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說課稿

時間:2021-04-07 20:10:0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說課稿

  一、說教材

  《竹林深處人家》是語文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文章,是一篇寫景散文。伴隨著作者的移步換景,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優美的竹林畫面,也感受到了竹林深處居民的寧靜樸素。學習這篇課文既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說學情

  合理地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接觸過很多寫景的文章。但是七年級的學生第一次要將以前的記敘文劃分成目前更加細分的寫景狀物散文等文體,是一種新的挑戰。這就涉及到新的賞析角度在課堂上的運用。因此,學生和老師的良好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詞語。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品析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江南竹鄉的美麗景色。

  3.感受作品的.內容美和語言美;在欣賞、感受自然美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品析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江南竹鄉的美麗景色。難點是感受作品的內容美和語言美;在欣賞、感受自然美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采用談話法進行導入。我的導入語是:“江南竹鄉,遠遠望去,一層又一層,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多么優美的鄉村竹林圖。今天我們跟隨散文家黃蒙田先生走進那深深的竹林,探訪一下竹鄉美景吧。”

  以優美的語言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地帶入到課堂中,為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整體感知

  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

  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他們讀準字音,掃清閱讀障礙。

  其次,我會結合PPT,講解本文易錯的生字詞。如密密匝匝(zā)、山麓(lù)、山嵐(lán)、竹塢(wù)、匾簞(dān)。

  最后,我會讓學生再讀課文,概括文章結構。

  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學生基本把握文章內容,為深入研讀環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也就是深入研讀。閱讀是深入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系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本有著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首先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作者是如何寫竹林的?”我預設的答案是作者通過遠觀和近看來描寫竹林。遠觀具體表現在:作者遠望竹鄉,一是從山麓到山頂全鋪著竹。竹海淹沒了房子、小徑和小橋流水。二是風吹過時,竹海涌著起伏有勢的竹浪。竹林密得沒有層次,整個大自然仿佛由竹林構成。

  近看具體表現在:作者置身竹海,一是小路兩旁竹林高大茂密,把路上的空蓋著,不見陽光,像走進竹海的海底隧道。二是竹林的大路、小徑、竹樹都是差不多,路上沒有標志,容易迷途。三是叢叢竹樹遮擋山路,林中路盡處又有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2.接下來,我會提出第二個問題:“作者在竹林中穿行,為什么說‘仿佛在海底隧道里通過’,又‘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說明了竹林的什么特點?”

  通過默讀課文,學生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答案:作者深入竹海,看見兩旁高大的竹林密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絲毫感覺不到外面的猛烈陽光,因此說“仿佛在海底隧道里通過”。這表現了竹林高大茂密的特點。有時看到前面一叢竹擋著去路,以為已到盡頭,但是到了前面,那一叢竹忽然像機關布景似的移開,另一條山路便移了出來,所以說“很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這表現了竹林茂密、小徑曲折的特點。

  3.隨后,我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畫家和護林員對竹海有什么不同的觀點?作者怎樣寫竹的韻致?這道題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歸納概括能力,所以我采用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我預設的答案是畫家的觀點:竹林茂密,找不出一點層次,如果要繪畫竹林景色,實在束手無策。護林員的觀點:竹林旺盛,意味著竹林和竹筍豐收,正是名副其實的竹鄉,值得高興。

  作者是從視覺、聽覺、嗅覺三個方面描寫竹的韻致的。視覺表現在:作者遠觀竹海,竹林茂密;逐浪起伏,氣勢深沉;登上竹塢,極目四顧還是竹子。聽覺表現在:作者在竹塢里面對著遼闊的竹海,除了聽到近處微風吹拂竹葉的沙沙響聲,再聽不到別的聲音。嗅覺表現在:作者沏一杯碧螺春茶,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竹的氣息,甚至連空氣也是充滿了竹的清香。

  4.隨著文本的深入,我就文章重點部分提出問題:“竹鄉人家的生活與竹密不可分,試就課文內容說明。”

  我明確的答案是:竹鄉人善于就地取材,住的、用的和吃的都用竹:

  ①用作建筑材料:如房屋的棟梁、天棚、板壁、地板、門窗。

  ②制造家具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椅子、桌子、涼床、碗柜、衣柜、茶幾、搖籃、雞籠、兔籠、斗笠,甚至用竹子制造接山泉的水管,用竹箬制鞋。

  ③食物:竹筍、鹽扁尖筍,用泉水和竹葉煎鍋巴湯和用蠶豆煮新鮮筍飯,用竹管接來的山泉水沏碧螺春茶。

  5.最后,我會再次從整體上進行總結:這里的人民與竹子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竹林豐收,竹農的生活就會更豐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那么竹鄉人家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不能總結出竹鄉人家的生活是富足、歡樂、祥和、勞碌、寧靜、樸素的。

  以上問題的設計總體體現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梯度和層次,貫穿不同的寫作手法并帶領學生體會了竹林深處人家的樸素靜謐。由物及人,體會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四)延伸作業

  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設置提問:“文章寫竹林,凸顯怎樣的主題?”

  學生通過剛才的學習可以回答:作者刻意描繪竹林深處人家,其用意是贊揚山村居民,自食其力,過著寧靜樸素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們默默地耕耘,種植竹林,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至此,本節課的重難點得以解決,學生對文本的認識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小結是對課堂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作業則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因此本節課我設計如下小結及作業:

  小結是由學生總結談收獲。

  作業是讓學生在課下尋找其他寫景狀物的散文,進行對比閱讀,同時積累優美語句。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好的板書應該結構清晰,構思新穎,內容高度凝練。因此,我對本課的板書進行了如下設計。便于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初中語文《竹林深處人家》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巷深處說課稿11-03

初中語文說課稿11-03

初中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

初中語文木蘭詩說課稿12-11

《小院》初中語文說課稿【精選】03-24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初中語文《偉大的悲劇》說課稿12-25

初中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2-17

人教版初中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

初中語文優秀說課稿《化石吟》10-3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日本天天做夜夜做 | 亚洲激情视频五月天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 |