課前必須讓學生反復自主閱讀文章。為了讓學生透徹全面理解楊志失陷生辰綱的原因,還必須把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內容印發給學生,從中找到其性格上的弱點,也就找到了他失陷生辰綱的原因之一。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感受力,并且已經接觸過小說,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同時,學生通過欣賞影視作品、閱讀文本對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定能整體把握。因此,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停留在對課文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所以,我設想利用多媒體課件,緊緊扣住一個“智”字,貫穿整節課,深入挖掘,可能更能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故事情節。
2、探究課文的“智”: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
3、圍繞“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環境。
五、說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智”: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
2、圍繞“智”,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六、說教學難點
文本對學生構成的閱讀障礙:本文用的是元、明間的白話,還夾雜著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詞語,字面上跟現代漢語完全一樣,但意思卻不同,因而學生閱讀起來有些費力,這也構成了教學的難點。
七、說教法
根據教學設想和教學的目標、重難點,我確定如下教法:
1、引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故事情節,尤其是要熟悉課文節選部分的內容,突破教學難點。
2、影視導入法: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序幕的一部分,讓學生迅速從課間休息的渙散狀態進入到精神振奮、興趣盎然的學習狀態。
3、整體感知法:通過課文文本的閱讀和相關影視片段的欣賞,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為“智”的分析作下鋪墊。
4、合作探究法:以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分析“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及概括人物形象,落實教學重點。教師也要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去,師生合唱《好漢歌》,共同感受好漢的英雄氣概。
八、說學法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對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故事情節及課文節選部分內容的熟悉和理解,化解教學的難點。
2、合作探究:在教師的指導和參與下,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完成對“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的分析及人物形象的概括,實現學習重點的落實。
九、說教學資源
1、《水滸傳》的相關影視片段。
2、《智取生辰綱》的多媒體課件。
十、說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步驟,即:
1、導入新課。
2、整體感知。
3、合作探討。
4、名曲合唱。
十一、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把課文節選部分之前的有關楊志的內容印發給學生,讓學生歸納楊志的'故事情節,并概括他的性格特點。
2、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設計依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熟悉課文節選之前的楊志的故事情節,歸納其性格特點,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并為后面分析“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作下鋪墊。)
(二)導入
按“導入新課”按鈕,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序幕的一部分。(只截取了出現“水滸傳”開頭的這一部分)
剛才大家欣賞的就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序幕的一部分,由此可見《水滸傳》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其中一小部分,感受一下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設計依據:播放視頻片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為課堂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水滸傳》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抽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人內部矛盾已達到激化。這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人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3、大屏幕顯示:楊志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終輸給晁蓋、吳用等人的“智”,原因何在?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課堂上交流,最后教師點評后大屏幕顯示:
一方面是吳用計策的高妙和無懈可擊。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粗暴蠻橫。這種性格使得他對手下“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連老都管和虞候也不放過,徹底激化了內部矛盾。老都管斥責楊志的一番話,順應了軍漢、虞候的心愿,而使楊志最終妥協,同意軍鍵們買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主要在于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失去了“人和”。
(設計依據:以上問題的設計是一個連環扣,希望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交流,加深他們對故事情節構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鮮明的理解,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語文之美、語言之美,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些問題都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然后課堂上交流,最后教師點評,出示大屏幕,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堂民主、開放、互動,有利于學生可持續性發展。同時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答案,培養學生通過語言分析課文的方法,因為任何架空語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歸納、表達,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遷移。)
(三)整體感知
按“整體感知”按鈕,進入“整體感知”界面。
1、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或同學相互討論、概括:在課文節選部分前,楊志有哪些故事,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課堂交流后,教師點評并總結,并按“相關故事”按鈕,大屏幕顯示:
故事(附圖片):楊志失陷花石綱
楊志殺牛二充軍
楊志比武受重用
性格特點: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熱衷功名
2、楊志比武受梁中書重用,于是派他護送“生辰綱”,課文就從這里開始。教師請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思考:根據課文的情節,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學生交流后,大屏幕顯示:
第一部分(開頭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寫楊志在押送生辰綱途中與同伙之間發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楊志卻待要回言”到最后)寫楊志與晁蓋等八條好漢的斗智斗勇。
(設計依據: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培養快速閱讀文章、整體感知文章的能力,以及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理解故事情節)
3、從剛才的故事情節可見本文非常精彩有趣,讓我們一睹為快吧。教師按下“影視共享”按鈕,進入模擬電視界面播放課文相應的影視片段。
(設計依據:這是一個創意的設計,有效地利用和開發了語文課程資源,符合學生喜歡影視作品的心理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印象,從視覺上感受到當時的環境和人物形象。)
(四)研究探討
按下“合作探討”按鈕,進入“合作探討”界面。
1、欣賞了剛才的精彩片斷,大屏幕顯示: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在他身上是否確無“智”可言呢?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然后課堂上交流,教師點評后大屏幕顯示:
A、首先要求扮成客商,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
B、要求梁中書給自己提調眾人的權力,防止內部不和,被“賊人”鉆了空子。
C、一路上,處處小心,事事留神。
總結: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實非常人可比。
2、盡管如此,楊志卻失陷了生辰綱,為什么?我們不得不從吳用一方取尋找答案,大屏幕顯示:晁蓋、吳用劫取生辰綱的“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然后課堂上交流,教師點評后大屏幕顯示(這部分內容較多,我制作的是一個滾動窗口,可按住右邊的滾動條上下拖動,顯示相應的內容):
A、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是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的幾行文字中便出現了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鮮明的表現。所以眾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而晁蓋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B、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以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中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晃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入松林避暑歇息。晁蓋、吳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C、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的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鞭子。
D、智用計謀。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等人喝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
(五)名曲合唱
課堂小結:在我們的心中,晁蓋、吳用是英雄、是好漢,楊志護送“生辰綱”的雖然失敗了,但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他也是一位有智有謀的好漢,《水滸傳》后面的內容有細致的描寫和敘述。讓我們一起為這些英雄、好漢送上一首贊歌。
按下“名曲合唱”按鈕,進入“名曲合唱”界面播放劉歡的《好漢歌》,師生合唱,在歌聲中結束課堂教學。
(設計依據:此界面,模仿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片尾,不僅能看到《水滸傳》中主要的人物圖像,也能通過唱歌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英雄好漢的氣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輕松愉快中結束學習任務)。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課堂設計合理,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靈活地開發和利用語文教學資源,難點突破,重點落實,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探究能力。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躍,樂于探究、交流、合作。課堂民主、開放、互動,有利于學生可持續性發展。課件具有創新性、交互性、穩定性、實用性、可移植性。
【九年級語文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相關文章:
智取生辰綱說課稿10-18
《智取生辰綱》說課稿范文(精選5篇)07-01
初中語文說課稿《智取生辰綱》(精選6篇)11-27
智取生辰綱的原文及翻譯02-16
《智取生辰綱》 教學設計10-27
智取生辰綱的教學反思11-14
《智取生辰綱》教學設計05-02
施耐庵 智取生辰綱教案06-08
《智取生辰綱》的教學反思09-05
智取生辰綱的教學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